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实例一 错误现象为表尾电压正相序 wuv电流相序iu Iw方法一:使用相位表,采用对地测量电压的方法确定V相电压,分析判断错误接线方法二:使用相位表,采用不对地测量电压的方法,分析判 断错误接线方法三:利用在向量图上对电压电流进行分析,判断错误接线实例二 错误现象为表尾电压逆相序 VUV;电流相序Iu Iw; U相 电流极性反方法一:使用相位表,采用对地测量电压的方法确定V相电压,分析判断错误接线方法二:使用相位表,采用不对地测量电压的方法,分析判 断错误接线方法三:采用在相量图上对电压电流进行分析,判断错误接 线因数为容性方法一:使用相位表,电压,分析判断错误接线方法二:使用相位表,实例三
2、错误现象为表尾电压正相序 wuv电流相序iwiu ;功率米用对地测量电压的方法确定 V相采用不对地测量电压的方法确定 V相电压,分析判断错误接线方法三:使用相位表, 利用向量图分析判断错误接线实例四 错误现象为表尾电压逆相序 uwv电流相序luiw ;电流W相极性反;功率因数为容性 方法一:使用相位表,米用对地测量电压的方法确定电压,分析判断错误接线方法二:使用相位表,米用不对地测量电压的方法确定相电压,分析判断错误接线方法三:使用相位表,利用向量图分析判断错误接线实例五错误现象为表尾电压正相序 VWU电流相序ITV二次侧U相极性反方法一:使用相位伏安表测量数据,分析TV二次侧不断相极性反时的
3、错误接线方法二:使用相位伏安表测量数据,分析TV二次侧不断相极性反时的错误接线方法三:使用相位伏安表测量数据,利用原理图分析TV二次侧不断相极性反时的错误接线实例六 错误现象为表尾电压逆相序 uwv电流相序iw i u ; W相电流极性反;TV二次侧 W相极性反方法一:使用相位表测量数据,分析TV二次侧不断相极性反 时的错误接线方法二:使用相位表测量数据,分析TV二次侧不断相极性反时的错误接线方法三:使用相位伏安表测量数据, 利用原理图分析TV二次 侧不断相极性反时的错误接线实例七 错误现象为表尾电压正相序 VWU电流相序Iu -Iw; W 相电流极性反;U相电压断方法一:使用相位表,采用对地
4、测量确定 V相电压的分析方 法方法二:使用相位表,采用不对地测量确定V相电压的分析方法实例八 错误现象为表尾电压逆相序 wvu电流相序iwiu; w相 电压断方法一:使用相位表,采用对地测量确定 V相电压的分析方 法方法二:使用相位表,采用不对地测量确定V相电压的分析方法附录一常用数学有关公式附录二怎样画向量图实例一错误现象为表尾电压正相序wuv电流相序I u I方法一:使用相位表,采用对地测量电压的方法确定v相电压,分析错误接线一、测量操作步骤:1. 将相位表用于测量电压的红笔和黑笔分别插入U侧相对应的两个孔中。电流卡钳插入I 2孔中,相位表档位应打在丨2的10A档位上。 将电流卡钳(按卡钳
5、极性标志)依次分别卡住两相电流线,可测得 I 1 和I 3的电流值,并作记录。2. 相位表档位旋转至U侧的200V档位上。此时,假设电能表表 尾的三相电压端子分别是 U、U、U。将红笔触放在表尾的U端子,黑 笔触放在U2端子,可测得线电压U12的电压值。按此方法再分别测得 U32和U3i的电压值,并作记录。3. 将红笔触放在表尾U端,黑笔触放在对地端(工作现场的接地 线),可测得相电压Uo的电压值。然后,黑笔不动,移动红笔测得 U2o 和Uo的相电压,其中有一相为零,并作记录。4. 相位表档位旋转至©的位置上,电流卡钳卡住Ii的电流进线。 相位表的黑笔触放在测得的相电压等于零的电压端
6、子上,红笔放在某 一相电压端子上,测得与11相关的一个角度© 1;然后将红笔再放在另 一相电压端子上,又测得与I 1相关的一个角度© 2。按此方法,将电流 改变用I3又可测得与丨3相关的两个角度© 3和©4。并作记录。二、数据分析步骤:1. 测得的电流I 1和I3都有数值,且大小基本相同时,说明电能表无断流现象,是在负载平衡状态下运行的。2. 测量的线电压U2=U2=Ui=100V时,说明电能表电压正常,无电 压断相情况。3. 测量的相电压若其中两个值等于100V, 个值等于零,说明电压值正常。并且其中等于零的那一相就是电能表实际接线中的V相。4. 对测
7、量的电压和电流的夹角进行比较。 © 1和© 2比较,(或© 3 和© 4比较)角度小的就是电能表实际接线中的 U相电压。那么,另一 相电压就是W相,此时,电能表的实际电压相序就可以判断出来。5. 画出向量图。在向量图上用测得的两组角度确定电流11和I 3的位置。在向量图上先用和Il有关的两个实际线电压为基准,顺时针 旋转© 1和© 2两个角度,旋转后两个角度基本重合在一起,该位置就 是电流Il在向量图上的位置。同样,顺时针旋转 © 3和© 4的角度,得 到电流I 3在向量图上的位置,此时就可以确定电流的相序。6.
