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甘薯的田间管理在甘薯生长过程中,必须根据各生长阶段的特点,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因时因地制宜地运用各项管理措施,促进或控制茎叶生长,协调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矛盾,从而达到丰产丰收的目的。田间管理内容除追肥、病虫害防治已另列章节论述外,本单元章着重讨论补苗、中耕除草、培土、藤蔓管理和灌溉排水等田间管理技术。一、补苗群众经验认为:“缺一成苗,减一成产”,这充分说明了保证全苗是夺取甘薯丰产的先决条件。因此,在甘薯生产中,首先要在提高栽插质量的基础上,力求一次全苗。如发生缺苗,要及早补齐,达到苗全株壮。在甘薯大田生产中,由于栽插技术不当,薯苗品质不良以及外界环境因子的影响,经常发生缺苗和大小株现象。据江苏省
2、徐州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1965年在铜山县调查,一般田块缺苗率为515%,小株率为1525%,并存在一部分不结薯的空株,对甘薯产量影响很大。如何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条件,运用适宜的管理措施,确保苗匀株壮,是达到甘薯大面积平衡增产的重要环节。徐州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调查表明,在甘薯大田生产中,采取以培育壮苗为基础,抗旱早栽为中心,及早补苗和重点追肥为辅助的全苗壮株管理措施,可使缺苗率不超过4.4,小株率控制在5以下,甘薯可增产1520 % 。(一)产生缺苗弱株的原因 根据各地调查研究,甘薯产生缺苗弱株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整地粗放 由于整地不平,土块不碎,虚实不一,造成高处易旱,低处易涝,虚
3、处下陷,实处坚硬,薯苗在栽插后因所遇环境条件不同,所获得的水分不一,因而产生缺苗和弱株。2.苗质不良 所用薯苗壮弱不一,长短不齐,上部苗与下部苗不分,由于薯苗素质不同,虽同时同地栽插,但成活有先后,生长有差异,往往形成缺苗弱株。3.栽后遇旱 栽后遇到高温干旱,没有及时浇水,全株或母叶被晒死。或因栽插时间选择不当,栽苗过深过浅,压土虚实不一,故发根有先后、多少之分,都会造成缺苗和弱株。4.株距不匀 栽插时由于株距掌握不一,因而每一植株所获得的营养面积有大有小,由于相邻两株大小的差异而产生抑制作用,导致大的生长强壮,小的生长瘦弱。5.施肥不匀 基肥和追肥施用不均匀,使局部地方发生多肥少肥或缺肥现象
4、。多肥烧根死苗,产生缺苗;少肥或缺肥则薯苗生长不齐,产生小株。6.病虫为害 所用薯苗带病,或栽插后遭病虫为害,也会产生缺苗弱株。7.田管不当 薯苗栽插后,田间管理工作粗放。如补苗失时,补后漏管,中耕伤苗,除草过晚等,均能造成缺苗弱株除上述原因外,在栽插后遇到寒风侵袭,也能形成缺苗和弱株。(二)防止缺苗弱株的措施针对甘薯缺苗弱株产生的原因,除应进行薯苗分级,掌握好天气变化,做到雨前抢栽或栽后及时浇水,以防患于未然外,还必须采取下列措施,才能达到全苗壮株,生长齐匀的要求。 1.及时查苗补苗 栽插后要及早检查,发现缺株应立即补栽,一般宜在栽插后45天内进行。补苗过迟,因受成活早的薯苗遮光和争夺水肥,
5、以致不结薯或仅结小薯。徐州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指出,随补苗期的延迟,减产幅度渐增,栽后5天补栽的植株比邻近原栽植株减产33.9,补苗愈迟减产愈多。选用壮苗补栽,并穴施少量速效性氮肥,补后浇透水,促进早发棵,能赶上先栽的植株。也可事先多栽一些备用苗,发现缺株,先把土铲松,再把备用苗连土移入空穴,然后浇透水,盖好土,同样能正常成活2.加强弱苗小株管理甘薯栽插后通过查苗补缺,即使达到全苗,但由于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每株薯苗所处的条件又不尽一致,大小株差异依然存在,小株在甘薯群体中,由于地上部生长受到严重抑制,蔓变短,分枝少,叶面积小,茎叶重显著降低,导致光合产物少、薯块小。为使甘薯株间均匀,在甘薯
