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城市边缘区生态景观概念规划探析 以成都市东部新城十陵片区景观概念规划为例 廖春艳 , 沈 一(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 , 四川成都 610065摘要 以成都市东部新城十陵片区作为概念规划的设计背景 , 通过分析十陵片区的发展概况及生态景观 , 运用哲学思想和抽象概念 , 并结合成都市的实际情况 , 从生态景观的层面提出了概念设计方案 , 提出了其生态景观概念规划的构思理念 、 定位以及功能结构 , 最后从空间结构 、交通组织 、 空间序列 、 植物配置 4个方面详细阐释了生态景观概念规划要点 , 以探讨成都市边缘区生态景观的空间形态构成 , 从而完善生态景观功能 , 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 寻求
2、概念规划尝试的发展模式在城市边缘区中实践的可能 。 关键词 城市边缘区 ; 生态景观 ; 成都市东部新城十陵 ; 景观规划 中图分类号 TU9851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1 332066803Ecological Landscape Planning of Urban Fringes LIAO Chun-yan et al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e and Environment , Sichuan University , Chengdu , Sichuan 610065Abstract With Shiling Area of Ea
3、stern New District in Chengdu as the background of conceptual planning , conceptual design scheme was put forwar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ical landscape through analyzing development conditions and ecological landscapes of the study area , applying philosophic thinking and abstract concepts an
4、d combining with actual conditions of Chengdu , concepts , orientation and functional structure of eco-landscape planning were proposedKey points of the planning were elaborated from 4perspectives of spatial structure , trafficorganization , spatial sequence and plant furnishing to discuss spatial c
5、onfiguration of ecological landscapes on the fringes of Chengdu City , then further improve functions of ecological landscapes and quality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 and put the conceptual planning into the construction practice of urban fringesKey words Urban fringes ; Ecological landscapes ; Shil
6、ing Area of Eastern New District in Chengdu ; Landscape planning 作者简介廖春艳 (1987 , 女 , 四川乐山人 , 硕士研究生 , 研究方向 :城市规划与景观园林设计 ,E-mail :1924791777qqcom 。 收稿日期 2011-08-09城市近郊区在城市化的过程中 , 模糊了城市与乡村之间 的界限 , 传统的城乡结构已被城乡间相互渗透关联的新型城 乡关系所取代 , 在城市空间结构上则表现为城市边缘区的出 现1。 城市边缘区是城市开发过程中最为活跃的区域 , 是城市产业结构 、 人口结构和空间结构逐步向农村特征过