8、依据判断出的电压相序和电流相序,可以作出错误接线的结论。 并根据结论写出错误接线时的功率表达式。三、实例分析错误现象为表尾电压正相序 wuv电流相序I u I w图1-1是三相三线有功电能表的错误接线。电压 Uuv与Uwv分别 接于第一元件和第二元件电压线圈上。由于电压互感器二次侧互为反 极性,使得U相元件电压线圈两端实际承受的电压为 Uwu W相元件电 压线圈两端实际承受的电压则为 Uvu;第一元件和第二元件电流线圈通 入的电流分别为Iu和Iw。U . V . WL一几J. Jh Jta JL J图1-11. 按照测量操作步骤测得数据,并将测量数据记录在表1-1中表1-1电流(A)电压(V)
9、角度(0)I 12.36U299.8Uo99.851 110951 3350L32100L2°100LU 149Lhl 3290I 32.36L3199.9L3°02.分析并确定电压相序:(1) 因为U2=100V,氏=100乂 U31=100V可以断定电能表三相电压正常。(2) 确定V相位置。由于表1-1中Uo=ov,即可断定表尾U所接的电 压为电能表的实际V相电压。(3) 确定电压的相序。角度中 5和I 1夹角等于1090,L2a和I 1的夹角 等于49°,比较两个角度,角度小的即为L相,即表尾L2端子为实际接 线中的L相。此时即可确定电能表所接的电压相序为
10、WLV3. 分析并确定电能表两个元件所通入的实际电流,如图1-2所示:(1) 电能表电压相序为 WU,可将表1-1中LMi = 1O90、L23li=490、 513=350°、Ud 3=290°相应的替代为 LWvli = 1O90、511=49°、UJ 3=350°、 LLI 3=290°。(2) 在向量图上,以实际电压Uwv为基准顺时针旋转109°,再以实际 电压Uuv为基准顺时针旋转49°。两次落脚点基本重合,由此点按画向 量的方法,在向量图上画出其向量方向,由此得到第一元件所通入的 电流lu。(3) 在向量图上,同
11、样用(2)方法分别按顺时针方向旋转350°和290°, 即可得到第二元件所通入的电流lw。4. 画出错误接线时的实测向量图:图1-25. 画出错误接线向量图:UwjUvu图1-36. 写出错误接线时测得的电能(以功率表示):正确接线时,第一元件的电压为 Uuv,第二元件为Uwv当错误接 线时,由于电压相序为 WUV那么第一元件的实际电压是 Uwj第二元 件的实际电压是Uvu。对两个元件所计量的电能分别进行分析(以功率 表示),并设Pi,为第一元件错误计量的功率,P 2,为第二元件错误计量 的功率.第一元件测量的功率:R,二UwuluCos (150° +
12、9; )第二元件测量的功率:F2,=UvuIwCos (90°+ © )在三相电路完全对称,两元件测量的总功率为:F = Fi,+ P2,=UwuluCos (150°+ © ) + UvulwCos (90°+ © )点评:该方法简便、快捷。在测量数据的过程中,就能够很快地判断出V相电压和电压相序方法二:使用相位伏安表,采用不对地测量电压的方法,分析判 断错误接线一、测量操作步骤测量方法和方法一基本相同,不同点是:在方法一中对地测量相电压改为:只需将相位表的红笔触放在表尾 U的端子上,测得一较小 的电压值,再以同样的方法测得 U2和
13、U的电压值,其中一相值为零。 测量数据如表1-2 :表1-2电流(A)电压(V)角度(0)I 12.36U299.8U4.9UM 110951 3350U321004.7U23I 149LLI 3290I 32.36U3199.9U30二、数据分析步骤:通过表1-1和表1-2的数据比对,可以看出只是 5、U32、U3i和U、U2、U3的不同。具体的分析步骤和方法一基本相同,只是在确定V 相时参考U、U、U的电压值就可以了。向量图的画法和错误接线时的功率表达式与方法一完全相同。三、实例分析 (实例同前)实例分析的具体方法和方法一完全相同。点评:该方法与方法一的主要区别是:不对地进行电压测量,来
14、确定V相电压的位置 方法三:利用在向量图上对电压电流进行分析,判断错误接线一、测量操作步骤:1. 测量电流丨1、丨3的方法同方法一。2. 测量线电压U12、5、U31的方法同方法一。3. 测量角度时,相位表档位旋转至©的位置上,电流卡钳卡住电 流进线I 1,相位表的红笔触放在表尾 U的端子上,黑笔触放在U2的端 子上,测得U2I 1的夹角。然后,将电流卡钳卡住电流进线 I 3,相位表 的红笔和黑笔不动,测得 U2I3的夹角,并作记录。4. 相位表档位在©档上,将相位表的两组电压线(相位表一般都配两组四根电压测量线,一组线头是黑红色夹子,一组是黑红色笔尖) 分别插入相位表U侧
15、和U侧相对应的两个孔内。将相位表U侧孔中的 两根电压线(带夹子)分别夹住 U、U端子;然后将相位表 U侧孔中 的两根电压线(带笔尖)的红笔、黑笔分别触放在表尾U和U2的端子上,此时,测得的是U2U32的角度,并作记录。二、数据分析步骤:1. 测量的Il和I3都有数据,且数值大小基本相同时,则说明电能 表是在负载平衡的状态下运行的。2. 测量的线电压U2=U2=U1=100V时,说明电能表电压正常,无电 压断相情况。3. 画出基本向量图。4. 电压相序的判断。若测得U12和U32的角度是300 °,则电压相序 为正相序。若测得U2和U32的角度是60°,则电压相序为逆相序。(