6、栽插后应及早加强对弱苗小株的管理,采取重点追肥浇水和中耕松土等办法,促进弱苗生长,尽快赶上壮株。重点追肥一般在栽后半月内进行,在看苗诊断的基础上施用速效氮肥,并掌握小株多追、中株少追、大株不追的原则,以促进小苗迅速生长,赶上邻近大株,获得均匀的群体结构,争取高产。此外,为了消灭弱苗小株,也可结合早期查苗补苗,采用“去劣补优”的方法,对生长过弱的薯苗,可以重新补换壮苗。生产实践证明,在甘薯生长期中宜把弱苗小株消灭在发生初期。时间早,不仅消灭容易,且可使弱苗及早转为壮苗。 此外,甘薯生长前期如遇冰雹袭击危害,造成茎叶严重损伤时,可利用甘薯再生能力强的特点,及时采取追肥、浇水和中耕松土等措施,促进受
7、害植株重新发棵生长,不必拔掉重栽二、中耕除草和培土中耕除草和培土是甘薯田间管理中一项重要措施,可使土壤表层疏松,保持地面无草和不发生露根、露薯现象,减轻虫、鼠为害,促进甘薯植株良好生长,增加块根产量。(一)中耕 中耕具有松土、透气、增温、保墒、除草等作用,有利于块根形成与膨大,增加产量。据中国农业薯类研究所在湖南永兴基点试验证明,中耕三次和四次分别比中耕一次的增产7和18.1 1.中耕对土壤的影响 (1)中耕对土壤温度的影响中耕后表土疏松,土壤通气性好,白天能较快地吸收辐射热能,提高土温,晚间随着气温下降散热也快,昼夜温差大,不仅有利于甘薯根系和茎叶生长,而且对块根的形成和膨大都有良好作用。据
8、中国农业科学院薯类研究所1960年在甘薯生长期中分期分层测定土温结果表明,在日出时,510厘米深处各处理的土温基本一致,随着阳光持续照射,中耕的土温升高较快,在中午12时到下午3时之间,中耕的比对照不中耕的土温高140C,夜间12时、10厘米深处,中耕的比对照的土温仍高0.51.50C。这说明中耕对提高甘薯块根所在层的土温与加大夜间土温与气温差异的梯度,具有显著作用。( 2)中耕对土壤湿度的影响中耕松土后,由于截断了土壤毛细管,使土壤下层水分不能沿毛细管上升到土表来,减少了土壤水分蒸发,下雨后又能比板结土壤较好地容纳雨水,保蓄水分,因此,中耕有利于抗旱保墒。中国农业科学院薯类研究所在中耕后测定
9、土壤含水量表明,05厘米处土壤含水率比对照高1.132.7 % ;520厘米处比对照高0.50.6%;2030厘米处比对照高0.20.7%(3)中耕对土壤肥力的影响中耕后土壤疏松,空气含量增高,能促进好气性微生物的活动,加速有机质分解,使可利用的土壤养分增加,能促进新根的发生。此外,中耕结合清除杂草,大大减少了养分的消耗。据中国农业科学院薯类研究所1960年8月23日于中耕后13天测定土壤010厘米深处硝态氮的含量,中耕比不中耕的高25%,但中耕后30天测定,则两者相等。说明在中耕后一个时期内,确有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 2.中耕的方法 薯地中耕一般在生长前期进行,封垄后就不便操作,故中耕以早为
10、宜,一般在薯苗成活后即进行第一次中耕,以促使甘薯早期根系及茎叶良好生长。中耕次数应根据气候、土质及杂草等条件而定。一般中耕23次,但遇多雨或干旱时应增加中耕次数,以加速土壤水分蒸发,增加土壤通气性,亦可增强土壤抗旱保墒能力。此外,土质粘重,排水不良以及杂草较多的薯地,亦应早中耕、多中耕,以改善土壤空气、温度和湿度等状况,并及时清除杂草。中耕时间,以掌握在晴天土干时进行为好。生长中期如遇田间漫水,在水退后应翻转薯蔓进行中耕。中耕深度,应根据甘薯不同生长期的根系发育情况而定,一般是由深到浅,上浅下深。甘薯生长初期,根系开始发育,故分布较浅,范围也窄,因而初次中耕可深达厘米左右。但在植株附近宜较浅,
