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度市李园街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_第1页
平度市李园街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_第2页
平度市李园街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_第3页
平度市李园街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_第4页
平度市李园街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平度市李园街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平度市李园街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0620202020 年)年)平度市人民政府李园街道办事处平度市人民政府李园街道办事处二一年一月目 录前 言.1第一章 土地利用现状.2一、李园街道概况.2二、土地利用现状.3三、土地利用特点.4四、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5第二章 规划目标.6一、总体目标.6二、土地利用控制指标.6第三章 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7一、土地利用结构调整.7二、土地利用布局调整.10第四章 主要用地安排.12一、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12二、建设用地调控.15三、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16第五章 土地综合整治.17一、土地综合整治目标.17二、

2、重点项目规模与布局安排.18三、土地整治保障措施.18第六章 土地用途分区.19一、土地用途分区及管制规则.19二、建设用地空间管制.22第七章 村土地利用控制.24一、落实基本农田保护任务.24二、村建设用地控制.24第八章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25一、加强规划制度化建设.25二、 强化规划管理的行政、经济和技术手段.26附表.28前 言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更好地统筹李园街道的土地开发、利用和保护,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及国家有关土地利用的方针政策,按照平度市土地利用

3、总体规划(2006-2020)年 ,修订编制平度市李园街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 (以下简称规划 ) 。规划是全街道土地管理的纲领性文件,是落实土地宏观调控和土地用途管制、统筹城乡各项土地利用活动的依据。本行政区域内的土地利用活动均应遵守本规划。规划在分析区域土地利用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土地利用状况基础上,根据平度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综合确定土地利用规划目标、发展方向,统筹安排田、水、路、林、村各类用地,协调各业用地矛盾,重点安排好耕地和基本农田、村镇建设用地、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用地及基础设施用地;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划分土地用途区,并制定土地用途管制规则;合理安排农

4、村建设用地综合整治挖潜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规模、范围及时序;制定规划实施措施。规划以 2005 年为基期,以 2020 年为目标年,以 2010 年为近期目标年。规划范围包括李园街道行政辖区全部土地,土地总面积为 74.76 平方公里。第一章 土地利用现状一、李园街道概况一、李园街道概况(一)自然概况(一)自然概况李园街道位于平度市区西部,东与城关街道相邻,西与门村镇相连,南与同和街道接壤,北倚店子镇。东西最大横距 7.8 公里,南北最大纵距 12.5 公里,总面积 74.76 平方公里。李园街道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为丘陵区,最高点海拔 1039 米,土壤类型以棕壤为主,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花

5、生等,林果主要有苹果、葡萄、李子、桃。蔬菜主要有马家沟芹菜、蟠桃大姜,是我国第一个叶类蔬菜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马家沟芹菜的原产地。南部为平原区,是平度市有名的石墨矿源基地,石灰石、石墨的储藏量十分丰富,区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土壤类型为沙姜黑土,是著名的粮食生产基地。李园街道的城区部分是平度市二、三产业的主要区域和工商贸、政治、金融中心。李园街道辖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冬暖夏凉,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全年最高气温为 38,最低气温为-17,年平均气温为 12.3。降水的分配,多集中在夏季,秋季降水也比较丰沛,冬季一般,春季降水稀少,为旱期。年均降水量 680 毫米。无霜期年均 195 天。辖区境内

6、的风向,48 月份,盛行温暖湿润的东南风;93 月份,盛行寒冷干燥的西北风。(二)社会经济概况(二)社会经济概况李园街道辖 6 个居委会,63 个行政村,2005 年总人口 6.2 万人。 2005 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11.67 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7435 万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 6.36;第二产业增加值 40000 万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 34.26;第三产业增加值 69290 万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59.36,农民人均纯收入 6400 元。二、土地利用现状二、土地利用现状据 2005 年土地变更调查数据,李园街道土地总面积 7476.2 公顷,人均占有土地资源 0.12 公顷。(

7、一)农用地(一)农用地全街道共有农用地 5530.0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74.0。其中耕地 3434.4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45.9;园地 393.4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5.3;林地 818.9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11.0;其他农用地883.3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11.8%。(二)建设用地(二)建设用地全街道共有建设用地 1578.4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21.1。其中,城镇用地 611.5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8.2%;农村居民点 553.5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7.4;采矿用地 83.3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1.1%;其他独立建设用地 112.1 公顷,占土地总

8、面积 1.5%;交通用地 141.1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1.9;水利设施用地 59.4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8%;其他建设用地 17.5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0.2%。(三)其他用地(三)其他用地全街道其他用地 367.8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4.9。其中水域143.6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1.9;自然保留地 224.2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3.0。三、土地利用特点三、土地利用特点(一)土地资源类型较丰富,区域性特征明显(一)土地资源类型较丰富,区域性特征明显土地资源类型比较丰富,区域特征明显,总的分布趋势是:市区及街道驻地工商业较发达,工矿用地占地比重大,土地利用率高。北部丘