16、若是 30°、120°、240 °、330° 则是 TV 极性反)5. 确定电流相序。根据测得的51 i的角度,在向量图上以U12为基 准顺时针旋转该角度,得到Ii在向量图上的位置。依同样的方法以 U32 为基准得到I 3的位置。此时,可以根据Ii和|3在向量图上的位置判断 出电流的相序。6. 确定电压相序。三相三线电能表 V相是无电流的。根据向量图 上的两个电流跟随的电压位置,可以看出无电流跟随的电压就是 V相。 此时,可以判断出电压相序。7. 写出功率表达式。三、实例分析 (实例同前)错误现象为表尾电压正相序wuv电流相序I u I w1. 按照测量
17、操作步骤测得数据,并将测量数据记录在表1-3中表1-3电流(A)电压(V)角度(°)I 12.36U1299.85氏301U3210051 1169I 32.36U3199.951 3492. 分析并确定电压相序:(1)因为U2=100V, U2=100V, U1=100V可以断定电能表三相电压正(2)画出基本向量图。依据U2U2=3010确定电压为正相序Ul2UiU3U2图1-4确定电压相序。U32U3Ul2.、 UiI 1U2图1-5按照U211 = 1690,以5为基准顺时针旋转169°,确定Ii的位置; 再以5为基准顺时针旋转49°,确定丨3的位置。此时,
18、看到丨3跟随U, I 1跟随U2, Ul3、U2I 1的夹角基本相同且较合理。所以,无电流跟随的 U3即可确定为V相。那么,电能表所接的电压相序为 WUV3. 画出错误向量图及功率表达式的方法和方法一相同。V相电压时点评:在使用方法三对电能表接线进行分析时,要求对向量 图要有较深刻地认知和熟悉,才能在确定两个电流和做到准确无误。实例二 错误现象为表尾电压逆相序 vuw电流相序luiw; u相 电流极性反方法一:使用相位表,采用对地测量电压的方法确定v相电压,分析错误接线一、测量操作步骤:1. 将相位表用于测量电压的红笔和黑笔分别插入U侧相对应的两个孔中。电流卡钳插入I 2孔中,相位表档位应打在
19、丨2的10A档位上。 将电流卡钳(按卡钳极性标志)依次分别卡住两相电流线,可测得 I 1 和I 3的电流值,并作记录。2. 相位表档位旋转至U侧的200V档位上。此时,假设电能表表 尾的三相电压端子分别是 U、U、U。将红笔触放在表尾的U端子,黑 笔触放在U2端子,可测得线电压 5的电压值。按此方法再分别测得 U32和U3i的电压值,并作记录。3. 将红笔触放在表尾U端,黑笔触放在对地端(工作现场的接地 线),可测得相电压Uo的电压值。然后,黑笔不动,移动红笔测得 U2o 和认的相电压,其中有一相为零,并作记录。4. 相位表档位旋转至©的位置上,电流卡钳卡住li的电流进线。 相位表的
20、黑笔触放在测得的相电压等于零的电压端子上,红笔放在某 一相电压端子上,测得与11相关的一个角度© 1;然后将红笔再放在另 一相电压端子上,又测得与I 1相关的一个角度© 2。按此方法,将电流改变用I 3又可测得与丨3相关的两个角度© 3和©4。并作记录。二、数据分析步骤:1. 测得的电流I 1和丨3都有数值,且大小基本相同时,说明电能表 无断流现象,是在负载平衡状态下运行的。2. 测量的线电压U2=U2=Ui=100V时,说明电能表电压正常,无电 压断相情况。3. 测量的相电压若其中两个值等于100V, 个值等于零,说明电压值正常。并且其中等于零的那一相
21、就是电能表实际接线中的V相。4. 对测量的电压和电流的夹角进行比较。 © 1和© 2比较,(或© 3 和© 4比较)角度小的就是电能表实际接线中的 U相电压。那么,另一 相电压就是W相,此时,电能表的实际电压相序就可以判断出来。5. 画出向量图。在向量图上用测得的两组角度确定电流Il和I 3的位置。在向量图上先用和Il有关的两个实际线电压为基准,顺时针 旋转© 1和© 2两个角度,旋转后两个角度基本重合在一起,该位置就 是电流I 1在向量图上的位置。同样,顺时针旋转 © 3和© 4的角度,得 到电流I 3在向量图上
22、的位置,此时就可以确定电流的相序。6. 依据判断出的电压相序和电流相序,可以作出错误接线的结论。 并根据结论写出错误接线时的功率表达式。三、实例分析错误现象为表尾电压正相序 VUW电流相序Iu Iw; U相TA极性反图2-1是三相三线有功电能表的错误接线。电压Uuv与Uwv分别接于第一元件和第二元件电压线圈上。由于电压互感器二次侧互为反极性,使得U相元件电压线圈两端实际承受的电压为Uvu; W相元件电压线圈两端实际承受的电压则为 Uwu;电流因U相TA二次极性反接, 造成第一元件电流线圈通入的电流为-Iu,第二元件电流线圈通入的电 流为Iw。图2-11. 按照测量操作步骤测得数据,并将测量数据