11、以免伤根。深中耕能加深松土范围和提高深层土壤温度,为甘薯吸收根和块根创造良好的发育条件,尤其是土质粘重和整地较粗放的甘薯地,第一次深中耕更为重要。以后,随着根系发育,分布逐渐深广,特别是块根开始形成后,为了不损伤根系和块根,中耕深度随之渐浅,一般以厘米左右为宜。浙江省群众甘薯地中耕深度的经验是:第一次中耕要深,第二次较浅,第三次中耕只刮破土皮。此外,由于甘薯根在垄背分布多,垄底分布较少,因此.垄背要浅锄,垄底可深锄。甘薯地中耕时,必须注意质量,要锄得匀,锄得透,不漏锄,这样才能达到增产的目的。为解决中耕与保持垄形不塌的矛盾,江苏省赣榆县群众采用大锄锄垄底,小锄锄垄顶,扒开“卡脖泥月(植株周围的
12、硬土),垄面用手拔草的方法,既达到了消灭杂草,疏松土壤的目的,又保持了原定垄形的要求。山东省乳山县大力推广甘薯耘锄,一天可锄地20亩左右,提高工效十几倍,减轻了劳动强度。 此外,在我国福建、浙江、广东等省,群众有破畦晒土的习惯,这也是中耕的一种方法。一般是在甘薯栽插后40天左右,选择晴天土干时先将薯蔓理放一边,在另一边垄侧距植株10cm处,用犁犁开垄土或用锄破垄,深15cm。曝晒垄土数天后,结合施夹边肥,把土培好恢复原垄形,再将薯蔓理至一边,破垄曝晒另一边。其目的是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和提高土壤肥力,使土壤含水量适宜,土温增高,通气性良好,根系深扎。破垄晒土的时间长短视土质、湿度、气候情况而定。一
13、般晒12天,多则45天,破垄晒土在砂土、干旱少雨和栽培越冬薯地区不宜采用,以免受旱受寒。(二)除草 甘薯地除草工作极为重要。杂草对甘薯的危害性很大,它与甘薯争夺养分、水分和阳光,抑制甘薯的生长;同时,杂草又是病虫害的寄生和繁殖场所,生产实践证明,甘薯在生长初期,如遭受草荒,则植株受杂草危害,茎叶生长缓慢,块根发育不良,以后虽加强田管工作,亦不易获得较理想的产量。特别是在多雨的情况下,杂草滋长迅速而旺盛,对甘薯影响更大据江苏省宿迁县农业科学试验站的调查,放松不管的甘薯田,其茎叶和薯块分别比拔草的减产29.7%和62.5,比中耕除草的分别减产51.8和74.1。因此,在甘薯生长期间,及早防除杂草,
14、是提高产量的有效方法。1.中耕除草薯苗栽插后,由于植株生长缓慢,早期地表空间大,有利于杂草迅速滋长,所以,甘薯地除草应掌握“锄早、锄小、锄净”的原则。早锄草,是针对苗小易受草欺和早期杂草容易滋长的情况,及早清除干净;“锄小”是指杂草幼小着根浅,容易清除;“锄净”是要讲究锄草的质量,每次锄草时,要将田头、地边的杂草彻底清除,做到寸草不漏。锄净既能保证薯苗不受草害,又能减少除草次数,节省劳力,故各地一般多在甘薯栽插成活后,立即抢锄。在封垄后,由于甘薯茎叶茂盛,覆盖严密,杂草不易发生,如果前期有少数杂草未除净,可通过管理藤蔓时拔除,费工亦少。除草次数,应根据气候及杂草滋长情况而定,总的原则是要见草就
15、锄,经常保持地面无草,一般在封垄前除草二、三次,封垄后再发现有草则可拔掉。2.化学药剂除草近年来,我国有些地区应用化学药剂除草,取得了良好效果。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试验证明,于栽插成活后每666.7m2采用除草醚0.6公斤或五氯酚钠公斤,混合扑草净0.1公斤或敌草隆0.3公斤,二甲四氯0.1公斤,兑水4050公斤混合喷洒,其除草效果良好又据北京市农业科学院作物栽培研究所试验,在甘薯栽插成活后,每666.7m2拉索100克加水0公斤喷洒,亦有良好的除草效果。此外,生长刺激素中的2, 4-D、赤霉素等亦可作为除草剂中的辅助剂,对一些生长缓慢的杂草,先用, 4-D、赤霉素等处理,促进其迅速生长,以减少对
