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创新性思维的特点和主要形式有哪些?定义:创造性思维是综合运用各种思维方式,对已有的知识信息进行新的思维加工组合,形成新的思想、观点、理论的思维过程,是以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以灵活性、艺术性、探索性、风险性和独创性为主要特征的高级心理活动。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特点是:(1)思维成果的创新性,指其在科研活动中发现新事物、新现象、新问题、提出新规律、概念、原理、假说、模型等。(2)思维形式的反常性,指打破常规,另辟蹊径。(3)思维过程的辩证性,主要表现为创造性思维的综合性。(4)思维空间的开放性,从全方位、多侧面、非线性、动态地考察问题。(5)思维主体的能动性,指创造是主体的
2、一种有目的的活动,而不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直接的、被动的、简单的反映。(6)思维结果的现实性,指创造结果具有使用价值或现实意义。主要形式是:(1)想象: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2)直觉:是指对一个问题未经逐步分析,仅依据内因的感知迅速地对问题答案作出判断,猜想、设想,或者在对疑难百思不得其解之中,突然对问题有“灵感”和“顿悟”。(3)灵感:是指凭借直觉而进行的快速、顿悟性的思维。创造性思维还表现为:抽象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发散思维、收敛思维、分合思维、逆向思维、联想思维。1、抽象思维: 亦称逻辑思维。是认识过程中用反映事物共同属性和本质属性的
3、概念作为基本思维形式,在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判断、推理,反映现实的一种思维方式。2、形象思维:形象思维是用直观形象和表象解决问题的思维。其特点是具体形象性。3、直觉思维:直觉思维是指对一个问题未经逐步分析,仅依据内因的感知迅速地对问题答案作出判断,猜想、设想,或者在对疑难百思不得其解之中,突然对问题有“灵感”和“顿悟”,甚至对未来事物的结果有“预感”“预言”等都是直觉思维。4、灵感思维:是指凭借直觉而进行的快速、顿悟性的思维。它不是一种简单逻辑或非逻辑的单向思维运动,而是逻辑性与非逻辑性相统一的理性思维整体过程。5、发散思维:是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的途径去思考,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与聚合
4、思维相对。6:收敛思维:是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尽可能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把众多的信息和解题的可能性逐步引导到条理化的逻辑序列中去,最终得出一个合乎逻辑规范的结论。7、分合思维:是一种把思考对象在思想中加以分解或合并,然后获得一种新的思维产物的思维方式。8、逆向思维:它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9、联想思维:是指人脑记忆表象系统中,由于某种诱因导致不同表象之间发生联系的一种没有固定思维方向的自由思维活动。2、论述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的主要形式。逻辑思维:是指在人类的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反映现实的思维方式,它以抽象性为特征,撇开具体的形象,揭示
5、事物的本质属性。主要形式有比较法、分析和综合、推理。(1)比较法:概念:比较(comparision)也称对比,就是对照各个研究对象,以确定其间差异点和共同点的一种逻辑思维方法。(2)分析和综合:分析和综合是揭示个别与一般、现象与本质的内在联系的逻辑思维方法,是科学抽象的主要手段,它主要解决部分与整体的问题。分析与综合的作用体现在:它是加工情报信息的基本方法、是揭示事物本质和规律的基本手段、是形成观点和模型的主要工具、也是构成各种逻辑方法的重要基础。分析:概念 分析就是把客观事物整体分解为部分或要素,并根据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特定关系,通过推理、判断,达到认识事物目的的一种逻辑思维方