23、记录在表2-1中表2-1电流(A)电压(V)角度(°)I 12.36U2100U。01229SI 3289U3299.7100UJ 1289LLI 3350I 32.36U3199.999.92. 分析并确定电压相序:(1) 因为U2=100V,氏=100乂 U31=100V可以断定电能表三相电压正常。(2) 确定V相位置。由于表2-1中Uw=OV,即可断定表尾U所接的电 压为电能表的实际V相电压(3) 确定电压的相序。角度中U2i和I i夹角等于2290, U3i和I i的夹角 等于289°,比较两个角度,角度小的即为 U相,即表尾U2端子为实际 接线中的U相。此时即可确
24、定电能表所接的电压相序为 VUW/3. 分析并确定电能表两个元件所通入的实际电流,如图2-2所示:(1) 电能表电压相序为 VUW可将表2-1中U2i11=229°、U3iI 1=289°、 ULI 3=289°、113=350°相应的替代为 LU 1=229°、511=289°、LLI 3=289°、 UWvI 3=35°°。(2) 在向量图上,以实际电压Uuv为基准顺时针旋转229°,再以实际 电压Uwv为基准顺时针旋转289°。两次落脚点重合,由此点按画向量 的方法,在向量图上画
25、出其向量方向,由此得到第一元件所通入的电流-Iu。(3) 在向量图上,同样用(2)方法分别按顺时针方向旋转289°和 35°°, 即可得到第二元件所通入的电流Iw。4. 画出错误接线时的实测向量图:图2-25. 画出错误接线向量图:图2-36. 写出错误接线时测得的电能(以功率表示):正确接线时,第一元件的电压为 Uuv,第二元件为Uwv当错误接 线时,由于电压相序为VUW/那么第一元件的实际电压是 Uvu,第二元 件的实际电压是Uwu对两个元件所计量的电能分别进行分析(以功率 表示),并设Pi,为第一元件错误计量的功率,P 2,为第二元件错误计量 的功率.第一元
26、件测量的功率:P,二UvuluCos (30°+ © )第二元件测量的功率:R =UwulwCos( 30° + © )在三相电路完全对称,两元件测量的总功率为:P = Pi,+ P2,=UvuIuCos (30° + © ) + UwulwCos (30°+ © )点评:该方法简便、快捷。在测量数据的过程中,就能够很快地判断出V相电压和电压相序方法二:使用相位伏安表,采用不对地测量电压的方法,分析判 断错误接线一、测量操作步骤测量方法和方法一基本相同,不同点是:在方法一中对地测量相电压改为:只需将相位表的红笔触放
27、在表尾 U的端子上,测得一较小 的电压值,再以同样的方法测得 U2和U的电压值,其中一相值为零。 测量数据如表2-2 :表2-2电流(A)电压(V)角度(0)I i2.36U2100U0U2iI i229U2iI 3289U3299.74.2U3iI i289U3iI 3350I 32.36U3i99.9U34.2二、数据分析步骤:通过表2-1和表2-2的数据比对,可以看出只是 5、U32、U3i和U、U2、U3的不同。具体的分析步骤和方法一基本相同,只是在确定V 相时参考U、U、U的电压值就可以了。向量图的画法和错误接线时的功率表达式与方法一完全相同。三、实例分析 (实例同前)实例分析的具体
28、方法和方法一完全相同。点评:该方法与方法一的主要区别是:不对地进行任何电压的测 量,来确定V相电压的位置 方法三:利用在向量图上对电压电流进行分析,判断错误接线一、测量操作步骤:1. 测量电流丨1、丨3的方法同方法一。2. 测量线电压U12、5、U31的方法同方法一。3. 测量角度时,相位表档位旋转至©的位置上,电流卡钳卡住电 流进线I 1,相位表的红笔触放在表尾 U的端子上,黑笔触放在U2的端 子上,测得U2I 1的夹角。然后,将电流卡钳卡住电流进线 I 3,相位表 的红笔和黑笔不动,测得 U2I3的夹角,并作记录。4. 相位表档位在©档上,将相位表的两组电压线(相位表一
29、般都配两组四根电压测量线,一组线头是黑红色夹子,一组是黑红色笔尖) 分别插入相位表U侧和U侧相对应的两个孔内。将相位表U侧孔中的 两根电压线(带夹子)分别夹住 U、U端子;然后将相位表 U侧孔中 的两根电压线(带笔尖)的红笔、黑笔分别触放在表尾U和U2的端子上,此时,测得的是U2U32的角度,并作记录。二、数据分析步骤:1. 测量的Il和I3都有数据,且数值大小基本相同时,则说明电能 表是在负载平衡的状态下运行的。2. 测量的线电压U2=U2=U1=100V时,说明电能表电压正常,无电 压断相情况。3. 画出基本向量图。4. 电压相序的判断。若测得U12和U32的角度是300 °,则
30、电压相序 为正相序。若测得U2和U32的角度是60°,则电压相序为逆相序。(若 是 30°、120°、240 °、330° 则是 TV 极性反)5. 确定电流相序。根据测得的51 i的角度,在向量图上以U12为基 准顺时针旋转该角度,得到Ii在向量图上的位置。依同样的方法以 U32 为基准得到I 3的位置。此时,可以根据Ii和|3在向量图上的位置判断 出电流的相序。6. 确定电压相序。三相三线电能表 V相是无电流的。根据向量图 上的两个电流跟随的电压位置,可以看出无电流跟随的电压就是 V相。 此时,可以判断出电压相序。7. 写出功率表达式。三、
