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二甲苯精馏工艺_第1页
混合二甲苯精馏工艺_第2页
混合二甲苯精馏工艺_第3页
混合二甲苯精馏工艺_第4页
混合二甲苯精馏工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摘要:C8芳烃(混合二甲苯)由于组分来源的不同,组分较多,组分间沸点差很小,使C8芳烃分离可供选择的流程。(用ASPEN PULS软件对混合二甲苯分离工艺模拟分析,确定分离工艺。)1.1原料的性质原料来源于铂重整及异构化两装置的芳烃,两种原料的组成差异较大,主要含下列组分:表1-1 C8混合芳烃组成(质量分数)项目异构化C8芳烃/%铂重整C8芳烃/%NA(非苯芳烃) 6.72 0.30B(苯) 0 0.03T(甲苯) 2.36 1.19EB(乙苯) 13.14 8.71PX(对二甲苯) 17.08 11.77MX(间二甲苯) 40.28 24.58OX(邻二甲苯)(li 18.33 14.79

2、C9A(C9芳烃) 2.09 27.58C10A(C10芳烃) 0 11.05总和 100 100两装置所得的混合芳烃中C8芳烃含量不同,所以在同一精馏塔中分离出C8芳烃,要分两股进料。异构化混合芳烃中C8芳烃含量较高,靠近塔顶进料,而铂重整混合芳烃中C8含量相对较低,则靠近塔底进料。各芳烃的沸点见表2.表1-2 芳烃的沸点项目 沸点/NA(非苯芳烃) 106. 84B(苯) 80.10T(甲苯) 110.63EB(乙苯) 136.19PX(对二甲苯) 138.35MX(间二甲苯) 139.19OX(邻二甲苯)(li 144.41C9A(C9芳烃) 159.22C10A(C10芳烃) 183.

3、271.2产品的分离要求C8芳烃:C9治疗分述<0.5x10-3 ug/gC9芳烃:C9质量分数>97% C10A质量芳烃<2%C10芳烃:C10A质量分数>80% 1.3工艺流程整套装置采用两个均为100块的精馏塔,将原料分离成3种产品:C8芳烃、C9芳烃、C10芳烃,其中主产品是二甲苯(C8芳烃)。由表一和表二数据分析得,在二甲苯精馏塔(T1)中,原料分成两股进料,分离时选OX为轻关键组分,C9A为重关键组分。塔顶蒸汽经空气冷凝器冷凝,部分出料为混合二甲苯(NA和微量C9A),后去吸附分离装置。塔釜物料部分用加热炉后返塔,部分出料为C9A和C10A的混合物。该混合物

4、直接用泵(P1)打入高沸精馏塔(T2)作为进料,塔顶蒸汽经回流冷凝器,部分回流,部分出料为C9芳烃,塔釜物料部分用加热炉加热后返回塔,部分出料为C10芳烃。2.4模拟结果与实际操作的比较 以实际操作回流比,选择不同的理论板数进行替代,当T1取65块理论板,T2取50块理论板时,模拟结果与实际操作数据吻合较好。 此时全塔效率为T1为0.65,T2为0.5,较为合理。 由于原料中除了C8以及其他芳烃外,还有其他非芳烃混合物,这部分组分复杂,沸点范围大,模拟中为一组。 模拟中两塔均设为绝热系统,实际上必然有热损失,所以模拟温度与实际温度存在一定偏差。 表1-3 模拟与实际操作数据对比指标 二甲苯塔(

5、T1) 模拟值 实际值塔顶压力(绝)/KPa 121 110塔底压力(绝)/KPa 110 109 塔顶温度/ 142 145 塔底温度/ 193 195C8中C9质量分数/% 0.05 0.05 回流比 1.8 1.8 指标 高沸精馏塔T2 模拟值 实际值塔顶压力(绝)/KPa 116 110塔底压力(绝)/KPa 185 181 塔顶温度 / 168 170 塔底温度 / 212 215C9芳烃质量分数/% 98 97C10芳烃质量分数/% 80 801.5 塔内温度和浓度分布1.5.1 二甲苯T1的温度和浓度分布 温度在第53块板处变化最为显著,且轻关键组分在该处的浓度变化也最大,故可确

6、认为T1塔的灵敏板。 它对外界条件干扰灵敏,是精馏塔实际操作中的一个重要控制指标。 在30块板和43块板处出现两个拐点,而模拟中正好取这两块板进料。2.5.2高沸精馏塔T2的温度和浓度分布 温度在第45块板处变化最为显著,且C9组分也在该处的浓度变化最大,故该板可大体确认为T2塔的灵敏板。C9组分浓度变化组要集中在第40块以后。1.6 回流比与能耗的模拟1.6.1 二甲苯T1的回流比和能耗 在选择理论板数和回流比时,尽量以合理的能耗达到分离目的,得到合格产品。 去不同的理论板数对精馏装置进行模拟,可得到分离要求所需的回流比,进而得到相应的能耗。表1-4 热负荷与理论板的关系NRQc*10-6/

7、KJ.h-1Qb*10-6/KJ.h-1.hQ*10-6/KJ.h-1.h40 4.95-243.59 197.34 440.93 45 2.94 -161.44 115.19 276.63 50 2.34 -136.79 90.54 227.63 55 2.06 -125.14 78.89 204.03 60 1.90 -118.62 72.36 190.98 65 1.76 -112.87 66.61 183.18 70 1.73 -111.64 65.39 177.03 75 1.71 -110.72 64.47 175.19 80 1.60 -108.74 62.49 171.23 选

8、择65块理论板较为合理。 优化计算得到T1的加料位置为第30和43块板,回流比为1.76.这与实际生产中的回流比1.8基本吻合。1.6.2 高沸精馏塔T2的回流比和能耗表1-5 热负荷与理论板的关系NRQc*10-6/KJ.h-1Qb*10-6/KJ.h-1.hQ*10-6/KJ.h-1.h30 1.67-6.8471 6.1657 13.0146 35 1.63 -6.734 6.0544 12.7884 40 1.61 -6.6769 5.9971 12.674 45 1.59 -6.5972 5.9172 12.57 50 1.58 -6.5972 5.9024 12.5143 55 1.57 -6.5811 5.9024 12.4853 60 1.57 -6.5690 5.8899 12.4589 65 1.56 -6.5434 5.8645 12.4079 70 1.55 -6.5236 5.8461 12.3697能耗随板数的变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