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估值在并购中的运用_第1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2/3/ab441cbc-ed31-467e-a62f-efba141c4094/ab441cbc-ed31-467e-a62f-efba141c40941.gif)
![公司估值在并购中的运用_第2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2/3/ab441cbc-ed31-467e-a62f-efba141c4094/ab441cbc-ed31-467e-a62f-efba141c40942.gif)
![公司估值在并购中的运用_第3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2/3/ab441cbc-ed31-467e-a62f-efba141c4094/ab441cbc-ed31-467e-a62f-efba141c40943.gif)
![公司估值在并购中的运用_第4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2/3/ab441cbc-ed31-467e-a62f-efba141c4094/ab441cbc-ed31-467e-a62f-efba141c40944.gif)
![公司估值在并购中的运用_第5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2/3/ab441cbc-ed31-467e-a62f-efba141c4094/ab441cbc-ed31-467e-a62f-efba141c4094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5.3.2 行业分析因为华联商厦涵盖了零售行业的多种业态,包括百货及连锁超市,因此有必要对整个行业进行分析。一零售业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流通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发挥着承上(生产)启下(消费)的重要功能,对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结构调整都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各种流通企业依据市场供求状况,以大额定单的方式,对商品及制造商实行优胜劣汰,从而决定生产企业的命运。外资进入中国流通业,首当其冲的是流通业先受影响,但最终受影响的是中国制造业。外资企业凭借自身拥有的信息优势和实力,握有巨额订单和大规模商品采购能力,可以明显把持流通业的竞争优势和价格优势,并据此向制造业,乃至中上游产业链纵深控制,直至掌管起
2、中国的产业结构。外商所出的批量和价格完全可以决定国内众多制造商的销路和生死,所以,发展和壮大国内流通业,发挥其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主角作用十分迫切。二稳步增长的中国零售业与其他国家的零售业一样,中国的零售业也是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变化。1993年以来,反映中国零售业市场份额的两个重要指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批发零售贸易业销售额的年增长速度,与中国同期GDP的名义增速基本相同。即中国零售业市场份额与GDP不仅增长方向相同,而且中国零售业市场份额的增长速度与GDP的增长速度也非常接近,有很强的相关性。 图5-5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批发贸易额与GDP名义增速比较,作者根据中国年鉴制作鉴于对中国GDP未来
3、增长速度的良好预期,预计未来5年内中国零售业也将保持稳步增长势头。三虽然零售业处于稳步增长阶段,但不同的业态增长速度明显有差异。表5-1 1997-2002年中国连锁百强年平均销售额(亿元)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43.76.49.816.224.65表5-2 1997-2002年中国连锁百强年平均拥有店铺数(个)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4.439.848.176.9131.2169.9表5-3 1997-2002年中国连锁百强年平均销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店总额的比重(%)1997199819992000200120020.881.2722