6、法。(1)因果分析 1)求同法2)求异法3) 共变法(2)表象和本质分析 利用表象和本质分析,可达到由表及里、透过事物表象把握其本质的目的。(3)相关分析 概念:是以一种或几种已知事物来判断或推知未知事物的方法。按事物之间的联系方式,相关关系可以分为: 因果相关利用已知事物与未知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来研究事物的方法; 伴随相关利用已知事物和未知事物相伴出现的特点来研究事物的方法。综合:概念: 综合是同分析相对立的一种方法。它是指人们在思维过程中将与研究对象相关的片面、分散、众多的各个要素(情况、数据、素材等)进行归纳,从错综复杂的现象中探索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从整体的角度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通
7、过事物发展的全貌和全过程,获得新知识、新的结论的一种逻辑思维方法。类型(1)简单综合是对与研究课题有关的信息 (情况、数据、素材等)进行汇集、归纳和整理。 (2)分析综合是对所搜集到的与特定事物(课题)有关的信息(情况、数据、素材等),在进行对比、分析和推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以认识事物(课题)的本质、全貌和动向,获得新的知识和结论。 (3)系统综合是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对与研究课题有关的大量信息进行时间与空间、纵向与横向等方面的综合研究。(3)推理:概念 客观世界的某个对象有某种性质,或者几个对象之间有某种联系,我们就需要对这个或着这些对象下一个判断,这些判断怎样联系起来才有意义,不是主观任意
8、的,而是由思维的形式和规律决定的,判断和判断之间的联系就叫做推理演绎推理凡前提和结论之间的联系是必然的,则属于演绎推理,由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即用已知的一般道理作为论据来证明一个个别性的论点归纳推理凡前提和结论之间的联系不是必然的,则属于归纳推理.归纳是由个别到一般的思维方法,即由若干个别事例推出一个一般性的结论,或用若干个别的判断作论据来证明一个论点或论题。非逻辑思维:非逻辑思维是指不受固定的逻辑规则约束直接根据事物所提供的信息进行综合判断的一种思维方式。非逻辑思维的主要形式有:想象、 联想、 类比、 直觉、 灵感、 顿悟等。想象:是 人脑在过 去感知的基础上通过形象化的概括作用对所感知过
9、的形象进行加工、 改造、创建出新形象的一种特殊的思维活动。想象最主要的特点是对感知过的形 象进行自 由加工, 不 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具有 高度自 由性, 它可以 做到思 接千载、 视通 万里。联 想联想法在创造过程中能够激发 创造性思 维, 联想是 由一事物 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也就是把人 们感知过 的事物的 表象存储 在大脑后形成的记忆, 通过某种刺激与 另外一些 表象相联 接从而产 生联想。联想的种类:相近联想、相似联想(类似联想)、相反联想(对比联想)类 比类比是根据两个 事物某些 属性相同 或相似,从已知其中一个事物还具有其它属性中推论出另一对象也具有这种属性的思维方法。按照
10、类比方法的不同可以把类比分为直接类比、拟人类比、符号类比、 幻想类比。直觉、 灵感、 领悟直觉直觉是人们对事物本质和客观规律的直接把握和洞察。直觉的基本的也是最显著的特 点是非逻 辑性, 这表 现在直觉 产生的随机性, 没有直观对象的刺激, 不能产生直觉。根据直觉产生的基础, 可以把直觉分为两种基本类型。感性直觉。这种直觉的产 生主要 来源 于经 验。如凭 直觉 感到某事的对与错, 刚接触某人感觉到其好与不好。理性直觉。这种直觉的 产生来 源于 对事物 的本质 或规律 掌握的基础上, 因此它不是灵机一动的感想, 而是把理性认识的成果直接作用于现实的感受活动中, 经常运 用理性直 觉的人就 会有
11、一般 人不具备的洞察力和穿透力。3、从科学共同体的行为规范论述科学研究道德。答:默顿规范是由科学社会学家默顿提出的关于科学家的行为规范(精神气质),具体内容为:(1)普遍主义,强调科学真理的客观性与科学标准的普适性,只要是科学真理,不管它来源如何,都服从于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普遍标准;(2)公有主义,承认科学发现本质上是社会合作的产物,它属于整个共同体以至整个社会,研究者不占有和垄断科学成果,科学知识是人类共同的财富;(3)无私利性,科学主要是对真理的追求,仅仅在次要的意义上才是谋生手段,从事科学活动、创造科学知识的人不应通过科学牟取私利;(4)有条件的怀疑精神,研究者对于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不
12、加分析批判地盲目信奉和接受,有责任评价其他科学家的成果,也要容许别人对自己的成果的怀疑;(5)创新性和谦虚(1957后补),研究者要有创新意识,具有谦虚精神。默顿规范作为科学家的行为规范(精神气质),揭示了科学知识生产制度中的一种质量控制的机制。它从不同侧面规定了科学家的行为方式,构成了科学家的独特精神气质:(1)追求真理,在科学事实面前,敢于维护真理,反对独断、虚伪和谬误;(2)务实精神,正确反映客观现实,实事求是,克服主观臆断;(3)创新精神,追求创新,敢于创新,这是科学的灵魂;(4)批判怀疑精神,不迷信,不盲从,敢于怀疑;(5)奉献精神,献身科学,造福人类社会,不以科学牟取私利。随着社会
