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吴秀凤摘要:本文先小结当前小学生作文存在的问题,然后浅论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应试教育使小学生写作时受到较多的限制,家长素质低或无暇管教使小学生失去家庭教育方面的促进力量,小学生缺乏关于培养良好作文习惯的引导;最后具体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首先教师和家长要转变观念;其次让孩子爱上阅读,教小学生做读书笔记,引导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参加并记叙实践活动。关键词:小学生作文习惯 阅读 读书笔记 日记 实践张志公先生曾说:“语文教学在普通教育工作中恐怕算得上一个老大难。而作文教学恐怕又是语文教学工作中的一个老大难。换言之,作文教学是老大难的老大难。” 1作文教学效率
2、低下一直是困扰广大语文教师的难题。就目前的现状而言,教与学基本在围着考试转,考试对作文的基本要求成了小学初中作文教学的指挥棒,为了完成这些基本要求而设计的作文训练,使得学生疲于应付,写作只是为了争取在考试中得到理想的分数,由此产生的教学效果是大多数学生的作文没有真情实感、空洞乏味,而因此产生的更严重的后果是大多数学生已经怕写作文,不想写作文。因此,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我觉得应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我采用文献研究法、理论研究与案例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教育学、心理学和新课程标准等理论的指导下,反思当前作文教学的现状,结合作文教学实践的案例,探索一般语文教师都能运用的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基本教
3、学策略。一、当前小学生作文存在的问题。多年来,本人主要从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在教学过程当中发现小学生作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抄默范文;虚构过多,缺乏个性和创新;语言贫乏;模式统一,公式化抄默范文。我从事小学语文教育多年,经常会参加镇或县的竞赛或小学毕业考试的改卷工作,就曾经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整本试卷25张卷子有21张是同样的题材在课堂上,老师正激情澎湃地上课,同学们听得聚精会神,“我”肚子翻江倒海,吐了,老师送“我”去医院,照顾“我”,给“我”补课。“不仅题材同样,连句子结构都一样。虚构过多,缺乏个性和创新。作文假话泛滥,内容虚构,反得高分。于是,老师喜欢什么孩子们就说什么,什么能得高分
4、就写什么。如作家邹静之在女儿的作业中指出的那样:“她的作文几乎是假话、假感想、假故事大全,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写过扶老婆婆过街、给老师送伞、借同学橡皮那类的故事。他们快乐地编着一样的故事,然后套上时间、地点、人物三要素这样的格式,去到老师那儿领一个好分。”2语言贫乏。具体表现在:在词汇方面,错字、别字多;词汇贫乏,语句不通顺,不流畅;语言枯燥呆板、苍白无力,不善用修辞,缺乏文采。从而严重地影响了文章的表现力。标点符号的使用更是“惨不忍睹”,不会用的有,整篇文章逗号一用到底的也有。模式统一,公式化。蜡烛、粉笔是老师的代名词;白衣天使是护士、医生;长城是解放军;园丁是老师,孩子是花朵;残酷黑暗的是黑社
5、会,光明温暖的是社会主义社会;文章要写积极的,有意义的,正面的;甚至行文、结构,都是一模一样的。“结尾升华”是孩子们作文的又一个特征。有位家长说她的孩子小学时写作文一定要在结尾处加上一句“啊,我长大了!”或“啊,美丽的早晨!”之类的话。二、造成作文“难”这种现状的原因造成作文“难”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众说纷纭,各有各的道理。我觉得这个跟应试教育、家庭教育和学生作文习惯的培养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一)应试教育使小学生写作时受到较多的限制。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为了提高学生考试分数,完成升学目标、任务,多数教师寄希望于找到快捷的方法,通过短期的训练立竿见影,于是在作文教学中往往热衷于对学生进行机械的、
6、模式化的训练,片面地对作文形式、结构、行文及笔法的技巧进行指导,强调文以载道,作文“人”、“文”分离。更有一点,因为出于对安全的考虑,许多农村学校的第二课堂没了,春游没了,甚至到敬老院慰问都只是几个学生的权利。再多的技巧离开了生活,离开了现实,都只是空中楼阁罢了。(二)家长素质低或无暇管教使小学生失去家庭教育方面的促进力量。在农村,为了生计,不少家长远离孩子外出打工、做生意,无法对孩子尽到教育的责任,孩子成了留守儿童;有的家长本身对书就不感兴趣,宁愿砌“长城”,也不愿跟孩子一起读读书,外出踏踏青;有的家长缺少家庭教育的必要知识,只懂得拼命为孩子购买各种各样“优秀作文选”之类的参考书让孩子读、背
