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湖春行》优秀教学教案_第1页
《钱塘湖春行》优秀教学教案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钱塘湖春行优秀教学教案 钱塘湖春行 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描写西湖颇具盛名的七律。 此诗通 过写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 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钱塘湖风景的喜 爱,更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 钱塘湖春行 优秀教学教案, 希望能帮助到大 家! 钱塘湖春行优秀教案一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能够理解诗意。 2、能够抓住关键词语,品析诗歌内容,体会诗人用词的精妙,掌握一些鉴 赏诗歌的方法。 3、体会诗人对早春西湖之景的喜爱之情,陶冶自己的情操。 教学重点: 反复朗读,能够理解诗意。 教学难点: 1、能够抓住关键词语,品析诗歌内容,体会诗人用词的精妙,掌握一

2、些鉴 赏诗歌的方法。 2、体会诗人对早春西湖之景的喜爱之情,陶冶自己的情操。 教学方法与手段: 朗读法、赏析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有句谚语叫“上有天堂, 下有苏杭”, 意思是在天上天堂最美丽, 在人间苏 州、杭州最美丽。说到杭州,大家首先想到的是西湖,今天我们学习的钱塘湖 春行就是白居易游览西湖时写下的名篇,钱塘湖是西湖的别称。下面,我们就 随着白居易去西湖赏玩一番。 二、诵读感知 学习古诗,一定得多读, 那么诵读古诗要注意些什么问题呢 ?读准字音、 读准节奏、读准语调。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 /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 /新燕/啄新泥。 乱花/

3、渐欲/迷人眼,浅草 /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 /阴里/白沙堤。 注:“争”、“啄”应读得轻快些、有活力些,谁家应读出疑问语气,最爱 句应读出诗人的喜悦之情。 我们再来齐读这首诗,注意刚才的几个要求。 三、理解内容,还原画面。 通过刚才的读,同学们知道这首诗写得什么时候的西湖吗 ?早春。你的 依据是 ?请你从诗歌中找出依据。提示:可抓住体现早春特点的词语。 预设:初平:初,刚刚,春水不是很大,刚刚使得水与堤岸齐平,从水初平 可看出是早春o 几处:而不是处处,说明莺的数量不多。 早莺:早来的莺,也写出了是早春。 谁家:这里是某家或者某几家的意思,而不是每家,家家,也写出燕子数量

4、之少,体现早春。 新燕:刚从南方过来的燕子,写出这里开始变暖,体现早春。 争暖树:春寒未退, 所以黄莺争着栖息在朝阳的树枝上。 从早莺的这一行为 可以看出是早春。 啄春泥:燕子啄泥是用来筑巢,也写出了燕子新到,体现早春。 浅草:浅,在这里可以理解为颜色不深或者指草短小, 一个浅字即点明早春 的季节。 才能:刚刚能,写出草不高,侧面点明了游行在早春。 没马蹄:没,在这里是遮没的意思,草还没有长高,所以刚能遮住马蹄。 渐欲:渐,逐渐的意思,欲,想要,将要的意思,写出花儿将会越开越多的 情景,这里也能体现早春。 ( 过渡) 同学们找得都非常好, 我们知道王维的诗被称为“诗中有画, 画中有 诗”。其实

5、这首诗白居易所描绘的早春之景中, 每句都有优美的画面, 你能不能 用自己的话描绘出来 ?请同学们参照下面的示例,用下面的句式来描绘画面。 从 _ 中我看到了 _ 。 从 _ 中 我 听 到 了 中我感受到了 示例: 我从“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中看到了诗人骑着一匹高 大的白马, 从孤山寺的北面出发, 一会儿走到了贾亭的西面, 展现在诗人面前的 是开阔的场面,平坦的湖面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更加辽阔。 学生根据对诗句的理解用句式来描绘画面。 教师适时点评指导。 四、析手法 从刚才同学们描绘的画面中, 我们可知西湖的景色十分美, 由此诗人喜欢这 里,哪个词最能体现诗人此刻的情感。 (爱

6、/ 最爱)对,本诗就是通过描绘西湖的 美景,表达诗人对早春西湖的喜爱之情。 我们来齐读最后一联, 把作者的喜爱之 情读出来。 同学们有没有思考过为何作者能把这首诗写得这么美这么好 ?我们能不能从 一些写作手法来分析这首诗歌。 ( 小组讨论,一会交流。 ) 1、运用了描写的手法,“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描绘了早春 的一派生机,注重炼字,“争”、“啄”使得这一画面更具有动态感。 2、运用了抒情的手法, 直抒胸臆地表达了诗人对西湖早春之景的喜爱之情。 3、景中寄情,“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争”字寄寓着诗 人对早莺的喜爱之情。 4、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几处早莺争暖树”,一个“