7、渡的空 间地带 。 作为城市核心区拓展的最前沿 , 受到城市中心力的 辐射作用以及自身农村固有控制力的双重影响2, 该区域中的人类活动较为复杂 , 形成了独特的景观格局和土地利用空 间结构 ,并由此产生了边缘生态环境效应 。 因此 , 城市边缘 区的城市化是一个综合 、 复杂 、 多元的过程 。 在这样的背景 下 ,对城市边缘区生态景观模式的探讨 , 对合理解决城乡二 元结构 ,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刻意义 。 笔者以成都市东部新城十陵片区作为概念规划的设计 背景 , 运用哲学思想和抽象概念 , 结合成都市的实际情况 , 从 生态景观的层面提出了概念设计方案 ,探讨成都市边缘区生 态景观的
8、空间形态构成 , 从而完善生态景观功能 , 提高生态 环境质量 , 寻求概念规划尝试的发展模式在城市边缘区中实 践的可能 。 1研究区概况11发展背景 2010年 , 为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 , 成都市规划了 13个市管产业功能区 ,作为高端产业的重要载体 。 成都东部新城 , 即成都市东部新城文化创意产业综合功能 区 , 是成都市 13个市级战略功能区之一 。 其与成都市区以 及天府新城的关系十分密切 。 重点发展以文化创意产业为 主的现代服务业 , 建设城市商业副中心 , 是承载成都市文化 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 。2010年 7月 , 东部新城文化创意产业综合功能区总体规 划及城市设
9、计基本完成 。 笔者探讨其重要组成部分 十 陵片区的概念规划 , 试图引发对城市边缘区未来发展模式的 思考 。 12十陵片区概况十陵片区位于东部新城东北角 , 因片区内分布着明代的数座王陵墓群而得名“ 十陵 ” , 它是成都市 东部新城文化创意产业综合功能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 其规 划范围为成洛路以南 、成渝高速路以北 , 十洪大道以东 、 四环 路以西的规划建设用地 (图 1 ,总用地面积约 10km 2。 其中 规划建设用地总量约 2km 2, 生态绿地约 8km 2。 作为城市大型生态绿地和开敞空间 ,对于提高成都市整体生态环境质 量 , 提升城市建设的品位和丰富其内涵有着极其重要的 作
10、用。图 1十陵片区基地范围 Fig1Scope of the study area13十陵片区生态景观 东部新城十陵片区规划用地主要是绕城高速以内 、城市区域之中唯一的大面积生态湿地 , 有 面积达 107hm 2的青龙湖 (图 2 和水量充沛的东风渠 。 气候 温和 , 降水充沛 , 四季分明 。 其间零散分布有小块生态水域 , 城市景观特质明显 , 错落有致 。 现状开发强度不大 , 有较多 的农业用地 ,少量的工业仓储用地 , 闲置地较多 。 地貌以浅 丘台地为主 , 部分地势较为平坦 , 均为川西林盘 (川西林盘 :成都平原独特的农居形态 , 即在一片耕地上以一家或几家住 房为核心 ,
11、以周边高大的乔木与低矮的竹丛相环绕并有溪水 流过而构成的居住单元 ,是都江堰灌区高度发达的农耕文明 的产物 。 根据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 统计 东部新城十陵片区的现状用地 。 现状生态景观中 , 生态绿地 所占的比例最大 ,为 65. 17%, 生态水域面积占现状总用地面 积的 2403%,而其他用地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小 , 故生态绿地 和生态水系成为了最优质的景观 。 整体景观破碎化程度较 大 ,尤其是在生态湿地中的住宅和农田 , 由于道路系统 、 水渠 的分割以及布局的零乱 ,使得景观尤为破碎 。 图 2东部新城十陵片区青龙湖生态景观Fig2Ecological landsc
12、apes of the Qinglong Lake in the studyarea2生态景观规划设计方案 21规划构想规划设计的灵感来源于对传统文化中人生哲学的理解和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 可持续发展的实践认 识 。 庄子 ·齐物论 曰 :“ 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 , 而泰山为 小 ; 莫寿于殇子 , 而彭祖为夭 。 天地与我并生 , 而万物与我为一 。 ” 3道法自然 、 天人合一 、 物我两忘的朴素生态思想 , 诉说着自然生态与城市生命的和谐交融 。 基地地势微有起伏 , 向 心内聚 , 隐含某种动势 。 顺应自然地势的起伏变化 , 在合理 布局和系统组织下 ,设计将十陵片区构建
