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运专线无砟轨道过轨管、综合接地施工方案_第1页
客运专线无砟轨道过轨管、综合接地施工方案_第2页
客运专线无砟轨道过轨管、综合接地施工方案_第3页
客运专线无砟轨道过轨管、综合接地施工方案_第4页
客运专线无砟轨道过轨管、综合接地施工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过轨管道预埋及综合接地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新建南京至安庆铁路一标段一分部DK208+145DK217+734区段内路基的过轨预埋、综合接地预埋较复杂,区间路基过轨共22处,站场过轨14处,过轨专业含通信、信号、电力、接触网变电等,通信、信号专业预埋内径少100mm涂塑钢管,电力专业采用内径少120mm涂塑钢管,接触网变电采用内径6120mm非磁性管,还包含相配套的电缆井施工等。综合接地系统是将沿着铁路线路两侧不同用途和不同电压的电气化、电力、通信、信号设备及其他金属构筑物的地线有机、合理的结合起来进入贯通地线,以保证客运专线各系统、各设备之间实现等电位连接,减少不同设备、不同系统之间存在的电位

2、差及可能造成的人身和设备的安全隐患(尤其是信号和接触网专业)。二、编制依据1、 铁路综合接地图图号:通号(2009)9301;2、 高速铁路接触网立柱基础及拉线基础构造及安装图(图号:叁化(2010)1176);3、 铁路路基电缆槽(图号:通路(2008)8401);4、宁安(三院)施路变-502变更设计说明;5、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下发:三设地路函(2011)223号文6、国家和铁道部现行设计规范及施工规范;7、我公司拥有的科技成果、工法成果、施工技术、管理水平以及类似工程施工经验;三、过轨管1、设计情况根据设计情况过轨管数分为2根、3根、4根、6根、8根等,过轨专业的不同采用的管

3、道材质不同,过轨数量不同采用不同型号的电缆井,过轨1-6根采用I型电缆井,7-8根采用II型电缆井,电缆井的净距不宜小于5m。过轨管内均预穿直径4mm铁线2根,两端各预留1m,并用油麻或软布封堵。I型电缆井及n型电缆井详图:I型电缆井:I国蝴肝硒TM田IlflkllSli附注:1、I型电缆并适用于通信、信号线缆单独过轨及敷设余长和牵引供电线缆上网及过轨。2、电缆井内尺寸为1200mm*1200mm*900mm(长*宽*深),壁厚200mm3、电缆井连接电缆槽的两侧壁靠近线路侧设开口以便沟通两侧电缆槽,另外两侧壁中间设直径25镀锌钢筋挂钩以便悬挂非过轨或余长线缆。4、线缆上下路基侧电缆井外侧壁设

4、预留槽,预留槽高200mm宽500mm预留槽设置高度0;路堑地段为350mm路堤地段为150mm预留槽范围内的钢筋浇注时应剪断。5、过轨处过轨管根据需要设置,本电缆井过轨管设置根数最大为6根。6、为保证排水要求,每个电缆井底部设两直径50mmPVC泄水孔。7、本图括号内的尺寸为采用活Tt粉末混凝土盖板的尺寸。8、本图尺寸除注明者外均以毫米计。II型电缆井:附注:1、ii型电缆并适用于通信、信号线缆合并过轨及敷设余长和牵引供电线缆上网及过轨。2、电缆井内尺寸为1500mm*1200mm*900mm*宽*深),壁厚200mm3、电缆井连接电缆槽的两侧壁靠近线路侧设开口以便沟通两侧电缆槽,另外两侧壁

5、中间设直径25镀锌钢筋挂钩以便悬挂非过轨或余长线缆。4、线缆上下路基侧电缆井外侧壁设预留槽,预留槽高200mm宽500mm预留槽设置高度0;路堑地段为350mm路堤地段为150mm预留槽范围内的钢筋浇注时应剪断。5、过轨处过轨管根据需要设置,本电缆井过轨管设置根数最大为8根。6、为保证排水要求,每个电缆井底部设两直径50mmPVC泄水孔。7、本图括号内的尺寸为采用活性粉末混凝土盖板的尺寸。8、本图尺寸除注明者外均以毫米计。X施f£»1KH网2、过轨管道预埋开挖详图:3、过轨管的位置、过轨管根数见下表:表一:区间过轨表序号专业里程过轨数过轨管类型备注1通信DK208+1464