13、和科技的发展,科学家的行为方式及对行为规范都有了新的变化,但是科学研究中追求创新、客观求实、批判怀疑等精神气质没有改变。尤其在当前,科学研究中出现了一些通过不正当手段谋取个人利益的科学不端行为,如伪造和篡改科研成果、抄袭和剽窃他人研究成果、对他人成果有意做出有失客观和公正的评判,严重破坏了科学的社会建制,影响实现科学建制的体制目标。因此,更应该强调客观求实,追求创新、批判怀疑、追求真理、乐于奉献等科学家应有的教科精神。4、从科学共同体论述科学家的行为规范。科学共同体:遵守同一科学规范的科学家所组成的群体,在同一科学规范的约束和自我认同下,科学共同体的成员掌握大体相同的文献和接受大体相同的理论,
14、有着共同的探索目标。是科学家集团的一般抽象存在,其深刻含义在于它的特殊的体制目标、行为规范和精神气质,是科学社会建制的基本构成要素。科学共同体的行为规范(精神气质) :默顿:科学的精神气质是有感情情调的一套约束科学家的价值和规范的综合。这些规范用命令、禁止、偏爱、赞同的形式来表示。它们借助于习俗的价值而获得其合法地位。 默顿对科学家行为规范的分析 :(1)普遍主义,强调科学真理的客观性与科学标准的普适性,只要是科学真理,不管它来源如何,都服从于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普遍标准;(2)公有主义,承认科学发现本质上是社会合作的产物,它属于整个共同体以至整个社会
15、,研究者不占有和垄断科学成果,科学知识是人类共同的财富;(3)无私利性,科学主要是对真理的追求,仅仅在次要的意义上才是谋生手段,从事科学活动、创造科学知识的人不应通过科学牟取私利;(4)有条件的怀疑精神,研究者对于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不加分析批判地盲目信奉和接受,有责任评价其他科学家的成果,也要容许别人对自己的成果的怀疑;(5)创新性和谦虚(1957后补),研究者要有创新意识,具有谦虚精神。而对于科学共同体的新的行为规范:“创新性”规范成为中心,公有性和无私利性的规范的约束作用正在淡化。知识资本化正在取代“无私利性”,知识资本化不断提高的可能性改变了科学家考虑其研究成果的方式。科学家不仅可以通过
16、生产“公共知识”,获得科学共同体的承认而得到社会报赏,而且可以通过生产“非公共知识”或“局域公共知识”以在竞争的环境中服务于特定集团利益来获得社会报赏。OECD 20世纪90年代中期关于美国创新系统结构和知识流新动向的研究表明,美国大学明显愿意严格限制向外公布由工业资助而取得的研究成果。5、论述系统科学方法的核心精神和使用原则。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而且这个系统又是它们从属的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由此可知“系统”概念主要包含以下涵义: 系统是一个整体。 是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若干要素(组成部分)有机结合起来的; 系统各要素的这种有机结合又赋
17、予系统整体以特定功能。这种特定功能不仅是由组成系统的所有要素所造成的,而更主要的是由组成这些要素的相互关系所造成的; 系统具有层次性。对于下一个层次来说是系统,而对于上一个层次来说,则是要素; 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与环境进行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在多变的环境中以求得自身的稳定性。因而,系统的特征和功能又表现为系统与环境的联系之中。系统科学方法: 所谓系统科学方法是指将研究对象作为一个系统整体来看待,着重从系统与要素、要素与要素、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中,综合地、定量地考虑研究对象,以达到全面而精确地了解和把握研究对象,并对问题作出最佳处理的方法。它的核心精神是系统科学
18、的理念,即系统思想的基本观点和思维方法。系统方法的原则 1. 整体性原则。这是系统方法最基本的原则。它要求我们,无论是认识、研究、控制自然对象,还是设计、控制、制造人工系统,都必须从系统整体出发,探索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系统与要素之间,以及系统与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以达到对系统整体的深刻理解和全面认识。整体性原则是基于要素对系统的非加和性关系而提出的。它认为:系统整体的结构并不是各个要素的简单相加或机械拼奏,而是各个要素(或各个部分)按照一定的方式组成的有机统一体;系统整体的功能也不是各个要素(或各个部分)功能的简单相加或重叠,而是各个要素(或各个部分)在相干、协调、耦合的条件下表现出来的新质