16、除草剂的抗性,然后再喷射各种除草剂,除草效果更为良好。使用化学除草剂,一般于栽插前或栽插成活后喷洒在垄面和垄沟,并宜于晴天上午露水干后进行,喷洒时喷头尽可能放低,以减少药液喷在薯苗上,防止损伤薯苗。各地实践表明,除草剂的除草效果及其安全性,常与气候条件、甘薯品种、杂草种类以及药剂浓度和使用方法有密切关系。因此,在使用时必须慎重,宜先进行小面积试验,在确定适宜的浓度和方法后,方可于大面积生产上使用,以防发生药害,造成损失。(三)培土甘薯地培土,是在甘薯生长期间,将下塌的垄土重新雍上,使块根有良好的生长环境福建省晋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结果表明,培土的比不培土的增产9.8。各地实践还表明,雨涝年
17、份,培土的比不培土的增产更为显著。1.培土的作用(1)防止露根露薯,减少虫鼠为害薯垄经雨水冲刷后,垄土下塌,常使甘薯吸收根和块根外露,妨碍根系生长和它的吸收机能,转而影响整个植株的正常发育。薯块外露,经日晒风吹,组织木质化,膨大受阻,薯皮变青,品质变劣,并影响茎叶光合效能。如有蚁象、蟋蟀等害虫的地区,薯块外露就会加大受害程度。此外,甘薯生长中、后期,经常会发生垄土开裂现象,极易遭受虫鼠为害。培土则能修正垄形,填补裂缝,使薯根和薯块不外露,可提高薯块品质和减少虫鼠及霜冻为害。 (2)防旱防涝甘薯地培土以后,由于垄面薄盖了一层松土,可增加保墒能力另外,在培土时结合整修垄型,清理垄沟,能保证降雨时水
18、流通畅,做到地不积水,甘薯免受涝害。 2.培土方法 培土的时期和厚度对甘薯产量有密切关系。培土不当,常导致减产。要不要培土,应根据雨水、土质以及甘薯生长状况而定。一般薯垄经大雨冲刷后,垄土下塌,甘薯吸收根和块根外露,应及时结合中耕进行培土。生长中、后期发现垄土开裂时,可适当壅土填缝。培土厚度是培土作业的关键。培土过厚,土温降低,土壤通气性变劣,直接阻碍块根成长。故垄面不可厚培,尤其是植株基部不能埋土,以免多生毛根,导致减产。培土厚度一般以盖没薯块和根系为度。 培土的方法一般是边中耕松土,边清沟培修垄面,将雨水或中耕冲碰而落在垄沟内的垄土敲碎,向垄面或垄边壅上。在福建、广东部分地区,甘薯地土质枯
19、重,有在甘薯生长期中采用垄面盖沙的培土方法,既可防裂,又可加沙改良粘土。三、藤蔓管理在甘薯藤蔓管理中,一向有翻蔓,提蔓,整枝和掳叶等措施。(一)翻蔓我国各地栽培甘薯,过去多有翻蔓的习惯。认为翻蔓可以降低土壤湿度,提高土温,防止因茎节着地生根而消耗养分,能促进养分向薯块运转,从而达到增产的目的。故在植株伸蔓以后,常进行多次翻蔓,甚至雨后必翻,多者达十余次。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翻蔓这一措施有了新的理解和正确认识。1.翻蔓对产量的影响大量资料证明,在不同的地区、年份和不同的品种,翻蔓都会降低甘薯产量。据19471961年全国各地149处翻蔓试验,其中翻蔓减产的达145处,减产12成。1
20、965年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总结山东全省182处翻蔓试验结果,有176处减产,平均减产9.9,其中山区21处平均减产7.0,丘陵69处平均减产9.1,平原83处平均减产11.3,洼地平均减产9.2。中国农业科学院薯类研究所于19581961年四年在江苏、河南、河北、安徽、湖南、广东等省用各种类型品种同时进行甘薯翻蔓试验,各处试验结果均一致表明翻蔓会造成减产,其减产幅度为0. 5440,平均为19.4%。试验还指出,减产程度随翻蔓次数增多而加重。一般认为要不要翻蔓同品种有关。事实上,无论长蔓型品种或中蔓型品种,翻蔓均减产。中国农业科学院薯类研究所用不同品种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中蔓型品种减产3
21、1.4,长蔓类型品种减产5.239.4。徐州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统计1949-1962年各省主要有关试验材料,凡属长蔓型品种,如小白藤、大红、二红、浏阳红皮、北京西郊种、标心红等,翻蔓平均减产67%。中蔓品种如胜利百号平均减产22%左右。从不同雨水供应条件下对翻蔓的反应来看,19581961年中国农业科学院薯类研究所在江苏、河北、广东等地试验表明,不论是多雨年份或常年,以及有无灌溉条件,翻蔓均表现减产。 1974年是山东省烟台地区雨水多而集中的一年,全区105处试验结果,翻蔓一律减产。说明在多雨条件下,翻蔓也是不利的。此外,据中国农业科学院薯类研究所19591961年在湖南、广东、江苏等地,进行