6、内径100mm涂塑钢管通信直放站远端,左侧下路基2电力DK208+3354内径120mm涂塑钢管3信号DK209+3802内径100mm涂塑钢管4信号DK209+9352内径100mm涂塑钢管5通信DK209+9604内径100mm涂塑钢管通信基站减100m处,右侧下路基6电力DK210+0554内径100mm涂塑钢管箱式变电站,右侧下路基7通信DK210+0604内径100mm涂塑钢管箱式变电站、直放站近端,右侧下路基序号专业里程过轨数过轨管类型备注8接触网变电DK210+0262内径120mm非磁性管变电站过轨2根管,里程为接触网支柱基础中心里程9信号DK210+0702内径100mm涂塑

7、钢管10接触网变电DK210+0768内径120mm非磁性管接触网过轨6根管+变电站过轨2根管,里程为接触网支柱基础中心里程11通信DK210+1604内径100mm涂塑钢管通信基站加100m处,右侧下路基12接触网变电DK210+2242内径120mm非磁性管变电站过轨2根管,里程为接触网支柱基础中心里程13电力DK210+3954内径120mm涂塑钢管14接触网变电DK210+4242内径120mm非磁性管变电站过轨2根管,里程为接触网支柱基础中心里程15电力DK210+6004内径120mm涂塑钢管16接触网变电DK210+6242内径120mm非磁性管变电站过轨2根管,里程为接触网支柱

8、基础中心里程17信号DK210+6452内径100mm涂塑钢管18信号DK210+7602内径100mm涂塑钢管19电力DK210+8004内径120mm涂塑钢管20接触网变电DK210+8248内径120mm非磁性管接触网过轨6根管+变电站过轨2根管,里程为接触网支柱基础中心里程21接触网变电DK210+8692内径120mm非磁性管变电站过轨2根管,里程为接触网支柱基础中心里程22接触网变电DK212+7006内径120mm非磁性管接触网过轨6根管+变电站过轨2根管,里程为接触网支柱基础中心里程表二:池州站站场过轨表序号专业里程过轨数过轨管类型过轨股道及电缆井位置备注1信号DK212+73

9、26内径100mm塑钢管贯通IV道V道,两侧电缆槽位置设信号手孔2电力DK213+1808涂塑钢管贯通IV道V道,两侧电缆槽位置设电力手孔4根直径100mnf口4根直径150mm3通信DK213+4353内径100mm塑钢管贯通I道至W道,两侧电缆槽位置设通信手孔4电力DK213+4508涂塑钢管贯通I道至W道,两侧电缆槽位置设电力手孔4根直径100mnf口4根直径150mm5信号DK213+4643内径100mm塑钢管贯通I道至W道,W道IV道间及右侧电缆槽位置设信号手孔序号专业里程过轨数过轨管类型过轨股道及电缆井位置备注6信号DK213+6046内径100mm塑钢管贯通I道至W道,两侧电缆

10、槽、I道口道间、口道w道间、IV道V道间、V道VI道间、VI道vn道间设信号手孔7信号DK213+68624内径100mm塑钢管贯通I道至w道,两侧电缆槽位置设信号人孔人孔8信号DK213+9362内径100mm塑钢管贯通I道至W道,W道IV道同及右侧电缆槽位置设信号手孔股道分割过轨9信号DK214+20524内径100mm塑钢管贯通I道至w道,两侧电缆槽位置设信号人孔人孔10信号DK214+2386内径100mm塑钢管贯通I道至w道,两侧电缆槽、w道iv道间、v道vi道间、vi道vn道间设信号手孔11信号DK214+2463内径100mm塑钢管贯通I道口道,左中右设信号手孔,右侧是电缆槽位置

11、12信号DK214+392.43内径100mm塑钢管IV道及V道中间至右侧路肩电缆槽,两侧设信号手孔13通信DK214+4463内径100mm塑钢管贯通左右侧,两侧电缆槽处设通信手孔14电力DK214+6008涂塑钢管贯通左右侧,两侧电缆槽处设电力手孔4根直径100mnf口4根直径150mm4、施工注意事项每组过轨管间净距保证不小于50mm。过轨管周边硅厚度不小于5cm。四、综合接地1、设计情况在250km/h以上的线路贯通地线采用截面铜当量70mm2的环保型耐腐蚀贯通地线;分支引接线和横向连接线采用材质同贯通地线。2、路基综合接地技术要求(1)路基地段综合接地贯通地线在线路的两侧各设一根贯通

