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岩移观测制度_第1页
地表岩移观测制度_第2页
地表岩移观测制度_第3页
地表岩移观测制度_第4页
地表岩移观测制度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地表岩移观测制度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矿山在前期开采过程中形成大量的采空区,对地表构建筑物构成一定危险。为搞好事前预防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矿山生产稳定,特制定本制度。第二章 定义第二条 岩移是指岩石由于天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使其失去原始的平衡状态,而产生新的移动。第三条 塌陷是指地表岩石或土层,由于地下矿物质被采空或溶洞的继续发展或环境条件的改变而引起地表的下陷或塌落。第三章 岩移观测站设置第四条 观测线位置的确定:观测线设置在矿区的主断面上,且不受邻近采区开采的影响。主断面的位置,用本矿区现有的角度参数和已知的地质采矿条件以做图的方法来确定。主断面与地表的交线就是观测线的位置

2、。观测线位置的确定,是在观测站设计图上进行的。1、倾向观测线的位置的确定倾向观测线的位置,在观测站的平面图和走向主断面图上来确定。在观测站的平面图上,做采区走向的中分线,此中分线即是倾向观测线的位置。在平面图上,按比例尺量取由中分线到采区的停采线和开切眼的水平距离D1和D2。当最后确定的中分线的位置满足条件时,此中分线即是倾向观测线的位置。2、确定走向观测线的位置走向观测线的位置,可以根据平面图和倾向主断面图来确定。在倾向主断面图上,由采区中点作一水平线,并按最大下沉角作一斜线,交地表于0点,此0点即是走向观测线与倾向主断面的交点。将此0点投影到平面图的倾向观测线上,并过此投影点作采区走向点平

3、行线,此平行线即为走向观测线的位置。第五条 观测线长度及测点数目的确定:在观测线的位置确定之后,即可确定它们的长度。观测线的长度应保证观测线的两端稍微超过地表移动盆地边缘一段距离,以便能较可靠地确定移动盆地边界及有关参数。观测线的长度可以在观测站设计图上图解求得。1、倾向观测线长度的确定在倾向主断面图上,由采区上,下边界点,分别按()和()角向上作斜线,与基岩和松散层的界面相交,再由交点在松散层中按松散层移动角向上作斜线,分别交地表于b和a二点,线段ab即为倾向观测线的长度。2、走向观测线长度的确定矿山大多是水平连续开采,采区开切眼外侧的前采区一般是已经采空,或正在开采。因此,前采区的开采影响

4、已经波及,或即将波及到本采区将要采动的部分范围。在此种条件下,走向观测线只需在前采区开采影响范围以外设置半条即可。第六条 观测点点位的确定:观测点均匀设置在观测线的全长上。观测线两端向外还要设置控制点。观测线每一端一般应设置两个控制点。如果观测线是半条的或由于地形限制不能在观测线两端同时设置控制点时,应在可设置控制点的一端向外设置三个控制点。观测点之间的距离可以根据采区的平均开采深度确定。控制点与控制点之间,控制点与相邻观测点之间的距离可在50100m范围内选定。第七条 地表移动观测站的标设:在工作面开始回采以前,或工作面虽然已经开始回采,但岩层的移动尚未波及到拟设站的地表时,将观测站按照设计

5、标设到实地上。在确定观测站标设到具体时间时,应充分考虑到观测站的标设,控制点和观测点的固结,以及确定观测点移动前的点位等工作所需要的时间。1、标定的方法观测点的标定工作与其他工程的标定工作方法相同。即先根据设计解算出标定的数据,再到现场实地标设。在给出倾向观测线或走向观测线方向的同时,便可根据点间距,依次标定出各观测线上控制点和观测点的点位。第四章 地表移动观测站的观测方法第八条 全面观测:在采动前,观测点埋设1015天后,以一级导线测量精度对控制点,观测点独立观测两次,时间间隔不超过57天。两次观测的结果进行比较,如果同一个观测点的高程差不大于10mm,同一个点间距之差不大于4mm,同一个观

6、测点的支距差不大于30mm时,取两次观测结果的平均值作为观测点的原始数据。第九条 高程测量 :观测站各观测点的高程采用水准测量方法来确定。每条观测线的水准测量,应先测定转点(某一个观测点)的高差,再按顺序依次测定中间点的高差,而后再一次测定转点的高差,并将其两次测定的高差进行比较,其差,三等水准不应大于2mm,四等水准不应大于3mm。当地表破坏较大,或两点间倾角超过200,不便于进行水准测量时,可以采用三角高程方法测定各观测点的高程。第十条 点间距丈量: 控制点到观测点及观测点到观测点的点间距,采用经过比长的钢尺往返丈量。丈量时,对钢尺施以标准拉力,并测记温度。每次丈量读数三次,互差不超过2m

7、m,符合要求后取平均值作为丈量结果。相邻两观测点间的改正后的水平往返限差,点间距小于15m时为2mm,点间距大于15m时为30mm。第十一条 巡视测量:在工作面开始回采以后,在采区开切眼上方的走向观测线上选择几个观测点,每隔37天进行一次水准测量,当其中某一观测点累计下沉量达到10mm时,即认为地表已开始移动,此时间作为地表移动开始的时间。当地下工作面加回采结束后,在采区停采线上方走向观测线上选择几个观测点,每隔13个月进行一次水准测量,直到观测点在6个月内累计下沉值小于30mm时,即认为地表移动结束,以最后一次观测的时间作为地表移动稳定的时间。第十二条 加密水准测量:在地表移动的过程中,为了

8、补充全面观测次数的不足和研究观测线上部分观测点下沉的变化情况,适当增加若干次水准测量,按四等水准测量的要求进行,每隔13个月进行一次。第十三条 地表破坏的测定和编录:在进行上述各项测量工作的同时,还必须及时测定地表出现的裂缝、塌陷坑和测区内各种建筑物出现的破坏的形态、位置、时间以及在地表移动过程中它们的变化发展情况。第五章 地表移动观测资料的分析第十四条 为了求得带有普遍性的地表移动规律,就必须对大量的实地观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第十五条 综合分析的步骤和方法如下:(1)收集和归纳资料 :为了进行地表移动观测资料的综合分析,应根据综合分析的目的和要求,将大量的实地观测资料收集和归纳起来。在收集过程中,要注意资料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地质采矿条件的数值,如矿层厚度、矿层倾角和采区尺寸等,应收集回采后的实测值。(2)综合分析的一般方法:在地表与岩层移动过程中,影响的因素很多,在综合分析时,不可能同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