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区资料简介第一章自然地理概况第一节位置及交通这次_第1页
实习区资料简介第一章自然地理概况第一节位置及交通这次_第2页
实习区资料简介第一章自然地理概况第一节位置及交通这次_第3页
实习区资料简介第一章自然地理概况第一节位置及交通这次_第4页
实习区资料简介第一章自然地理概况第一节位置及交通这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实习区资料简介第一章 自然地理概况 第一节 位置及交通 这次基础地质实习的地区是秦皇岛市区及市区之北的柳江盆地基地设在中国矿业大学秦皇岛实习基地,它位于柳江盆地中心的上庄坨村村旁。 秦皇岛市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北倚燕山,南临渤海,西隔缸山与碣石山遥望,东越长城与辽宁绥中为邻。市内划分为秦皇岛(海港)、山海关和海滨三个区,三区之间有沥青或水泥公路相连,长50公里,宽6公里,呈狭长带状,全称秦皇岛市其外围尚有抚宁,昌黎、卢龙和青龙四个市管县。所谓秦皇岛地区,即包括上述三区四县全区总面积7523干方公里,人口约300万秦皇岛(海港)区是全市的政泊、经济和文化中心,素有“不冻港”和玻璃城”的佳誉新建的大

2、型能源出口码头,各国轮船往来频繁,帽华玻璃远销世界各地山海关区的“天下第一关”是万里长城的东端起点,雄伟壮观,为山、海相接的隘口,向为兵家必争之地,名胜古迹较多海滨区为疗养避暑胜地,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滨海沙滩最适诲浴 秦皇岛市以其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墟,于1984年4月,被国务院列为十四个对外开放的沿海重点建设城市之一。目前已形成为港口、旅游和玻璃工业三大优势为主体的新兴城市 秦皇岛市为东北和华北两大经济区的交通咽喉,故铁路和公 路交通发达现有京沈、京秦,大秦和青秦四条铁路公路除京沈、津秦两条国道外,并有地方性沥青路多条,通往所属各县和乡镇,每天均有班车往来空运线自84年以来,已辟有京秦、秦石和

3、秦沪等民用航线,有定期班机飞行。 柳江盆地位于秦皇岛市区之北的抚宁县境内,屑石门寨乡管辖南起黑山窑村,北至义院口长城脚下,长约15公里东起张崖子村,西至伍庄一山羊寨一带,宽约12公里,总面积约180平方公里盆地中心南距秦皇岛市23公里,由秦皇市区开来的班车通往盆地内务村寨,青秦铁路纵贯盆地中部,交通较为便利。在柳江盆地范围内,各时代地层的发育具区域代表性且连续出露,岩石类型也较齐全,地质构造清晰直观,外动力地质作用现象较多。此外,在海滨和山海关一带可以观察到许多海洋地质作用现象,配合柳江盆地的野外地质观察,极易进行“将今沦古”的分析,有助于直观地理解和深入地思考许多地质学中的基本原理所以,秦皇

4、岛地区又是一十非常理想的地质实习场所。 第二节 地形及水系 鸟瞰秦皇岛地区,表现为北高南低,西高东低,总趋势为西北 高,东南低总体上属丘陵区,但其北部和西北部的局部为低山区,临海地带长约50公里,发育有狭窄的向海斜平原和台地。 柳江盆地地处燕山山脉东段,为南北延伸的低山丘陵区。北、 东、南三面为燕山期花岗岩(r5)形成的陡峻山岭所包围,东南面多为丘陵。最高峰为西北部的老君顶,海拔493.7米,最低处为东南部石河河谷内的南刁部落村,海拔70米左右盆地中西部火山岩分布区山高坡陡,多在海拔400米以上,东部山丘的海拔高度一般为160300米。总的地貌特征与全区相同,亦表现为西北高,东南低。盆地内的主

5、要水泵为大石河,即沿此方向纵贯盆地,出盆地后于山海关酉侧注入渤海。境内的主要河流有石河、汤河、代河和洋河等,均系入海河流,为临海小型水系它们大都发源于北部的低山丘陵和台地区,其流向均为由北向南、由西北向东南流入渤海河流的补源以降水补给占绝对优势,约占全年径流量的80%左右,皆为流程短,流量小, 含砂量高的季节性河流现概述如下。 石河: 又名大石河。发源于青龙县黄前山附近,由西北向东南流经 柳江盆地后注入渤海全长70公里,其中近60公里河段流经山区,并有9条小河汇入,仅下游12公里的河段流经倾斜平原该河流域面积约600多平方公里,其中560千方公里以上为山区,故为山区性河流河床总高差为400米,

