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bá)字词义系统的历史演变_第1页
“拔”(bá)字词义系统的历史演变_第2页
“拔”(bá)字词义系统的历史演变_第3页
“拔”(bá)字词义系统的历史演变_第4页
“拔”(bá)字词义系统的历史演变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拔”(b)字词义系统的历史演变摘 要:词汇是一个系统,词义也是有系统性的。本文运用词汇语义学的“概念要素分析法”,对汉语大字典中的“拔”(b)字的动词义项进行分析,试图总结出各义项间的联系及其历史演变,在此基础上对汉语大字典中“拔”(b)字的动词义项做更系统性的归纳。 关键词:词义系统 概念要素 汉语大字典 拔 汉语大字典以康熙字典为蓝本,但在康熙字典的基础上有了历史性的变革。关于这一点,黄孝德先生已有论述,此不赘述。相对于其他的字典,大字典无疑亦有其优胜之处。如: 辞源把“拔”(b)分为7个义项:抽取,拔除。选擢,提拔。攻克。移动,改变。超特。迅疾,猝然。括,箭的末端。 汉语大字典把“拔”

2、(b)分为18个义项:抽拔,连根拽出。挑选,选取。超出,高出。挺。攻取。移易;动摇。吸出(毒气等)。又方言。把东西放在冰(凉)水里,吸出热,使它变凉。脱离,摆脱。裂。解救。?尽。?回,转。?辅助;扶持。?箭的末端。又名括。?猝然;急速。p通“”。舍止。q古邑名。在今山东省兖州市西。r姓。 在动词义项中,汉语大字典比辞源多出的义项是、?、?、?,确实丰富完善了“拔”(b)的义项。但是汉语大字典“拔”的义项设置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即一些原本统一的义位被分割开了。本文拟运用概念要素分析法,对汉语大字典中“拔”(b)字的13个动词义项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做些归纳,以便更好地说明这种方法在分析汉语的词义演

3、变中的作用和意义。 一、“拔”(b)的基本意义分析 “拔”的基本意义,古今是一致的。说文手部:“拔,擢也。”小尔雅广物:“拔根曰擢。”现代汉语词典4:“拔,把固定或隐藏在其他物体里的东西往外拉,抽出。”这个基本意义,是我们分析其他意义的出发点。 综合“拔”的古今义,无论是“拔根”的“拔”,还是“把固定或隐藏在其他物体里的东西往外拉,抽出”的“拔”,都是用手移动物体,所以可以将其归入“用手使物运动”这一概念域,进一步属于“用手使物做由里向外的运动”这一下位概念域。同属于这一下位概念域的成员有“擢”“拽”“拉”“拖”“引”等。与之相反的概念域,即“用手使物做由外向里的运动”,它的成员有“按”“塞”

4、“捺”“埋”“掩”“捣”等。 同属于“用手使物运动”这一概念域的成员都有一些共同的概念要素。即核心要素(K),运动的主体(F),运动的驱动着(C),运动的途径(P),运动的方式(M),运动的起点(S),运动的终点(T),运动的目的(O)。与蒋绍愚先生对“投”的分析不同,由于属于“用手使物做由里向外的运动”概念域的“拔”,其核心要素(K)“运动”是“位移性的运动”,强调的是运动的结果,而不是运动的过程,所以在此我们淡化了运动的途径(P)和运动的方式(M)两个概念要素的分析。故就“拔”(用手使物做由里向外的运动)来说,它的概念要素是: 核心要素(K):运动 运动的驱动者(C):人 运动的主体(F)

5、:物 运动的起点(S):处所里 运动的终点(T):己方外 在这里,“手”是个隐性的概念要素,并没有在显性层面表现出来,它是从运动起点到运动终点的媒介。这些概念要素的综合,就构成了“拔”的基本意义:“用手使物做由里向外的运动”。这是“拔”这个词的中心义位,是它的基本意义。在词义的历史演变过程中,由这个基本意义演变出其他意义。我们可以以这个基本意义为出发点,把“拔”的其他意义贯穿起来。本文将根据这一原则,将汉语大字典中“拔”的13个动词义项贯穿起来。根据其他意义和这个基本意义的远近,我们把“拔”分为两个词,用拔1、拔2表示。每个词下又分若干义位,用拔1A、拔1B、拔2A、拔2B等表示。 二、“拔”