7、、模仿,严厉制止小学生看课外书。这样,进一步加剧了习作的模式化,压抑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三)小学生缺乏关于培养良好作文习惯的引导。人类80%的知识来源于阅读,它更能开发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是,在孩子小时候,如果家长没有有意识地培养孩子读书的习惯,那么,在电视、电脑和书籍中选择的话,小学生更喜欢前者。从开学的小调查中,我发现,许多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的数量极少,更不要说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又不爱写日记,这样如何能积累写作素材,锻炼写作能力?三、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作文习惯。(一)教师和家长要转变观念。首先,教师应该转变“应试“观念。教师应让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
8、想,别给他们的文章戴上枷锁,要求他们的文章像士大夫的文章一样达到“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高要求,过分地强调“文以载道”,一定要歌功颂德。“真情实感”是对文章的基本要求,但并不是就等于“美好情感”,它不是经过纯化、美化、圣化的高尚情感。教师在作文指导中要注意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对学生的不良思想教师应该想办法加以引导,这远比让学生捂在心里要好。现在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小学一年级开始写话,让学生对于写话有兴趣,乐于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中年级留心周围事物,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能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出来,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高年级能写简
9、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能写读书笔记、书信等,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有一定条理,书写工整,注意不写错别字,会用常用的标点符号。从大纲的要求可以看出,“以人为本”是对孩子作文的最大要求。叶圣陶先生说过:“写任何文章首先要有真意,没有真意就不必写。真意从何而来?来自平常时候的积蓄。待人、处事、明理、察变,全都是积蓄。这些事项并不是为了写文章的需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本该如此。” 3叶老精辟地论述了做人与作文的关系:作文即做人,文品即人品。最不可取的是为了得高分而说假话,分数事小,孩子人格的培养事大。其次,父母应该转变观念。家庭作为孩子最重要的成长环境,父母作为孩子成长的启蒙老师和监护人,在
10、小学生良好作文习惯的养成过程中也应承担责任,应该为孩子构建一个合适读书的家庭氛围,丢弃读课外书无用的想法。每天晚饭后或忙完事情后,别急着看电视,在柔和的灯光下,每人手捧一本书,看看书,讨论讨论,交流交流,这比家长说上千万遍的“快去学习!快去读书!”有用得多。有一次我到一个女学生家里家访,6点钟左右,大街上很多孩子在玩耍,这叫小花的孩子却在读一本传记。她的家是一居室,在镇上租来的旧房子,两孩子,妈妈无工作,父亲原来是镇上的一个民办教师,被辞退后,只能收破烂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墙壁上是两个大书架,摆满了旧书。据说这些书大部分是父亲收破烂时得到的。晚上父亲就给他们讲这些书上的故事,一家人极少看电视。到
11、此,我终于知道为什么这孩子会有那么开阔的知识面,文笔又好,成绩在班里一直名列前茅。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作为家长,应以身作则,孩子不是听我们在说什么,而是看我们在做什么。有的家长素质比较高,平时会跟老师讨论如何教育孩子,比较配合老师,他们的孩子在小考中的成绩跑到了班级前几名。但很多家长没有这种意识,孩子的家庭作业坚持了一两个星期之后就放弃了,孩子们有进步,但效果就没有那么好。(二)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1、让孩子爱上阅读。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4可以说广泛阅读是写作的起点。就像蜜蜂酿蜜一样,必须遍采百花,才酿得出芬芳四溢的蜜。学生只有
