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小游戏,大学问 由“包娃娃”看游戏中教师有效指导案例背景: “娃娃家”这一典型的角色游戏室小班幼儿特别喜欢的一个活动。每次活动的时候,都能看到孩子们扮演着“爸爸、妈妈”在娃娃家里忙这忙那。我们班的“娃娃家”的创设同样是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里面摆放了许多生活类的物品,诸如:烧饭用的厨房用具,娃娃睡觉的小床、沙发,喂娃娃吃饭的小勺、小碗,娃娃的小衣服,用来包娃娃的小毯子、小被子等。除了让幼儿体验角色扮演的愉快,最主要的是想让幼儿在娃娃家家庭化的游戏环境中自然而然地模仿,习得生活技能,再现自己的生活经验。因为有了各式各样的支持角色扮演的材料投入,班里的女孩子都喜欢在里面当“妈妈”,一会抱着娃
2、娃吃东西,一会给娃娃唱歌,乐此不疲。妞妞就是其中的一员,她有个性,在各种活动中都不轻易认输,并且动手能力,生活自理能力方面都很强,所以她在班里喜欢扮演“姐姐”的角色。娃娃家的创设,更是激发了她的浓厚的兴趣。所以,每一次区域活动,娃娃家里定会有她的影子。案例描述: 一个冬天的上午,区域活动开始了。妞妞拿着自己的入区卡径直走到了娃娃家,挂好了牌子就走了进去,准备开始游戏。状态一::无所事事,漫无目的 进了娃娃家后,妞妞先是摆弄了一下喂娃娃的工具,然后又走开了。接着,她又抱起旁边的娃娃。然后,开始对着娃娃说话:“宝宝,你好啊!宝宝你饿吗?哦,刚刚吃过了····
3、··”这时,妞妞发现娃娃的衣服穿得太少了:“啊呀,这么冷的天,你怎么能穿一点点呢!要感冒的,快,妈妈给你找个毯子包起来,你别怕,等一下哦!”说完,她把娃娃放在了一边,然后走到了娃娃家的小床上拿起了一张小毯子走了过来,把毯子铺好后,便开始包娃娃。可是由于毯子不够大,竖着包不够宽,横着包又不够长,娃娃的脚始终是露在外面的。这样不停变化了好几次,她有点着急了,可是她并没有放弃的意思,拉着毯子的两个角不停地摆弄,嘴巴里还不住地嘀咕:“怎么搞的呀,这个被子怎么这么小啊?”状态二:遇到难题, 欲求帮助 我在一旁一直安静地看着她,只见她还是不厌其烦地变换着各种方法:先把娃娃放在毯子偏上一
4、点的位置,然后将两边包起来,结果发现娃娃的上半身还漏在外面,看来看去都觉得不对,很不满意,于是又打开了毯子,把娃娃往下扯了点,然后再包起来,可是娃娃的脚又露出来了······这样反反复复试了很多次后,她有点着急了,抬头开始环视四周。我意识到她在寻求帮助,马上故意把头扭向一边,假装跟别的区角孩子说话。状态三:自解难题,开心满意 见我似乎很忙的样子,她放弃了找我帮助的念头,又开始摆弄起她的娃娃来。一个人在那前前后后折腾了近10分钟后,她终于发现了包娃娃的最佳方法:即用毯子斜着包娃娃,可以把娃娃的全身都裹进去。她在最后终于把娃娃包好后,长长
5、出了一口气,然后还在娃娃的脸上亲了一口,用胜利的口吻说:“太好了,现在的小脚再也不会露出来啦!”好像经历了一段艰苦的跋涉后终于达到目的地地那么轻松! 在她完成包娃娃的动作后,我借机走了过去,故意看着她包好的娃娃说:“呦,你们家宝宝真舒服啊,这么冷的天,小毯子包的这么好,头和脚都包在里面呢,你怎么做到啊?” 听了我的话,她开心极了,一边抱着娃娃一边比划着:“很简单的,就把这边折过来,再把那边折过来,然后把下面弄上来就好了,记住哦,娃娃的头和脚都要对着小毯子的尖尖的地方才行的,要不然她的脚老是要露出来的!” “哦,我知道了,原来这个方方的毯子,这条对角线才是最长的呢!谢谢你啊!我又学会了一样本领!