6、(b)的各种意义的分析 (一)拔1:用手使物做由里向外的运动以及直接由此演变而来的意义 拔1A:抽拔、连根拽出 K:位移;C:人;F:物;S:他处(物里);T:己方(物外) 用手加力于物,使之离开所在地,做由里向外且靠近己方的运动,这是“拔”的基本意义,也就是汉语大字典的义项。典型的例子如左传隐公十一年:“公孙阏与颍考叔争车,颍考叔挟輈以走,子都拔棘以逐之。”汉语大字典中的例子汉书武帝纪:“秋七月,大风拔木”,只不过是把运动的驱动者由人变成了自然现象“大风”,这属于语用层面的变动。其实,汉语大字典的义项“吸出(毒气等)”也应该属于拔1A,“吸出(毒气等)”之义只不过具体化了“物”,在这里,“物

7、”专指气态、液态的物质。典型的例子如“拔毒”“拔火罐”等。 拔1B:挑选,选取 K:位移;C:人;F:优秀之物;S:他处;T:己方;O:挑选出优秀之物 这就是汉语大字典“拔1B”的义项(F为物)。所不同的是,汉语大字典的义项中F包含“物”和“人”两种要素。本文将其离析开来,因为F为人时,其核心要素发生重要改变,应单独成为一个义项。可以看出,拔1B是拔1A基本意义的进一步引申,拔1B的概念要素与拔1A相比,F具体化为“优秀之物”,并且增加了运动目的(O)。但其基本意义仍是“使物做由里向外的运动”。典型的例子如论衡累害:“夫采石者破石拔玉,选士者弃恶取善。” 拔1C:选拔,提拔 K:地位改变;C:

8、人;F:优秀之人;S:原来的职位;T:较高的职位;O:挑选出优秀之人 “拔”的对象如果是人,那么“拔”的动作就不可能表示运动,而是表示对人的地位的一种改变,即提拔。这也是汉语大字典“拔1C”的义项(F为人)。其基本意义不再是表示物的运动,而是表示人的地位的改变。典型的例子如刘劭人物志序:“汤以拔有莘之贤为名,文王以举渭滨之叟为贵。” 拔1C是“拔1A拔1B拔1C”这样演变而来的。和拔1B相比,拔1C的概念要素基本上都发生改变。但二者仍有相似之处:拔1B表示的是物的位移,是物理现象;拔1C表示的是人的地位的转移,是社会现象。所以,拔1C是拔1B的隐喻。 拔1D:回转,调转 K:位移;C:人;F:

9、物;S:原处;T:方向相反处;O:转向相反的方向 这就是汉语大词典的义项?。由上可知,拔1D也是拔1A基本意义的进一步引申。拔1D的概念要素与拔1A相比,具体化运动的终点(T)为“方向相反处”,增加运动目的(O)为“转向相反的方向”。典型的例子如杜甫江涨:“渔人萦小楫,容易拔船头。” 拔1:攻取,攻伐 K:关系改变;C:人;F:城池;S:原来的所有者;T:新的所有者;O:占为己有 这就是汉语大字典的义项。拔1E是由拔1A通过隐喻而形成的。拔1A是使物做由里向外靠近己方的运动,是物体位置的转移。而拔1E是使具体化的“物”即城池从原来的所有者归为新的所有者,是物体所属关系的转移。典型的例子如韩非子

10、初见秦:“大王以诏破之,拔武安。” 拔1F:拯救,解救 K:关系改变;C:人;F:人;S:原来处境;T:新的处境;O:使人摆脱坏的处境 这就是汉语大字典的义项。拔1F也是由拔1A通过隐喻而形成的。F由“物”变成“人”,S和T都进一步虚化,增加运动目的(O)为“使人摆脱坏的处境”。而且K所表示的“关系改变”也是一种虚化的关系,即运动的主体人与其处境的关系。典型的例子如史记孟尝君列传:“始孟尝君列此二人於宾客,宾客尽羞之,及孟尝君有秦难,此二人拔之。”其实,汉语大字典的义项?“辅助,扶持”也应该属于拔1F。“辅助,扶持”只不过进一步虚化F为“道义”,使其从不明显的地位到明显的地位,这也是一种虚化的

11、关系的改变,如柳宗元贞符序:“使圣王之典不立,无以抑诡类,拔正道,表覈万代。” 综上所述,拔1“用手使物做由里向外的运动以及直接由此演变而来的意义”的词义演变是:拔1B、拔1D是由拔1A直接引申而来的,拔1E、拔1F是由拔1A通过隐喻而形成的。这四个义项都是从拔1A直接演变而来的。拔1C则是拔1B的隐喻,它是经过“拔1A拔1B拔1C”这样演变来的。 (二)拔2:自身的运动以及由此演变来的意义 拔2A:超出,突起 K:位移;C:物人;F:自身;S:原处;T:他处;O:超出参照系 这就是汉语大字典“拔2A”的义项。C由“人”到指物指人均可,F变成物或人自身。拔2与拔1的关系是:拔2也是由位移造成的