31、实例分析 (实例同前)错误现象为表尾电压正相序 VUW/电流相序Iu Iw; U相TA极性反1. 按照测量操作步骤测得数据,并将测量数据记录在表2-3中。表2-3电流(A)电压(V)角度(°)I i2.36Ul21005氏60U3299.751 149I 32.36Ul99.951 31082. 分析并确定电压相序:(1)因为U2=100V, U2=100V, Ui=100V可以断定电能表三相电压正 常。(2)画出向量图。依据U2U2=600确定电压为逆相序。Ul2UiU3U2图2-4确定电压相序。U32U3Ul2.、 UiI 1U2图2-5按照U2li=490,以Ui2为基准顺时针
32、旋转49°,确定Ii的位置;再 以U12为基准顺时针旋转108°,确定I 3的位置。可以看到I 1和I 3的夹 角是600(两个电流极性相同是1200,相反是600),说明两个电流极性 相反。此时,试着以反方向改变I 1或丨3,会看到改变I 1后,U和I 3、 U2和I J的夹角基本相同且比较合理。所以,无电流跟随的U即可确定为v相。那么,电能表所接的电压相序为 vuyy电流相序为-I u Iw。3. 画出错误向量图及功率表达式的方法和方法一相同。点评:在使用该方法对电能表接线进行分析时,要求对向量 图必须有较深刻地认知和熟悉。特别是当出现电流极性反时,能 够做到合理地分析
33、,才能在确定两个电流和V相电压时做到准确无误。实例三 错误现象为表尾电压正相序 wuv电流相序iwiu ;功率 因数为容性方法一:使用相位表,采用对地测量电压的方法确定 V相电压,分析判断错误接线一、测量操作步骤:1. 将相位表用于测量电压的红笔和黑笔分别插入 U侧相对应的两 个孔中。电流卡钳插入I 2孔中,相位表档位应打在丨2的10A档位上。 将电流卡钳(按卡钳极性标志)依次分别卡住两相电流线,可测得 I 1 和I 3的电流值,并作记录。2. 相位表档位旋转至U侧的200V档位上。此时,假设电能表表 尾的三相电压端子分别是 U、U、U。将红笔触放在表尾的U端子,黑 笔触放在U2端子,可测得线
34、电压U>2的电压值。按此方法再分别测得 U32和U3i的电压值,并作记录。3. 将红笔触放在表尾U端,黑笔触放在对地端(工作现场的接地 线),可测得相电压Uo的电压值。然后,黑笔不动,移动红笔测得 U2o 和U30的相电压,其中有一相为零,并作记录。4. 相位表档位旋转至©的位置上,电流卡钳卡住Ii的电流进线。 相位表的黑笔触放在测得的相电压等于零的电压端子上,红笔放在某 一相电压端子上,测得与11相关的一个角度0 1;然后将红笔再放在另 一相电压端子上,又测得与I 1相关的一个角度0 2。按此方法,将电流 改变用丨3又可测得与丨3相关的两个角度0 3和0 4。并作记录。二、数
35、据分析步骤:1. 测得的电流I 1和丨3都有数值,且大小基本相同时,说明电能表 无断流现象,是在负载平衡状态下运行的。2. 测量的线电压U2=U2=Lh=100V时,说明电能表电压正常,无电 压断相情况。3. 测量的相电压若其中两个值等于1OOV, 个值等于零,说明电压值正常。并且其中等于零的那一相就是电能表实际接线中的V相。4. 对测量的电压和电流的夹角进行比较。 0 1和0 2比较,(或0 3 和0 4比较)角度小的就是电能表实际接线中的 U相电压。那么,另一 相电压就是W相,此时,电能表的实际电压相序就可以判断出来。5. 画出向量图。在向量图上用测得的两组角度确定电流11和I 3的位置。
36、在向量图上先用和丨1有关的两个实际线电压为基准,顺时针 旋转0 1和0 2两个角度,旋转后两个角度基本重合在一起,该位置就 是电流I1在向量图上的位置。同样,顺时针旋转 0 3和0 4的角度,得 到电流I 3在向量图上的位置,此时就可以确定电流的相序。6. 依据判断出的电压相序和电流相序,可以作出错误接线的结论。 并根据结论写出错误接线时的功率表达式。三、实例分析错误现象为表尾电压正相序 wuv电流相序I w iu,功率因数为容图3-1是三相三线有功电能表的错误接线。电压 Uuv与Uwv分别 接于第一元件和第二元件电压线圈上。由于电压互感器二次侧互为反 极性,使得U相元件电压线圈两端实际承受的
37、电压为Uwu W相元件电压线圈两端实际承受的电压则为 Uvu;电流因U W表尾端钮接错,造 成第一元件电流线圈通入的电流为Iw,第二元件通入的电流为Iu。图3-11. 按照测量操作步骤测得数据,并将测量数据记录在表3-1中表3-1电流(A)电压(V)角度(o)I 12.36Ul299.8U099.8UN 131051 370U32100100UM 1250Uhl 310I 32.36U3199.9U300.12.分析并确定电压相序:(1) 因为U2=100V, Uh=100V, U31=100V可以断定电能表三相电压正常。(2) 确定V相位置。由于表3-1中U3°=0V,即可断定表尾