6、”我一边用手在小毯子在对角线上进行了比划,一边对她做出感谢。 听了我的感谢,她开心极了,抱着娃娃一蹦一跳地走开了。案例分析:上述案例中,小女孩在包娃娃的过程中,我始终站在观察者的角度,没有去帮助,观察幼儿的一举一动,在幼儿觉得为难时还故意回避。最终,幼儿自己解决了“包娃娃”的难题,从而获得了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后的成功感与轻松快乐感,从而让长达10分钟的探索变得更加有意义。之所以会这样做,主要来考虑以下几点:1、 给幼儿自主努力的机会 我之所以在妞妞觉得困难的时候不予以帮助,其实是考虑到妞妞自身的特点的。首先,妞妞动手能力较强,且生活自理能力不错,所以,包娃娃对她虽有一定的挑战性,但只要经过努力
7、就一定能都做到;其次,妞妞好强、不服输的性格,也是我选择不帮助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她遇到困难准备寻求帮助的情况下,我故意以很忙来回应幼儿,妞妞只好打消了寻求帮助的念头,唯有硬着头皮自己尝试。最终,妞妞通过自己不断的探索,不仅找到了最佳包娃娃的方法,还体验到了克服困难后的喜悦。这种故意回避的方式,留给了幼儿自主努力的机会,不仅使活动的结果变得有意义,而且使活动的过程更有意义。所以,适当地根据幼儿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给幼儿自主努力的机会,让幼儿尝试自己获得成功的快乐,产生游戏性体验,才是我们幼儿教师所追求的。 2、适时鼓励,以增加幼儿信心 在妞妞将娃娃包好后,我再次以欣赏者、学习者的姿态出现,不仅是
8、对幼儿之前努力的肯定,而且无形中帮助幼儿强化了克服困难获得成功后的愉悦心情,让幼儿在体验成功的同时对自己努力结果又经过一次梳理,再一次复习了包娃娃的过程,无形中又促进了幼儿的再一次练习。我在妞妞对我讲解如何包娃娃的过程中,一边有意告诉幼儿“尖尖角中间的那条线”叫“对角线”,一边还对幼儿表示感谢,不仅能增加幼儿的自我效能感,而且还促进了幼儿信心的建立。案例反思: 在幼儿平时的区域活动的指导中,我们常做的事情就是指导幼儿游戏。那么,老师什么时候介入指导 ?有些指导是不是有必要,如何判断,又应以什么方式指导呢?1、 以观察为依据,确定指导的必要性。 我们知道,幼儿游戏的任何指导都要基于对儿童游戏的真
9、实情况和心理状态的充分了解。只有通过观察才能够了解儿童对当前活动的兴趣、已有的经验或问题,方能够准确地做出是不是介入以及选择如何指导判断。这种观察既可以站在旁边看、听或与儿童交谈来进行,也可以通过与儿童共同游戏来进行。通过这种观察,教师可以判断儿童行为的意义,确定指导的必要性和针对性。例如,上述案例中我对妞妞的观察就是以旁观者身份来进行的,在幼儿完成了包娃娃这一行为后,再以旁观者的身份以欣赏的形式鼓励和肯定幼儿游戏结果,不仅尊重幼儿的意愿,而且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幼儿自主学习的作用。 教师对幼儿游戏的观察,不仅仅是为了确定当前游戏的现场指导的必要性和针对性,还为了观察在游戏中充分自由地表现自我的儿
10、童,了解其个性特点和能力水平,从而有助于以后游戏活动的组织与指导,以及其他教育活动的开展。游戏是了解幼儿的窗口,观察室游戏知道的前提和依据。2、让幼儿体验为主,避免不必要的指导。 把对幼儿行为的指导减少到最低程度,除非必要,否则不要去指导。儿童自己能做的不要代替他去做,自己解决的问题不要帮助他去解决。要让儿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快乐,获得游戏性体验。没有经过自主努力的游戏不是好的游戏。在这个案例中,我没有去指导,也没有去帮助,只是看妞妞自己是怎么想办法解决问题的。如果老师“指点”了妞妞,恐怕妞妞就不可能获得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后的那份成功感与轻松快乐感。另外,教师不强求幼儿
11、一定记住“对角线”这个名称,这也是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的缘故。就好比有些东西不能言谈只能意会一样,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了,体验了“对角线”最长的特征,那么,在她今后再学习这题方面的知识就会容易的多。至于是否记住名称则不是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所达到的学习目标,所以也没有必要一定要强行让幼儿记住。3、 要把握好的指导时机 教师在幼儿游戏中的指导,除了要注意指导的必要与否以及方式是否合适之外,还要注意指导的时机。幼儿游戏活动开始时的兴趣和愿望的激发,结束时的总结性评论,都是幼儿游戏指导的重要环节,而在游戏进行过程中,教师作用于儿童同样有一个最佳实际的问题。在教师了解幼儿能力所达到的情况下,放手让幼儿自己尝试,在经过种种努力和尝试成功之后再予以强化,从而使指导得效果达到最佳,使幼儿的自主性努力提前得到最好的发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