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钻石模型分析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_第1页
用钻石模型分析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_第2页
用钻石模型分析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_第3页
用钻石模型分析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用钻石模型分析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伴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加快和改革开放的深化,中国制造业迅速成长,制造业是现代工业的主体,其国际竞争力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高低文章主要运用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从生产要素、需求状况、相关及辅助产业状况、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方式、机遇与政府六个方面客观地分析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状况,在此基础上找出提升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以期对今后的制造业发展提供政策性的建议一、中国制造业竞争力现状加人WTO以来。中国制造业保持了高速增长态势。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制造业中将近两百类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但中国制造业还存在大而不强,整体素质

2、不高的问题。1制造业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我国国民经济20多年的高速经济增长是与第二产业尤其是与制造业的高速增长联系在一起的这也正是工业化中后期的一个显著特征。2000年一2007年,我国第二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除2001年和2002年不到50其余均远高于50,并且远高于第一、第三产业,制造业在第二产业GDP贡献率占90以上因此制造业对中国经济的拉动效应是显而易见的。2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优势正逐渐降低。我国具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我国的优势产业在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比较优势是低劳动成本。低水平的劳动力成本支持了中国的经济发展。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工资水平逐渐上升。低附加值的工厂必然从中国迁

3、移到劳动力成本更加低廉的国家。3制造业高附加值产品竞争优势缺乏。虽然我国有200多种制品产量居世界第一其中玩具占全球产量的70,鞋类产品占全球产量的50彩电占全球产量的45。空调占全球产量的30。纺织品服装贸易占全球的24,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很少。在2008年度世界500强排行榜上,中国企业则创造了历史最好成绩,上榜企业数量也只达到35家(内地25家、香港4家、台湾6家)。制造型企业上榜的更是稀少。缺乏品牌效应,产品附加值必然降低,最终导致处于竞争劣势。4制造业大部分企业被国外企业主导。在经济全球化下,大规模收购、兼并愈演愈烈。外国企业不断扩大市场份额,有些企业几乎垄断了中

4、国市场。据统计,外资股份在传真机、摄影机市场分别占98、99。移动通信占80。电脑占75,汽车占70及数字式程序控制开关占50可以说外资在很多企业占有绝对控股地位。在中国微电子产业研发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8家大型企业中。5家是中外合资企业。1家外商独资企业。而5家合资企业中,只有l家由中国企业控股;在工程机械业。126家合资企业中36由国外控股,47中国控股,17对等控股。虽然FDI会促进中国经济发展,但无疑也会带来潜在的威胁。二、影响中国制造业竞争力的因素1生产要素条件方面。波特认为生产要素分为初级生产要素和高级生产要素而在高级生产要素中高技术人才、知识资源、资金投入等起关键作用。(1)人力资

5、源。人力资源除了包括劳动力成本外,还包括劳动力熟练程度、高级专业化人才等方面。我国制造业人力资源的实际情况是:全国大中型企业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职工人数为发达国家的l016可见,中国制造业的人力资源竞争力比较弱。同时低劳动成本严重制约了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进步很多企业把自动化的工艺化整为零分解成工人可以简单操作的手工工作。在这种情形下,很多一线工人没有从作坊匠人转换成产业工人这严重制约了中国在国际贸易中核心竞争力的形成。(2)资本资源。中国大量的国内投资来源于国内储蓄,近几年虽然外国在华投资不断增长但也只占国内投资的10左右。且随着RMB汇率升值、出口退税取消、经济衰退等严峻的外部环境影响很多

6、资本正流向更具有竞争力的越南、菲律宾等国因此国内储蓄对维持制造业的持续增长具有基础性作用。但是最近几年。在中国的资本市场,很多制造业企业资金向楼市、股市转移。虽然扩张的资本市场为制造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融资环境,但也隐藏着部分制造型企业资本偏离“主业”依赖股市和楼市投资维持利润。这将对企业长期的发展极为不利。(3)资源消耗。中国的制造业能源消耗大,污染比较严重。据统计。按现行费率计算。本世纪初每吨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的能耗,我国为1 274吨标准煤比世界平均水平要高24倍,比美国、欧洲、日本、印度分别要高25倍、49倍、87倍、13倍。而最新数据制造业的能耗为14305147万吨标准煤。占全国

