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cel中R1C1样式引用详解_第1页
Excel中R1C1样式引用详解_第2页
Excel中R1C1样式引用详解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Excel中R1C1样式引用详解这篇文章根据excelhome论坛中的两个帖子进行整理,稍作了修改。以下内容来自第一个帖子,点击这里可以查看原文。一、引用单元格:R1C1样式与A1样式比较DanBricklin和BobFrankston使用A1表示电子表格左上角的单元格,MitchKapor在Lotus 1-2-3中也是使用这种编址方案。Microsoft试图改变这种趋势,采用了名为 R1C1样式编址方案。单元格 A1 称为R1C1,因为它位于第一行,第一列(Row 1, Column 1)。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A1样式称为了标准,Microsoft公司认识 到了危机,最终让ex

2、cel接受了 A1样式,并同时支持R1C1样式编址方案。当 刖,excel默认使用A1样式。为什么学习R1C1样式?答案是:1, excel的宏录制器采用的是R1C1样式录制公式。2, R1C1样式比之A1样式有更高的效率,尤其是对于公式,编写的代码效率 会更咼。3, 在BVA编辑器中,创建数组公式或基于公式设置条件格式时,采用的是 R1C1样式输入公式。怎么切换R1C1样式?单击Ofice按钮选择Excel选项,在公式类别中选择复选框“ R1C引用样式版面上唯一不同是列标 A,B,C-变成数字1,2,3,单元格C5变为R5C2二、EXCEL公式的神奇之处如动画所示,Excel能智能的填充公式

3、,并向下复制,第一次看到一定感觉非 常惊奇。实际这并不惊奇,因为,Excel内部使用的是R1C1样式的公式,以A1样式 显示地址和公式。如果将动画所示的工作表切换成 R1C1样式表示法,将发现C2:C7 的公式都是形同的三、在 VBA 中采用 A1 样式与 R1C1 样式之比较如上述动画实例,如用 A1 样式编写代码,代码可以类似下面这样:Sub chengji()Dim Finalrow As IntegerFinalrow = Cells(Rows.Count, 2).End(xlUp).Row二列数据行数Range("c2").Formula = "=a2*

4、b2"Range("C2").Copy Destination:=Range("C2:C" &Finalrow)End Sub上述代码在第二行输入公式,再向下复制公式如果用 R1C1 样式只需一条语句就可整列输入公式Sub chengji()Dim Finalrow As IntegerFinalrow = Cells(Rows.Count, 2).End(xlUp).Row二列数据行数Range("c2:c" & Finalrow).FormulaR1C1 ="=RC-1*RC-2"En

5、d Sub使用R1C1样式的优点是,所有C列的公式都是相同的,不需要改变'求第'求第四、怎么引用 R1C1 样式R1C1样式采用R来表示行,C来表示列4.1 样式的相对引用对于列正数表示向右移指定数量的列,负数反之。对于行正数表示向下移指定数量的行,负数反之。如果省略掉 R 或 C 后面的方括号,表示和引用单元格在同行或同列。4.2 样式的绝对引用在 A1 样式中使用绝对引用要在行号或列号字母 前使用 $。但在 R1C1 样式中 只需 省略方括号 就行了,是不是很简单 !如下所示代码 :Sub huizong()Dim Finalrow As IntegerFinalrow =

6、 Cells(Rows.Count, 2).End(xlUp).RowCells(Finalrow + 1, 1).Value = "汇总 "Cells(Finalrow + 2, 1).Resize(1, 3).FormulaR1C1 ="=SUM(R2C:R-2C)"End Sub引用 R2C:R-2C 表示将当前列第 2行到上 2 行中,同列数据的和,通过使 用 R1C1 混合引用,可以使用公式求行数不确定的数据,4.3 引用整行和整列有时候需要编写整列的公式。例如求 G列的最大值,如不知道G列包含多少 行,可在单元格中输入公式=MAX ($G:$

7、G),要找出第一行中最大的值可用 =MAX($1:$1)或 R1C1 公式=MAX(R1)。可以整行、整列使用相对引用。要计算当前单元格上一行的平均值,可用=AVERAGE(R-1)如何在D5引用其周围的单元格?五、R1C1样式的经典实例,一种有趣的行为创建R1C1公式实际上比A1公式更直观。一个演示 R1C1公式的经典实例是 创建乘法表。在excel中,使用单个混合引用公式就可创建乘法表。5.1创建乘法表在B1: M1中输入数字1-12,在A2:a13中也输入数字1-12,现在创建b2: m13中所有单元格公式,它计算第一行和第一列的乘积。用R1C1样式公式代码如下:Sub Multipli

8、cationtable8()Range("b1:m1").Value = Array(1, 2, 3, 4, 5, 6, 7, 8,9, 10, 11, 12)Range("b1:m1").Font.Bold = TrueRange("b1:m1").CopyRange("a2:a13").PasteSpecial Transpose:= TrueRange("b2:m13").FormulaR1C1 = "=rc1*r1c"Cells.EntireColumn.AutoFi