38、U3所接的电 压为电能表的实际V相电压。(3) 确定电压的相序。角度中 5和I 1夹角等于306°, U23和I 1的夹角 等于246°,比较两个角度,角度小的即为 U相,即表尾U2端子为实际 接线中的U相。此时即可确定电能表所接的电压相序为 WUV3. 分析并确定电能表两个元件所通入的实际电流,如图3-2所示:(1) 电能表电压相序为WU,可将表3-1中LMi=31O0、Ud 1=250°、 513=70°、U23I 3=10°相应的替代为 511=310°、511=250°、UI 3=70°、 Uvl 3=10
39、°。(2) 在向量图上,以实际电压Uwv为基准顺时针旋转310°,再以实际 电压Uuv为基准顺时针旋转250°。两次落脚点重合,由此点按画向量 的方法,在向量图上画出其向量方向,由此得到第一元件所通入的电流I 1。(3) 在向量图上,同样用(2)方法分别按顺时针方向旋转70°和10°, 即可得到第二元件所通入的电流I 3。根据三相三线电能表v相无电流和已判断出的电压相序 wuv此 时,在向量图上看到:丨1和丨3分别超前Uw和 Uu一个相同的角度,可 以断定该错误接线为容性负载。那么,I 1和I 3就是lw和lu。4. 画出错误接线时的实测向量图
40、:图3-25. 画出错误接线向量图:图3-36. 写出错误接线时测得的电能(以功率表示):正确接线时,第一元件的电压为 Uuv,第二元件为Uwv当错误接 线时,由于电压相序为 WUV那么第一元件的实际电压是 Uwu第二元 件的实际电压是Uvu。对两个元件所计量的电能分别进行分析(以功率 表示),并设Pi,为第一元件错误计量的功率,P 2,为第二元件错误计量 的功率.第一元件测量的功率:R =UwulwCos( 30°+ © )第二元件测量的功率:F2,=UvuIuCos (150°+ © )在三相电路完全对称,两元件测量的总功率为:R = Pi, + P
41、2,=UwulwCos (30° + © ) + UvuIuCos (150° + © )点评:该方法简便、快捷。在测量数据的过程中,就能够很快地判断出V相电压和电压相序方法二:使用相位伏安表,采用不对地测量电压的方法,分析判断错误接线一、测量操作步骤测量方法和方法一基本相同,不同点是:在方法一中对地测量相 电压改为:只需将相位表的红笔触放在表尾 U的端子上,测得一较小 的电压值,再以同样的方法测得 U2和U的电压值,其中一相值为零。 测量数据如表3-2 :表3-2电流(A)电压(V)角度(0)I i2.36U299.8U4.151 131051 370
42、U32100U24.2Lhl 1250Uhl 310I 32.36U3i99.9U30.1二、数据分析步骤:通过表3-1和表3-2的数据比对,可以看出只是 5、氏、U3i和U、U、U3的不同。具体的分析步骤和方法一基本相同,只是在确定V 相时参考U、U、U的电压值就可以了。向量图的画法和错误接线时的功率表达式与方法一完全相同。四、实例分析 (实例同前)实例分析的具体方法和方法一完全相同。点评:该方法与方法一的主要区别是:不对地进行电压测量,来确定V相电压的位置。方法三:利用在向量图上对电压电流进行分析,判断错误接线、测量操作步骤:1. 测量电流丨1、丨3的方法同方法一。2. 测量线电压 5、也
43、、U31的方法同方法一。3. 测量角度时,相位表档位旋转至©的位置上,电流卡钳卡住电 流进线li,相位表的红笔触放在表尾 U的端子上,黑笔触放在U2的端 子上,测得U2I i的夹角。然后,将电流卡钳卡住电流进线 13,相位表 的红笔和黑笔不动,测得 U2I3的夹角,并作记录。4. 相位表档位在©档上,将相位表的两组电压线(相位表一般都配两组四根电压测量线,一组线头是黑红色夹子,一组是黑红色笔尖) 分别插入相位表U侧和U侧相对应的两个孔内。将相位表U侧孔中的 两根电压线(带夹子)分别夹住 U、U端子;然后将相位表 U侧孔中 的两根电压线(带笔尖)的红笔、黑笔分别触放在表尾U和
44、U2的端子上,此时,测得的是U2U2的角度,并作记录。二、数据分析步骤:1. 测量的li和I3都有数据,且数值大小基本相同时,则说明电能 表是在负载平衡的状态下运行的。2. 测量的线电压U2=U2=Ui=100V时,说明电能表电压正常,无电 压断相情况。3. 画出基本向量图。4. 电压相序的判断。若测得U12和U32的角度是300 °,则电压相序 为正相序。若测得U2和U32的角度是60°,则电压相序为逆相序。(若 是 30°、120°、240 °、330° 则是 TV 极性反)。5. 确定电流相序。根据测得的U2I i的角度,在向量
45、图上以U12为基 准顺时针旋转该角度,得到Ii在向量图上的位置。依同样的方法以 U32 为基准得到I 3的位置。此时,可以根据Ii和I3在向量图上的位置判断 出电流的相序。6. 确定电压相序。三相三线电能表 V相是无电流的。根据向量图 上的两个电流跟随的电压位置,可以看出无电流跟随的电压就是 V相。 此时,可以判断出电压相序。7. 写出功率表达式。三、实例分析 (实例同前)错误现象为表尾电压正相序 wuv电流相序I w I u1.按照测量操作步骤测得数据,并将测量数据记录在表3-3中表3-3电流(A)电压(V)角度(°)I i2.36Ul299.8U2U2300U210051 110