4、.94.36图5-6 中国连锁企业发展趋势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及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从1997年至今,中国连锁百强在销售额、店铺数以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比重是逐年提高的,且增幅也逐年上升。统计数据表明,1999年连锁百强销售总额为640亿元,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000亿元的2%;2000年销售总额为980亿元(增长53%),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862亿元(增长6%)的2.9%;2001年连锁百强销售总额为1620亿元(增长65%),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674亿元(增长11%)的4.3%;到2002年,连锁百强销售总额为2465亿元(增长52%),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911亿元(
5、增长8.6%)的6%。与此同时,连锁百强的销售额增幅远远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幅度,而且保持几年的快速增长,同时连锁百强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逐年加大,说明它们在零售市场中的地位逐年增强。连锁经营的集中化和规模化程度正在迅速提高,特别是在上海和北京,连锁企业的销售额已分别占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0%和18.2%。以上分析得出一个重要结论:虽然商业零售的增长和GDP增速相仿,但零售业内各业态的境遇也就是增长率却是冰火两重天,以大型超市,大卖场和连锁店为主的新兴业态(以下所述新兴业态指大型超市、购物中心、大卖场及连锁店)以超常速度发展,因为零售行业整体增长保持稳定,从这个角度看,也就意
6、味着必然是牺牲了某些业态的增长为代价,而这个业态就是传统百货业,也就是说,传统百货业有可能呈现负增长的态势。百货业所经营的商品多为“奢侈品”,该类商品“弹性较大”。一旦国民经济发展放缓,消费者对未来的收入预期下降,百货类公司市场份额的下降速度就快于GDP的下降速度。基于以上原因,98年以来中国沪深股市的零售业上市公司(几乎全部为百货业)净资产收益率持续低于全部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图5-7 1998-2000年零售业上市公司与全部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比较四.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零售业的业态变迁:一般认为零售业的经营模式是自营或自营兼出租铺位、收入场费等,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零售业经历着
7、从由供货商进货销售给更下一级批发商或最终消费者到各种经营方式的变迁。进入90年代以来,超市、大型超市以及便利店等新兴业态开始在中国零售出现。一方面,这些新兴业态的出现与中国部分经济较发达地区如上海的GDP达到一定水平密切相关。另一方面,相对于百货业来说,新兴业态无疑是某些零售服务的最佳提供方式。如图:折扣店开始在美国流行标准超市在上海出现 图5-8 新兴业态出现与GDP的关系,申万研究所从中可以看出,某一种新兴业态的出现必须要有一定的人均GDP水平作为保证。有某一国家或地区的人均GDP达到一定水平,对某一类特定商品的需求才能达到一定的规模并形成一个“市场”,这时某一业态的出现才是有可能的、经济
8、的。中国超市、大型超市等新兴业态的出现正是消费者对食品、日用品等商品的需求达到一定规模的结果。随着经济发展,人们对商业消费的要求越来越细化,也要求商业主体的服务更加差异化和专业化。百货业提供给消费者以优越的购物环境和优质的服务,承担着较高的经营成本,因此百货业就应提供那些附加值含量高的、更加专业化的零售服务(即要求经营的商品毛利较高),如高档化妆品、时装、时尚产品等。反之亦然,高档化妆品、时装、时尚产品等也只能以百货零售的方式提供给消费者。这也就意味着百货业的顾客有可能细化或高端化,人均消费会有所增加,因此百货业增长可能下降,但生存环境依然存在。对于超市、大型超市来说,与之对应的就是食品和日用
9、品等经常重复购买的商品,该类商品的毛利较低,对购物环境和相应服务的要求也相对较低。表5-4 百货业和超市的比较购物环境提供服务经营商品类型百货业装修精美提供优质专业服务高毛利的高级时尚产品、时装、化妆品超市、大型超市简单装修提供很少的服务低毛利的食品和日用品因此,一旦食品和日用品的消费市场达到一定的规模,超市、大型超市就对百货业表现出强烈的替代性。此外,由于消费者在超市、大型超市购买食品和日用品的过程中,同时购买其他类型的商品可以有效降低“搜寻成本和购买成本”,因此,对介于“百货业和新兴业态之间”的商品来说,超市和大型超市等新兴业态对百货业也表现出较强的替代性,各种业态销售的商品及服务更加差异