7、能耗总量的5809。在整个产业中超过12。而中国矿产资源。人均占有率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能源消耗大与资源短缺之间的矛盾就成为制约中国制造业发展的瓶颈。2需求状况方面。(1)国内需求。2007年。中国GDP为246619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居世界第四位。职工平均工资从1995年的5 500元上升至2007年的24 932元增长了35385。城镇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从1995年的501下降至2007年的363农村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也从586下降至431。同时。这必然促使消费从温饱型向享受型和发展型过渡对房地产、汽车、电子电器等需求量日益增加。随着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农业发展的扶持、农村医

8、疗保险的投入、2008奥运会的筹办等必然会带动制造业的需求。(2)国际需求。国际需求方面,据海关统计,中国与前10大贸易伙伴的双边贸易在2007年均保持两位数增长。同时据联合国资料显示2007年国家外汇储备余额约达153万亿美元,同比增长4332外汇储备余额增加4619亿美元。同比多增2 144亿美元。可见。不论足对外贸易,还是如此庞大的外汇储备国际市场对中国的需求还是很大的。3相关及辅助产业状况方面。(1)金融业。金融业主要包括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金融体系所提供的出口信贷、出口信贷担保、福费廷、国际保理业务、国际追债业务等等都与制造业密切相关。据测算目前中国机械行业每个生产企业的出口额平

9、均仅为100万美元左右。是日、韩企业的2左右。而出口额低反映了企业没有充分利用有效的融资手段中国企业自身积累明显不足及主要依靠外源融资生产经营使得辅助性产业利用不充分。(2)通信业。通信业的快速发展。是带动制造业相关产业大幅增长的重要原因。如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减少了很多中间环节、降低了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同时。利用计算机系统不仅可以实现企业内部管理的系统化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人力、财力、物流、生产、供应、销售和服务等各个环节进行信息化管理。而且。利用计算机系统对制造产品的整个过程自动控制。提高生产效率。满足客户日益强烈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在中国的产业结构中。金融业和通信业的不断发展扩大了

10、制造业的发展空间,使得各产业间彼此促进。但是与国外金融业与通信业的发展还有一定差距导致整个产业集群国际竞争力较弱。4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方式方面。在企业战略上。受经营规模的大小影响较大。我国企业从建点、开办窗口等简单的方式发展到投资建厂、收购兼并、股权置换、境外上市和建立战略合作联盟等多种方式使整个产业在经营战略上不断创造,效率不断提高。但是总体来说。集科研、生产和销售与一体的大型企业跟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在企业组织结构上大多数中小型企业仍是简单的直线职能制。缺乏必要的监督机制。而一些大型集团公司母、子公司之间的集权与分权关系没完全理顺。重要的决策如人事权、投资权等仍集中在母公司。在与同类

11、竞争中,显得反应不够迅速。政策也不够灵活。在企业竞争方式上主要表现在人才的竞争尤其是加入WTO以来。人才在各企业间大量流动。相对国外来说,我国制造型企业在企业人才培养、科技交流合作方面起步较晚。且外资企业的大量涌进。中国很多高级人才都被大量挖走。5机遇方面。随着全球市场的开放。关税逐渐减少。全球运输费用的降低。销售额增加而产品的平均成本减少,这些都增加了我国制造型企业的市场的机会。(1)世界制造业的生产环节大规模转移。从20世纪末开始。世界制造业快速向中国转移。各发达国家的跨国制造企业纷纷在中国建立生产基地、采购基地和研发基地。全球500强跨国企业中已有四百五十多家在中国投资。据统计。2007