6、平均坡降为6左右。山神庙以上为20%,大桥河口为1.3%,河床主要为砾石,少有漂砾和粗中砂。第二章 地层简介 实习区内未见太古界古老的变质岩系出露。下元古界变质岩系广泛分布于梆江盆地外围和山海关、海滨一带区内缺失中元古界。上元古界及其以晚各时代地层,广泛出露于柳江盆地范围内。柳江盆地为一不对称的向斜构造,又称柳江向斜在盆地范围内,出露的最老地层为上元古界青白口系,其上映失上元古界震旦系。古生界地层在盆地范围内广泛发育,地层特征属典型的华北地台型,其发育情况与华北其它地区基本相同,缺失中、上奥陶境、志留系、泥盆系和下石炭统。中生界以陆相沉积岩和火山岩为特征,缺失下中三叠统和白垩系。新生界为第四纪

7、的松散沉积物,集中于区内河谷地带现将其地层层序列表如下:第三章 地质构造第一节 区域构造本区位于燕山沉降带东段,山海关隆起的东南边缘,又因现代燕山隆起与渤海拗陷的过渡带以及燕山山脉由东西转转向北东向的肘状部位,应力比较集中,故新、老构造均比较发育。据地矿部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资料,本区断裂构造发育,其中以NNE向断裂最为发育,其次为NW向断裂、NE-NEE向断裂和EW向断裂,此外,在山海关之北尚发育有环状断裂(见图1)第二节 柳江盆地构造柳江盆地地处秦皇岛市区之北,其地质构造亦表现为以断裂为主,褶皱不发育。现分别叙述如下。一、柳江向斜构造柳江向斜位于华北地台山海关间的一个出古老变质岩系所组成的隆

8、起构造区内,是一十由晚元古代至中生代岩层所组成的向斜构造该向斜近南北向延伸北起城子峪,南至上平山,长达20公里,东起张崖子、黄土背,西达花场峪,宽约10公里上元古界青白口系景儿峪组及古生界地层环绕向斜边缘分布,构成向斜的翼部。中生界侏罗系分布在盆地中部,构成向斜的核部向 斜的基底为古老变质岩系,出露于向斜北、东、南边缘向斜两翼极不对称,东翼产状平缓且稳定,西翼产状陡立,甚至倒转向斜轴紧靠西冀,所以东翼的出露宽度约为西冀的五倍,向斜轴面西倾,倾角约为40度左右(见图2)。至北部老君顶以北,受西部构造影响,向斜轴向偏为北北西向向斜枢纽在南部埋藏深度较之北部要大。从下奥陶统顶面的枢纽来看,在南部秋子

9、峪至山羊寨一线以东12公里处的埋藏深度于海平面以下约900米,而北部在纳子峪一带,其埋藏深度在海平面以下不足400米向斜东翼构造简单,西翼受断层破坏严重,北部有宽缓的次级褶曲纳子峪向斜、教军场背斜、苏庄背斜等,西南缘有北北东向倾伏的上平山背斜与柳江向斜相邻。柳江向斜东翼所占面积很大,约为整个向斜面积的三分之二强,构造简单,地层产状平缓,近似于一个地层南北走向,向西倾斜的单斜构造,岩层倾角1030度左右,通常为1020度南端黑山窑一带,因接近向斜南部转折端,岩层产状急剧改变为东西走向。东翼区的寒武系出露地带有一系列的侵入岩株、岩墙,对于围岩并无明显扰动。而侵入于煤系地层中的岩浆岩,则使煤层受到破

10、坏。向斜西翼为一南北向狭长地带,地层产状陡立,倾角在70度以上,甚至在南段秋子峪至山羊察一带产状倒转。其西缘与燕山晚期的花岗岩岩基接触接触带上变质作用明显,柔皱强烈西冀受挤压强烈,产生下一系列逆断层,构造相当复杂。二、断层 本区断层发育,种类较多,主要为逆断层和正断层,分布于柳 江向斜内,各处特点不尽相同。分布于东翼的断层主要有北东向及北西向两组,此外还有近南北向及近东西向两组。前两组断层大多为正断层,其中水平方向的运动分量并不显著。山于这类断层集中于岩墙、岩脉分布区,相互在成因上可能有一定的联系断层的断距一般并不太大,由几米到儿十米不等。只有石门寨东南的126s高地上的正断层,断距达数百米,

