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茵河的前世鄱阳湖的今生_莱茵河流域管理对鄱阳湖综合治理的启_第1页
莱茵河的前世鄱阳湖的今生_莱茵河流域管理对鄱阳湖综合治理的启_第2页
莱茵河的前世鄱阳湖的今生_莱茵河流域管理对鄱阳湖综合治理的启_第3页
莱茵河的前世鄱阳湖的今生_莱茵河流域管理对鄱阳湖综合治理的启_第4页
莱茵河的前世鄱阳湖的今生_莱茵河流域管理对鄱阳湖综合治理的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唐太宗曾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这里的“史”,既包括中国的,也包括世界各国的。中国应该放眼世界,力求从更大的时空范围,用深远的历史眼光和宽广的世界眼光去研究总结中外从“先污染,后治理”到“可持续发展”这个过程之中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从中汲取智慧,用以指导中国实践。这对中国的跨越式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莱茵河的前世鄱阳湖的今生?*莱茵河流域管理对鄱阳湖综合治理的启示沈文清鄢帮有刘梅影/江西省山江湖开发治理委员会办公室*基金项目: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鄱阳湖流域生态系统综合治理研究”(2006D F B91920。 莱茵河流域管理经历了“先污染,后治理”、“先开发,

2、后保护”的曲折历程,其治理代价是巨大的,治理效果也是显著的,因而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众多河流综合治理的学习样板。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被誉为中国淡水湖泊中的“一湖清水”。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农业生产方式的进步,鄱阳湖的生态环境正在、已经或将受到损害,湖泊生态功能在下降,生物多样性在减少,水污染在上升。有鉴于此,莱茵河流域的成功治理经验对总体生态环境良好但面临巨大威胁的鄱阳湖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借鉴价值。莱茵河流域管理的挑战目前,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给莱茵河的治理带来了很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莱茵河的可持续性管理主要面临以下三大挑战,而且这些挑战将长期持续存在。水污染防治20世纪

3、70年代莱茵河被称为“欧洲的下水道”。沿河绵延几百公里都是死气沉沉的,化肥和生活废水中排放的磷就达到了警戒水平,含盐量也不断上升;饮用水散发出碳酸的气味,有较高的含盐量。突发水化学污染事件和发达的航运加剧化学危险物品和船舶对水的污染。近几十年来,通过建立大量的污水处理厂、制定工业废水和垃圾排放法规、经济上从重工业向轻工业的转型,以及采取了造林等净水工程,有效地控制了点源污染,莱茵河的水质逐渐得到了改善与恢复。但水污染防治仍然面临严峻的挑战,如河道改造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被誉为中国淡水湖泊中的“一湖清水”。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农业生产方式的进步,鄱阳湖的生态环境正在

4、、已经或将受到损害。从莱茵河的前世,是否可以看到鄱阳湖的今生。欧洲的莱茵河流域,其历史和风光都令人陶醉其中。但可曾想过,20世纪70年代莱茵河被称为“欧洲的下水道”!在这背后,人们曾经做了哪些愚蠢的但又自认为正确的事,而人们又为此付出了多少代价? 引发了巨大的水文变化,地下水中的N 和P化合物在时空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仍然较高、面源污染严重、河床底泥中的重金属含量和六氯苯等仍居高不下、地下水保护等。莱茵河的水污染治理形势一直以来仍然非常严峻。洪水防御洪水灾害一直是危及莱茵河社会和经济功能的一个大问题,是莱茵河保护与治理中的重要挑战之一。流域性洪水问题在历史上和最近几十年来都

5、十分突出,先后发生了5次流域性大洪水,造成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损失。人类对河流自然特性的干预、流域内土地利用的急剧改变以及对沿河地区土地的侵占,使得洪水泛滥的危险进一步增加。河道改造和城市的扩张破坏了冲积平原区的结构,降低了防御洪灾的能力,下游地区洪灾风险增加。尽管目前莱茵河生态系统大部分河段和主要支流的生态结构与特性改变了很多,但仅有部分河段保留了原有的自然状态,其自然防洪特性远不如从前。而且,全球气候变暖会增加河流冬天的流量和降低夏天的流量,改变了洪水发生的时间和特性,洪水和旱灾发生也更频繁,强度也更大,对水管理将有明显的影响。生物多样性恢复河道改造破坏了莱茵河自然的漫滩、河边植被等生物多样性

