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器用接插线标准_第1页
控制器用接插线标准_第2页
控制器用接插线标准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控制器用接插线标准1 .定义本标准根据QB/XDY10-2008电动车用电机和控制器的线束和接插件规定,按产品的设计制定。2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电动车用控制器接插线的要求。3 .技术要求3.1 接插件材料和规格3.1.1 接插体(金属接件)材料:锡磷青铜C5191或C5102和黄铜H62(材料厚度根据图纸),接插件间的接触电阻10mQo3.1.2 接插护套材料:尼龙66(PA66),耐温大于120C。3.1.3 接插件规格:控制器接插件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并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和技术文件制造。3.2 引出线强度3.2.1 主电源、相线:单根引出线应能承受20N的拉力,检验后出线部位的绝缘

2、层和线芯不得损坏。3.2.2 信号线及控制回路:其单根引出线应能承受9N的拉力;检验后出线部位的绝缘层和线芯不得损坏。3.3 引出线线径0.25mrn胶线线径应满足0.25±0.05mn2;1.50mrfi高温线线径应满足1.50±0.10mn2,2.00mm高温线线径应满足2.00±0.10mnf。3.4 阻燃性能4 .试验方法4.1 试验条件 环境温度为5300C; 相对湿度为45%75% 大气压力为86106Kpa; 电气测量仪表精度应不低于0.5级; 高温实验箱(350C); 高低温恒温湿热箱(-40C,95%湿度)。4.2 外观检查护套表面光滑,无气泡、

3、砂眼等缺陷,色泽均匀,颜色和长度尺寸符合图纸要求。4.3 引出线强度和接触电阻检查用测力计分别检查单根引出线与端子的连接强度,其结果应符合3.2.1,3.2.2条的规定,使用0.1毫欧姆精度的直流电阻表检查接插件的接触电阻,应符合3.1.1 条的要求。4.4 引出线线径检查用游标卡尺检验铜线的横截面,应符合3.3要求。4.5 绝缘电阻和耐电压试验4.5.1 用500兆欧表测量绝缘电阻均应符合附表1的各项要求;-25C,120min,线束不变形,绝缘强度满足附表1要求;105C,120min,线束不变形,绝缘强度满足附表1要求;150C,120min,线束不变形,绝缘强度满足附表1要求(该项要求

4、仅对氟塑料F46护套的引出线缆);环境温度为40°C±2°C,相对湿度为90险95%勺条件进行恒定湿热试验,24h后检查绝缘强度满足附表1要求。4.5.2 耐电压试验4.5.2.1 铜线与绝缘护套之间、相线与相线之间、相线与信号线之间应能承受频率为50HZ,波形为实际正弦波,试验设备的容量不小于0.5kVA,试验电压(有效值)为1500V,试验时间为5min;试验过程中,跳闸电流值应不大于5mA试验过程中应无击穿或飞弧现象。对批量生产的产品,进行绝缘介电强度试验时,允许用试验电压2000V,而将试验时间缩短至1min;4.5.2.2铜线与绝缘护套之间、相线与相线之

5、间、相线与信号线之间直流耐压:500V,5min或者660V,1min,试验过程中,跳闸电流值应不大于5mA试验过程中应无击穿或飞弧现象。4.6 可靠性试验4.6.1 将来料的线缆在固定位置上连续(1次/秒)往复扭转弯曲100次,线缆的绝缘层和护套不应当出现裂纹和破损。4.6.2 将线束的制成品的接插件端子对接后,连续(1次/2秒)插拔10次后检查引出线与接插件端子之间的连接强度,主电源线、相线单根引出线应能承受10N的拉力:对于信号及控制回路单根引出线应能承受5N的拉力,且绝缘层、护套和线芯不得损坏,接插件端子间的接触电阻应符合3.1.1条的规a£o5 .检验规则5.1 检验分类检

6、验分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检验分类见附表2。5.2 出厂检验产品按附表2所列出厂检验项目检查,出厂检验(除外观全检外)采用抽样方法,抽样采用GB/T2828.1正常检验水平H,一次抽样,AQL=2.0。5.3 型式检验5.3.1 型式检验应在下列条件之一时进行: 新产品设计定型时; 当设计、工艺或材料变更,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正常生产时,每100000件进行一次。5.3.2抽样规则型式检验的样品分别应从来料和出厂检验合格的产品中抽取。附表1绝缘电阻要求测试的部位绝缘电阻MQ备注常态低温高温恒定温热铜线与绝缘护套之间>1500>50>50>50相线与相线之间>1500>50>50>50相线与信号线之间>1500>50>50>50附表2检验分类序号项目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出厂检验型式检验1外观质量4.24.2VV2引出线连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