11、以致奥陶系亮甲山组与寒武系张夏组接触。近南北向的正断层在赵庄、亮甲山西北、潮水峪等地,断层面西倾,倾角很大柳江向斜的南界即为一东西向高角度逆断层,断层面南倾,古老变质岩系与古生界及侏罗系地层相接触。该断层延伸颇远,在黑山窑南被正断层横切。北部板坊峪向东至贺庄的近东西向逆断层,山北往南上逆,规权颇大,延仆数公里西翼发育一组近南北走向的逆断层,多数断层面西倾,自西向东高角度逆冲,倾角7080度,延深很远。其中苏庄一伍庄一山羊寨逆断层延伸近10公里,断于寒武系张夏组与奥陶系亮甲山之间,缺失了上寒武统崮山组至下奥陶统冶里组一套地层断层破碎带宽200300米,其间有细晶闪长岩岩脉侵入西翼中部杨庄一带有一

12、组北东向正断层,断层面倾向北西,并在水平方向上有相对的左型位移,秋子峪和山羊寨一带发育一组 东西向的横断层,横切西冀的南北向逆断层,延伸不远,柳江向斜西南缘相邻一轴向北北东的次级褶曲上平山背斜其核部下寒武境地层两侧各有一断层断层面均向北西倾斜,东侧为逆断层,西侧为正断层,以致核部成为地垒构造垂直上千山背斜轴向有一系列横断层,自北而南,断层走向由北西向渐变为东西向。在鸡冠山与大平台问的河谷中,由于几条正断层的影响,两侧青白口系下马岭组石英砂岩相对上升,中间石英砂岩下降。断层面近于南北走向,倾角较大,河谷东侧断层面西倾,河谷西侧断层面向东倾,成一地堑构造,河谷本身位于地堑构造的中心部位。三、地质发

13、展史 柳江盆地于晚元古代早期发生海进,在长期遭受风化侵蚀而 使地势平缓的古老变质岩系之上,开始接受沉积,直至古生代,沉积了厚度较大的相互平行的岩层。在这一漫长的时期里,柳江盆地与华北广大地区一样,有过时间长短不等的上升侵蚀期,如自中奥陶世起至中石炭世初的漫长时期,遭受风化侵蚀,以致上古生界与下古生界之间有一个长时间间断所造成的平行不整合;景儿峪组与下寒武统府君山组之间有一个较短暂的沉积间断上古生界的 小、晚石炭世为海陆交互相,而至二叠纪时全为陆相,在陆相的沼泽环境下有煤形成,自晚元古代至古生代末,古地理曾有明显复杂的变化。尽管海陆变迁,和大陆条件下的气候变化,但柳江盆地地区只发生过平稳的刊降运

14、动所以这个时期的所有岩层的接触关系都是整合或平行不整合,而没有角度不整合的接触关系从小生代初以来的整个中生代时期里,所经历的构造变动在性质上与古生代不同,中生代的构造变动使本区的青白口系及古生界地层发生褶皱及断裂,经历几个阶段后形成了柳江向斜。 自二叠纪末至侏罗系沉积之前,本区发生了强烈的构造变动, 岩层发生裙皱。开始有了柳江向斜的雏形,以致侏罗系地层以明显 的角度不整合超复在古生界地层之上,侏罗系底部跺岩中有安山岩及其它成分的火成岩砾石,这次强烈的构造变动不仅开始形成早期柳江向斜构造,而且还引起了侏罗系沉积之前的岩浆侵入活动,甚至还伴有一定规模的喷出活动在这次构造变动之后,本区产生了地形上的

15、差异,形成北高南低,以致侏罗系沉积之前,古生界地层在不同地区遭受不同深度的侵蚀。柳江向斜南部僵蚀轻微,向北渐甚,至东翼的石岭以北广大地区内,普遍缺失下二叠统顶面而柳江向斜的西北缘侵蚀更强烈,甚至侏罗系地层覆盖在奥陶系之上,只有在义院口的一两平方公里面积内尚残存有下二叠统的顶面老君山至小王山一带为一个东西向的平缓隆起其遭受侵蚀的程度也较大,而南北两侧则较小并且该隆起北侧的纳子峪一带与甫侧的大洼山以北地带侏罗系沉积厚度最大,反映出由当时的老君顶一小王山隆起带划分了侏罗纪在柳江向斜内的南北两个沉积小心在侏罗系下统的下部岩层沉积之后,又有一次构造变动,致使侏罗系下部岩层发生平缓的变形,并改变了盆地的沉积中心,上部的岩层明显地超复在下侏罗统下部岩层之上在柳江向斜西冀,它超出了下侏罗统下部岩层的沉积范围,而角度不整合于古生界岩层之上。由此可以推知,柳江向斜在当时已具有不对称的特征。此后,柳江盆地再次发生强烈的构造变动,引起多次猛烈的火山喷发活动,向斜核部大面积的中性火山岩层不整合超覆于下侏罗统的上下两组岩层之上,而在向斜北缘的长山北坡青龙山等地,中性火山岩甚至不整合超复于二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