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列管式换热器设计_第1页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列管式换热器设计_第2页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列管式换热器设计_第3页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列管式换热器设计_第4页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列管式换热器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列管式换热器设计说明书设计者: 班级:姓名 :学号 :日期 :指导教师 设计成绩 日期 目录一、方案简介·········································&#

2、183;······················32、方案设计··························&

3、#183;·····································41、确定设计方案··········

4、3;·················································

5、3;42、确定物性数据················································&

6、#183;············43、计算总传热系数···································

7、83;·······················44、计算传热面积·························

8、····································55、工艺结构尺寸············

9、83;················································56、换热器核算&

10、#183;·················································&

11、#183;············73、设计结果一览表···································

12、83;······················104、对设计的评述··························

13、;··································115、附图(主体设备设计条件图)(详情参见图纸)···········

14、3;·····················6、参考文献···························

15、3;····································127、主要符号说明············

16、················································12附图·&#

17、183;·················································&#

18、183;······················一、方案简介本设计任务是利用冷流体(水)给硝基苯降温。利用热传递过程中对流传热原则,制成换热器,以供生产需要。下图(图1)是工业生产中用到的列管式换热器.选择换热器时,要遵循经济,传热效果优,方便清洗,复合实际需要等原则。换热器分为几大类:夹套式换热器,沉浸式蛇管换热器,喷淋式换热器,套管式换热器,螺旋板式换热器,板翅式换热器

19、,热管式换热器,列管式换热器等。不同的换热器适用于不同的场合。而列管式换热器在生产中被广泛利用。它的结构简单、坚固、制造较容易、处理能力大、适应性大、操作弹性较大。尤其在高压、高温和大型装置中使用更为普遍。所以首选列管式换热器作为设计基础。二、方案设计某厂在生产过程中,需将硝基苯液体从93冷却到50。处理能力为1×105吨/年。冷却介质采用自来水,入口温度27,出口温度37。要求换热器的管程和壳程的压降不大于10kPa。试设计能完成上述任务的列管式换热器。(每年按300天,每天24小时连续运行)1确定设计方案 (1)选择换热器的类型两流体温度变化情况:热流体进口温度93,出口温度50

20、冷流体。冷流体进口温度27,出口温度37。从两流体温度来看,估计换热器的管壁温度和壳体壁温之差不会很大,因此初步确定选用固定管板式换热器。(2)流动空间及流速的确定 由于硝基苯的粘度比水的大,因此冷却水走管程,硝基苯走壳程。另外,这样的选择可以使硝基苯通过壳体壁面向空气中散热,提高冷却效果。同时,在此选择逆流。选用25×2.5的碳钢管,管内流速取ui=0.5m/。 2、确定物性数据 定性温度:可取流体进口温度的平均值。 壳程硝基苯的定性温度为:管程流体的定性温度为: 根据定性温度,分别查取壳程和管程流体的有关物性数据。 硝基苯在71.5下的有关物性数据如下: 密度 o=1154 kg

21、/m3定压比热容 cpo=1.558kJ/(kg·导热系数 o=418.4×30.9×10-50.129 W/(m·粘度 o=0.000979 Pa·s冷却水在32下的物性数据: 密度 i=994.3kg/m3定压比热容 cpi=4.24 kJ/(kg·导热系数 i=0.618 W/(m·粘度 i=0.000818 Pa·s3计算总传热系数 (1)热流量 Wo=1×105×1000÷300÷2413889kg/hQo=Wocpoto=13889×1.558×

22、;(93-50=930479.7 kJ/h=258.5 kW(2)平均传热温差 (3)冷却水用量 (4)总传热系数K 管程传热系数 壳程传热系数 假设壳程的传热系数o=290 W/(m2·; 污垢热阻Rsi=0.000344 m2·/W , Rso=0.000172 m2·/W管壁的导热系数=45 W/(m·4、计算传热面积 考虑 15的面积裕度,S=1.15×S''=1.15×19.24=22.12m25、工艺结构尺寸 (1)管径和管内流速及管长 选用25×2.5传热管(碳钢,取管内流速ui=0.5m/s,