22、不同施肥水平下翻蔓试验,结果表明,在多肥条件和少肥条件下,翻蔓同样减产。根据各地多年、多点试验示范,一致证明翻蔓不但没有增产效果,反而导致不同程度的减产,从而肯定了翻蔓是一项导致减产的措施。2.翻蔓的减产原因(1)翻蔓损伤了茎叶,降低了养分的制造能力甘薯的茎叶是制造养分的器官,在一定范围内,茎叶生长愈好,薯块产量愈高。而翻蔓则会引起茎叶大量损伤,减少同化器官,从而降低薯块产量。据中国农业科学院薯类研究所试验,翻蔓次数愈多,茎叶减产愈重,薯块减产也愈重(表427)。翻蔓损伤茎叶的主要原因是机械损伤。机械损伤茎叶的数量因翻蔓技术、年份、茎蔓脆度以及植株生长情况等而有出入。一般每翻一次每666.7m
23、2约损伤茎叶1020公斤。翻蔓除直接折断茎叶外,还导致茎叶重叠,使黄叶、落叶和死茎增加,从而加重了甘薯同化器官的破坏.表4-27 翻蔓对茎叶产量的影响(中国农业科学院薯类研究所,1960)试验地点品种处理茎叶产量%薯块产量%江苏宿迁51-93不翻翻二次翻三次翻五次100.083.759.249.4100.093.582.571.751-16不翻翻五次100.057.8100.080.5小白藤不翻翻四次100.074.9100.087.0江苏赣榆胜利百号不翻翻四次100.077.4100.068.6由于翻蔓损伤了茎叶,因此,对植株的叶面积和总光合势有很大影响。江苏省徐州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196年
24、以华北117、胜利百号为材料,于8月下旬开始翻蔓,共翻三次。未进行翻蔓之前(8月6日),植株生长较为一致,叶面积也相近。翻蔓以后,植株叶面积显著下降(表4-28)。从表8-8可以看出,自开始翻蔓后,各期的叶面积和光合势(米2/日),均有明显的差异。表4-28 翻蔓对叶面积的影响(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1963)品种处理8/289/1710/10总光合势叶面积叶指数叶面积叶指数叶面积叶指数米2/日%华北117翻蔓不翻344037161.551.67555265632.502.95648479442.923.57100,100100,63090.5100.0胜利百号翻蔓不翻319129051.441
25、.31430857231.942.58463448862.082.3079,70091,40087.2100.0注:1.叶面积为单株的平方厘米数;2.8月26日的数值为翻蔓前测定数值;3.翻蔓日期为8月29日、9月2日和9月11日。(2)翻蔓打乱叶片均匀分布,削弱了叶片光合效能高等植物的茎叶都具有趋光性,甘薯也不例外。其植株总是以叶绿素含量较高的叶面部分向着阳光,并通过植株本身的自动调节,使上下叶层间有次序地排列,以最有效地和最大地利用光能,制造更多的养分。翻蔓则打乱了植株叶片的均匀分布,使大量叶片的叶面翻转,严重地削弱了叶片光合作用的能力。据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测定,翻蔓较不翻蔓的植株光合效能降
26、低65.9%,而呼吸强度则增加9.9%。说明了翻蔓不仅降低了叶片制造养分的能力,而且增多了物质消耗。(3)翻蔓打乱植株中养分的正常分配,并影响碳氮代谢与养分的运转和积累 在正常情况下,甘薯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生长,都是依靠茎叶同化过程所制造的养分,按一定规律分配给茎叶和根部,由于翻蔓损伤了大量顶部茎叶,打破了植株的“顶端优势”,刺激了薯蔓上腋芽萌发,促进新枝叶大量形成,扰乱了养分的分配。据中国农业科学院薯类研究所在甘薯生长中期调查,不翻蔓的单株平均新分枝数为6.8个,而翻蔓三次的单株平均新分枝数达14.5个。