10、化。随着中国人均GDP的快速增长,尤其是在上海、广州等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中国零售业经历着剧烈的业态变迁。五. 从美国零售业看中国的业态变迁趋势美国零售业已发展至相对成熟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各业态在整个美国零售业中所占份额逐渐趋于稳定。从百货业来看,到80年代末期,百货业在美国零售业中所占的份额已经下降到10%左右,而经过20世纪60-80年代的快速发展之后,超市、大型超市(包括仓储超市)的市场份额基本稳定在30%左右。表5-5 美国前100位零售商中不同业态零售额占其销售总额的比例1988198919951996百货店9.810.1.8.7.8折扣店15.915.816.717.1
11、仓储超市33.65.95.7服装专业店4.44.33.43.1类型专业店4.14.29.310.2超市34.733.327.226购物中心4.7以美国业态变迁历史为参考,并基于以下因素,我们相信,中国零售业新兴业态市场份额在未来数年内将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a) 从中国的人均GDP水平,主要是经济较发达地区和城市的人均GDP水平来看,中国零售业已经具备了业态变迁的“物质基础”。b) 中国新兴业态的经营者有较好的学习对象,即欧美国家的新兴业态零售商。c) 欧美新兴业态零售商进入中国零售市场将加快中国业态变迁的进程。d) 对于处在新兴业态的中外零售商来说,目前其主要竞争战略为“市场抢占”,这也将使新
12、兴业态的市场份额迅速扩大。六. 中国各业态未来市场份额的假设以成熟的美国零售市场中各业态所占市场份额为参考,为了更精确预测中国零售业务业态未来市场份额的变化趋势,我们不妨作以下假设假设:尽管缺乏权威的统计数据,但估计2001年百货业在中国零售业(指批发零售贸易业)所占份额约为70%左右(数据在参考业内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来自于申万研究所分析员的估计)。假设如下:图5-9百货业市场份额变化的假设1 2001年-2006年中国GDP增速为7-8%(根据国务院研究发展中心研究员报告);2 2001年-2006年中国零售业年复合增长率为8%(略高于GDP实际增速);3 2001年中国百货业在零售业中所占
13、市场份额为70%;4 2006年中国百货业在零售业中所占市场份额下降为30%(略高于20世纪末期美国百货业的市场份额)。在以上假设前提下,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果:2001年-2006年中国百货业市场份额的绝对数值将每年下降9%;2 2001年-2006年中国其它业态(超市,大型超市等新兴业态是其中最主要组成部分)市场份额的绝对值将每年上升28%。从以上分析看,尽管中国零售业呈现出“周期性”,但从中国零售业内各业态来看,百货业是市场份额不断减少的“衰退型”行业,而新兴业态则是市场份额迅速扩大的“增长型”行业。另外一方面,尽管目前整个百货零售业面临严峻的市场考验和新兴业态的强大冲击,但是百货零售业依
14、然有着不可替代的行业地位和发展空间。目前百货业的衰退已经放缓,如百货业上市公司的销售利润率(利润总额/主营业务收入)尽管从1994年的8%一路下降到2003年的2%,但触底迹象明显。在经济发达地区如上海,百货业已经有开始复苏迹象。对比美国零售业的发展历程和趋势可以看出,百货业在整个零售业中所占比重逐渐下降,但下降速度越来越缓慢,有迹象表明百货业由于其不同的市场定位,在整个零售业中所占的比例将维持在一定水平,并随着整个零售业规模的扩大而发展。也就是说,经历了新兴行业快速发展、激烈竞争的时期,当百货业的零售额稳定在整个零售额的30%的时候,随着零售行业的增长(根据国务院经济研究发展中心估计,中国长
15、期GDP年均增长速度在8%左右,另根据前文分析,零售行业的增长速度和中国长期增长率8%相当),这30%的绝对额也会跟随增长,里面的百货公司在占领稳定的市场份额后也应该稳步增长。5.3.3 竞争分析自92年开始试点至2002年,中国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387家。目前,国际上50家最大的零售企业已有80%进入中国,如沃尔玛、家乐福、伊藤洋华堂、欧尚、好又多、万客隆、宜家等,期间经历了从单店到连锁、从中方控股到外方控股、从沿海地区到内陆地区的发展。目前,外商投资商业企业已在食品、日用品、家居等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鉴于流通行业的重要性以及中国市场的广阔性,因此零售百货业成为过度竞争行业,也成为国外零售
16、商业进攻的目标,国内零售业最大的威胁就是来自于这些外来巨头。一百货业与新兴业态的产业结构产业结构决定产业绩效,从零售业的产业结构看,主要有以下特点:1 买方在百货零售业中,分散的买方侃价能力较弱。2 卖方相对于零售商的采购规模而言,单一的供货商几乎无任何侃价能力,因为中国零售商的供货商非常分散,而且供货商之间也存在着竞争。3 潜在进入者对百货企业而言,潜在进入者有一定威胁(进入壁垒低、目标客户重叠)。对新兴业态企业而言,潜在进入者威胁较小(进入壁垒高、目标客户明确)。 替代服务 中国的新兴业态对百货业正表现出强烈的替代性,尤其在食品及日用品上。 对中国新兴业态来说,未来将主要表现为新兴业态之间