9、陵区的园地、林地和其他用地所占比例较大,而耕地的比例相对较小。西南部平原区耕地的比例明显大于北部丘陵区,而园地、林地、其他用地比例较小。(二)土地开发利用程度较高,土地利用效果较好(二)土地开发利用程度较高,土地利用效果较好土地利用率高达 95.1,超过全市平均水平。粮食单产达到了l3500 公斤/公顷的较高水平。(三)农村居民点人均占地多,用地较粗放(三)农村居民点人均占地多,用地较粗放2005 年农村居民点面积 553.5 公顷,人均宅基地 181.6 平方米,超过了山东省村镇建设定额指标和村镇规划标准 (GB50188-2007)150 平方米人 的上限标准。部分村庄内部结构分散,布局较

10、混乱,闲置土地比重较大,用地较粗放。(四)有一定的耕地后备资源和土地开发潜力(四)有一定的耕地后备资源和土地开发潜力其他用地 367.8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4.9,规划期内适宜开发为耕地的未利用地有 60 公顷左右。四、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四、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一)土地利用结构不尽合理,土地综合效益偏低(一)土地利用结构不尽合理,土地综合效益偏低目前李园街道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部分村庄与个体企业分布零散,占地规模较大。山丘区低产园林面积较大,土地综合效益偏低。(二)耕地面积减速过快,耕地质量亟待提高(二)耕地面积减速过快,耕地质量亟待提高随着城市居住人口的增加,非农业建设用地急剧增

11、加,且占用耕地较多,造成耕地面积日益减少,再加上农业自身投入不足,局部出现土地质量下降局面。(三)土地制约因素较多,中低产田面积较大(三)土地制约因素较多,中低产田面积较大全街道中低产田面积较大。马家店子、于家店子、韩家疃、万家疃等村的耕地水源不足,灌溉周期长,肥力不足;崔家疃、马家庄、三教堂的耕地土质严重沙化,水源不足;李家市北部为山丘且有轻度侵蚀,土壤养分易流失,易干旱,无水源;分布在刘家寨、周戈庄北部丘陵区的土地表土瘠薄,水土流失严重,植物覆盖率低,易旱,产量低。第二章 规划目标一、总体目标一、总体目标规划期内,结合李园街道实际,全面落实上级规划下达的规划指标,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严

12、格执行节约集约用地标准。按照土地用途分区实施用途管制,统筹安排各业各类用地,强化生态环境的保护。土地综合整治全面推进,集约节约用地水平明显提高,为平度城区建设、新型工业和特色服务业发展提供用地保障。二、土地利用控制指标二、土地利用控制指标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和李园街道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统筹各业各类用地需求、土地供给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规划期内土地利用要实现以下目标:(一)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指标(一)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指标到 2010 年和 2020 年,全街道耕地保有量分别保持在 3390.1 公顷和 3301.4 公顷以上。确保规划期内 1418.1 公顷基本农田数量不减

13、少,质量不降低。通过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不少于 107.0 公顷。(二)建设用地指标(二)建设用地指标到 2010 年和 2020 年,全街道建设用地总量分别控制在 1625.7 公顷和 1720.4 公顷以内。其中,城乡建设用地分别控制在 1403.4 公顷和1489.4 公顷以内;城镇工矿用地分别控制在 882.4 公顷和 1033.3 公顷以内;交通水利及其它建设用地分别控制在 222.3 公顷和 231.0 公顷以内。到 2010 年和 2020 年,全街道新增建设用地控制在 60.0 公顷和 180.0公顷以内。其中,建设占用农用地分别控制在 46.7 公顷和 140.0 公顷以

14、内;建设占用耕地分别控制在 43.3 公顷和 130.0 公顷以内。(三)节约集约用地指标(三)节约集约用地指标到 2010 年和 2020 年,人均城镇工矿用地分别控制在 153 平方米和131 平方米以内,城乡空间结构不断优化。规划期间,通过农村居民点整治,完成农村建设用地挖潜指标 42.0 公顷。(四)土地生态保护指标(四)土地生态保护指标规划期内,全街道森林覆盖率逐步提高,生态公益林面积不断扩大;农用地特别是耕地污染得到有效防治。到 2020 年,林木覆盖率达到35%,土地生态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第三章 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一、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一、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一)合理调整农用地

15、(一)合理调整农用地严格落实平度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下达的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指标,合理调整农用地结构,稳定农用地面积。农用地由 2005 年的 5530.0 公顷,调整为 2010 年的 5510.0 公顷和2020 年的 5470.0 公顷,期内减少 60.0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由74.0%分别调整为 73.7%和 73.2%。1、耕地由 2005 年的 3434.4 公顷,调整为 2010 年的 3390.1 公顷和 2020年的 3301.4 公顷,期内减少 133.0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由 45.9%分别调整到 45.3%和 44.2%。2、园地由 2005 年的 393.4