甘薯翻蔓使新枝叶大量生长,必然消耗一定养分,从而影响块根生长。据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27、测定,翻蔓以后运往新芽的养分达到73.7%,而不翻蔓的运往新芽的养分仅19.3%又据中国农业科学院薯类研究所和浙江农业大学用同位素P32观察结果,薯块中P32的含量,翻蔓比不翩蔓的分别降低8.9%和10.1%。由此说明了翻蔓不仅没有促进养分向薯块运转的作用,反而打乱了植株体内养分的正常分配,影响薯块的膨大速度,从而降低了产量。此外,由于翻蔓打乱原来的叶层结构,不但使光合作用减弱,同时也影响植株体内碳氮代谢与养分的运转和积累。徐州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指出,翻蔓所引起的叶层改变,也自然引起叶片与块根中糖氮含量的差别。经测定,在翻蔓后仍正常生长的叶片中,全氮和蛋白质的含量比不翻的有所增加,其中又以
28、功能最强的上部叶和第一层叶增加的幅度较大,而全糖的含量却相反降低。薯块中全糖含量也以不翻蔓的为高。不同叶层的翻转叶片全糖的含量比正常叶显著减低。叶片与薯块中糖、氮含量的不同,充分表明处理间合成与分解的代谢方向改变,导致甘薯生长后期氮素代谢水平的提高,同化物质趋于分解,因此发生翻蔓后的叶片比一般不翻蔓的叶片颜色较深,脱落叶片的节上大量孽生新枝叶,这不但消耗养分,而且直接影响糖的代谢水平,从而减缓块根的膨大速度。此外,甘薯翻蔓后其干物质的积累量,以及叶片、叶柄、茎和薯块间的比例关系均有改变。据徐州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指出,胜利百号和华北117的单株总干重,翻蔓的为110.73克和92.79克,比
29、不翻的分别低24.6%和30.1% 。(4).蔓损伤蔓上的不定根,降低了养分吸收能力和抗逆能力 甘薯蔓上的不定根具有固定植株和吸水、吸肥的功能;据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用P32标记蔓上不定根测定结果,叶部P32的吸收为27.09%,蔓部吸收为66.7%,块根吸收为6.26%。可见,蔓上的不定根是起作用的。而翻蔓却破坏了大量的不定根,这不仅降低了植株吸水、吸肥的能力,影响植株的生长,同时使植株对不良环境的抵抗能力大为降低。在干旱条件下,翻蔓的植株在中午凋萎程度要比不翻蔓的严重得多,在沿海有台风的地区,往往由于翻蔓破坏了不定根固着地面的作用,使茎蔓受风力的摔动,以致叶片破碎,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光合作用能
30、力 总之,从各地试验结果表明,翻蔓只能形成不同程度的减产,是徒劳无功的措施。但提倡甘薯不翻蔓并不等于可以放松甘薯田间管理工作。在进行中耕除草、培土追肥、治虫排涝等田管工作时,为避免因操作践踏而损伤茎叶,小心挪动藤蔓仍是必要的。(二)提蔓和整蔓 提蔓系将薯蔓自地面轻轻提起,提后仍放回原地。在一般情况下,提蔓与不提蔓相比,产量差异不大,但遇到雨涝沟泥淤蔓,或种植蔓生根较强的品种,或在茎叶生长过旺的情况下,适当进行提蔓,可降低田间土壤湿度,改善通风条件,抑制茎叶徒长,对块根膨大有一定作用,同时便于收获时割蔓。提蔓一般在茎叶盛长期进行,生长后期茎蔓生长开始衰退时不应提蔓,以防造成减产。此外,伏旱地区一
31、般不应提蔓,以免拉断节根,降低抗旱能力。福建省莆田地区在创造高产的实践中,采用了活棵后摘心的“三三整枝法”,能控制蔓长,促进分枝,使株形疏散,改善群体受光条件,增强光合效能,有利于结薯多、大、匀。“三三整枝法”的具体方法是:在甘薯栽后半个月,摘顶心,促进地上部三节发芽分枝,待三芽长出三叶时,进行第二次摘心,促生9个分枝,待9个分枝各长节时再摘心,每株先后长出27个分枝。此外,广西灌阳县的高产栽培经验中,亦有采用打顶的措施,其方法是在薯蔓长到33cm时,就要打顶,控制主蔓延伸,促进分枝。但打顶后还需结合施一次追肥,否则,对促进分枝的效果不好。(三)滤叶 甘薯薯块内的干物质,有85%以上是由茎叶中
