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1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同步练习3_第1页
《2.7.1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同步练习3_第2页
《2.7.1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同步练习3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同步练习3双基达标 限时20分钟1 已知A, B, C, D四点坐标分别是(1, 0),(4, 3),(2, 4), (0, 2),则此四边 形为()A 梯形 B 菱形 C 矩形 D 正方形 解析 t AB= (3, 3), DC = (2, 2),a AB/ DC , AB|m|DC|.答案 A2当两人提起重量为|G|的旅行包时,夹角为9,两人用力都为|F|,若|F| = |G|, 则的值为()A. 30 B. 60 C. 90 D. 120 解析 作OA= F1, OB= F2, OC= G,则 OC = OA+ OB,当片=|F2= |G|时, OAC为正三角形,/ A

2、OC= 60,从而/ AOB= 120.答案 d3. 平面上有四个互异点A、B、C、D,已知(DB + DC 2DA)(ab AC) = 0,则 ABC的形状是().A .直角三角形B .等腰三角形C.等腰直角三角形D .无法确定解析 由(DB + DC 2DA) (AB AC) = 0,得(DB Da) + (DC Da) (Ab Ac) = 0,所以(AB+Ac) (AB AC)= 0.所以 ABf |ACJ 0,.|Afe= |AC|,故 ABC是等腰三角形.答案 B4. 已知过点A( 2, m)和B(m, 4)的直线与直线2x+ y1= 0平行,则两平行线间的距离是.解析 AB = (

3、m + 2, 4 m), AB (2, 1)= 0,a m= 8,二直线 AB方程为 2x+ y|12( 1 J 13/5+12= 0.二 d=5= 5答案13 555已知点A( 1, 2), B(0, 2),若点D在线段AB上,且2|AD|= 3|BD|,则点D的坐标为32) + 5(1,-4)= - 5 3 *解析 由题意得 0D= 0A+ AD= 0A+ 5AB= ( 1,所以D 答案6如图,点O是?ABCD的对角线AC, BD的交点,ce AF 1E, F分别在边CD , AB上,且ED= FB = 2.求证:点E, O, F在同一直线上.证明设AB= a, AD = b,由E, F分

4、别为对应边的三等分点,得 1 1 FO= FA+AO= 3a + 2AC11 11 =3a+ 2(a+ b) = 6a+ 2b, 1 1 oe= oc+ce=2ac+3cd1 111 =2(a+ b) 3a = 6a + 2b.所以F0 = OE.又因为0为其公共点,所以点E, 0, F在同一直线上.综合提高限时25分钟7.已知直线 11: (m+ 2)x+ 3my+ 1 = 0与直线 I2: (m 2)x+ (m+ 2)y 3 = 0相互垂 直,则实数m的值是().B.2A 2i解析 (m+ 2)(m 2)+ 3m(m+ 2)= (m+ 2)(4m 2)= 0. m= 2或2.答案 C 8.

5、已知A、B、C为三个不共线的点,卩为厶ABC所在平面内一点,若PA+ PB+ PC=AB,则点卩与厶ABC的位置关系是().A .点卩在厶ABC内部B.点卩在厶ABC外部C.点P在直线AB上D .点P在AC边上解析 PC = AB PB FA= AB+ BP+ AP= 2AP, 故PC、AP共线,故 P、A、C共线,故P在AC上.答案 D9.已知力 Fi, F2, F3 满足 |Fi|=|F2|= |F3|= 1,且 F1+ F2+ F3= 0,则 |Fi F2I 为_解析 T Fl + F2= F3, (F1 + F2)2= ( F3)2. 即f1+ F2+ 2Fi F2= f3,i.Fi

6、F2= 2. |Fi 卩2| =寸(Fi- F2 f =/Fi 2Fi F2+ F2 =答案 .310.如图,在正六边形ABCDEF中,有下列四个命题: AC+ AF= 2BC; AD= 2AB + 2AF; AC AD= AD AB; (AD AF) EF= AD (AF EF).其中真命题的序号是 (写出所有真命题的序号).解析如图. AC+ AF= AB+ BC + AF,依平行四边形法则, 1 AF + AB = 2AD = BC, AC+ AF= 2BC,命题正确. 1 v AF+ AB = 2AD,二 AD = 2AB + 2AF,命题正确. 2v (AC AB) AD= BC A

7、D= 2|BC|2工0, AC AD AD ABM 0,故命题不正确. V (AD AF) EF= ( 2EF AF) EF=2(EF AF) EF=(EF AF) AD=(AF EF) AD,命题正确.故答案为答案(g = 10 m/s2)11.如图所示,已知力F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0斜向上),大小为50 N,一个质量为8 kg的木块受力F的作用在动摩擦因数尸0.02的水平平面上运动了 20 m.问力F和摩擦力f所做的功分别为多少? 解设木块的位移为s,则W= F s= |F| |s|cos 30=50 X 20 X 2 = 500l3(J).F在竖直方向上的分力的大小为1|F1|=|F|

8、sin 30 = 50X 2= 25(N).则f= Kmg鬥|) = 0.02X (8x 10 25)= 1.1(N).所以 fs= |f| |s|cos 180=1.1X 20x ( 1)= 22(J).即F与f所做的功分别是500 3 J与 22 J.12.(创新拓展)如图,?ABCD中,点E、F分别是AD、DC边的中点,BE、BF分别与AC交于R、T两点. 求证:AR= RT = TC.证明 设AB= a, AD = b, AR= r,贝UAC= a+ b.由于AR/ AC, 所以设 r = n(a+ b), n R. 1又 t EB= AB AE= a 2b, -1ER/ EB,故设 ER= mEB= m a 2b . 1 1/ AR= AE+ ER,,. r = 2b+ m(a 2b).1 ( 1所以n(a+ 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