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节能体制中日对比和_第1页
建筑节能体制中日对比和_第2页
建筑节能体制中日对比和_第3页
建筑节能体制中日对比和_第4页
建筑节能体制中日对比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建筑节能体制中日对比和    摘要: 能源贫乏的日本却在忧患意识下拥有了最强的节能技术,能源利用效率居世界最高水平。或许是长期陶醉于“地大物博,资源丰富”的自赞,我们的社会对能源环境问题的意识却近乎于麻木,近年的粗放经济发展模式已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本文通过对日本建筑节能体制的概观和考察,希望引起人们对国内的建筑节能状态的思考。 关键词: 建筑节能 居住规范 空调采暖 地球环境 一 引言 最近,能源危机意识在我国各行各业及各个层面明显体现出来。我国连续多年来的接近两位数的GDP增长率的背后已暴露出粗放经济的破绽,最近的一组统计数据让人震惊:我们消耗了占世界

2、当年消耗总量近50的水泥、35的铁矿石、20的氧化铝和铜,创造的GDP仅占世界总量4。我国目前的能源效率仅达到31.2。高能耗低产出的局面使我国的能源问题已成为关系到社会及经济是否可以保持可持续性发展的重大问题。 其中,建筑及住宅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近年来,根据国家统计局关于历年GDP的统计数据显示,2002年,全国城乡住宅建设投资达到9407.1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21.8,占GDP的9.2。在大大改善了人们的居住环境的同时,带来了建筑能耗的迅速递增,已接近全社会总能耗的1/3,接近日本的水平。相比工业能耗的减速,建筑能耗在不断攀升(图1)。 图1 我国建筑能耗的上

3、升趋势 另一方面,而我国的建筑节能存在太多问题。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我国保有的建筑面积达400亿平方米,现在仍以20亿平方米增加的发展速度在建设(图2),但95%以上属于高能耗建筑。如此以往,建筑业这根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将有可能演变为破坏环境和浪费能源的“危房朽柱”,侵蚀大量的社会资源。 而资源贫乏的日本,在建筑节能方面的观念和技术都有许多值得借鉴之处,本文旨在通过对日本的建筑节能的概观和整理,引发对我国建筑节能工作的反思,以促进我国的建筑节能工作。 图2 我国建筑产业的发展状况 二 日本的建筑节能工作推动概况 1)日本的能源背景与能源利用效率 图3 日本的能源结构 日本是一个资源极度贫乏的国

4、家(图3),能源主要依赖进口。能源结构以石油为主,能源供应受国际局势左右。为此,对能源供应的安全性极为重视,未来的方针是将逐步提高燃气(以气代油)。也正因为如此,全社会的能源危机意识较强,为实现低能耗高产出的发展目标,大力开发节能技术,能源利用效率居世界最高水平(图4,图5)。 图4 日本的GDP与能源需求的变化 图5 单位能耗所产生的国内生产总值(美元)对比 特别是1997年第三届气候变化国际框架条约国京都会议(COP3)以后,为履行保护地球环境的国际公约,日本从政府到民间,将能耗与CO2排放问题紧密挂钩,且落实到具体数值削减实施目标(表1)。 注:民生部门包括商业建筑,住宅能耗。 2001

5、年2010年的平均增长率按2.0%测算。 2)日本的建筑节能概况 日本的建筑能耗占据全社会能耗的约27%。作为一个主要依存国外石油能源进口的国家,在经历了1974,1979年的两次石油危机后,节能技术开发和相关的节能法规建设都得到很大发展。特别是京都会议(COP3)以后,节能政策的实施体系得到系统的整理和大幅度提升。行政法规、学会协会体制及技术的层面实行全方位同步推进。 日本节能目标的设定以现状为基准,住宅建筑按户单位,商业建筑按建筑面积单位制定抑制能耗增长及进一步削减的目标以下对日本建筑节能对策体系做一概要解说。    表1 日本的能源消耗量及CO2排