16、 公顷,调整为 2010 年的 426.4 公顷和 2020 年的 492.4 公顷,期内增加 99.0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由 5.3%分别调整到 5.7%和 6.6% 。3、林地由 2005 年的 818.9 公顷,调整为 2010 年的 827.2 公顷和 2020 年的 843.9 公顷,期内增加 25.0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由 11.0%分别调整到 11.1%和 11.3%。4、其他农用地由 2005 年的 883.3 公顷,调整为 2010 年的 866.3 公顷和 2020 年的 832.3 公顷,期内减少 51.0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由 11.8%分别调整到 1

17、1.6%和 11.1%。(二)优化调整建设用地(二)优化调整建设用地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总规模和城乡用地规模,统筹城乡建设用地,实行严格的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引导人口向城区和中心村集中,适度增加城镇工矿用地。加大农村居民点整理力度,缩减农村居民点用地。优化城乡用地结构,提高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建设用地规模由 2005 年的 1578.4 公顷,调整为 2010 年的 1625.7公顷和 2020 年的 1720.4 公顷,期内增加 142.0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由 21.1%分别调整到 21.7%和 23.0%。1、城乡建设用地由 2005 年的 1360.4 公顷,调整为 2010 年的

18、1403.4 公顷和 2020年的 1489.4 公顷,期内增加 129.0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由 18.2%分别调整到 18.8%和 19.9%。城镇。由 2005 年的 611.5 公顷,调整为 2010 年的 721.7 公顷和2020 年的 941.9 公顷,期内增加 330.4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由8.2%分别调整到 9.7%和 12.6%。农村居民点。由 2005 年的 553.5 公顷,调整为 2010 年的 521.0 公顷和 2020 年的 456.1 公顷,期内减少 97.4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由 7.4%分别调整到 7.0%和 6.1%。采矿用地。由 2

19、005 年的 83.3 公顷,调整到 2010 年的 70.6 公顷和2020 年的 45.3 公顷,期内减少 38.0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由 1.1%分别调整到 0.9%和 0.6%。其他独立建设用地。由 2005 年的 112.1 公顷,调整到 2010 年的 90.1公顷和 2020 年的 46.1 公顷,期内减少 66.0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由 1.5%分别调整到 1.2%和 0.6%。2、交通水利用地 交通水利用地由 2005 年的 200.5 公顷,调整为 2010 年的 204.2 公顷和 2020 年的 211.5 公顷,期内增加 11.0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

20、由2.7%分别调整到 2.7%和 2.8%。3、其他建设用地由 2005 年的 17.5 公顷,调整到 2010 年的 18.2 公顷和 2020 年的19.5 公顷,期内增加 2.0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由 0.2%分别调整到 0.2%和 0.3%。( (三三) )适度调整其他用地适度调整其他用地由 2005 年的 367.8 公顷,调整到 2010 年的 340.5 公顷和 2020 年的 285.8 公顷,期内减少 82.0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由 4.9%分别调整到 4.6%和 3.8%。二、土地利用布局调整二、土地利用布局调整(一)农用地布局(一)农用地布局 农用地布局的总体

21、思路是,以农业市场化为导向,积极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大力发展优势产业,结合自身各大农业板块生产实际,着力打造李园南部优质粮油菜、北部生态林果等优势农产品生产区。形成农业“三个产业板块”:即占地 7 平方公里的马家沟芹菜产业板块、1 平方公里的蟠桃大姜产业板块和 15 平方公里的山区生态开发产业板块。1、耕地与基本农田布局耕地是农用地的最主要地类,也是农用地保护的重点,除少量用于建设预留地以外,保持现有布局的稳定。基本农田,主要布局在南部平原区及北部耕地集中连片、土壤肥力较高、农田水利设施较完善、作物产量高的区域。按照“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高,布局总体稳定”的要求,对现状基本农田进行局部调整,调整

22、后的基本农田数量、质量和布局要协调一致。一般农田,主要布局在北部缓丘区耕地相对分散、土壤肥力较低、水利设施较差、作物产量较低、地形坡度较高的区域。2、园地布局园地主要布局在北部丘陵区。引导园地向立地条件适宜的丘陵、台地和荒坡地集中发展。规划期内平原区的可调整园地逐步调整为耕地。严禁占用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3、林地布局林地主要布局在北部山丘区。积极开展封山育林,增加林地面积,改善生态环境。平原地区的可调整林地要逐步调整为耕地,引导林地向立地条件适宜的山地丘陵区发展。在现有林地布局的基础上,片网结合,尽快组成区域性防护林体系。(二)建设用地布局(二)建设用地布局1、城镇用地布局围绕 “一个中心、两

23、条轴线、三大组团” ,统筹协调,形成李园街道建设发展总体格局。 “一个中心”即中央商务区;“两条轴线”即南北以锦州路为轴线、东西以红旗路为轴线;“三大组团”即以街道行政中心、文化教育、房产开发为重点的西北组团,控制远景规模 8 万人,占地 8 平方公里;以专业市场群、地恩地机械加工为基础的西南组团,占地 1 平方公里;以物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带动的 804 省道以南组团,占地 1 平方公里。2、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农村居民点用地一般不安排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新农村建设用地主要靠内部挖潜解决。规划期内采取农村城镇化、自然村缩并、中心村内调等方式,整理复垦农村居民点用地 64.2 公顷。3、独立工矿