19、(整体效应和特定功能)。2. 动态原则。这是系统方法的历时性原则。它要求我们不能把系统看成是静态的 “死系统”,而应把系统看成是动态的“活系统”。虽然在科学研究中,人们经常采用理想的“孤立系统”或“封闭系统”,这只是为了研究的需要而人为地设定的理想系统,而实际存在的系统从原则上讲一般都是开放的、动态的系统。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研究和认识系统整体时,不仅要了解它的过去,掌握它的现在,还要预测它的未来,从中发现规律性的运动过程。3. 优化原则。这是系统方法的基本目的。也是任何一个系统所追求的目标。整体效应的最优。这是系统优化原则的核心。多级优化。对系统整体做出逐级优化的处理。即从最低的层次到最高的
20、层次进行逐级优化,使系统达到整体效应的目的。反之,亦然。最优与满意。最优化是系统方法所追求的目标。4. 模型化原则 模型化原则是实现系统整体原型的简单化、定量化和最优化的必要途径和手段。它是指在运用系统方法时,由于系统规模庞大或很小,或者由于系统的因素众多,或者由于系统的结构复杂,或者由于难于直接作用于系统(如人体系统)或者由于研究对象时过镜迁,难以追踪等原因,从而设计出与原型系统相同或相似的系统模型,来代替真实系统,通过对系统模型的研究,来认识和掌握原型系统的本 质和规律。6、为什么说生态文明是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发展的高级阶段。农业文明是指以农耕经济为主体的经济生产形态而逐步形成的人类文明。
21、工业文明是以工业化为重要标志、机械化大生产占主导地位的一种现代社会文明状态。工业文明是一种资源型经济,它的生产和增长依赖于大量的自然资源投入,能源和原材料的耗费十分巨大,所以在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的同时,地球的环境和生态不但被破坏而且日益恶化。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它是使人类社会形态发生根本转变。首先是伦理价值观的转变,生态文明认为不仅人是主体,自然也是主体,以人为本的生态和谐原则即是每个人全面发展的前提;其次是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转变,生态文明致力于构造一个以环境资源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社会经济文化政策为手段的环境友好型社会。生态文明将从文明重建的高度,重新确立人在大自然中的地位,把关心其他物种的命运视为人的一项道德使命,把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视为人的一种内在的精神需要和文明的一种新的存在方式。其内涵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湖南农业大学《英语听力3》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湖南科技学院《电动力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街办卫生XX县区创建工作计划
- 2024至2030年中国普通温度护套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年中国镭射唱机输送盘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4年中国铝塑管内丝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高压电力线载波远程抄表系统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阴极钴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酚氨咖敏胶囊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学雷锋日学习雷锋精神4
- 创新实践(理论)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ICD-10疾病编码完整版
- 科技创新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 费用报销单模板-通用版
- 液压传动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
- (完整word版)护士聘用证明
- 重症肌无力PPT课件
- 折弯机使用说明书(共38页)
- 浅析羽毛球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 《写意菊花》PPT课件.ppt
- 坊子实验小学《学情会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