9、t ' 最合适的列宽End Sub5.2 一种有趣的行为尝试以下操作,将单元格指针移到F6,单击 开发工具”-”录制宏,然后单击 开发工具”-使用相对引用”输入公式=a1并按ctrl+enter键,以保留在F6键 中。单击 “停止录制 ”按钮。将得到一个只包含一行的代码的宏,它在当前的单元格输入公式,该公式引 用向上 5 行,向左 5 列的单元格:Sub 宏 1()Selection.FormulaR1C1 = "=R-5C-5"End Sub现在将单元格指针移到 A1 并运行刚才的宏,你可能会认为将导致运行错误 1004,但实际并没有出现这种错误。运行宏时,单元格

10、A1 中的公式指向=XF1048572 (Excel2003指向=IR65532),这意味着R1C1公式从表的左侧绕回 到右侧。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行为,但是可能宏将提供一个与用户期望不同的结 果!乘法表实例:A B C D E F G P I M 11 M 111 咽 11 I “ _ Illi Kill HUM IIIJJ 1 2 3 4 5i 5 7 8'” - t'9 V r' ° M -v Uf MF1 » 4* MR Hl "Xl斗V -r 宮.1 1 2i 3: 4 5| 6 1 &i. HBjaaAia aaaa j.b

11、bd a,a >«! :f w » » 2! 2 4 6 8k0'12 14 16i i iii i -«- 4 4- 5-2-»-“一一“-43j 3| 6| 9|12|15|18;21| 24( 4 4 8|12|16|20|24;28|32; ! it*f=iiij7 nb-r"iiii!iiNi!iiT”*'iriiEirsi 5 10 15 加 25打0 35 40 _彳齐4 卜帚”啓彳卜 6| 6 12|18|24|30|36|42|4<| ->-<*-4-h-K- - -H.JKL

12、M9I 10111 12!F *峙9101112|18! 20:22 i! 24?2730羽| 3636! 404448;451 so55! so!54| 601 6611需匚离划W肃E陲J禺苇 蝕去H IE - VEH Pro j bi10112131 1141)28,352 收56|63|7»|11 84j_2 816i24i32!40l48 56: 64:7280i88嗣: : : : : : : : |.i! raaia 9ri!a,Ba,iirirrBa,ii m d ! -r bb b n r rp v rii!i r r i e a -r n n >r n i -

13、r ! n t iiiar an -r e v an aa n-Ba r In i s-ib-i ! r ! an*9)9 18加禎4554d.ujid.wm-厶 m -uSilolio 20 30 40|m|60J卜4-I!11| 11|2244|5566 11112 24! 36148! 60172 nMi ” viinv r4> »=» k < t a|a -rm a - ir i63; 72; 81| 90- 99|108 70l80l 90| 100l 110i 120 L -4 -J -i- i- 7788|j9jlw|121|lK| mIsKIDB

14、! 120! 1321144ix _ haXb_ _141516T'J J J± upvUed xiimi)? nwrnject (mciEsmi)+ HiiflMft £(<*!科 5j':Sar*_*<jde-够 fttfrajici (reaiialt jsp)I- liE4RflEmL?Hft 魁沁皿gll) 材加和泄oqk t $ TJtfroj«ct (£举单制作Rg -THtrijict-Nixos*£l Sicd.SL:ftl tleed)OshettE 险创 f| StetS险灿 畐血姑4沁E 、籃

15、17>.h iL81910六、条件格式中的R1C1样式应用设置条件格式时,必须使用R1C1公式,这很重要。文档没有明确之处这一点,但如果不用R1C1公式,有时可能出问题,有研究发现,如果用A1公式,每对50个单元格设置条件格式,将有一个单元格出现奇怪的行为。因为将A1引用转换为 R1C1 引用有时存在二义性,例如, R2 表示一个单元格,但可能被错误理解 为整个第二行。FormatConditions 对象用于设置条件格式。每个单元格可以有 3 个FormatC on ditio ns,下面的代码首先遍历所有工作表,删除每个工作表中的条件格式,然后遍历每个工作表中所有的非空单元格,并应用

16、两种条件格式。在第一种条件格式中,类型为xIExpression,这意味着使用的是 公式”语法 首先Foumulal指定的公式米用的是 R1C1表示法。第二个条件格式使用 xICeIIVaIue 类型,这需要指定一个运算符和一个值。在 添加条件后,为条件 1 和条件 2 设置字体的 ColorIndexSub ApplySpecialFormattingALL()For Each ws In ThisWorkbook.WorksheetsIf Not IsEmpty(cell)Then'单元格值是任意错误值时, '把字体颜色设置为与单元格底色相同的颜色 (即看不出 错误值)Ty