24、用地布局独立工矿用地主要布局在城镇周围。规划期内,按照“工业向工业园区集中”的要求,工业项目逐步向平西工业区集中。加强对现有采矿地的复垦治理,提高土地利用集约化水平。4、交通水利和其它建设用地布局交通水利用地依据交通部门和水利部门规划的用地格局进行具体配置。规划期内重点工程项目用地有:海青铁路及货场工程、西环路新建工程用地。规划期内增加旅游设施用地 2.0 公顷,用于合理开发利用自然与人文景观资源,建设现代山水田园秀美宜居城市,提高土地生态服务功能。第四章 主要用地安排一、一、耕地和基本农田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保护按照发展现代农业、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要求,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确保

25、3301.4 公顷耕地和 1418.1 公顷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强化基本农田建设和保护,不断提高耕地质量,努力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和利用效益,促进现代化农业建设和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一)严格控制耕地减少(一)严格控制耕地减少1、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引导非农建设尽量少占耕地,鼓励利用低丘缓坡地和其他用地。将减少耕地占用作为建设项目选址和方案评选的重要因素,提高建设占用耕地成本。到 2010 年和 2020 年,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分别控制在 43.3公顷和 130.0 公顷以内。2、合理引导农业内部结构调整规划期内保持耕地面积基本稳定,逐步扩大林地面积,因地制宜发展园地。严格禁止未纳

26、入生态退耕计划的擅自退耕行为。积极引导在种植业内部进行农业结构调整,鼓励通过种植业结构调整以适应满足市场和保护耕地的双重需要,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向有利于保护耕地的方向进行。园地、林地、设施农用地等发展用地,应充分利用荒山、荒坡、荒水、荒滩,不得占用耕地,不因农业结构调整降低耕地保有量。通过经济补偿机制、市场手段,提高耕地利用的比较效益,引导平原地区可调整林地、可调整园地逐步调整为耕地。3、加大灾毁耕地复垦力度加强耕地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减少自然灾害损毁耕地数量。强化耕地灾毁情况监测。规划期内灾毁耕地复垦率力争达到 100%。(二)保质保量补充耕地(二)保质保量补充耕地1、严格执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按

27、照耕地占补平衡的要求,完善耕地储备制度,实行耕地先补后占。规划期内,各村要立足本行政区域内实现耕地占补平衡,逐步加大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力度。支持有条件的村在完成补充耕地义务的基础上,超额完成补充耕地任务,确保实现全街道耕地占补平衡。2、加强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积极开展“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到 2010 年和 2020年,通过土地整理复垦补充耕地不低于 35.7 公顷和 107.0 公顷。3、确保补充耕地的质量通过科学规范设计,提高工程质量标准、土壤改良措施,确保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新增耕地的质量。鼓励剥离建设占用耕地的耕作

28、层,在符合水土保持要求的前提下,用于新开垦耕地和基本农田建设。(三)全面完成基本农田保护任务(三)全面完成基本农田保护任务根据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和国家有关基本农田保护管理政策,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对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到 2020 年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 1418.1 公顷。下列耕地划入基本农田:国家、省、市确定的粮、棉、油、菜生产基地内的耕地;农业科研、教学实验田;交通干线间和城镇间绿色隔离带中的耕地;有良好的水利与水土保持设施、集中连片、高等别的耕地。对已经划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保护、质量管理和监督检查制度。(四)规范调整基本农田(四)规范调整

29、基本农田为更好的保护基本农田,按照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高、布局总体稳定的要求,依法依规对基本农田进行局部调整。全街道共调出基本农田面积 819.3 公顷,调入基本农田面积为 371.0 公顷。调整后基本农田面积 1418.1 公顷,主要分布在街道北部耕地集中连片、土壤肥沃、水浇条件较好的地带。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准占用基本农田进行植树造林、发展林果业;不准以农业结构调整为名,在基本农田内挖塘养鱼、建设用于畜禽养殖的建筑物等严重破坏耕作层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准违法占用基本农田进行绿色通道建设;不准以退耕还林为名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基本农田纳入退耕范围;除列入项目清单的建设项目

30、以外,严禁非农建设占用基本农田。二、建设用地调控二、建设用地调控规划期共安排新增建设用地 180.0 公顷,其中占用农用地 140.0 公顷,占用耕地 130.0 公顷。(一)城市用地(一)城市用地按照平度市 “一环、两轴、三组团”的发展战略,李园街道城市建设,向西、向北发展。遵循节约集约用地、挖潜存量建设用地的原则,规划到 2020 年,城市人口达到 7.9 万人,人均建设用地 119 平方米,用地规模控制在941.9 公顷。(二)农村居民点用地(二)农村居民点用地规划期内,积极推行农村建设用地综合整治挖潜,实施迁村并点工程,使小自然村向中心村和城区集中,逐步缩小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通过农村