32、叶绿素通过光合作用形成的。所以,甘薯植株必须具有生长健壮和旺盛的茎叶,才能制造出大量的光合产物,为甘薯块根的形成和膨大奠定物质基础。因此甘薯的茎叶,无论在生长初期、中期和后期皆不应损伤。但有些地区在甘薯生长期间,有掳叶习惯,这对薯块产量有很大影响。掳叶一方面削弱了植株制造养分的能力,另一方面又促使长出新枝叶,从而要消耗大量养分,造成甘薯减产。一般掳叶的时间愈早,数量愈多,减产愈严重。根据中国农业科学院薯类研究所在各地试验结果表明,从8月份起分期进行掳叶,均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一般减产526%。河南省荣阳试验,每次掳叶50 %的,9月15日掳叶的比不掳的减产25.65%,10月1日掳叶的减产18
33、.9%, 10月16日掳叶的减产6.1%。因此,在甘薯生长期间,除饲料田以外,均不宜进行掳叶,以免造成减产。四、灌溉与排水甘薯是既需水又怕涝渍的块根作物。我国甘薯主要产区,常因降雨量不足或过多,形成旱涝灾害。因此,在生产上根据甘薯的生理需水特点,结合各地自然降雨条件和农业技术措施,通过人工灌排来调节甘薯对水分的需求,乃是进一步提高甘薯产量的一项重要措施。(一)灌溉 1.甘薯灌溉的意义 自然降水是甘薯水分供应的一个重要来源。但由于我国各甘薯区的降雨量差异很大,且降雨量在季节上的分布常不符合甘薯各生育期内的需水要求。北方春夏薯区,46月降雨少,910月常有秋旱,不但影响前期茎叶生长和块根形成,同时
34、由于秋旱期长,使茎叶早衰,影响块根迅速膨大。南方夏薯区有时会遇到伏旱。华南秋、冬薯区干旱多发生在春夏和秋冬之交,也常因土壤水分不足而导致减产。因此,在干旱情况下,对薯田必须进行灌溉,才能确保高产稳产。据山东省临沂、博山、临邑等县的调查,灌溉的增产达3335%湖南省农业科学院试验表明,伏旱期间进行两次灌概,可增产1246 %广东省水利科学研究所对秋冬薯进行不同方式的灌溉,增产8.236.2%。福建莆田地区根据甘薯需水特性,采用干干湿湿的科学管水方法,并结合其他栽培措施,创造了大面积万斤以上的高额丰产片。有的薯区通过灌溉调节土壤养分状况,运用水肥结合的技术措施,促进并控制地上部的生长,在培育甘薯高
35、额丰产中取得显著的效果。 2.灌溉技术 甘薯的灌溉排水受生理需水和生态需水规律所支配,又由于甘薯生理需水具有一定的变化幅度,而环境条件与农业技术本身又存在着极大的差异。所以在实践中,必须因地制宜,灵活地掌握灌溉技术。各地生产实践证明,甘薯的灌溉时期和灌水量,应根据甘薯不同生长期的需水规律、气候条件、土壤水分状况决定。我国薯区的群众,在长期生产实践中积累了“看天、看地、看苗”灌溉甘薯的经验。所谓“看天”,就是要根据各个地区的气候条件,掌握该地区自然降水的规律,采取旱季多灌,雨季少灌或不灌;“看地”,就是结合土壤特性,视当时墒情决定是否需要灌溉;“看苗”,就是在不同的生长阶段,看薯苗当时的缺水征象
36、进行灌溉。我国一些薯区,通常按照甘薯生长阶段,将大田灌水分为栽前水、发根水、催苗水、攻蔓水、发块水、裂缝水等。现将其一般灌水时间和灌水量分别简述如下。 (1)栽前水:栽插前的灌溉,一般在冬季、春季或夏季前作收获后进行。前者多用在冬春雪雨稀少的春薯区,通过春季灌溉,贮积大量水分,保证春薯适时栽插;后者则在少数夏薯区内结合栽插前的整地作垄进行灌溉。夏薯栽插遇高温干旱时,栽前水尤为重要。特别是在粘土地上,可以避免土垡过大,栽后伤苗致死。除冬季贮水灌溉外,栽前水的水量不宜多,每666.7米2 2030立方米已足。一般应掌握在栽插前45天灌完,以免土壤泥泞,影响成活或延迟栽插期。灌栽前水后,再适时耕地起