46、I 32.36Ul99.9U2l 31302. 分析并确定电压相序:(1)因为U2=100V, U2=100V, Ui=100V可以断定电能表三相电压正 常。(2)画出基本向量图。依据 54=300°确定电压为正相序。Ul2UiU3U2图3-4确定电压相序。U32+U3Ul2.、 UiI 1U2图3-5按照U2li=1O0和413=130°,先以U12为基准顺时针旋转100,确定 li的位置;再以U2为基准顺时针旋转130°,确定丨3的位置。可以看到 Il超前U,丨3超前U2, U和li、U和丨3的夹角基本相同且都超前跟随的 相电压,此时,可以确定负荷性质为容性,
47、且无电流跟随的U3即可确定为V相。那么,电能表所接的电压相序为 WUV3. 画出错误向量图及功率表达式的方法和方法一相同。点评:在使用方法三对电能表接线进行分析时,要求对向量图要有较深刻地认知和熟悉,才能在确定两个电流和V相电压时做到准确无误。实例四 错误现象为表尾电压逆相序 uwv电流相序luiw ;电流 w相极性反;功率因数为容性方法一:使用相位表,采用对地测量电压的方法确定 V相电压,分析判断错误接线图4-1是三相三线有功电能表的错误接线。电压 Uuv与Uwv分别 接于第一元件和第二元件电压线圈上。由于电压互感器二次侧互为反 极性,使得U相元件电压线圈两端实际承受的电压为Uuw W相元件
48、电压线圈两端实际承受的电压则为 Uvw;第一元件电流线圈通入的电流为 lu,电流因W相 TA二次极性反接,造成第二元件电流线圈通入的电流 为-lw。图4-11. 按照测量操作步骤测得数据,并将测量数据记录在表4-1中表4-1电流(A)电压(V)角度(o)I 12.36U299.8U。99.8Ud 11051 370U32100U2c100U23I 170Uhl 3130I 32.36U3199.9U3c0.12.分析并确定电压相序:(1)因为U2=100V, U2=100V,匕=100V可以断定电能表三相电压正常 确定V相位置。由于表4-1中U°=OV,即可断定表尾U3所接的电 压为
49、电能表的实际V相电压。(3) 确定电压的相序。角度中 5和Ii夹角等于100,U23和Ii的夹角 等于700,比较两个角度,角度小的即为U相,即表尾U端子为实际接 线中的U相。此时即可确定电能表所接的电压相序为UWV3. 分析并确定电能表两个元件所通入的实际电流,如图4-2所示:(1) 电能表电压相序为 UWV可将表4-1中511 = 10°、L23li=700、 513=70°、U23l 3=1300相应的替代为 UUvl1 = 100、UJ1=700、UJ 3=70。、 UWvI 3=1300。(2) 在向量图上,以实际电压 Uuv为基准顺时针旋转10°,再以
50、实际 电压Uwv为基准顺时针旋转70°。两次落脚点重合,由此点按画向量的 方法,在向量图上画出其向量方向,由此得到第一元件所通入的电流I 1。(3) 在向量图上,同样用(2)方法分别按顺时针方向旋转70°和130°, 即可得到第二元件所通入的电流I 3。 在向量图上可以看到:11和丨3的夹角是60°,这只能说明两个电 流极性相反,还确定不了电流的相序。此时,应试着分别画出-I 1和-I 3。 当画出-I 1和I 3时会看到:-I 1和I 3分别滞后Uu和Uv 一个相同的角度, 根据三相三线电能表 V相无电流,可以确定-I 1的位置是错误的。当画 出I 1
51、和-I 3时会看到:丨1和-I 3分别超前Uu和Uw个相同的角度,可 以断定该错误接线为容性负载。那么,I1和-I 3就是I u和-I w。4. 画出错误接线时的实测向量图:Uwv *I wUvUw图4-25. 画出错误接线向量图:UuI uIw山Uv(300+© )/. (3O0+© )./-IuUwuU/u图4-36. 写出错误接线时测得的电能(以功率表示)正确接线时,第一元件的电压为 Uuv,第二元件为Uwv当错误接线时,由于电压相序为UWV那么第一元件的实际电压是 Uuw第二元件的实际电压是Uvw对两个元件所计量的电能分别进行分析(以功率 表示),并设Pl,为第一元
52、件错误计量的功率,P 2,为第二元件错误计量的功率.第一元件测量的功率:P,二UuwluCos( 30°- © )第二元件测量的功率:F2,=Uvw(-Iw)Cos (30°- © )在三相电路完全对称,两元件测量的总功率为:F = Fi,+ P2,=UuwIuCos (30°- © ) + Uvw(-lw)Cos (30°- © )点评:该方法简便、快捷。在测量数据的过程中,就能够很快 地判断出V相电压和电压相序。方法二:使用相位伏安表,采用不对地测量电压的方法,分析判 断错误接线一、测量操作步骤测量方法和方法一