23、选用管长为3m(2)管程数和传热管数 依据传热管内径和流速确定单程传热管数 按单程管计算其流速为按单管程设计,流速过小,宜采用多管程结构。则该换热器管程数为 (管程传热管总根数 N=94 (根(3)平均传热温差校正及壳程数 平均传热温差校正系数 按单壳程,双管程结构,温差校正系数应查有关图表。可得平均传热温差(4)传热管排列和分程方法 采用组合排列法,即每程内均按正三角形排列,隔板两侧采用正方形排列。取管心距t=1.25 d0,则 t=1.25×25=31.2532(mm横过管束中心线的管数得到各程之间可排列11支管,即正六边形可排6层。则实际排管数设为102根,其中4根拉杆,则实际

24、换热器为98根(5)壳体内径 采用多管程结构,取管板利用率0.7,则壳体内径为 圆整可取D400mm 1前言1.1工程背景换热器是许多工业生产中常用的设备, 在化工、石油、动力、制冷、食品等行业中应用极为广泛,且它们是上述这些行业的通用设备,并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化工厂,换热器的费用约占总费用的10%-20%,在炼油厂约占总费用的35%-40%。随着我国工业的不断发展,对能源利用、开发和节约的要求不断提高,因而对换热器的要求也日益加强。换热器的设计、制造、结构改进及传热机理的研究十分活跃,一些新型高效换热器相继问世。在化工厂中经常应用换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再沸器等。换热器的类型很多

25、,性能各异,个具特点,可以适应绝大多数工艺过程对换热器的要求。进行换热器的设计,首先是根据工艺要求选用适当的类型,同时计算完成给定生产任务所需的传热面积,并确定换热器的工艺尺寸。1.2 换热器介绍(1)换热器在工业中的应用:换热器在工、农业的各领域应用十分广泛,在日常生活中传热设备也随处可见,是不可或缺的工艺设备之一。因此换热设备的研究备受世界各国政府及研究机构的高度重视,在全世界第一次能源危机爆发以来,各国都在下大力量寻找新的能源及在节约能源上研究新途径。在研究投入大、人力资源配备足的情况下,一批具有代表性的高效换热器和强化元件诞生。随着研究的深入,工业应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得到了大量的

26、回报,如板翅式换热器、大型板壳式换热器和强化沸腾的表面多孔管、T 型翅片管、强化冷凝的螺纹管、锯齿管等都得到了国际传热界专家的首肯,社会效益非常显著,大大缓解了能源的紧张情况。随着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近年来加氢装置的需求越来越多,如加氢裂化,煤油加氢,汽油、柴油加氢和乳化油加氢装置等建设量增加,所需的高温、高压换热器数量随之加大。螺纹锁紧环换热器、密封环换热器、金属垫圈式换热器、蜜蜂盖板式换热器技术发展越来越快,不仅在承温、承压上满足装置运行要求,而且在传热与动力消耗上发展较快,同时亦适用于乙烯裂解、化肥中合成氨、聚合和天然等场合,可满足承压高达35MPa ,承温达700的使用要求。在这些场合

27、,换热器占有的投资占50%以上。(2)换热器的研究现状:20世纪80年代以来,换热器技术飞速发展,带来了能源利用率的提高。各种新型、高效换热器的相继开发与应用带来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市场经济的发展、私有化比例的加大,降低成本已成为企业追求的最终目标。因而节能设备的研究与开发备受瞩目。能源的日趋紧张、全球环境气温的不断升高、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和换热器及空冷式换热器及高温、高压换热器带来了日益广阔的应用前景。在地热、太阳能、核能、余热回收、风能的利用上,各国政府都加大了投入资金力度。国内各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研究成果不断推陈出新,在强化传热元件方面华南理工大学相继开发出表面多孔管、螺旋槽管、纵横管

28、等;天津大学在流路分析法、震动等发面研究成果显著;清华大学在板片传热反方面有深入的研究;西安交大在板翅式换热器研究方面已取得初步成果;重庆建工学院开发出翅管换热器;在强度软件方面江苏化工学院开发出液压涨管器;以换热器起家的兰州石油机械研究所率先开发出板式换热器、板式冷凝器、板式蒸发器、螺旋板换热器、板壳式换热器、螺纹管换热器、折流管换热器、外导流筒换热器、高效重沸器、新结构高效换热器、环高压换热器、表面蒸发空冷器、板式空冷器等一批实用价值的系列高效换热器。(3)换热器的发展动向:换热器的传热与流体流动计算的准确性,取决于物性模拟的准确性。因此,物性模拟一直为传热界重点研究课题之一,特别是两相流