6、保育的栖息地,洄游鱼类等水生生物种群因堤坝的建设和污染也急剧下降,甚至消失了。河道污染和不适当的人类活动也造成了生态环境的退化,降低了生物多样性,水污染事件的发生加速了生物的灭绝。由于长期以来莱茵河河岸生态系统的人工化管理,其河岸森林、漫滩和湿地等典型生态系统遭受了巨大的破坏,河岸结构发生了不可逆转的变化,其自然特性逐渐丧失殆尽,各种生物生长繁殖的栖息地如漫滩和黑森林等逐渐退化,加速了生物种群的消失。全球气候变化对湖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因此,尽管近几年来采取了大量的措施恢复河流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恢复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鲑鱼和其他鱼类等生物都没有达到很稳定的种群动态平衡

7、状态。而且,生物多样性的恢复不仅仅要求水质的改善,更主要的是要求进行河流生态系统回归自然的改造。这毫无疑问将是一个需要几十年甚至更漫长的过程,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莱茵河管理经验建立有效的国际合作机制莱茵河流域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尽管不同,但实施莱茵河流域可持续管理的认识是相同的。沿岸各国在1950年成立了保护莱茵河国际委员会,委员会、部长会议、实施小组和秘书处的运行方式构建了沿岸各国在保护莱茵河中进行合作的工作框架。制定的许多协定都属于国际法范畴,各国在签署协定后就有共同遵守的责任和义务,这构成了各国在保护莱茵河上的合作基础。在此合作框架下、在遵守国际协定的约束与监督中,流域各成员国之间在过去的数

8、十年中建立了良好的相互信任机制,虽然各国利益不同,但都能够本着从流域整体出发进行合作。而且,委员会以年度报告的形式,对各国消减污染、恢复生态环境的进展情况进行国际性评估,督促各国加强措施的实施,以维护和实现保护莱茵河的目标。保护莱茵河国际委员会等莱茵河国际组织制定了多项实施计划,各项计划都要求跨国和跨部门间的密切合作,而且,各国范围内的计划措施大都由国家自己来完成,有的则要求国家创造良好的实施环境。早在20世纪末,莱茵河沿岸各国协调治理水污染,促进了莱茵河水质和水环境功能的恢复,成为了国际环境合作和跨国界流域污染治理的成功典范。流域2020可持续管理计划的目标为改善流域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是

9、以地方、地区(州、国家和国际间的紧密合作、共同规划和实施为前提的。防洪措施实施的受益者可能更多的是下游国家和地区,但防洪计划中扩大行洪河道,增加滞洪区等都由各国自己承担。最近的洪水管理计划和流域可持续发展计划阶段评估报告也显示,各国的合作实施有效地改善了莱茵河的生态环境,各项治理措施与工作正有序地进行。完善环保基础设施、技术与法规建设莱茵河沿岸各国在污染治理上经过了长期不懈的努力。19651985年,5个沿岸国家投资了约600亿美元改进和建设污水处理厂,降低工业和城市废水中有机和无机物浓度,并加强了管道自来水的建设。如今,自来水和污水处理设施分别惠及了莱茵河流域99%和96%的人口。在欧盟的加

10、盟中,ICPR制定了更加严厉的法规强制工厂对排入河中的工业废水进行无害化处理,减少莱茵河的淤泥污染,严格控制工业、农业、交通、城市生活污染物排入莱茵河,并防止突发性污染。企业的污染防治设施必须按照法律规定经政府环境保护行政助燃部门的严格审批。化学物质排放标准的制定和统一促进了沿岸国家对污染物质的管理,控制农业生产中化肥、植物防护剂和硝酸盐的使用量等。如瑞士、法国和卢森堡已减少了除草剂用量,德国和荷兰已禁止使用除草剂,莱茵河中只能检测到部分降解较慢的除草剂。在污染治理技术方面,各国通过采取适用的最佳治污技术,且不断改进和 升级,提高工业生产加工技术,使点污染源、农业和交通之类的扩散源得到了治理。

