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题西林壁[自动保存的]_第1页
5题西林壁[自动保存的]_第2页
5题西林壁[自动保存的]_第3页
5题西林壁[自动保存的]_第4页
5题西林壁[自动保存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题题 西西 林林 壁壁 庐山位于江西北部,北临长江,东临潘阳湖,庐山位于江西北部,北临长江,东临潘阳湖,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名山,相传在周朝时有匡氏七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名山,相传在周朝时有匡氏七兄弟上山修道,结庐为舍,因此而得名。自古享兄弟上山修道,结庐为舍,因此而得名。自古享有有“匡庐奇秀甲天下匡庐奇秀甲天下”的声誉。的声誉。 庐山南北长约庐山南北长约25公里,东西宽约公里,东西宽约20公里,公里,以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巍峨挺拔的青峰秀峦雄、奇、险、秀闻名于世,巍峨挺拔的青峰秀峦、喷雪鸣雷的银泉飞瀑、瞬息万变的云海奇观、喷雪鸣雷的银泉飞瀑、瞬息万变的云海奇观、俊奇巧秀的园林建筑,一展庐山的无

2、穷魅力。俊奇巧秀的园林建筑,一展庐山的无穷魅力。历历代诗人墨客相继慕名而来,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名代诗人墨客相继慕名而来,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名篇佳作。篇佳作。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古诗的方法?2、明诗意、明诗意3、悟诗情悟诗情1、解诗题、解诗题4、诵诗句、诵诗句这首诗的作者是谁?这首诗的作者是谁?苏轼苏轼作者介绍作者介绍 (1037103711011101) 字子瞻,号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东坡居士”,世,世称称“ ”“ ”。汉族,眉州。汉族,眉州眉山人。北宋著名散文家、书眉山人。北宋著名散文家、书画家、文学家、词人、诗人,画家、文学家、词人、诗人,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诗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诗文

3、有文有东坡七集东坡七集等。等。被称为被称为 苏轼苏轼 苏东坡苏东坡“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代宋代题西林壁题西林壁书写书写西林寺墙壁西林寺墙壁写在西林寺墙壁的诗写在西林寺墙壁的诗西林寺 坐落于庐山北麓 ,为庐山北山第一寺。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自主识字学词,理解古诗大意。 3、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中所 蕴含的道理。自学指导(一)自学指导(一) 大声读古诗,读准字音,说说你读懂了什大声读古诗,读准字音,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么?题西林壁宋宋.苏轼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不识庐山真面目,

4、只缘身在此山中。只缘身在此山中。自学指导(二) 自由读前两句诗,回答问题:1、有不懂的词语吗?试试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横看成岭侧成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远近高低各不同。连绵起伏的山岭连绵起伏的山岭巍然耸立的险峰巍然耸立的险峰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观察的角度不同,观察的角度不同,结果也不同结果也不同自学指导(二) 自由读前两句诗,回答问题:1、有不懂的词语吗?试试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2、作者从哪些角度来欣赏庐山?从中看到了什么?横、侧、高、低、远、近随着诗人观察角度不同,看到的景象不一样。自学指导

5、(三) 自由读后两句诗,回答问题:1、有不懂的词语吗?试试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不识庐山真面目,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只缘身在此山中。真实的全貌真实的全貌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识:知道缘:因为庐山(我)看不清庐山的真面我)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只因为我身在庐山目,只因为我身在庐山之中。(视野太狭窄)之中。(视野太狭窄)自学指导(三) 自由读后两句诗,回答问题:1、有不懂的词语吗?试试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2、从这两句诗句中,你体会到什么?看事物要从不同角度去看,看事物要从不同角度去看,这样才会全面。这样才会全面

6、。 自学提示:自学提示: 一首古诗往往就是一幅古朴典雅的画卷,只要你用心去读,去感受,你就能看到这幅画。下面就请同学们结合注释反复读古诗,看谁能把它读成一幅画。注释:注释:不识:看不清、认不清不识:看不清、认不清 只缘:只因为只缘:只因为 面目:面貌面目:面貌 ,这里指庐山的风景。,这里指庐山的风景。 身:自己身:自己 此:这此:这横看岭岭侧看峰峰远远近近高高低低抬头仰望低头俯视 远远近近低低高高各不同 放飞想象:横着看,庐山 ;从侧面看,庐山 ;从远处望,庐山 ;从近处看,庐山 ;从高处俯视,庐山 ;从低处仰望,庐山 千姿百态 变化万千 能不能联系实际,谈谈能不能联系实际,谈谈你对你对“观察

7、的角度不同,观观察的角度不同,观察的结果就不一样察的结果就不一样”的理解的理解?画杨桃画杨桃 从正面看,庐山是连绵起伏的山岭;从正面看,庐山是连绵起伏的山岭;从侧面看,庐山是峭拔挺立山峰。从远处、从侧面看,庐山是峭拔挺立山峰。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呈现出各种不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呈现出各种不同的姿态。同的姿态。 为什么认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呢?为什么认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呢?自己在庐山之中。自己在庐山之中。 思考:思考:要想看清要想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应该怎么庐山的真面目应该怎么办?办?客观、全面地了解事物客观、全面地了解事物 你还知道哪些事你还知道哪些事情需要我们客观全面情需要我们客观全面

8、去了解事物的?去了解事物的?盲人摸象盲人摸象 有时候,有些人对自己所处的环有时候,有些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下正在做的事情反而不及旁人看得境下正在做的事情反而不及旁人看得清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清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者迷,旁观者清)。”(宋)朝诗人(宋)朝诗人(苏轼)在(苏轼)在题西岭壁题西岭壁中的诗句中的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中)”说明的就是这个朴素的道理。说明的就是这个朴素的道理。 诗句运用:诗句运用: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景色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色雄奇壮观、千姿百态角度不同角度不同 结果各异结果各异观察事物、处理问题观察事物、处理问题要客观全面要客观全面背一背: 题西林壁题西林壁 苏轼苏轼 横看横看 侧侧 , 各不同。各不同。不识不识 真面目,真面目, 身在身在 。望庐山瀑布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疑是银河落九天。拓展阅读:测一测:测一测: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两这两句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