12、地线,位于通信、信号电缆梢下方的基床底层中。路堤、土质及软质岩路堑地段的贯通地线距基床底层顶面-30cm-40cm处,硬质岩路堑地段,将贯通地线埋设于通信、信号电缆梢下约-20cm,沟中回填细粒土。2)贯通地线在每一个接触网支柱处、跨线建筑物处、桥梁与路基、隧道与路基过渡段各埋设一根分支引接线,材质同贯通地线。贯通地线通过分支引接线侧向水平引至路基边坡,沿路肩以及电缆槽底引至通信信号电缆槽靠线路侧的内壁位置,与电缆槽侧壁预留的接地端子引接线压接。(3)在邻近过渡段的路基通信信号电缆槽内预留接地端子,并与预埋的分支引接线将接地端子与贯通地线连接。路基地段的贯通地线沿通信信号电缆槽敷设至电缆槽下方

13、,采用L型连接器将贯通地线与路基段通信信号槽预留的接地端子连接。(4)两侧贯通地线的横向连接:长度超过1000m的路基地段,每隔500m左右将上下行贯通地线连接一次;长度为500m1000m的路基地段,在路基地段中将上下行贯通地线连接一次;长度小于500m的路基地段,不考虑贯通地线的横向连接。(5)路基段的贯通地线、分支引接线、横向连接线的埋设应与路基工程同步施工。分支引接线、横向连接线的规格、埋设深度、埋设工序及工艺与贯通地线相同。3、桥梁综合接地技术要求( 1) 桥梁地段贯通地线敷设在两侧的通信信号电缆槽内,接地充分利用桥墩基础设置。桥梁地段的接地端子均采用桥隧型接地端子。( 2) 桥梁与

14、桥墩、桥台与桥墩等处的综合接地等电位连接线均采用200mm2不锈钢连接线。不锈钢连接线(含钢丝绳、线鼻、防盗螺栓、平垫圈和弹簧垫圈)的材料成分必须满足CrA16%、NiA5%、CW0.08%的要求,钢丝绳采用直径不大于1mm的不锈钢丝制造,总截面积不小于200mm2。(3)目前施工的防护墙及A竖墙均在小里程85cm设置桥隧型接地端子。4、贯通地线施工方法贯通地线的敷设采取按照先路基后桥梁、隧道的分步方式进行;对于路基地段,根据土建单位施工进度进行分段方式敷设,最后贯通整个线路。贯通地线的全线贯通接续按照敷设完成一段就和与之相邻已敷设完成的贯通地线进行连接,最后达到全线贯通。桥梁、隧道路段的施工

15、可以和路基路段的引接线引入电缆槽内接地端子板交叉同步施工。路基贯通地线施工顺序:电缆沟开挖一贯通地线敷设一引接线、横连线与贯通线的接续-电缆沟回填、夯实。整条贯通地线施工顺序:路基地段贯通地线敷设一桥梁、隧道贯通地线敷设一路基部分引接线与接地端子连接一桥梁、隧道贯通地线与接地端子连接一接地电阻值测试一如不合格,可做独立接地体。4.1 路基地段贯通地线的埋设贯通地线位于路肩上通信、信号电缆槽下,距基床底层顶面-30cm-40cm处敷设。在敷设电缆的位置开挖深0.3m,宽0.2m的沟。贯通地线敷设完,与横连线和引接线连接后,并负责沟回填并压实;对含角粒块石粒径超过5mm的A、B组填料,开槽宽度适当

16、放宽,大的石块必须清除。针对此类地段,先在开好的槽内铺设一层沙,再进行电缆敷设,待电缆敷设完毕,另外加盖一层沙土,以盖住电缆为原则,最后用原介质回填夯实。长度超过1000m的路基地段,每隔500m左右将上下行贯通地线连接一次;长度为500m1000m的路基地段,在路基地段中将上下行贯通地线连接一次;长度小于500m的路基地段,不考虑贯通地线的横向连接。分支引接线在每个接触网基础里程设1处,分支引接线采用同材质、同规格的贯通地线。贯通地线在每一个接触网支柱处、跨线建筑物处、桥梁与路基、隧道与路基过渡段各埋设一根分支引接线,材质同贯通地线。贯通地线通过分支引接线侧向水平引至路基边坡,沿路肩以及电缆槽底引至通信信号电缆槽靠线路侧的内壁位置,与电缆槽侧壁预留的接地端子引接线压接。在地线分支接头处向边坡外挖一条与贯通地线沟相同的分支引接线沟。沟深与贯通地线沟一致。分支引接线长6m,采用C型连接器进行连接。接好的分支线放入分支线沟内,在接头处四周覆土0.1m左右,回填挖土。边坡沟只需回填到分支线填满即可。注意不得损伤接头和分支线。路基施工完,电缆槽建成后,从分支线埋设的边坡处挖沟宽0.1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