31、建设用地综合整治挖潜,农村居民点拆旧区面积 49.1 公顷,安置用地 7.1 公顷,节约土地 42.0 公顷,用于有条件建设区的非农业建设,解决城乡建设用地指标不足的问题。(三)重点建设项目用地(三)重点建设项目用地1、交通用地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规划期内新建海青铁路及铁路货场,新建西环线等工程,进一步提高境内的综合交通能力。安排用地 11.0公顷,其中占用耕地 9.0 公顷。2、独立建设用地和其他建设用地规划期内,安排马家沟芹菜产业园设施建设项目和双庙水库游览区设施建设项目用地 4.0 公顷,其中占用耕地 4.0 公顷。三、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三、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一)生态建设目标(

32、一)生态建设目标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区域开发规划、城镇总体规划,坚持经济发展、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同步规划、同步实施的方针,到 2020 年将李园街道建设成为经济发达、生态友好、社会和谐的宜居新城镇,成为平度市二、三产业的主要区域及工商贸、政治、金融中心。(二)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及措施(二)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及措施1、认真做好环境保护规划及其组织实施工作。依法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推广先进科学技术,抓好重点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多元投入建设城镇环境基础设施,促进退化生态系统的修复与重建。健全循环经济产业准入政策,加强环境污染综合整治。2、大力推行环境友好型土地

33、利用模式。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既保障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合理用地需求,又能够有效保护资源和改善生态环境。根据街道实际,按照循环经济理念和生态工业模式,培育特色经济,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结合调整产业布局、产业结构,采用生态工业土地利用模式、生态服务业土地利用模式、生态农业土地利用模式。3、鼓励项目建设组团式发展,实行组团间农田与绿色隔离带有机结合,发挥耕地的生产、生态功能。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严格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用地。把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放在土地利用的优先地位,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严格控制工业对土地的污染,防治农田面源污染。 第五章 土地综合整治一、土地综合整治目标一、土地综合整治目标

34、依据平度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 的要求、李园街道国民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在充分考虑资源潜力、资金投入的前提下,通过土地的整理、复垦、开发,增加农用地特别是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能力。具体目标是:1.土地整理全面、有序开展,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到 2020 年,通过农用地整理增加耕地 37.0 公顷,增加林地 5.0 公顷;2.工矿废弃地得到有效复垦。到 2020 年,通过土地复垦增加耕地28.0 公顷,园地 10.0.0 公顷;3.适度进行土地开发。到 2020 年,通过土地开发增加耕地 42.0 公顷。

35、二、重点项目规模与布局安排二、重点项目规模与布局安排全街道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重点项目总规模为 391.1 公顷。通过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共增加耕地 107.0 公顷、园地 10.0 公顷、林地 5.0公顷。土地整理重点项目主要分布在栾家、东二十里堡、双庙、李家市等村,土地复垦重点项目主要分布在周戈庄、刘家寨等村,土地开发重点项目主要分布在李家市、朝阳庄等村(见附表 5) 。三、土地整治保障措施三、土地整治保障措施(一)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一)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将土地整治的重点由单一的新增耕地转化为新增耕地与提高耕地质量并重。实行政府主导、国土资源部门牵头、

36、相关部门配合、企业竞争介入、农民参与的管理制度,统筹土地整治工作,落实土地整治责任。探索市场化运作模式,引导公司、企业等社会资金参与土地整理复垦开发。(二)推进农村居民点整理(二)推进农村居民点整理结合城乡统筹和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确定土地利用方向和用途,稳妥地推进村庄土地整理,促进农业生产向规模经营集中,引导农民居住向中心村和城区集中。按照依法依规、尊重民意的原则,推进农村居民点整理项目的实施,彻底改善农民的居住条件,切实解决三农问题。村民集中生活区,采用人均建设用地 150 平方米进行控制。(三)适度进行未利用地开发(三)适度进行未利用地开发有计划地适度开发未利用地。本街道土地开发主要以

37、宜农的荒草地和滩涂为主,山丘荒草地可开发为园地、林地,平洼荒草地可开发为耕地。在资源环境和生态承载力允许的条件下,加强土地开发前期的可行性研究工作,协调好资源开发与保护间的关系。第六章 土地用途分区一、土地用途分区及管制规则一、土地用途分区及管制规则根据土地利用的主导用途、限制条件,结合土地用途管制的要求,将全街道土地划分为 6 个用途区,分别是:基本农田保护区、一般农地区、林业用地区、城镇建设用地区、村镇建设用地区和独立工矿用地区。(一)基本农田保护区(一)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是对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和管理而划定的土地用途区。区内土地主要是基本农田和直接为基本农田服务的农村道路、农田

38、水利、农田防护林及其他农业设施用地。该区土地面积 1671.7 公顷,占全街道土地总面积的 22.4%,主要分布在潍莱高速以北区域,以东七里河子、西七里河子、毛家疃、朱家井、西桃山、十里堡、花窝洛、黄道口、栾家、前杨召、大杨召、东杨召、崔家营、巧女张、东廿里堡、西廿里堡、庞家沟面积较大,其基本农田保护块为 98 块,基本农田面积 1418.1 公顷。管制规则:1、区内土地主要用作基本农田和直接为基本农田服务的农田道路、水利、农田防护林及其他农业设施。2、区内的一般耕地,应按照基本农田管制政策进行管护;现有非农建设用地和其他零星农用地应当整理、复垦或调整为基本农田,规划期间确实不能复垦或调整的,