12、变化,是拔1的引申。但由于C与F的关系发生根本的转变,所以拔2另立。“超出,突出”具体来说,就是物或人自身通过位移以超出其参照系。典型的例子如孟子公孙丑上:“圣人之于民,亦类也,出于其类,拔乎其萃。”其实,汉语大字典的义项“挺”也应该属于拔2A,“挺”的C为“人”,F具体化为人自身的某一部位。例如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一回:“走起来大半是扬着个脸儿,拔着个胸脯儿,挺着个腰杆儿走。”此处把“拔”解释为“挺”只是随文解释,实际上属于拔2A这个义项。 拔2B:移易,动摇 K:存在状态改变;C:物人;F:自身;S:原来状态;T:新的状态;O:动摇 这就是汉语大字典“拔2B”的义项。由此可知,拔2B的概念要素

13、和拔2A相比,S和T都进一步虚化了,所以K也由实际的“位移”变成“存在状态改变”。但是拔2B仍是通过隐性的位移形成的,“存在状态改变”也是一种位移,所以拔2B是拔2A的隐喻。典型的例子如易乾:“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 拔2C:脱离,摆脱 K:关系改变;C:人;F:自身;S:原来所属关系;T:独立状态;O:脱离关系 这就是汉语大字典“拔2C”的义项。由此可知,拔2C是由拔2B引申而来的。拔2C的概念要素和拔2B相比,C专指“人”,S由“存在状态”变为“所处关系”,所以K也由“存在状态改变”变成“关系改变”。总之,拔2C是拔2B的隐性位移的进一步引申。典型的例子如梁书王亮传:

14、“义师至新林,内外百僚皆道迎,其不能拔者,亦间路送诚款。” (三)剩余义项 汉语大字典“拔”的义项“裂”和义项?“尽”,不应当单独成为义项,因此义项“裂”只用于“拔缝”中,如红楼梦第四十六回:“太太的车拔了缝,拿去收拾去了”;义项?“尽”如尔雅释诂下:“拔,尽也。”郝懿行义疏:“陈根悉拔,故为尽。”这些都是随文释义,并且把一个统一的义位拆开了。其实两者都是拔1A的具体化,即“物”得到了具体化。 三、汉语大字典“拔”(b)字动词义项的重新整理 汉语大字典凡例提到,该字典的编排是以基本反映汉字字音历史演变和发展为原则,同时多义字按照本义、引申义、通假义、地名义、姓氏义的顺序分项排列,可见还是以历史

15、性原则为主。但是“汉语大字典是一部古今兼收、源流并重的详解性字典,它所提供的义项材料不受时间限制,具有历时和共时两个特征”(汪耀楠,1990:459)。这样庞大的字典难免会顾此失彼,尤其在义项的设置上会存在一些不妥之处。 本文借用概念要素分析法对“拔”字的词义做了简单的分析。我们发现,汉语大字典中“拔”字义项设置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存在一些不应当分立的义项,如义项“吸出(毒气等)”应该与义项“抽拔、连根拽出”合并,因为只是具体化了运动的主体“物”;义项?“辅助,扶持”应该与义项“拯救,解救”合并,因为?只不过进一步虚化F为“道义”,使其从不明显的地位到明显的地位;义项“挺”应该与义项“超出,突

16、起”合并,因为只是进一步具体化了运动的驱动者和运动主体。再如,义项“裂”和义项?“尽”都属于随文释义,更不应当成为独立的义位。其次,应当分立的义位未分立。义项“挑选,选取”应当由运动的主体为“物”和“人”分成两个义位,因为这两个意义之间一为物理现象,一为社会现象,后者与前者存在隐喻关系。 至此,我们用概念要素分析法,可以清晰地按照词义演变的脉络排列“拔”(b)字的动词义项,同时也并不违背汉语大字典以历史原则为主的编排体例。列表如下: 义位 意义 演变关系 拔1A 抽拔,连根拔出 基本义 拔1B 挑选,选取 引申自基本义。F具体化,增加O 拔1C 选拔,提拔 拔1B的隐喻。F由物到人 拔1D 回转,调转 引申自基本义。T具体化,增加O 拔1E 攻取,攻伐 基本义的隐喻 拔1F 拯救,解救 基本义的隐喻 拔2A 超出,突起 引申自基本义。F发生根本变化 拔2B 移易,动摇 拔2A的隐喻 拔2C 脱离,摆脱 拔2B的隐喻 最后,根据上文的分析,汉语大字典原有的13个动词义项,应该重新规整为上文的9个义项。比辞源多出的8个义项中,义项、?的分立是必要的,而义项、?、?的分立则是多余的。 参考文献: 1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字典Z.成都:四川辞书出版 社,1986. 2黄孝德.从康熙字典到汉语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