12、在广泛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才能使倾吐有法度,写出文质兼美的文章。为了给学生创造读书的良好氛围,除了建议家长在家里多跟孩子一起读书外,在班里我办了个图书角。图书来源:一是由学生带来,一人2-3本;二是由我到学校图书馆借来;三是我捐出自己买的一些书。每本书登记造册;小图书管理员负责出借和回收;两星期举办一次读书交流会,可以交流读书的感悟,可以说名人小故事,可以欣赏美文,可以展示自己的小创作。这样,既可以得知学生读书的效果,又可以让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得到展示自己的机会,从而体会到阅读的快乐。2、教小学生做读书笔记。每年接手新的班级后我都会对整班学生进行一个小调查,调查的内容如下表:一、你读过多少本课外
13、书啊?填填下面的表吧。不够表格的写在背面。阅读调查表书 名作 者主人公主要情节二、选一选,请把序号写在括号里。1、平时大概花( )(1、10分钟;1、30分钟;2、60小时)看课外书。2、爸妈( )(1、经常;2、偶尔;3、没有)花时间跟我一起读书。3、我( )(1、经常;2、偶尔;3、没有)写日记或读书笔记。4、你爱写作文吗?(1、不爱;2、讨厌;3喜欢。4、无所谓)通过调查既让我了解了本班学生的读书状况,又让学生通过上面的调查表中第二题的第三小题明白做读书笔记的重要性,为培养良好的作文习惯做好心理准备。调查后,我就要求学生们读书后做以下读书笔记。1)读书卡。我是这样做的:每个学生都准备一本
14、软皮抄,把读过的书按26个字母的顺序记录在这本软皮抄上,写上书名、作者、主要情节、出版社及读的时间。这样有利于学生以后整理和回忆。2)采集本。另外准备一本软皮抄做采集本。采集本就是学生用来积累好词佳句的本子。每天背诵三个课外成语,一个星期背诵两首古诗,这是我对学生的硬性规定。成语与古诗都抄在采集本上。第二天在早读课或语文课课前检查,可老由师抽检,可同座互相检查,形式不一。除此之外,采集的对象还有各种信息。积累的材料越丰富,涉及的范围越广,学生知识储备越多,表达时笔下越有神。学生兴趣足,效果也好。3)读后感。即学生在读书时的心得体会、观点质疑、问题探讨等。在这里我更注重的是教小学生做以下的评论:
15、 评论人物,评论情节,评论遣词用句, 评论细节描写。如读一夜的工作时,作者是如何把“总理认真批改文件”写出来的?学生通过对这个细节的点评,就可以受到启发,仿写某位同学认真学习这种类似的场面。老教育家徐特立要求青少年:“不动笔墨不读书。”讲的就是读书一定要动笔。这里的动笔就是写读书笔记。学生在一天一点的阅读品读中,既可以积累写作素材,又可以提高写作能力。3、引导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日记分为观察日记和一般日记。观察日记即将观察到的生活素材记录下来。我让孩子自己泡一次豆芽,观察它们生长的经过;自己做实验,观察鸡蛋为什么在盐水中会浮起来;观察今天打台风的校园的变化;观察试卷发下来后同学们的反应一般日
16、记是学生的生活感想、随笔。我对孩子写日记的要求是:写一个点,一个内容,一小段,50个字以上。可以写读后感,可以写今天的观察所得,可以写今天的心情,可以编故事,甚至让孩子把积累的成语用到一段话中4、记叙实践活动。生活是孩子作文的源泉,要让学生作文流淌出“真实”的水来,就必须尽量增加小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机会。在学校,可参与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积极参与到各学科的学习活动中,如实验操作,手工制作,课堂表演,智力、文艺、体育竞赛等,在活动中尽情展示自我,体验学习的快乐、成功的喜悦、失败后的坚强。在家里,自己的事情自己办,洗衣服,收拾自己的房间;当妈妈的小帮手,买菜、洗碗、扫地;爸妈生日时给爸爸妈妈做一顿
17、饭,送上一句祝福;在父母不在家时当好小主人,有礼貌地接待客人;随父母去走走亲戚;从中体验到劳动的苦乐、亲情的温暖。在社会生活中,可参与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利用节假日去敬老院和福利院给孤寡老人、孤儿送去温暖,组成小组调查采访自己感兴趣的人或事,帮父母卖杂货,参加农活等。另外还可以参加登山,野炊等等。教师要引导学生记下实践中的见闻和体会。比如给爸妈做饭爸爸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小事,描绘他们的反应和记下自己的感受;也可以记下炒菜的过程,并给这道菜起个名字,简要说明取名的理由。这样学生就能逐步养成观察的习惯,也能积累有个性的作文材料。综上所述,作文能力的提高需要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良好作文习惯的养成则需要教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