11、如,造纸企业开展技改,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在造纸制浆工业中采用先进技术以氧取代氯作为漂白剂,降低了由氯化工带来的有机污染,水中的AOX大大下降。由单一管理向综合管理模式转变过去,莱茵河沿岸各国在河流管理过程中,采取了大量的工程措施,如筑坝、河道疏浚、裁弯取直、截断小支流等。这些工程措施在给人类带来发展的同时,也同样带来了许多意想不到的灾难洪灾加剧、栖息地生物多样性丧失等。为缓解人口剧增与粮食产量不足的矛盾,莱茵河两岸的土地被大规模地开垦,在灌木林地中创造圩田、开垦湿地。为了保证通航,多处河道宽度被人为地控制在80米以内和进行了取直改造,河道水流的流速加快,河床冲蚀严重并伴随下切,水位下降,使四周

12、湿地的生态系统大受影响。修建水利工程进行蓄水发电,改变了河道天然的水流量过程,对野生动物和作物均造成很大威胁。过去由于发展航运而进行的河道改造使得十多年来发生了严重洪涝灾害,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此,荷兰、德国、法国和瑞士现在每年要花几十亿来恢复失地,毁坏堤坝,加宽河道。这表明,追求单方面发展是不明智的。如今,莱茵河河流管理停止了在河滩地的开发,返还其应有的空间;尽力维护、恢复河流的自然特性,且更注重其生态恢复,如恢复河流的自然冲蚀、切变、淤积和蜿蜒等自然特性,为各种生物提供生存环境,使生物多样性成为可能,从而使得河流生态环境更加健康。与原来的治理方式不同的是通过制定综合管理规划,把监测、评

13、价、反馈、调整作为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可以根据以往措施实施中的结果和经验教训不断加以调整和提高。采取“源头控制”,加强城市、农业区的蓄水能力,通过分散洪水、降低产流系数有效地降低洪峰,而不是把问题集中在下游加以解决;禁止河滩地内的所有建设项目,停止由于城市化的需求而侵占莱茵河的空间。此外,还采用各种途径如修建滞水圩田和河道以扩大莱茵河及支流的空间。采用先进的监测与预警手段莱茵河流域建立了完善的监测与预警系统,主要包括水质监测与预警系统、洪水监测与预警系统、水文监测系统和洄游鱼类生物监测系统等。监测系统不仅有利于增进各国的相互信任和推动合作评估,还可通过交流监测数据和工作经验,更好地制定政策

14、和措施以削减污染和恢复生态环境。水质监测与预警系统是旨在促进突发水污染事件发生时的信息传递,减少污染事故对水质的影响。ICPR建立了国际性测量网络,制订了共同的分析方法,对水质可以进行客观评价。目前莱茵河主河段上有7个主要的国际监测与预警中心,分别位于瑞士的巴塞尔、法国的斯特拉斯堡、德国的曼海姆、威斯巴登、科布伦茨、杜塞尔多夫和荷兰的阿纳姆。各个站点随时密切监测莱茵河水质的变化情况,发现水质稍不符合规格,就会立即报告相关监测部门,及时采取处置措施。如果一旦有水污染事故发生,发生地所在的国际监测与预警中心负责发布和向其他各中心传递预警信息,各中心接收到信息后逐次向其他站点传递,并详细记录预警信息

15、接收与传递过程,形成具体的报告,提交至保护莱茵河国际委员会秘书处。莱茵河流域内的洪水预报警报系统共有25个洪水预报警报中心,其中莱茵河段上有6个主要的国际预警中心,根据保护莱茵河国际委员会的协议,全部流域的预报警报中心密切合作,共享数据信息。莱茵河流域设置了9个国际水文站和20个国家水文站,实时监测干流和支流的水质。预报警报中心与水文站及气象站均已实现互联网,定时向新闻界及公共事务单位发送预报信息,还及时通过广播、电视向市民公布。此外,为及时了解莱茵河的生物恢复状况,便于评估生物多样性恢复措施的有效性,在莱茵河水生生物重要生存河段上设立了生物监测器,实时反映水生生物的数量与种类。公众和企业等社