29、物性的模拟。两相流的物性基础来源于实验室实际工况的差别。纯组分介质的物性数据基本上准确,但汽油组成物的数据就与实际工况相差较大,特别是带有固体颗粒的流体模拟更复杂。为此,要求物性模拟在手段上更加先进,测试的准确率更高。从而使换热器计算更准确,材料更节省。物性模拟将代表换热器的经济技术水平。换热器将随装置的大型化而大型化,直径将超过5m ,传热面积将达到单位10000,紧凑型换热器将越来越受欢迎。板壳式换热器、折流杆换热器、板翅式换热器、板式空冷器将得到发展,振动损失将逐渐克服,高温、高压、安全、可靠的换热器结构将朝着结构简单、制造方便、重量轻发展。随着全球水资源的紧张,循环水将被新的冷却介质取

30、代,循环将被新型、高效的空冷器所取代。保温绝热技术的发展,热量损失将减少到目前的50%以下。各种新型、高效换热器将逐步取代现有常规产品。电厂动力效应强化传热技术、添加物强化沸腾传热技术、通入惰性气体强化传热技术、滴状冷凝技术、微生物传热技术、磁场动力传热技术将会在新的世纪得到研究和发展。同心管换热器、高温喷流式换热器、印刷线路板换热器、穿孔板换热器、微尺度换热器、微通道换热器、流化床换热器、新能源换热器将在工业领域及其他领域得到研究和应用。1.3设计概述我们设计的是热水冷却器,冷却器是许多工业生产中常用的设备。在换热器中至少要有两种温度不同的流体, 一种流体温度较高, 放出热量; 另一种流体则

31、温度较低, 吸收热量。在化工、石油、动力、制冷、食品等行业中广泛使用各种换热器, 它们也是这些行业的通用设备, 并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换热器在工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换热器的类型也多种多样,不同类型的换热器也各有优缺点,性能各异。列管式换热器是最典型的管壳式换热器,它在工业上的应用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至今仍在所有换热器中占据主导地位。,则切去的圆缺高度为 h 0.25 × 400 100 mm ,故可取 h 100 mm 。 取折流板间距B0.5D,则B0.3×400200mm,可取B为200。 折流板数 NB=传热管长/折流板间距-1=3000/200-1=14(

32、块折流板圆缺面水平装配。 (7)接管 壳程流体进出口接管:取接管内硝基苯流速为 u1.0 m/s,则接管内径为 取标准管径为108 mm×11mm。 管程流体进出口接管:取接管内冷却水流速 u1.5 m/s,则接管内径为 取76mm×6.5mm无缝钢管。6换热器核算 (1)热量核算 壳程对流传热系数 对圆缺形折流板,可采用凯恩公式 当量直径,由正三角形排列得 壳程流通截面积 壳程流体流速及其雷诺数分别为 普兰特准数 粘度校正 管程对流传热系数 管程流通截面积管程流体流速 普兰特准数传热系数K传热面积S该换热器的实际传热面积Sp该换热器的面积裕度为 传热面积裕度合适,该换热器

33、能够完成生产任务。 (2)换热器内流体的压力降 管程流动阻力 Pi=(P1+P2FtNsNpNs=1, Np=2, Ft=1.5由Re10064.6,传热管相对粗糙度0.01/200.005,查莫狄图得i0.037 W/m·, 流速ui0.414m/s,994 .3kg/m3,所以 管程压力降在允许范围之内。壳程压力降流体流经管束的阻力 流体流过折流板缺口的阻力 壳程压力降也比较适宜。 三、设计结果一览表换热器形式:固定管板式换热面积(m2):22.2工艺参数名称管程壳程物料名称冷却水硝基苯操作压力,Pa未知未知操作温度,27/3793/50流量,kg/h21945.313889流体密度,kg/m3994.31154流速,m/s0.4140.191传热量,kW258.5总传热系数,W/m2·K347.5传热系数,W/(m2·)2402.3866.6污垢系数,m2·K/W0.0003440.000172阻力降,Pa2185.51800.8程数21推荐使用材料碳钢碳钢管子规格25×2.5管数98管长mm:3000管间距,mm32排列方式正三角形折流板型式上下间距,mm200切口高度25%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