39、可保留现状用途,但不得扩大面积。3、禁止占用区内基本农田进行非农建设,禁止在基本农田上建房、建窑、建坟、挖砂、采矿、取土、堆放固体废弃物或者进行其他破坏基本农田的活动。4、禁止占用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和挖塘养鱼。(二)一般农地区(二)一般农地区一般农地区是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外,为发展农业生产需要划定的土地用途区。该区土地面积 2880.2 公顷,占全街道土地总面积的 38.5%,主要分布于李家市、艾家疃、张家疃、马家店子、周戈庄等村。管制规则:1、区内土地主要为耕地、园地、畜禽水产养殖地和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农村道路、农田水利、农田防护林及其他农业设施用地。2、区内现有非农建设用地和其他零星农用地

40、应当优先整理、复垦或调整为耕地,规划期间确实不能整理、复垦或调整的,可保留现状用途,但不得扩大面积。3、禁止占用区内土地进行非农建设,不得破坏、污染和荒芜区内土地。(三)林业用地区(三)林业用地区林业用地区是发展林业和改善生态环境需要划定的土地区域。该区土地面积 843.9 公顷,占全街道土地总面积的 11.3 %。以花窝洛、栾家、黄道口、西蟠桃山等村分布面积较大。管制规则:1、区内土地主要用于林业生产,以及直接为林业生产和生态建设服务的营林设施。2、区内现有非农建设用地应当按其适宜性调整为林地或其他类型的营林设施用地,规划期间确实不能调整的,可保留现状用途,但不得扩大面积。3、区内零星耕地因

41、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需要可转为林地。4、未经批准,禁止占用区内土地进行非农建设,禁止占用区内土地进行毁林开垦、采石、挖沙、取土等活动。(四)城镇建设用地区(四)城镇建设用地区城镇建设用地区是为城镇建设需要划定的土地区域,包括城镇建成区以及规划城镇建设用地。全区土地面积 941.9 公顷,占全街道土地总面积的 12.6 %。管制规则:1、区内土地主要用于城建建设,须符合经批准的城市建设规划。 2、区内城镇建设应优先利用现有低效建设用地、闲置地和废弃地。3、区内农用地在批准改变用途前,应当按原用途使用,不得荒芜。(五)村镇建设用地区(五)村镇建设用地区村镇建设用地区是为农村居民点发展需要划定的土地用

42、途区。该区土地面积 456.1 公顷,占全街道土地总面积的 6.1%。管制规则:1、区内的土地主要用于村镇建设。2、区内土地使用应符合村镇建设规划。3、区内建设应优先利用现有低效建设用地、闲置地和废弃地。4、区内农用地在批准改变用途前,应当按原用途使用,不得荒芜。(六)独立工矿用地区(六)独立工矿用地区独立工矿用地区是独立于城镇、村镇建设用地区之外的因工矿建设需要划定的土地区域。包括规划期内不改变用途的独立工矿用地,以及规划期内新增的工矿建设用地。全区土地面积 91.4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1.2 %。主要分布于大杨召、李家市、马家店子、双庙、刘家寨等村。管制规则:1、区内土地主要用于采矿业

43、以及其他不宜在居民点内安排的工业用地。2、区内土地使用应符合经批准的工矿建设规划。3、区内建设应优先利用现有低效建设用地、闲置地和废弃地。4、区内因生产建设挖损、塌陷、压占的土地应及时复垦。5、区内农用地在批准改变用途前,应当按原用途使用,不得荒芜。二、建设用地空间管制二、建设用地空间管制为加强对建设用地的空间管制,按照保护资源与环境优先,有利于节约集约用地的要求,将街道划分为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限制建设区三个区域:(一)允许建设区(一)允许建设区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边界所包含的范围,包括城镇村建设用地区、独立工矿用地区,总面积 1489.4 公顷。管制措施:区内土地主导用途为城镇、村或工矿

44、建设发展空间;区内新增城乡建设用地受规划指标和年度计划指标约束,应统筹增量与存量用地,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规划实施过程中,在允许建设区面积不改变的前提下,其空间布局形态可依程序进行调整,但不得突破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允许建设区边界(规模边界)的调整,须报规划审批机关同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审查批准。(二)有条件建设区(二)有条件建设区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边界外、扩展边界以内的范围,面积 184.6 公顷。管制措施:区内土地符合规定的,可依程序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同时相应核减允许建设区用地规模;规划期内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原则上不得调整。如需调整按规划修改处理,严格论证,报规划审批机关批准。(三)限制建设