6、放量的实绩·预测与控制目标    a) 能源消耗    单位:换算为原油:106 kl    实测值    预测值    控制目标    1990年实绩    1995年实绩    95/90增长率    2010年预测 

7、;   节能目标    2010年控制目标    2010/90增长率    2010/95增长率    总计    349    388    11 %    456    56  

8、60; 400    15 %    3 %    产业    183    192    5 %    213    21    192    5 %   &

9、#160;0 %    民生    85    102    19 %    131    17    113    33 %    11 %    运输    

10、;80    94    16 %    112    17    95    28 %    1 %         b) CO2排放量    单位:换算为碳气: 106 t &

11、#160;  实测值    预测值    控制目标    1990年实绩    1995年实绩    95/90增长率    2010年预测    削减目标    2010年控制目标    2010/90增长率 

12、;   2010/95增长率    总计    287    311    8 %    347    60    287    0 %    -7 %    产业

13、60;   135    135    0 %    142    16    126    - 7 %    -7 %    民生    72    83 &

14、#160;  16 %    99    27    72    0 %    -14 %    运输    58    68    16 %    81  &

15、#160; 13    68    17 %    1 %    转换    21    23    7 %    25    3    22    

16、5 %    -1 % 表2 日本的建筑节能的展开重点内容一览表    建筑结构的节能技术    自然能源利用    耗能设备的高效化    建筑保温结构 保温施工技术 提高建筑密闭性 夏季遮阳 外遮阳设计 内遮阳设计 植被 建筑规划 朝向设计 形体 热容作用的活用    太阳能,光能利用 太阳光发电技术 被动式太阳能建筑 太阳能热水器 导光通道 新风利用

17、自然通风活用 新风空调 河川,海水,地下水利用 热泵空调采暖/供热水    自控技术 VAV VWV 能源供需的平均化 蓄热(冷)利用 区域供热供冷技术 复合能源利用系统 排热回收利用 冷热电联供 新素材新技术利用 燃料电池 保温材料/热媒改良 潜热蓄热材料 法规建设: 基本法律:关于能源利用的合理化法律(简称节能法1979年6月公布,10月实施) 表3 关于能源利用的合理化法律的主要相关内容:    住宅建筑相关措施    非住宅建筑相关措施  

18、0; 建筑业主的判断基准的制定、公布 (1999年通产省·建设省告示第2号) 设计·施工指针制定、公布(1999年建设省公告布) 设计·施工指针的部分修订 (2001年国土交通省公布)    建筑业主的判断基准的制定、公布(1999年通产省·建设省告示第1号) 办公楼、店铺、酒店、医院、饮食店 该法律1998年进行了修订,进一步明确了PAL,CEC的规制,在原来对能耗大户的企业 工厂的节能规制的基础上,新增第二类能源管理制定工厂类别,将强制性节能管理对象 范围扩展到一般商业设施。 金融、税制面的节能推进措

19、施    对环境共生住宅的优惠措施(融资)对象:节能住宅工程(新一代标准对应型) 节能设备配置工程(冷暖设备,通风换气设备,太阳能光发电设备)    日本政策投资银行等的节能金融奖励制度: 经济建筑整备事业/建筑物节能推进事业/循环利用经济型产品普及及促进事业 节能型建筑设备融资制度/区域供冷供暖设施整备事业制度/能源需求构造改革投资促进税制 技术开发·调查方面的展开 针对住宅水平提升的能耗增加的抑制技术研究和开发(1988年1991年) 有利于石化燃料消费削减的住宅开发(1900年1991年) 住宅方面

20、推进地球温暖化对策的研究(1992年1993年) 新一代住宅建筑的节能技术标准的制定(1995年) 住宅等建筑物相关的防止地球温暖化指针的制定(1996年) 住宅的生命周期成本(LCC)削减对策的研究(1996年1998年) 零环境负荷住宅的开发·普及对策的研究(1997年1998年) 住宅·建筑·开发的环境管理体系(ISO14000)研究(1996年1998年) 住宅带来的温室气体排放对环境影响的评价手法的研究(1998年) 新施工技术对应的防结露技术的调查研究(1998年) 中小建筑·住宅建设行业的ISO14000导入方策的研讨(1999年) 关于住