37、垄,土壤既有充足的水分,又疏松透气,是保证成活和促进前期生长的有效措施。(2)发根水:甘薯栽插后进行浇灌,促进早发根还苗,是确保成活、全苗、壮株的重要措施我国各甘薯产区一般都有此习惯。发根水宜小水勤灌,一般多用人工浇灌或喷灌,以达到均匀。广东、福建的经验是栽后每天浇水12次,至成活为止。在水源困难的地区,少浇灌一次,用以养苗。 (3)催苗水:于栽插成活后进行。可促进甘薯根系发展,加速分枝,早结薯块。据1975年山东省烟台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6月29日浇水一次,块根产量比未浇水的增产15.6%。山东、河南等地如遇春旱,也重视浇此水。浇灌催苗水一般每666.7米30立方米左右,可分两次灌,以防
38、一次灌水过多,造成土壤板结,影响结薯。 (4)攻蔓水:攻蔓水多在发根分枝结薯后期与蔓薯并长期内进行,借以补足此时水分的大量逸失,促进茎叶生长,加大光合面积,促使块根早期膨大。湖南省农业科学院调查指出,在受旱严重情况下,灌两次的较一次灌溉的增产46.4%。攻蔓水一般每666.7米灌40立方米左右。(5)发块水:发块水一般在蔓薯并长后期至茎叶落黄、薯块成长前期进行灌溉。发块水灌量不宜过大,一般每666.7米30立方米水量已足。灌水宜早不宜迟,应在收获前40天左右即停止灌溉。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的试验指出,春甘薯于8月下旬灌溉的增产27,9月上旬灌溉的增产12%。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的试验也证明,发块水使薯
39、重增加11.014.6。在秋雨较多的地区,一般不灌此水。(6)裂缝水:茎叶落黄、薯块盛长后期,在缺肥少水的田块可灌裂缝水。但必须根据甘薯植株的长势决定要否灌水。一般在地上部生长不旺,未到预计收获期植株已呈现衰老的田块,可进行灌溉。灌裂缝水需严格控制水量,以每666.7米不超过20立方米为宜。 福建省莆田地区在创造大面积万斤薯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科学管水经验。该地区针对红壤丘陵地的特点,和当地气候情况,对春薯分四个阶段进行灌溉:在栽插后至小暑前进行“蹲苗”,在叶片不萎、不黄、不下垂的情况下,尽量少灌或不灌,栽插后如遇干旱,采取小水勤浇,严禁大水漫沟;小暑至处暑期间,气温高,蒸发量大,一般以灌浅水溜沟为主;白露至霜降前,则灌足水,灌至畦沟高的三分之一(约10厘米);立冬至收获这一阶段,灌水以能维持叶片不凋萎或少出现黄叶、死叶即可,能少灌或不灌的,应尽量少灌或不灌。合理的灌溉方法,在于保证灌溉质量和经济用水,并符合甘薯生长的习性。 (1)沟灌沟灌下的土壤水分向纵深发展,能够保证甘薯吸收根分布的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学语文个人述职报告锦集8篇
- 现代水墨课程设计教案
- 企业业务集成与协同平台解决方案
- 养老院老人康复设施维修人员表彰制度
- 学校出纳工作总结
- 网络营销 第3版 教案汇 魏亚萍 1.2项目一定义、岗位 - 5-4信息流推广
- 房地产总企业行政规章制度
- 建筑垃圾运输合同
- 培训场地租赁协议书模板
- 公寓租赁合作合同
- 2025年1月广西2025届高三调研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详解)
- 劳动合同范本(2025年)
- 辽宁2025年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物理试卷试题(含答案详解)
- 工厂食堂安全卫生管理方案
- 工会经费收支预算表
- 质量管理体系各条款的审核重点
- 聚丙烯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 BBC美丽中国英文字幕
- CDR-临床痴呆评定量表
- 《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个人工作总结》
- 铝合金门窗制作工艺卡片 - 修改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