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7燃料及其应用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教案新_第1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7燃料及其应用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教案新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i实验活动 3 燃烧的条件、基本信息课题(教科书版本)买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人教社)授课学校授课时间教学设计及授 课人、对本节课的基本认识与理解本节课的性 质、在教材 中地位与作 用性质:本课题的内容属于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一级主题“化学与社会发展”中的 二级主题“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的知识范畴。地位:本节课是对燃烧与灭火知识的复习和提升,也是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重要内 容。作用:本课内容起到了承前的重要作用,既是对氧气的化学性质和氧化反应知识学习的 延续和具体应用,也为环境的保护和燃料的充分利用提供充足的理论支持。学情分析有利因素:从理论上看,对于燃烧和灭火,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

2、从生活经验来看, 燃烧这一最常见的现象学生也积累了大量的感性认识;从实验技能来看,通过前面几节 实验活动的学习使他们具备了基本的实验操作能力。不利因素: 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探究活动,在实验方案的设计上需要进行引导和规范。个别学生可能还对燃烧有一定的恐惧,在实验中一定要注意避免安全事故 的发生。教学目标在探究燃烧条件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完成实验方案,并能对实验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论 证。初步形成利用对比思想形成实验探究,并对获得的实验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 学方法。使学生在整个活动中体验探究的乐趣,感受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促进社会发 展的积极作用。重点通过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初步学习利

3、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探究实验。难点利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对照实验。教学资源与 教学手段仪器药品烧杯、三脚架、酒精灯、坩埚钳、薄铜片、镊子、玻璃棒、纸杯。 酒精、棉花、乒乓球、滤纸、蜡烛、小煤块、小石子、小木条、棉手帕、 学生自带的各种材质的布(如棉布、化纤、蚕丝等)。演示文稿PPTPPT 演示文稿其他资源导学案三、教与学的过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学环节 与方法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示旨与意图燃烧的重 要性欣赏投影:播放化学版北京欢迎你。 (内容涉及“火三角”、灭火原理、火的利用及火灾逃生常识等)欣赏歌曲。体会燃烧重要性,复习本单元内容,调 动学生学习热情。2烧不坏的手绢实验提问趣味实验:烧不坏的手帕过

4、渡:物质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如何利用老师提供的实验用品设计实 验验证以上猜想?温馨提示:1 1、每组准备一块湿抹布,备用。2 2、燃烧物不要过大。3 3、实验时要从侧面观察,防止燃烧的 火焰烧到身体。实验结束要确认火焰 熄灭。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回答。猜想 1:1:可燃物;猜想 2 2:温度达到着火占;八、猜想 3 3:与氧气接触。引导学生从实验中 发现问题,提出猜 想,感受化学的魅 力,激发探究欲望。提出要求,保证实 验的安全、顺利进 行。化学反应 的条件实验活动一探究一:燃烧需要可燃物方法 1 1、将小石子和棉花分别放在酒精 灯火焰上加热2 2、分别点燃蘸有水和酒精的棉球3 3、将小木条和

5、玻璃棒分别在酒精 灯火焰上加热(不同小组可能选择不同的方法) 现象 1 1、棉花燃烧,石子不燃烧2 2、蘸酒精的棉球燃烧,蘸水的不 燃烧3 3、小木条燃烧,玻璃棒不燃烧。 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和纠正。 实验结论:燃烧需要可燃物提问:蘸水的棉球如果长时间加热会 怎样?为什么?根据教师提供的实验 仪器,设计实验方案, 并合作完成实验。展示实验成果。思考,比较各组实验设 计的优缺点,总结结论通过问题的设置,让学生了解实验探 究的一般步骤,并巧 妙的引入控制变量 法。通过交流比较,认 识到个人的力量的 渺小,从而增强合作 探究意识。实验活动二探究二:燃烧需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 占八、实验 1 1、分

6、别在酒精灯上加热滤纸片和 小煤块(坩埚钳夹持)2 2、从乒乓球和滤纸上各剪下一小片,分开放在一块薄铜片的两侧,加 热铜片的中不,观察现象。(必做)3 3、 分别在酒精灯上加热乒乓球碎 片和小木块4 4、 学生分小组实验自己带来的不 同材质的布(实验步骤同上)现象:1 1、滤纸立即燃烧,煤块不能2 2、乒乓球先燃烧,滤纸后燃烧3 3、乒乓球碎片立即燃,木块不能 实验结论: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4 4、棉布先燃烧,化纤类织物先 熔化后燃烧,蚕丝类织物燃烧较慢, 并带有烧焦羽毛气味。(由于各组冋 学所带材料略有差别,现象可能存在讨论交流,设计实验方 案,可选择进行实验观察现象,总结实验结 论分小组汇