21、宅管道的保温基准的制定的调研(1999年2001年) 宣传普及活动 主要以非盈利特殊法人机构-(财团法人)建筑环境·节能机构为平台,积极推动节能技术普及宣传活动。主要实施了如下内容: 节能建筑技术的评价 环境·能源优良建筑物标示制度的实施 政府(国土交通省)指定培训的实施 关于太阳能利用施工技术的培训教育制度的实施 住宅保温隔热施工技术培训的实施 住宅·建筑节能论坛的实施 环境·节能建筑奖的评定实施 环境·节能住宅奖的评定实施 其他普及宣传活动 国际合作 IEA建筑物及公共设施的节能研究开发计划(1988年) 办公楼建筑的机械通风与自然通风复合

22、系统的控制技术研究(1998年2001年) 建筑物采暖空调的低Exergy系统研究开发(2001年2003年) 可持续发展的太阳能住宅的开发研究(2001年2004年) 节能空调设备的性能认证研究(2001年2004年) 构筑统一的建筑物LCA评价手法/建筑物的评价的国际标准的制定研究(GBC2002) 按官公厅,学会,行业层次对节能的对应关系,可分类如下表4所示。 三 从我国的现状与日本的节能状况对比引发的思考 我国住宅建设的迅速发展及人们对住宅室内热舒适环境的追求,构成了能源的大量消费趋势。近年我国已对建筑节能问题引起高度重视,1997年在第八届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制定

23、了节能目标。从1996年起到2000年,新设计的采暖居住建筑应在19801981年当地通用设计能耗水平基础上节能50%;从2005年起新建采暖居住建筑应在此基础上再节能30%。提出了分阶段实施目标。将逐步实现对非节能建筑的改造,从建筑节能和设备节能双方面入手,实现建筑节能30%,设备节能20%的节能50%总体目标。进而又提出了到2020年实现全社会总能耗节能65%的目标。 表4日本官公厅,学会,行业层次对节能对应关系    政府部门的对应    学会的对应    行业的对应&

24、#160;   关于能源利用的合理化法律的修订(国家基本法律 1998) 能源税改(低利融资、税制优惠制度) 环境政策大纲(国土交通省1994) 环境考量型官厅设施规划指针 (建设省1997) 经济性学校整备指针(文部省1996)    普及可持续性建筑物的倡议(建筑学会1998) 建筑物的LCA指针(建筑学会1999) 地球环境·建筑宪章(建筑学会等五学会联合2000) 地球环境委员会设置(空调学会1993)    经团连地球环境宪章(经济团体联合会1991) 各产业自主行

25、动计划(经济团体联合会1996) 建设业的环境保全自主行动计划(建设业团体联合会1998) 针对不同地区,2001年国家颁布了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2003年颁布了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75-2003)。 然而,尽管法规不断出台,尚存在着缺乏统一认识,贯彻执行不力等问题。相关规范颁布多年,市场上仍然充斥着大量高能耗非节能建筑。 2002年,上海全市落实了100万平方米的新建住宅按国家节能标准进行工程试点。2003年扩大试点范围实现300万平方米新建住宅按节能标准设计和建设。 上海市建委、发改委、经济委员会等部门联合召开的节能推进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要求:凡上海市外环线以内的新建住宅、以及全市范围内的新建政府机关办公用房、商场、旅馆、办公楼和由它们组成的综合楼建设项目、低层住宅小区、一城九镇特色风貌住宅小区等均要按照建筑节能的设计标准,给建筑物“穿衣带帽”。 上海市有关部门从2002年9月到2003年9月,按照国家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对这一阶段在建和即将开工的居住建筑项目进行了监察。按照节能标准设计的不足3%。从2003年10月至今,监查结果仍有70左右的在建和即将开工的住宅项目不达标。 上海市从2004年5月起,对处在设计阶段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