17、的相互替代。5 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 百货业的市场份额不断下降,国有百货业退出壁垒仍然较高。 尽管目前市场(潜在)进入者较多,但新兴业态仍然有容纳空间。潜在进入者 有 威 胁买方(顾客)供货方百货业公司间竞争激烈 侃价能力弱 侃价能力弱 替 代 性 强新兴业态潜在进入者 威 胁 小供货方买方(顾客)新兴业态公司间竞争宽松 侃价能力弱 侃价能力弱 尚 未 出 现替代服务 图5-10 百货业及新兴业态竞争环境百货业和新兴业态的竞争特点:百货业服务半径大,商圈辐射广。 目标客户锁定为某一收入阶层或某一特定人群,目标客户流动性高。 出售商品多为“奢侈品”,不易标准化。 竞争优势为“歧异性”。 进入壁垒低
18、,竞争激烈。新兴业态 服务半径小,商圈服务范围小。 目标客户为服务半径内居民,目标客户比较稳定。 出售商品为“必需品”,多次重复购买商品所占比例大。 竞争优势为“低成本”。 进入壁垒高(规模、网点、政策等),因此竞争环境比较宽松。二 过度竞争的中国百货业从百货业的产业结构看,由于新兴业态对百货业强烈的替代性,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百货业的市场份额不断缩小。加之现有环境下中国百货零售企业的退出壁垒(主要是政策性壁垒)仍然较高,以及低进入壁垒产生的、来自于潜在进入者的一定威胁,导致90年代中期开始百货类公司的盈利能力持续下降。而且,从百货业的竞争特点来看,由于目标客户相互重叠且流动性较大,定位相同的
19、百货业公司之间相互竞争的关系较为明显,在百货业市场份额下降情况下,百货类公司之间容易因“抢夺”客户触发“价格战”,导致盈利能力持续下降。因此,中国零售批发总额虽然每年增长,但因为竞争激烈,大批新企业介入这个行业,造成行业里的企业盈利反而逐年下滑。5.3.4行业未来分析一根据以上分析,新兴业态上市公司,在未来应该能保持较高的盈利能力,原因如下: 新兴业态公司存在“边际效益递增”。1、由于销售规模扩大而获得的更强大的侃价能力;2、“前向连锁”开发自由品牌,提高毛利率;3、摊薄固定的“成本与费用”而实现的“规模经济”。 新兴业态存在较高的进入壁垒,新进入者需要经营规模大、经营网点多、资本规模大。 每
20、一新兴业态网点的服务半径小、目标客户明确,加之“搜寻成本和购买成本”限制了目标客户的流动,新兴业态企业间不易发生“过度竞争”。 新兴业态企业所经营的商品多为“必需品”,抗经济周期的能力较强。这就意味着,对中国的新兴业态公司来说,即使中国零售业完成百货业与新兴业态之间转换,中国的新兴业态公司仍有保持较高盈利能力的可能。二目前中国零售业的产业结构为“零散型”,中国零售业的产业集中度极低(2000年中国零售业产业集中度CR3大致为1%)。联华超市等中国最大的零售业公司与紧随其后的农工商超市等公司在销售规模上相差不大。表5-6 2000年排名居前的中国连锁企业企业名称销售规模(亿元)1联华超市有限公司
21、1112华联超市股份有限公司563上海农工商超市有限公司544三联商社535百胜(中国)投资有限公司446江苏苏果超市有限公司417上海锦江麦德龙购物中心378北京国美电器有限公司239南通文峰大世界有限公司2110天津家世界集团有限公司21 图5-11 98年美国零售业市场集中度 图5-12 95年主要发达国家零售业市场集中度(CR3)而实际上,无论是新兴业态的“内生需要”,还是由于其他一些外部因素的影响,中国零售业产业集中度的提高是一个必然趋势。原因如下: 新兴业态的“内生需要”。新兴业态的竞争优势在于“低成本”,而“低成本”的必要条件是“大规模”。因此,新兴业态零售商必须获得较大的销售规
22、模。 中国国内经济正在走向一个统一的“大市场”,区域间的投资壁垒正在降低甚至消失,新兴业态公司跨地区经营的“成本”大大降低。同时,投资主体的“市场化”也使新兴业态公司间的收购兼并成为可能。 随着中国加入WTO,限制外国投资者的投资壁垒逐渐消失,外国新兴业态零售商进入正在加快,也将加速中国零售业的产业集中过程。当然,我们认为,鉴于中国零售业市场规模庞大,地域分布广泛,中国零售业在产业集中的过程中,其产业集中度可能更倾向于美国而不是欧洲国家的水平。如果10年后中国零售业的产业集中度(CR3)由目前的1%达到10%,那么即使是“现在最大三家零售企业”仍是“未来最大三家零售企业”,那么这三家企业销售规
23、模的年增长速度也将达到36%。单从销售规模看,中国新兴业态零售业的增长空间极大。另外,考虑到网点资源的稀缺性和新兴业态公司的“先入者优势”,针对中国这样一个新兴业态份额迅速扩大的客观环境,新兴业态零售商首要的竞争战略应该是“市场抢占”。市场抢占的重点应是以北京为中心的环渤海经济区,以上海为中心的华东地区和以广州为中心的华南地区。如下所示,2003年中国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居前的12个省市占到整个中国零售市场份额的73.3%。在这12个省市能够取得市场份额的领先地位,就意味着在中国零售市场取得了领先地位。表5-7 2003年社会零售总额居前的12个省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广 东 5606.0 山 东