7、报实验结果,分析成败利弊。熟悉对照实验的设 计思路,能自主进行 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 力、分析能力和语言 表达能力。同时培养 学生的发散思维,为 下册书第十二单元 的学习作知识铺垫。3不冋,教师适当予以解释和指导)实验活动三探究三:燃烧需要氧气请同学们利用蜡烛和烧杯(或选择其 他用品),设计简单实验证明结论, 并填写实验报告。结论:1 1、可燃物 2 2、温度达到着火 点 3 3 、有氧气(缺一不可)根据所有的仪器用品 设计并进行实验。进行总结。培养学生学习化学 的兴趣,拓宽学生的 思维,增强信心,激 发学习的主动性。内容讨论与反馈问题与交流1 1、解释手帕为什么烧不坏”。2 2、如果将

8、探究二中实验 3 3 的乒乓球碎 片和滤纸片换成木屑和煤粉进行试验,会有什么现象发生?说明了什 么?3 3、在实验中,还有哪些异常现象或没 有解决的冋题,一起讨论交流。思考,小组讨论,汇报 结果。进行合理猜想,并进行 实验验证。学以致用,首尾呼 应。小结引导学生归纳对照实验的设计方法思考,归纳控制变量法 设计实验的一般思路。明确对比实验的设 计思路。课堂练习见导学案课堂小结总结本节知识,教师点评归纳。四、板书设计实验活动 3 3 燃烧的条件实验目的:1 1、加深对燃烧条件的认识,进-步了解灭火的原理。2 2、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实验用品: 烧杯、三脚架、酒精灯、坩埚钳、薄铜片、镊子、玻璃棒、纸

9、杯。酒精、棉花、乒乓球、滤纸、蜡烛、小煤块、小石子、小木条、棉手帕。实验猜想:1 1、要有可燃物2 2、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3 3、有氧气实验方案: 参考导学案,自行设计完成实验结论:五、导学案实验活动 3 3燃烧的条件导学案4【实验目的】:1 1、2 2 、【实验用品】:烧杯、三脚架、酒精灯、坩埚钳、薄铜片、镊子、玻璃棒。酒精、棉花、乒乓球、滤纸、蜡烛、小煤块、小石子、小木条、棉手帕。 你还需要的实验用品【实验步骤】:1.1.用棉花分别蘸酒精和水,放到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现象是 通过此实验,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2 2、 ( 1 1)取一小块兵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分别用坩埚钳夹住,放

10、到酒精灯上加热,现象是(2 2)从乒乓球和滤纸上各剪下一小片(同样大小),分开放在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现象 是 (3 3)利用所给药品进行类似实验探究,写出步骤、现象及实验结论。通过以上实验,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1 1、利用蜡烛和烧杯,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需要氧气(或空气)。 你的设计方案是:【实验结论】:【问题与讨论】:1 1、解释手帕为什么烧不坏”。2 2、如果将探究二中实验(2 2)的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片换成木屑和煤粉进行试验,会有什么现象发 生?说明了什么?3 3、在实验中,还有哪些异常现象或没有解决的问题,一起讨论交流。【当堂验收】:lx用炯冒盖衣酒精灯的

11、扁理是()A.清除可燃物B.降底酒穡的看火点匚隔纯空气D.隔底淑度至酒稽的着火点以下厶你有多少种熄衣蜡烛的右法?分别破坏了燃烧的什么条件?2.叫氏火ST(如右图所示)是用纸张代替金属村料做容器盛披汤料,当酒精燃烧时 时,妖张不会瞬.对此现冢,你如何解释?六、教学反思1 1、本节课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高,气氛热烈,通过课后与学生的交流,可以感觉到他们的确收获很大。2 2、本节课的理论性并不强,重在使学生能够体验科学家的研究方法,能初步体验科学探究的步骤,学会一些过程与方法。课堂以学生为主,教师只是组织与实施者。教师主要提出使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而放手让学生解决其中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注重培

12、养学生用已有的知识设计对比实验的能力,初步感受到实验设计遵守的一些简单的规则, 会筛选得到简单易行的实验。53 3、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体验到合作交流的重要性,在设计、实验的过程合作完成,对实验的过程及结论中交流自己的看法,可使得所有学生扩展知识面,从而体会到交流合作对探究的重要意义。4 4、通过对烛火熄灭方法的实验探究来回顾灭火的理论依据即灭火的原理,使学生体会理论来源于实践并应用于实践中的道理。七、点评与分析【教学目标】目标明确。本节内容是在燃烧和灭火之后,所以实验原理对于学生而言并不陌生,那么教学目标的第二点就显得更为重要。教学中探究没有流于形式,而是让学生在一定的范围进行适当的探索和实

13、验,如增加了不同材质的物质着火点的比较,一是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二是培养学生严谨的, 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也为后续的十二单元有机合成材 料的学习做了知识铺垫, 教师对课堂的探究要素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对课堂生成的探究要素进行了及时的指导。顺利达成目标的同时也极大的保留了学生对于探究活动的兴趣,可以看出教师关于这个问题的理解比较深刻。【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灵活。灵活多样的的教学方法没有使课堂显得凌乱,并且重视学生在观察中的思考,对探究活动的预测,考虑了变量的选择和控制,在与同伴的讨论中相互质疑与评价。这样更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教学中注意了课件、板书、实验、讨论之间的平衡, 从情境创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使用得当,使学生的注意力更为集中。【教学过程】内容充实,定位准确。探究过程结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