7、争”字,赋予鸟以 人的特性,写出了鸟的生机,表达了诗人对早春景物的喜爱之情。 5、动静结合,诗人写了动态的早莺和新燕,写了静态的浅草和春泥,增加 了画面的美感。 6、按照一定的顺序而写,本诗按照诗人的游览顺序完篇,从孤山寺出发, 经由贾亭,最后到白沙堤,这样写使得全诗条理清晰。 7、具有色彩美。诗中虽没有明写色彩,却处处可让读者想见色彩。如:水: 清澈的。云:白的。天:蓝的。草:绿的。马:白的。 总结:这首诗之所以写得好,写得美,原来是运用了如此多的写作手法,我 们平时写作的时候如果也能适当的使用一些写作手法, 一定会使我们的文章增色 不少。 五、再读感受 这首诗讲到这里,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问吗

8、 ?( 有则共同探讨 ) 那我们再来齐读 这首诗,去感受西湖之美,去感受诗人对西湖的喜爱。 六、作业布置 1、积累描写春天的优美语句及诗文。 2、把钱塘湖春行改写成 200300 字的短文。 钱塘湖春行优秀教案二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能够结合注释解释全诗大意, 并能说出作者创作的观察顺序。 【过程与方法】通过师生互动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 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提高对诗歌的审美和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诗的学习, 学生能够增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激发用语言描述所见美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通过师生互动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 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提高对诗歌的

9、审美和鉴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谈话法。 四、教学过程 ( 一 ) 导入新课 1. 用多媒体出示西湖十景的图片,请学生试着用语言描述图片上的美景。 进过几轮互动,教师点出学生可能会犯的错误: 1 语句啰嗦,用词不讲究 ;2 叙述缺乏逻辑性和条理性 ;描述没有情感渗透。 然后教师引题: “美景之所以美, 是因为有好的诗句清晰细致地描述。 那我们今天就来看看中唐的伟大诗人白居易 是如何描述美景的。” 2. 用多媒体出示白居易个人信息如下: 白居易(772 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太原 (今属山西 ) 人。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10、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 形式多样, 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词不 多,但影响后世甚大。 有白氏长庆集。代表诗作有 长恨歌、卖炭翁、琵 琶行等。 3. 用多媒体出示“律诗”的相关知识: 律诗是一种中国诗歌体裁, 体诗的一 种,兴盛于唐。律诗对格律要求非常严格,每句有几个字就称几言,常见的类型 有五律和七律。 通常以八句完篇的律诗, 每两句称一联,共四联。分别称为首联、 颔联、颈联、尾联。每首的颔联、 颈联的两句是对仗句。 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 律诗通常押平声韵 ; 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 二 ) 整体感知 老师设置如下问题,请学生带

11、着问题阅读课文: 请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解释全文,并找出诗中所描绘景物的地点。 从孤山寺的北面来到贾亭的西面, 湖面春水刚与堤平, 白云重重叠叠, 同湖 面上的 波澜连成一片。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 谁家新来的燕子衔 着春泥在筑巢。 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 浅浅的春草刚刚能 够遮没马蹄。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 游览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 堤。第一句作者即点明地点,即孤山寺北贾亭西。 ( 三 ) 深入研读 教师继续设置如下任务,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后回答: 1. 本诗的前两句中出现了哪些景物 ?这些观察景物是按照怎样的顺序 ? 通过互动引导学生总结出:

12、描写了水、云、莺、树、燕、泥、花、草。这些景物大致可分为如下两组: 水、云、花、草 _ 远景,静景 莺、树、燕、泥 _ 近景,动景 则,此处的观察顺序是由远及近再到远,由静及动再到静。 此处教师须着重解释颈联: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两句是写 愿景。因为近看看不到太多的花和草,只有远看,才能看到繁多而多彩缤纷,让 人目不暇接的花,才能看到绿荫连绵犹如水一般的草。 2. 这样写有何好处 ? 通过互动引导学生总结出: 从距离上讲, 由远及近再到远, 突出了景观优美而丰富, 远近四处都是美好 的景色,也侧面写出了景色太美让人目不暇接的感受 ; 从动静上讲,由静到动再 到静,体现了观察的

13、真实性, 远处的景观体现静态的美感, 近处的景观鲜活生动, 符合真实生活的逻辑 ; 远近结合,动静交叉,使整首诗既富有整体上的画面美感, 局部又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 ; 既描述了美景,又写实地体现了客观存在,呈献给 读者一副非常真实,具体的西湖春景图。 3. 颔联中的“争”和颈联中的“没”两字可否“啼”“遮” ?为什么 ? 通过互动引 导学生总结出: 不可以。此两处都是在运用比拟的手法形象地突出了景观的特点: 首先,“几 处早莺争暖树”是将“莺”拟人, 用人争先恐后的样子描述早春的莺鸟成群结队 地在树上鸣叫的场景, 若将“争”换成“啼”, 使“群莺鸣树”的样子不够形象 生动,也缺乏动态的活泼感 ; 其次,“浅草才能没马蹄”是将“草”拟物成水, 只有水才能“没”, 而春天的绿草还不是很茂盛, 被风吹也不会显现出剧烈的摇 动,就像是刚刚没过马蹄的水湾一般,清浅而柔顺。此处若是将“没”换成 “遮”,读者就失去了将草和水相关联的想象空间, 语言表达就会略显平淡, 不 够真实生动。 4. 本诗中除了比拟,作者还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通过互动引导学生总结出: 除了比拟,还有对仗, 每联上下句之间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