12、年外商直接投资金额为748亿美元其中大部分投资于制造业。客观上提高了中国制造业在世界上的地位,促使中国制造业快速发展起来。当前,这种转移的趋势仍在不断加快,为中国的制造业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但是随着越南、印度等新的低端劳动力市场的形成这些投资有可能向其他国家转移。(2)中国工业化进程加速。由于中国处于工业化中期。且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逐步深入和加入WTO后中国的进一步开放。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将是中国持久的目标。我们不仅要为十三亿多人口提供衣食住行等基本的生活资料为国民经济提供的发展提供各类装备和原料等市场资料还要为巨大的劳动大军提供就业岗位这一点上必然要求制造业有一个较大的发展。中国发展处在一个前所

13、未有的有利国际环境中但是,挑战也前所未有。世界性的流动性过剩、贸易摩擦加剧、能源资源价格波动、环境压力增大、RNB汇率升值等因素对国内制造业发展的影响日益加剧。在抓住机遇的同时,应更清晰地认识外部不确定性的风险。6政府方面。波特认为政府虽不能直接加强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但可以为企业创造宽松、公平的竞争环境。目前我国有关制造业方面的政策制定具有滞后性还应不断完善。并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引导企业加强管理力度。重视产品质量,鼓励企业创新。由以上的对各要素的分析可知中国制造业要素条件基本上是粗放发展的,缺乏集约性。主要表现在: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素质低;国内需求大。国外高层需求有待提高;相关及辅助产业优

14、化,但依然处于低水平有待激发;企业组织结构不完善。人才流动大。各企业无序竞争激烈;制造业生产环节转移,贸易摩擦加剧,原材料价格波动大;政府有政策引导但有滞后性。基于这些要素条件所形成的制造业,可以使其在量上有一定的突破,但在质上竞争力不是很强。三、提升中国制造业竞争力的对策1提升竞争力的微观策略。(1)建立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一般来说,劳动、资本、自然资源等要素不能长期充当增长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源泉。而人力资本积累和R&D的投入。不仅有收益递增优势。而且还能抵消甚至超过这些要素的不足之处。因此,我国制造企业要不断加大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企业应通过建立科学先进的激励机制。利用股权、期权

15、等激励方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从而建立一个高素质的核心人才队伍、高素质职工队伍。(2)优化出口结构。促进产业升级。要在继续保持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优势的同时培育一些新的比较优势产业,积极推进制造业出口结构的升级。提升中国制造业产品出口的质量。同时。有选择性地对国内市场需求旺盛、附加值高的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实施有效的进口替代。企业可以合理地利用政府所给予的税收减免和贷款优惠等政策。提高这些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3)通过建立产业联盟群体,实现优势互补。从产业链来看。进入到上游产业。获取和控制上游产业核心资源。所需的代价太大。因此,企业需要建立诸如通信、金融等相关产业的战略联盟群

16、体,实现各自的优势互补。如:金融业的发展,可以让中国企业融资渠道变宽,加强企业产业重组从而获得国际资本市场的支持。募集资金发展新的项目:通信业的发展,可以为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市场资源。推广产品扩大其影响力。(4)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提升应变能力。目前,制造业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环境在不断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客户的需求不仅越来越多样化。对产品的质量和交货期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此。我国企业在全球生产制造集成化和信息化潮流的推动下应致力于利用信息化建设提高竞争力,实施先进的生产与经营管理模式和系统、物料管理和财务管理的一体化并将信息化建设融入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上来。2提升竞争力的宏观策略。(I)调整产业结构政策。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实践证明。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和产业组织结构是培育和增强产业竞争力的根本途径和决定性条件。我国技术、资本短缺是事实。政府应通过产业结构政策支持新兴产业的发展。鼓励技术创新加强技术创新对工业持续增长的带动效应特别是加强技术密集的装备制造业对传统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的带动功能。同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导企业完善组织结构。进行产权制度改革。使企业尽快提升竞争优势和结构竞争力。(2)制定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