45、区(三)限制建设区辖区内除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禁止建设区外的其他区域。面积 5671.0 公顷。管制措施: 区内土地主导用途为农业生产空间,是发展农业生产,开展土地整治和基本农田建设的主要区域;区内禁止城、镇、村建设,控制线型基础设施和独立建设项目用地。第七章 村土地利用控制一、落实基本农田保护任务一、落实基本农田保护任务按照街道规划目标,结合各村实际,确定各村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指标,并与建设用地布局、土地整治安排相衔接,划定永久基本农田1418.1 公顷,保护地块 98 块(见附表 8) 。各村村委会与农户签订耕地保护责任书,责任到人。制定奖惩措施,把耕地保护落到实处。统筹安排蔬菜种植

46、、畜禽饲养用地。落实补充耕地任务。二、村建设用地控制二、村建设用地控制(一)统一规划、集中建设(一)统一规划、集中建设坚持统一规划、集中紧凑建设的原则, “改造城中村、建设中心村、治理空心村、合并弱小村、培植特色村、保护历史文化名村” ,促进农村人口居住向城区和中心村集中。将中心村建设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环境优美、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完善的现代化农村新型社区。推进村庄整合及迁村进城。通过对分散农村居民点的拆迁、合并、改造,扩大中心村规模,集约使用土地。规划期内,全街道农村居民点整治规模 49.1 公顷,挖潜面积 42.0 公顷(见附表 6) 。推动农村居民点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因地制宜,

47、逐步建立起符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基础设施服务体系。(二)控制村庄建设用地规模(二)控制村庄建设用地规模按照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调控要求,确定各村建设用地控制规模,并与村镇建设、基础设施布局、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等相关规划相协调,合理确定拆除、保留和适当扩大的村庄规模和范围,划定村庄建设用地规模边界和扩展边界。结合规划控制指标和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调查结果,明确村庄拆并的位置、范围和时序安排。根据街道自身条件,适当迁村并点,将一些规模较小的村庄向中心村和城区集中,在中心村统一规划建设居民社区,合理确定村庄建设用地规模。规划设立 18 处居民社区:栾家、二十里堡、黄道口、朱家井、七里河子、巧女张

48、、大杨召、刘家寨、李家市、万家疃、十里堡、西河洼、马家店子、山前、周戈庄、双庙、李子元、杨家疃等。规划人均村居民点用地控制在 150 平方米以内。第八章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一、加强规划一、加强规划制度化建设制度化建设(一(一)严格执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严格执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严格执行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全面落实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城乡建设、土地开发等各项土地利用活动,必须符合规划确定的土地用途,并纳入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涉及农用地转用的,必须依法办理农转用审批手续。(二)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制度(二)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制度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论证阶段,必须按规定程序和权限报土地行政主管部门预

49、审,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要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严格审查项目用地规模、布局、耕地占补平衡措施和用地计划指标;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法律规定的建设项目不得通过用地预审;没有预审意见或预审未通过的,不得批准或核准建设项目。(三)严格执行耕地占用补偿制度(三)严格执行耕地占用补偿制度严格执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确保耕地总量的基本稳定。各类非农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的,建设单位必须补充数量、质量相当的耕地。(四)落实规划执行报告制度(四)落实规划执行报告制度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的前提下,严格实行指标控制,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农用地转用的速度和结构,及时分析评估规划执行情况,落实规划执行

50、报告制度。(五)完善规划实施的动态监测制度(五)完善规划实施的动态监测制度充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加强对规划实施的动态监测,建立和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监测、分析、调控系统,及时记载、登记、汇总各项目用地变更情况并做出相应的处置。(六)执行规划公示制度(六)执行规划公示制度规划依法批准后,以公告的形式在所辖区域内公告。公告内容主要包括规划目标、规划期限和范围、土地用途分区、土地用途管制规则、批准机关和批准日期等。二、二、 强化规划管理的行政、经济和技术手段强化规划管理的行政、经济和技术手段(一)强化规划管理的行政手段(一)强化规划管理的行政手段加强政府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管理,经批准的土地

51、利用总体规划的目标和主要控制指标,纳入土地管理目标责任制和年度考核范围,落实任务、明确责任,定期或不定期检查规划的执行情况。同时相关部门要相互配合,齐抓共管,互相监督,互相制约,保证规划的贯彻实施。(二)强化规划管理的经济手段(二)强化规划管理的经济手段根据国家宏观调控目标,规范财政转移支付方式,合理分配土地收益。从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益中拨出专款用于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保障土地整治的资金来源。建立和完善对耕地尤其是基本农田保护的补贴机制,实行保护责任与财政补贴相挂钩,积极、主动地保护耕地。完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的使用和管理,确保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收入全部用于基本农田建设和保护

52、、土地整治等支出。给予农民有关农业生产资料、技术服务、生产性贷款等方面的优惠条件,实行与所种植耕地面积增减、质量升降挂钩的专项耕地种植财政补贴,提高农民保护和改良耕地的积极性,鼓励农民加大对耕地的投入。(三)完善规划实施的技术手段(三)完善规划实施的技术手段培养人才、锻炼队伍,充分运用“3S”技术,加强对土地利用变更的监控,监测规划的实施成效。建立土地利用规划实施评价体系,评价规划目标和任务的实现程度,评价公众对于规划的认识和接受程度以及公众参与规划的意愿,总结规划实施管理中的成效和不足,提出改进规划管理的对策和建议。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对规划主要内容进行广泛宣传,提高全社会依法依规用地意识,把