13、成流动与渗透 、 人 文与自然 、 时尚与健康 、 活力与生态共生互动的场所 。 在 “ 山 、 水 、 田 、 林 、 城 ” 生态骨架的大环境中 , 让人感受历史的人 文底蕴与现代的生态活力 , 实现设计的空间意向 (图 3 。 22规划定位十陵片区是开放性的城市边缘空间 , 依托明蜀王陵形成了天然的遗址区 。 作为都市中的生态元素 , 参 与着城市生命的新陈代谢 , 维持着城市生命的平衡 , 保持着 与城市生命的对话 , 诉说着人与城市 、 自然 、 历史的交流4,并用流动景观 、 生态场所和联系的空间支持着城市的生命 。 因此 , 可将十陵片区定位为集历史文化保护 、 生态保护 、 田
14、园 景观 、 旅游观光休闲于一体的 , 具有遗址文化特色的综合性 生态公园 。 23功能结构 “ 物我合一 ” , 物 , 即客观之境 ; 我 , 即主观之 人 。 设计中融入了传统朴素的生态思想 , 力求达到 “ 物我合 一 ” 的境界 , 实现生态田园与城市空间的有机融合 。 设计将 田园融入城市 、 城市结合田园 。引用霍华德图示表达的抽象图 3生态景观设计总平面Fig3Master plan of the ecological landscape design田园城市模型 , 将城市田园的概念具化 。 它模糊了城与乡的 概念界线 ,实现了城乡生态景观的和谐交融 , 形成了独具地 域特色
15、的边缘城市生态景观 ,达到了 “ 物我合一 ” 之境 。 十陵片区设计引入田园城市模型 , 形成了 “ 一心 、 一轴 、 两环 、 三带 ” 的规划功能结构 (图 4 。“ 一心 ” 是以明蜀王陵 作为规划中心; “ 一轴 ” 是生态时空活力之轴 , 串联地域空间 景观序列 ; “ 两环 ” 是慢行公交环道和自行车生态环道 ; “ 三 带 ” 是以明蜀王陵为中心 , 向外扩散形成 3层同心扇。图 4东部新城十陵片区概念规划结构Fig4Conceptual planning structure of the study area3生态景观规划要点 31生态景观的空间结构以明蜀王陵为中心 , 向
16、外扩散形成 3层同心扇 , 形成了向心的积极空间 。 3层同心扇依次 是湿地生态保护区 、林地生态保护区 、 城市建设区 。 第 1层同心扇是依托青龙湖和东风渠开拓的湿地生态保护区 , 作 为明蜀王陵遗址的第 1层保护 , 将明蜀王陵旅游规划融入湿 地生态公园的设计中 , 模糊了明确的界线 , 浑然一体 。 第 2层同心扇是以基地川西林盘台地景观为载体而形成的林地 生态保护区 , 既延续了生态的流动景观 , 又是隔离城市建成 区干扰的屏障 , 它以植物的递进层次作为过渡 , 弱化了区域 边缘 , 恍如天成 。 第 3层同心扇是城市建设区 , 结合东部 新城的总体规划结构 ,着力打造文化创意产业
17、园区 , 辅以低 密度的居住区 , 保持了适宜的开发强度 , 形成了以创意文化产业为主的 4个片区 :创意休闲商务区 、 创意视听潮流区 、 创 意生活服务区 、 创意文化体验区 。32生态景观的交通组织 规划的交通组织及游览系统 分为内部机动车交通系统 、 自行车游览系统 、 步行游览系统 和水上游览系统 4个部分 。 机动车交通系统主要由慢行公 交环道 、 生态活力大道以及区域线性交通为骨架 , 有机联系 着各功能区 , 同时作为公园的生态景观廊道 。 内部机动车道 禁止外部机动车进入 , 以免干扰内部交通环境 。 自行车游览 系统主要是指由自行车生态环道组成的绿道慢行系统 , 具有 生态
18、 、 景观 、 文化 、 游憩 、 交通等多种功能 , 连接青龙湖沿岸的 亲水空间 , 结合地势起伏变换和流线动态组织 , 让人感受到 全新的运动体验 。 各功能区的内部交通则由其内在的某种 秩序组合而成 , 以步行系统为主 , 一般不设定机动车行道 , 将 机动车交通与步行系统有机分离 。 水上游览系统集中在青 龙湖上 , 沿湖的滨水岸设置了很多亲水乐园区 , 同时有机组 织了游船游艇码头的分布 , 可供开展水上游览活动 , 利于两 岸的交流与联系 。 规划机动车车道分为 12m 和 16m 两种 , 自行车车道 6m , 步行主道 4m , 支路步行道可根据情况而 定 。 内部交通组织及游
19、览系统形成完整的结构体系 , 与城市 轨道交通线路 、 站点衔接 , 保障交通的安全 、 高效 。33生态景观的空间序列 设计着力于 “ 流动景观 ” 空间序 列的打造 , 以动态舒展的大地景观为特点 , 充分利用地块中 成都市域内少有的浅丘台地 , 构建山水骨架 。 规划中 “ 流动 景观 ” 空间序列的打造充分体现了设计理念 , 为加强生态结 构 “ 陵墓遗址区 湿地生态保护区 林地生态保护区 城市 建设区 ” 的联系 , 设计了生态遗址主题廊道 。 陵墓遗址区组 织陵墓游览路线 , 行径至青龙湖边缘 , 打造明蜀王陵历史文 化街区 ; 行径至青龙湖上的连接桥 , 引入陵墓文化元素 , 延