24、 3936.5 江 苏 3566.5 浙 江 3157.1 河 南 2426.4 湖 北 2358.7 辽 宁 2330.8 上 海 2220.6 河 北 2177.9 四 川 2091.1 北 京 1916.7 湖 南 1816.3合计33604.6全国45842.0新兴业态零售商应优先抢占那些人均GDP较高的省市,人均GDP较高的省市将率先完成由传统业态向新兴业态的转换。在这些人均GDP较高的省市,“后来者”的市场空间将所剩无几。5.3.5上海零售业分析一 上海零售增长情况上海市生产总值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快速增长后,在98-03年开始以年增长率超过10%的速度增长,如图 图5-1
25、3 上海批发零售与上海生产总值走势比较 图5-14 上海批发零售增长率与上海生产总值增长率比较从图5-13、14走势图看,批发和零售额与上海生产总值的走势基本吻合,有很强的相关性,从94年开始,批发和零售额的年增长率也和上海生产总值的增长率相差不大,步入90年代后,上海生产总值基本以两位数速度增长,经过98-01年的平稳调整,02年开始,两项指标有重新步入快速增长的趋势。因为上海的经济增长速度要高于国家GDP的增长速度,根据上面的行业分析,中国GDP长期将以年均8%的速度增长,上海年商业零售额保守估计将以不低于10%的速度增长。二. 上海零售行业集中度上海零售行业集中度与欧美发达国家比较还是相
26、当分散的,如图5-15: 图5-15 2003年上海零售额分布03年上海新兴业态中销售前十名的连锁超市零售额只占当年商品零售总额的15%,前16大商业集团则占26%,更多的小型连锁超市以很小的销售规模经营,2003年上海零售单位总数为19万多,以商品零售总额减去前16大集团的销售额及他们的网点数,平均一个零售单位年零售额大概是240万。这一方面说明上海商业竞争激烈,另一方面也说明上海商业的整合空间很大。按照上述行业未来发展分析,产业集中度随着饱和度稳定后会开始向集中发展。三 上海新兴业态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尤其是90年代中后期,中国新兴业态公司销售规模迅速扩大,中国新兴业态公司的销售规
27、模在超过盈亏临界点后,盈利能力也保持在较高水平,利润总额逐年增加。图5-16 迅速成长的华联超市和联华超市98-03年联华超市和华联超市一直以高于上海零售业平均增长水平(95年-2000年为12%)的速度进行扩张,在快速增长中也保持着较高的盈利水平。如前所述,这种规模扩张一方面来自于新兴业态市场份额的高速增长,另一方面这种扩张则来自于对其他规模较小超市公司的收购、兼并。四上海零售市场总需求分析 作为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有着很强的购买力,而这种购买力随着该地区的经济增长而持续增长,近年来该地区各种业态的蓬勃发展就是证明。如表5-8:表5-8 上海00-03年与零售行业相
28、关的一些经济指标数据,人民币兑美元为8.2:12000200120022003生产总值(亿元)4551495054086250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亿元)4103.4345725021.355555.3常住人口(万人)1327.141334.231341.771352.39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11718128831325014867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元)886893361046411040职工平均工资(元)15420177641947322160人均GDP(美元)4182 4524 4915 5636 上海市常住人口一直在增长,呈稳步流入态势,加上庞大的流动人口,这些都为上海的零
29、售贸易业提供稳定的需求增长,另外城市职工工资及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人均GDP年均增长达到11.3%,03年人均GDP达到5636美元,这些都构成了强大的消费需求,也为多种业态快速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条件。5.3.6公司分析一上海华联公司公司的主营业务范围涵盖了百货、超市、专卖购物中心等商业形态。公司99-03年投资情况:(单位:万元)华联广告、宝鼎投资16连锁百货7382购物中心4466金照国际贸易300华联商厦5235投资海通证券15000华联超市南京杭州公司360上海华联超市6000时装股份10336金岛大厦房产9592王震信息542计算机管理系统1125浦东购物中心450上海依都服饰公司
30、25申银万国增资500王震信息科技公司430普陀公司147总投资(利润)12115(9481) 25783(11481) 24098(9027) 9270(10239) 5190(8366)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扩建新华联大厦1581购物中心1124金岛大厦408购物中心8219华联奥特莱斯项目2485王震科技信息220计算机信息423 图5-17 华联商厦99年-03年投资情况 图5-18 华联商厦99年-03年投资及利润走势图从公司99-03年投资情况看,公司投资项目对利润贡献并不大,一些项目如购物中心等产生收益需要一定时间。另外公司投资额有下降趋势,无论投资额