53、遵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变为全社会的自觉行为。附表表表 1 1 李园街道规划主要调控指标表李园街道规划主要调控指标表 单位:公顷 指 标2005 年2010 年2020 年指标属性耕地保有量3434.43390.13301.4约束性基本农田面积1866.41418.11418.1约束性园地面积393.4426.4492.4预期性林地面积818.9827.2843.9预期性牧草地面积预期性建设用地总规模1578.41625.71720.4预期性城乡建设用地规模1360.41403.41489.4约束性城镇工矿用地规模806.9882.41033.3预期性总量指标(公顷)交通、水利设施及其他用地规模2

54、18222.3231.0预期性新增建设用地总量60.0180.0预期性建设占用农用地规模46.7140.0预期性建设占用耕地规模43.3130.0约束性增量指标(公顷)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规模35.7107.0(100.0)约束性人均城镇工矿用地(平方米)153131约束性效率指标 农村居民点挖潜指标(公顷)42.0预期性表表 2 2 李园街道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李园街道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 单位:公顷2005 年2010 年2020 年地类面积比重(%)面积比重(%)面积比重(%)规划期间面积增减土地总面积7476.2100.0 7476.2 100.0 7476.2100.0 0耕地3434.

55、445.93390.1 45.3 3301.444.2-133园地393.45.3 426.4 5.7 492.46.6 99林地818.911.0 827.2 11.1 843.911.3 25其他农用地883.311.8 866.311.6832.311.1-51农用地合计553074.0 5510.0 73.75470.073.2-60城镇用地611.58.2 721.79.7941.912.6 330.4农村居民点553.57.4 521.07.0 456.16.1-97.4采矿用地83.31.1 70.6 0.9 45.30.6 -38其他独立建设用地112.11.5 90.1 1.

56、2 46.10.6 -66城乡建设用地小计1360.418.2 1403.418.81489.419.9129交通水利用地200.52.7 204.2 2.7 211.52.8 11其他建设用地17.50.2 18.2 0.2 19.50.3 2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小计2182.9 222.3 3.0 231.03.1 13建设用地合计1578.421.1 1625.7 21.71720.423.0 142水域143.61.9 137.6 1.8 125.61.7 -18自然保留地224.23.0 202.9 2.7 160.22.1 -64其他用地合计367.84.9 340.5 4.6

57、285.83.8 -82 表表 3 3 李园街道耕地保护控制指标表李园街道耕地保护控制指标表 单位:公顷规划期间补充耕地面积规划期间减少耕地面积2005 年耕地面积增加合计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土地开发其他减少合计建设占用灾毁其他规划期间净增 (+)减(-)规划期末耕地保有量2010 年35.612.39.314.080.043.336.7-44.33390.12020 年71.424.718.728.0160.086.773.3-88.7规划期合计3434.4107.037.028.042.0240.0130.0110.0-133.03301.4年均增减7.12.51.92.816.08.77.3

58、-8.9表表 4 4 李园街道新增建设用地控制指标表李园街道新增建设用地控制指标表 单位:公顷2010 年2020 年规划期合计项 目合计占用农用地占用耕地合计占用农用地占用耕地合计占用农用地占用耕地一、城乡建设用地55.742.339.7111.384.779.3167.0127.0119.01、城镇55.041.739.0110.083.378.0165.0125.0117.02、农村居民点3、采矿用地和其他独立建设用地0.70.70.71.31.31.32.02.02.0二、交通用地3.73.73.77.37.37.311.011.09.0三、水利设施四、其他建设用地0.70.70.71

59、.31.31.32.02.02.0总计60.046.743.3120.093.386.7180.0140.0130.0年均占地12.09.38.712.09.38.712.09.38.7表表 5 5 李园街道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规划表李园街道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规划表 单位:公顷整理复垦开发后地类及面积类别编号项目名称项目规模耕地园地林地其他农用地涉及的村Z001栾家、西二十里堡、东二十里堡农用地整理项目108.919栾家、西二十里堡、东二十里堡Z002栾家、黄道口农用地整理项目40.23.5栾家、黄道口Z003东二十里堡农用地整理项目52.44.8东二十里堡Z004双庙、朱家井、花窝洛子等农用地整理

60、项目102.49.75双庙、朱家井、花窝洛子等农用地整理小计303.937050F001周戈庄土地复垦项目11.18.60周戈庄F002周戈庄、前杨召土地复垦项目14.993.9周戈庄、前杨召F003刘家寨土地复垦项目17.110.46.1刘家寨土地复垦小计43.1281000K001庞家沟土地开发项目2.82.6庞家沟K002黄道口土地开发项目3.12.9黄道口K0031.31.2巧女张K004巧女张土地开发项目3.12.9巧女张K005东崔家营土地开发项目21.8东崔家营K006大杨召、前杨召土地开发项目3.43.2大杨召、前杨召K007朝阳庄土地开发项目10.710.5朝阳庄K008西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