20、续 了历史文脉 ; 行径的路线过渡到水域的静区 , 融合该分区的 功能并结合陵墓文化 , 层次递进 , 序列分明 , 继续进入了林地 生态保护区 , 以康复运动的绿地景观公园作为结束 , 但序列 景观的连接结构依然持续导入城市建成区中 , 融入城市的总 体规划结构中 。 流动的景观中连接着文脉延续的序列空间 , 层次清晰 , 创造出流动景观的空间序列 。34生态景观的植物配置 十陵公园的生态绿化以乔木 绿化为主 , 片区用地外侧的成渝高速 、 十洪大道和成洛路道 路红线控制在 50 80m , 其景观廊道应尽量保留现有乔木 , 种植乔木混交林 。 用地东侧外环路沿线应四环路绿带控制 要求 ,
21、道路红线两侧 50m 区域为防护林带 , 道路红线控制 200m 以内为禁建区 , 植物配置应采用针叶和阔叶的混交林 。 规划东北侧明蜀王陵保护区一带 , 应以常绿针叶林为骨架 , 辅以阔叶混交林 , 选用四季常绿的植物 。 湿地生态保护区以 疏林草坪为主 , 青龙湖和东风渠沿岸可选用亲水性水生植物 和耐水性陆地植物 , 而游憩性绿地种植冠茂荫浓的高大乔 木 , 疏密有间 , 错落有致 , 充分发挥其遮阴 、 降温 、 增湿 、 降噪 等功能 。 青龙湖东岸半岛上则以川西乡村田野风光和林盘 景观形成独特的地域风情农业观光区 5。 林地生态保护区 也主要以乔木林地和灌木林地组合而成 , 合理搭配
22、 , 层次分 明 。 城市建设区的植物配置也以乔木与灌木 、 常绿和落叶植 物结合为主 , 适当配置一些花卉和草皮 , 可遮阴防噪 , 调节局 部小气候 。4结语城市边缘区已渐渐演化为城市空间拓展过程中最复杂 、 变化最迅速的相对独立的区域实体空间 6。 对城市边缘区 生态景观规划的研究能够从根本上改善城乡结合地域的生 态环境 , 推动城乡结构的重构和城乡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 促 进城乡生态景观的有机融合 , 从而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 展 。 该概念规划的探讨在强调生态景观规划的构思理念 、 功 能结构和规划要点的同时 , 也着力寻求一种重构生态景观的 规划尝试 , 以期为其他城市边缘区的生
23、态景观规划提供借鉴 和参考 。参考文献1顾朝林 , 陈田 中国大城市边缘区研究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 19952王菁 城市边缘区乡村景观生态构建的思考 J 山西建筑 , 2008(31 : 56573陈少明 齐物论 及其影响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044俞孔坚 , 刘玉杰 , 张蕾 与自然 、 城市及历史的对话 沈阳市北塔公 园规划设计 J 中国园林 , 2002(3 :42455江俊浩 , 邱建 , 姜辉东 成都十陵郊野公园规划设计 J 中国园林 , 2007 (8 :71756王恒 , 谷延霞 浅析城市边缘区的生态景观规划 J 山西建筑 , 2010 (14 :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法语语言学概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太原科技大学《户外营地》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西南航空职业学院《应用统计学导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管理会计案例》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南通大学杏林学院《中级阿拉伯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水力机械结构优化考核试卷
- 文具批发商的市场动态监测与市场预测考核试卷
- 油气仓储国际合作与交流考核试卷
- 卫生用品客户体验优化考核试卷
- 玩具企业的品牌推广与市场拓展考核试卷
- 装配式建筑预制混凝土构件连接方式全解课件
- 含麻黄碱类药品登记表
- -电子公章-模板
- 语音信号处理第4讲剖析
- 锤击钢筋混凝土预制桩综合施工记录
- 初中化学人教九年级下册(2023年新编) 酸和碱黄琳娜微项目皮蛋制作中的化学教学设计
- Q∕SY 02098-2018 施工作业用野营房
- 《博物馆馆藏文物管理库房工作日志》示例
- 施工现场防洪防汛应急预案45173
- 大猫英语分级阅读 八级1 Unusual Traditions课件
- 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学论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