16、会各部门的参与治理莱茵河不仅仅是政府的职能,也是沿河工厂、企业、农场主和居民共同的利益所在。在维护莱茵河良好水质和生态系统中,代表不同利益的各种组织、机构和民众在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莱茵河洪水管理计划”和“莱茵河2020可持续发展计划”中,水利、规划、自然保护和农林部门负责实施在国土规划、自然保护、水利、农业和林业改善等方面的措施,共同服务于计划目标的实现。生态灾难的发生增强了人们的环境意识,环境信息的公布和透明管理让人们开始关注莱茵河的环境发展状况,在莱茵河综合治理中,公众要求政府和工厂采取严厉的措施控制污染越来越发展成为自觉行为。企业的声誉、社会形象、产品和经济利益与企业

17、的环保行为密切相关,而且,企业一旦开始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所引发的灾难对企业的生存也有很大的不利影响时,他们就会自觉为企业发展制定很高的环境目标,实行清洁生产和废物再利用,发展污水处理技术。一些环保组织也积极参与到莱茵河的保护与实践中,一方面通过对政府和公司直接施加影响,呼吁关注环境保护,另一方面也会直接以新闻报道 的形式引起公众的关注,通过公众的参与来推进环境保护。莱茵河流域管理对鄱阳湖的启示在鄱阳湖水环境发生不可以逆转变化前加强环境综合治理无数流域管理的实践表明,在江河遭到严重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之后进行治理是一个非常艰巨的过程,也不是短时间可以完成的;不仅要耗费巨资,而且需要二三十年时间;既要

18、抓紧治理又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莱茵河的水环境治理、洪水防御管理和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又是一个活生生的实例。过去几十年来,沿岸各国耗资无数治理的莱茵河仍然还没有恢复到人们所期望的水平,尚需要几十年的时间和几倍甚至几十倍的资金投入才有可能达到治理目标。尽管鄱阳湖被誉为中国淡水湖泊中的“一湖清水”,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生产生活活动所带来的环境压力日益加剧,鄱阳湖生态环境退化趋势难以遏制,鄱阳湖水生态安全面临着一定的威胁。据2006年江西省水资源公报,鄱阳湖全年水质情况为:优于类水占57.8%,类水占24.3%,劣于类水占17.9%,主要污染物为总磷和氨氮。与2005年相比,虽然2006年鄱阳

19、湖优于类水只下降一个百分点,但是劣于类水却上升了一倍,水质明显下降。2008年江西省提出了建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战略,维护“一湖清水”。围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和“一湖清水”的建设,江西省已投入大量资金改善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加强环境保护的技术示范研究和关闭一批污染企业等,但在环境法规制定、工业环保技术发展、农村面源污染防治等方面仍然不足。借鉴莱茵河水环境治理的经验,鄱阳湖“一湖清水”的建设需要高标准和严要求,争取抢在鄱阳湖水环境发生不可以转变化前控制住水环境恶化趋势,出台相应的环境保护法规和政策,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合理利用有限的资金和技术,持续不断地改善水环境状况,避免走“先破坏

20、、后治理”的老路。加强流域各行政单元和行业部门的综合管理莱茵河流域综合管理中实现治理目标的成功实践表明,沿岸各国对环境改善的重要性和行动方式一致的认识促进了国际合作机制的建立,推动了治理措施的有效实施,从而取得了最大化的综合治理效果。莱茵河沿岸各国对水资源保护和改善环境重要性认识上建立共识,并一致认为莱茵河的管理要按流域进行,区域内所有个体休戚与共,共同制订行动计划;在计划的实施中,沿岸各国也认识到,应从流域的整体利益出发,共同贯彻执行签署的各项公约和保护莱茵河国际委员会的决策,并进行定期的会晤、协调,促进相互认同与合作。鄱阳湖流域的综合管理始于20世纪80年代,江西省山江湖开发治理委员会作为其管理机构,在20多年的综合治理中和江西省生态环境的改善毫无疑问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这种作用并不是始终如一的明显和有效。在综合治理早期,在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和各行业部门的极力参与,鄱阳湖流域综合管理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世界和国内范围造就了巨大影响。尔后,随着行政体制和机制的改革,各行业部门参与热情大不如从前,委员会会议制度也形同虚设,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也逐渐减少,更别谈通过沟通和合作增强治理鄱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