17、pe:=xlExpression, Formula1:="=or(ISERR(RC),isna(RC)"cell.FormatConditions(1).Font.Color ='单元格值小于 0 的,全部用红色字体标出Type:=xlCellValue, Operator:=xlLess, Formula1:="0"cell.FormatConditions(2).Font.ColorIndexEnd IfNext cellNext wsEnd Sub一个演示条件格式的经典实例,显示包含最小值和最大值的行。代码如下:Sub FindMinMax

18、()Finalrow = Cells(Cells.Rows.Count, 1).End(xlUp).Row With Range("a2:c" & Finalrow).FormatConditions.Delete.FormatConditions.Add Type:=xlExpression,Formula1:="=rc3=max(c3)".FormatConditions(1).Interior.ColorIndex = 4用绿色底纹标出.FormatConditions.Add Type:=xlExpression,Formula1:=&q

19、uot;=rc3=min(c3)".FormatConditions(2).Interior.ColorIndex = 6用黄色底纹标出End WithEnd Sub如果设置一个指向单元格 C3的条件格式,这种格式将失败,因为 Excel将C3解释为第3列。七、 VBA 中的 R1C1 样式数组公式数组公式必须是 R1C1 公式。数组公式是功能强大的 超级公式”被称为CSE公式,因为用户必须按Ctrl+Shift+Enter 键来输入它们,如:=SUM(A$2:A7*B$2:B7) 这是个数组公式,很好理解。虽然在用户界面中显示 A1样式,但输入数组公式要使用 R1C1表示法:Sub

20、 En terArrayFormulas()Fi nalrow = Cells(Rows.Cou nt, 1).E nd(xlUp).RowCells(Finalrow + 2, 2).Value ="乘积和"Cells(Fi nalrow + 2, 3).FormulaArray ="二sum(R2C-2:R-2C-2*R2C-1:R-2C-1)"End Sub上述代码中的:Cells(Fi nalrow + 2, 3).FormulaArray ="二sum(R2C-2:R-2C-2*R2C-1:R-2C-1)"可以简化为:Cel

21、ls(Fi nalrow + 2, 3).FormulaArray ="=sum(R2:R-2C-2*R2:R-2C-1)"后面有介绍,但要注意:红色和蓝色代码之间有一个空格。【小技巧】可以采用下面的方法快速输入R1C1公式:在任何单元格中输入常规的A1公式或数组公式,选择该单元格并切换到VBA 编辑器。然后按Ctrl+G键打开立即窗口,再输入:?Activecell.FormulaR1C1 或者Print Activecell.FormulaR1C1并按回车键,Excel将把公式栏中的公式转换为 R1C1样式。以下内容来自第二个帖子,点击这里可以查看原文。单元格引用有A1

22、和R1C1两种形式,两种形式中又包含了绝对引用和相对引 用两种不同的变化。单个区域的引用:先来讲一下 R1C1 方式的引用对于G2:J2这样一个单元格区域,使用R1C1来引用,可以写作:R2C7:R2C10, 也可以写作:R2C10:R2C7。但R必须在C前面,“ C10R2:C7R这样的写法是 无效的。对于这样单行的区域引用,可以使用简写的引用方式,即将R2C7:R2C10中的红色部分省去,简写为 R2C7:C10。如果对于单列的区域引用,例如 G2:G10,则可以将R2C7:R10C7中的红色部 分省去,简写为 R2:R10C7。为什么可以这样简写,这样的简写有何规律?在没有官方的解释之前

23、,为了 便于大家的理解和记忆,我给出一个我自己的解释思路,请看下面的 “关于引用 运算符”:关于引用运算符:Excel 中包含了 3种引用运算符,用于表示对单元格的引用,一种是冒号,称为区域运算符,这是最常见的,如 =sum(A2:B10),表示引用 冒号两边单元格所围成的矩形区域;一种是逗号,称为联合运算符,如=RANK(A1,(A1:A10,C1:C10),表示同时引 用逗号两边的两个区域;还有一种是空格,称为 交叉运算符 ,表示引用空格两边的两个区域的交集,如=SUM(A1:B5 A4:D9)即等价于=SUM(A4:B5)。这个交叉运算符也是我这里要重点引入的一个使用技巧。对于G2:J2

24、这个单元格区域,如果换一个角度来看,可以看作是G:J这4列与第2行所构成的交叉区域。因此,如果用交叉运算符和R1C1样式来引用的话,可以写作:R2 C7:C10,即表示R2与C7:C10这两个区域的交叉区域。因此R2C7:R2C10等价于(R2 C7:C10),而这个形式与上面的简写形式R2C7:C10十分相似;同理,G2:G10可以表示为R2C7:R10C7,等价于(R2:R10 C7),这个形式于其 简写形式R2:R10C7也十分相似。以上就是对于同行或同列的 R1C1引用简写方式的一些理解,但这个题目中真 正起到大作用的并非那个简写方式 (虽然也可以缩短不少字符) ,而是引入交叉 运算符以后的引用方式。请继续往下看。交叉运算符同样也可以应用在 A1 引用方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