53、基本相同,不同点是:在方法一中对地测量相电压改为:只需将相位表的红笔触放在表尾U的端子上,测得一较小的电压值,再以同样的方法测得 U2和U3的电压值,其中一相值为零。 测量数据如表4-2 :表4-2电流(A)电压(V)角度(o )I i2.36U299.8U4.1Ud 11051 370U32100U4.2山170Lhl 3130I 32.36599.9U30二、数据分析步骤:通过表4-1和表4-2的数据比对,可以看出只是 5、也、出和U1、U2、U3的不同。具体的分析步骤和方法一基本相同,只是在确定V 相时参考U、U、U3的电压值就可以了。向量图的画法和错误接线时的功率表达式与方法一完全相同
54、。五、实例分析 (实例同前)实例分析的具体方法和方法一完全相同。点评:该方法与方法一的主要区别是:不对地进行电压测量,来 确定V相电压的位置。方法三:利用在向量图上对电压电流进行分析,判断错误接线一、测量操作步骤:1. 测量电流丨1、丨3的方法同方法一。2. 测量线电压 5、U32、U3i的方法同方法一。3. 测量角度时,相位表档位旋转至©的位置上,电流卡钳卡住电 流进线I 1,相位表的红笔触放在表尾 U的端子上,黑笔触放在U2的端 子上,测得Uhl1的夹角。然后,将电流卡钳卡住电流进线 I 3,相位表 的红笔和黑笔不动,测得 U2I3的夹角,并作记录。4. 相位表档位在©
55、档上,将相位表的两组电压线(相位表一般都配两组四根电压测量线,一组线头是黑红色夹子,一组是黑红色笔尖) 分别插入相位表U侧和U侧相对应的两个孔内。将相位表U侧孔中的 两根电压线(带夹子)分别夹住 U、U2端子;然后将相位表U2侧孔中 的两根电压线(带笔尖)的红笔、黑笔分别触放在表尾U和U2的端子上,此时,测得的是U2U32的角度,并作记录。二、数据分析步骤:1. 测量的Il和I 3都有数据,且数值大小基本相同时,则说明电能 表是在负载平衡的状态下运行的。2. 测量的线电压U2=U2=Ui=100V时,说明电能表电压正常,无电 压断相情况。3. 画出基本向量图。4. 电压相序的判断。若测得5和U
56、32的角度是300 °,则电压相序 为正相序。若测得U2和U32的角度是60°,则电压相序为逆相序。(若 是 30°、120°、240 °、330° 则是 TV 极性反)。5. 确定电流相序。根据测得的51 i的角度,在向量图上以U12为基 准顺时针旋转该角度,得到Ii在向量图上的位置。依同样的方法以 U32 为基准得到I 3的位置。此时,可以根据Ii和丨3在向量图上的位置判断 出电流的相序。6. 确定电压相序。三相三线电能表 V相是无电流的。根据向量图 上的两个电流跟随的电压位置,可以看出无电流跟随的电压就是 V相。 此时,可以判断出电压相序。7. 写出功率表达式。三、实例分析 (实例同前)错误现象为表尾电压正相序 uwv电流相序I u -I w1.按照测量操作步骤测得数据,并将测量数据记录在表4-3中。表4-3电流(A)电压(V)角度(°)I 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教A版高一(下)数学必修第二册6.1平面向量的概念【教学设计】
-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1 轴对称再认识(一)|北师大版
- 2025年外国游戏大陆推广代理合同韩文版
- (高清版)DB45∕T 477-2022 绿色食品 黑木耳生产技术规程
- 《第2课电视与生活 1 电视百宝箱》(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安徽大学版
- 2025年海南工商职业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学生专用
- 第3课 建造塔台(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册科学 教科版
- 2025年度个人单位间借款担保合同
- 产业园区室内外装修合同
- 2025年度商铺房屋租赁与智能管理系统合作协议
- 2024-2029年扩展坞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市场深度研究发展前景及规划投资研究报告
- SH/T 3003-2024 石油化工合理利用能源设计导则(正式版)
- 中国人民大学613卫生统计历年真题12-16
- 人事聘用合同范本标准版
- 新疆地方教材可爱的中国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 米-伊林《十万个为什么》阅读练习+答案
- 三年级奥数专项练习-和差问题
- 强化学习 课件 第1章 强化学习概述
- 《邓稼先》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课件
- GJB9001C-2017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及表格汇编
- 核心素养目标新课标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