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一课导学案_第1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一课导学案_第2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一课导学案_第3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一课导学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1、蝙蝠和雷达学习目标: 认识课文中的7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和相关词语 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和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搜集并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学习重点: 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和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学法提示: 1、课前充分自读课文,不懂的词语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理解,到达正确流利,能正确的识写生字生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在阅读中抓住要点准确把握课文内容,与同桌或小组合作学习,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

2、之间的联系。 3、图文对照,自己组织语言,说清蝙蝠探路的秘密和雷达工作的原理,或者课上向同学介绍在课下搜集的有关仿生学的图文资料,培养语言表述能力。学习准备:学生在课下搜集有关仿生学的图文资料,准备在课上与同学交流。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通过正确的读课文3至5遍,我能独立的完成以下任务: 、瞧,本课的生字我都会写了。(bin fú) (b zhu) (fi é) (wén zi) (bì ki) (mn ruì)(líng dng)(cng yíng)(zhàng ài) (ji ki)(y

3、37;ng gung píng) 、我能抄写以下词语并能听写蝙蝠、清朗、捕捉、飞蛾、蚊子、避开、敏锐、铃铛、苍蝇揭开、推进、障碍物、荧光屏、横七竖八 、以下形近字,我能注音组词。 骗 饿 绳 蝙 蛾 蝇 我要展示自己的识字方法。 2、通过预习,我要批注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4、我把几点疑问批注在课文中。 【挑战自我】:我想仔细读课文圈点批注,思考科学家是怎样揭开蝙蝠探路之谜发明雷达的?二、学习探究 1、读文思考:科学家是怎样揭开蝙蝠探路之谜,发明雷达的? 通过默读四、五、六自然段,我能填写下表。试验顺序试验方式试验结果试验结论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 读七自然段,结合课文插图我能说一说蝙蝠

4、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起来探路的。 2、我要做好准备在小组中交流或表演。 3、这篇课文真有意思,我能有感情的读一读。三、拓展延伸: “响尾蛇”导弹响尾蛇是一种蛇的名字。然而,导弹怎么会和响尾蛇连在一起了呢?这是因为,科学家发现响尾蛇有一个很特殊的本领:即使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里,也能准确无误地捕捉到小动物;用布蒙上它的双眼,响尾蛇照样能捕到食物。原来,在响尾蛇两只眼睛的前下方,各有一个漏斗状的小窝。这个小窝是一个极强的“热感受器”,科学家称它为“热眼”。这种“热眼”能看见红外线。红外线是一种热的,看不见的光线,很多物体都放射红外线。 “响尾蛇”导弹就是把根据响尾蛇“热眼”的原理制成的“人造热眼”

5、装在导弹上。当导弹从飞机上发射以后,“人造热眼”就紧盯着高温目标敌机的喷火口,导弹就直朝敌机冲去,跟踪追击,准确无误地击中目标,使敌机“粉身碎骨”。1、写出以下词语的近义词。 特 殊( ) 根 据( ) 击 中( ) 跟 踪( ) 目 标( )2、联系短文解释词语。 粉身碎骨: 。 伸手不见五指: 。3、根据短文内容,想想下面说法对不对,对在( )内打“”,错在( )内打“×”。 (1)响尾蛇在黑夜能准确无误地捕捉小动物,用的是它锐利的双眼。 ( ) (2)“响尾蛇”导弹能准确无误地击中敌机,是因为它速度比敌机快。 ( )4、根据短文填空。响尾蛇利用( ),能准确地看见并捕捉到( )

6、。而“响尾蛇”导弹安装( ),也能紧盯并击中( )。5、科学家从动植物身上得到启示,于是有了许多发明创造。请你把科学家的发明与相关的动植物用线连起来。 巴茅草 飞机 鱼 日光灯 蜻蜓 雷达 蝙蝠 潜水艇 荧火虫 锯子6、小朋友,放飞想象,你以为从( )身上得到启示,可以发明( )。四、相关链接: 一海蜇与“水母耳” 海蜇,早在5亿多年前就漂浮在海洋里:是一种极古老的腔肠动物,它还是预报风暴最早、最准确的“顺风耳”。因为它的“耳朵”(细柄上的小球)中有小小的听石,风暴产生时发出的次声波(由空气和波浪摩擦而产生,频率为8赫兹13赫兹,传播比风暴、波浪的速度快)冲击小小听石“球”壁的神经感受器,于是

7、海蜇就隐约听到了即将来临的风暴的隆隆声,便警惕地离岸游向大海避灾。人们模拟海蜇感受次声波的器官,设计出精确的“水母耳”仪器。它由喇叭、接受次声波的共振器和把这种振动转变为电脉冲的转换器以及指示器组成。将这种仪器安装在船的前甲板上,喇叭做360°旋转。当它接收到8赫兹13赫兹的次声波时,旋转自动停止,喇叭所指示的方向,就是风暴将要来临的方向。指示器还可以告诉人们风暴的强度。这种仪器,可提前15小时左右预报风暴。二 揭开雷电之谜 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是18世纪电学史上的一位勇士。他曾冒着生命危险,从天空攫取闪电,揭开了雷电之谜。从前人们一直认为,天空中出现电闪雷鸣,这是大自然在显示神威。可是,富兰克林却大胆地提出,那是大自然的一种“放电现象”。1752年7月的一天,他亲自做了一个吸引雷电的风筝实验。那天,天空乌云密布,雷电交加。富兰克林带着儿子来到费城的郊外。他事先精心制作了一只白色丝绸风筝,风筝上安了一个尖细的铁棒。风筝用麻绳系住,麻绳末端分成两支,分别接上一把铜钥匙和一小段丝线。他手握丝线,将风筝放到天空中。过了没多久,突然,一道明亮的闪电掠过,顿时大雨倾盆而下。富兰克林觉得手有点麻,当他的手指靠近那把铜钥匙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