31、还是项目都有所保守,所以如果公司以后保持如此稳健的经营风格,我对公司业绩以后能否大幅增长抱怀疑态度。5.3.7 公司战略分析现代企业的竞争与发展取决于三个关键性因素,这就是学习力、创新力和竞争力,这三方面的有机结合,从根本上决定了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和持续发展能力。学习力是企业发展之源,创新力是企业成长之基,竞争力是企业制胜之本。现代企业竞争实质上是这三种力的较量,谁能迅速提高自己的学习力、创新力和竞争力,谁就赢得了发展的主动和领先优势,谁就会在市场竞争中超越对手并长期保持发展的主动和领先。 中国零售新兴业态企业一般战略如下图: 主要障碍地区间的进入壁垒收购兼并的市场化资本规模第一阶段店铺数量(
32、3-5年)销售规模主要障碍管理水平企业文化网点及供应链重整第二阶段(3年以后)成本领先 图5-19 中国零售新兴业态企业战略, 申万研究所综合前文行业分析可以预见未来3-5年内,中国新兴业态第一阶段的竞争将集中在由资本驱动的营业网点和销售规模的竞争。 如上图所示,除资本规模外,新兴业态零售商在第一阶段如果能打破“地区间的进入壁垒”和“收购兼并的市场化”这两个主要障碍,加快在异地新设营业网点的进程,并通过新兴业态零售商之间的购并可实现销售规模的超常规发展。“低成本”始终是新兴业态零售商最重要的竞争手段,也许是唯一的竞争优势。因此取得“低成本”的竞争优势,将是第二阶段即“市场抢占”并扩大销售规模后
33、,新兴业态零售商的主要战略。 在销售规模达到一定水平的基础上,优化的供应链能保证费用、成本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低于竞争对手并保持在合理的水平内。 新兴业态零售商在销售规模大幅扩张后,对已有营业网点进行重整,也将显著提高经营绩效。 一方面,企业文化有助于促进新兴业态零售商“低成本”竞争优势的形成。另一方面,企业文化可以使得这种“低成本”的竞争优势持久保持,并使得竞争对手难以模仿。 当然,实际上“市场抢占”战略和“低成本”战略,贯穿于新兴业态零售商制定竞争战略的始终,而无论是3年内还是3年之后。上海华联商厦很早就意识到百货业环境的变迁和新兴业态的发展,从2001年开始就全面进入多业态经营,旗下涵盖了连
34、锁超市、百货业、购物中心以及创新地启动了连锁百货项目。如表5-9:华联公司SWOT分析:表5-9 华联商厦SWOT分析表优势:1. 地点优势,商场基本都在上海繁华或商业中心。2. 品牌优势。3. 国营老字号,融资及政策上有优势。4. 管理上有提升空间。5. 有创新意识劣势:1 国营企业机制有所限制。2 对战略的执行力稍差3 财务指标显示公司管理能力一般4 公司经营较为保守5 人员结构(学历)偏低机会:1 中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商业零售也将稳步增长。2 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人均GDP增长迅速,为各商业零售业态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3 国家政策扶持。4 行业集中度有很大提升空间可能的战略:1 加大投资,快速抢占市场。2 以上海为中心,辐射全国,争取分享中国经济稳定发展的成果。3 加大并购力度。可能的战略:1 调整人员素质结构,引用合理的管理机制,以适应与同行的竞争。2 提高对战略的执行力。3 抓住大行业机会,经营可以大胆些。4 勤练内功,提升管理水平。威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13-14-Dihydro-15-keto-tetranor-prostaglandin-F1β-生命科学试剂-MCE-3578
- 2025年度智能家居安防装饰家居装修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同居关系解除并处理共同财产合同
- 2025年度钢琴制作工艺技术研究与应用合同
- 2025年度海鲜池养殖产业链整合承包协议
- 教育创新在展馆空间设计中的体现
- 解读中药药理优化日常养生
- 个人商业贷款保证担保合同
- 中央空调维护合同范本
- 个人经营性贷款借款合同样本
- 植物芳香油的提取 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教学课件
- 肖像绘画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
- 名著阅读:简答、阅读题(解析版)-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专练
- 2021-2022学年辽宁省重点高中协作校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 同等学力英语申硕考试词汇(第六版大纲)电子版
- 2024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版)
- 墓地个人协议合同模板
- 2024年部编版初中语文各年级教师用书七年级(上册)
- 企事业单位公建项目物业管理全套方案
- 2024年北京市房山区初三语文一模试卷及答案
- 4P、4C、4R-营销理论简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