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的新型药物研究进展_第1页
探讨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的新型药物研究进展_第2页
探讨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的新型药物研究进展_第3页
探讨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的新型药物研究进展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探讨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的新型药物研究进展摘要:风湿免疫性疾病属于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病程迁延。治疗该疾病最主要的治疗方法是应用药物治疗,传统的缓解病情的抗风湿药、非甾体抗炎药以及糖皮质激素等已经无法实现其治疗需求,于是临床开始出现了以生物制剂为代表的新型药物,为风湿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曙光。关键词:风湿免疫性疾病;新型药物;研究进展风湿免疫性疾病属于一大类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通常各个器官系统均会受累,该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症状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均十分复杂。其中某些类型疾病若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比如类风湿关节炎以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会出现较高的致残率以及致死率。由于近些年生物治疗开始迅

2、猛发展,治疗风湿病研究出了新型药物生物制剂【1】。虽然现阶段还未研制出能够彻底根治风湿病的特效药物,但是按照该疾病的发病机制,对不同关键阶段予以阻滞,对于疾病的发展有抑制作用,提高其预后效果。1 利纳希普治疗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指的是在16周岁之前发病的一种关节炎性疾病。全身型JIA其临床特征主要是伴随有特异性的皮疹,且每天发热,这些症状的发生要早于关节炎。虽然该疾病在全部JIA患者中的比例并不高,但是引发的并发症对患者而言,会出现较高的致残率,大部分JIA死亡患者均与全身型JIA存在相关性【2】。全身型JIA患者容易出现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该并发症的出现与JIA患

3、者的死亡具有相关联系。传统治疗全身型JIA的药物有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糖皮质激素以及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等。但是这些药物疗效并不理想,并且还容易发生骨骼发育不良等不良反应。全身型JIA应用抗肿瘤坏死因子类生物制剂进行治疗,效果也不显著。已有相关研究表示【3】,应用抗IL-1与抗IL-6受体治疗,疗效显著。美国风湿病学会(ACR2011)在治疗全身型JIA上,开始推出应用IL-1阻滞剂【4】。IL-1阻滞剂在全身型JIA的发病机制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有效融入到了刺激内皮细胞受体以及引导发热的病理过程中,以此产生皮疹,同时提升了循环血IL-6水平,主要表现为急性时相反应物的浓度增加。同时

4、该阻滞剂还能加快软骨细胞重吸收,对滑膜细胞有刺激效果,让其形成胶原酶及PGE2,使得关节炎症受损。另外IL-1还会加快Th增值以及B细胞分化,引导IL-2受体的形成与表达。利纳希普属于抗蛋白介素1融合蛋白之一,能够与IL-1a及IL-1相结合,有效阻滞细胞表面受体受到的活化效果。有美国研究者对此实施了一项临床研究【5】,其结果证实活动性全身型幼儿特发性关节炎患者采用利纳希普长时间治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与显著性。研究结果表示,年龄为420岁的全身型JIA患者通过2年以上的利纳希普治疗,有一半以上的患者能够维持关节与全身临床症状的持续改善,实验室检查相关指标也开始改善,并且应用利纳希普治疗会实现激

5、素减量的目标,使得患者产生良好耐受性。2 依帕珠单抗治疗中重度系统性红斑狼疮依帕珠单抗属于人源化抗人CD22的一种IgG1单克隆抗体。依帕珠单抗能够结合CD22的第三胞质Ig结构域,加快CD22的磷酸化,与CD22产生四聚体复合物,并且借助诱导细胞灭亡,降低外周血B细胞数目;诱导靶细胞形成ADCC;降低B细胞抗原受体,形成抑制信号,限制细胞增殖,来有效限制B细胞作用。依帕珠单抗属于靶向CD22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首用药物。有研究者借助两项国际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以及开放性拓展研究【6】,评估了依帕珠单抗治疗SLE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其结果显示,34例采用依帕珠单抗360mg/m2治疗12周

6、的患者中,有效患者有15例,治疗总有效率为44.1%;10例采用依帕珠单抗720mg/m2治疗12周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是20%;30例接受常规治疗结合安慰剂治疗的患者中,有效患者9例,治疗总有效率是30%。到24周时,应用依帕珠单抗360mg/m2治疗的34例患者治疗有效率仍然最高,但是到第36周时,不存在明显优势。两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无显著性差异,主要有鼻窦炎、鼻咽炎、尿路感染以及上呼吸道感染等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达到10%,主要是尿路感染、肾盂肾炎以及肺炎等。开放性拓展研究结果显示,众多首次BILAC评分是A与B类的患者最终都减少到C与D类,在这过程中并没有发生新的不良反应

7、。此次研究证明,SLE采用依帕珠单抗治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与有效性。3 优特克单抗注射液治疗银屑病性关节炎银屑病属于免疫介导的炎性疾病之一,大约有20%的银屑病患者都具有血清阴性的关节炎(银屑病性关节炎),周围关节滑膜、肌腱端以及中轴关节均受到影响。银屑病性关节炎的发病基础是个体遗传易感性以及环境因素的结合作用。因为现阶段的相关研究都不太会重视关节病变与皮肤的具体表型,因此对于白介素12及白介素23含括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在银屑病性关节炎发展中的作用难以研究确切。优特克单抗注射液(Ustekinumab)属于人类单克隆抗体之一,对于白介素12与白介素23中的P40亚基有抑制作用,所以中重度的银屑病

8、性关节炎患者应用该药物治疗具有理想疗效。有研究者实施了一个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三期临床研究【7】,通过52周的临床观察,有效分析了采用Ustekinumab治疗位于活动期银屑病关节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此次研究共选择了615例位于银屑病性关节炎活动期的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三组。在通过24周治疗后,按照美国风湿病学会的治疗反应标准对患者实施分级评估。应用45mgUstekinumab治疗的205例患者达到ACR20的患者有87例,达到42.4%;应用90mgUstekinumab治疗的204例患者达到ACR20的患者有101例,达到49.5%;应用安慰剂治疗的206例患者达到ACR20的患者有47例(

9、22.82%)。因此和应用安慰剂治疗的患者比较,24周达到ACR20的比例,应用Ustekinumab治疗的患者更高,患者对于治疗反应率的改善更为显著。另外研究者还发现,在应用Ustekinumab治疗的两组患者中,其生活质量指数以及皮肤病变指数改善程度更高。此次研究表示,银屑病性关节炎患者应用Ustekinumab治疗,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特别是对于存在指炎与附着点位置的炎症有独一无二的治疗效果,并且还能有效治疗脊柱关节炎。参考文献:1王苏丽,吕良敬.小分子“靶向”药物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研究进展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2,16(3):206-208.2刘雪涛,李庆.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药物进展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5(6):1171-1173,1014. 3杨智,张先龙.JAK3抑制剂托法替尼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研究进展J.国际骨科学杂志,2013,34(5):326-328.4邵雷,潘富林.来氟米特治疗难治性原发性肾病综合征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14-15,17.5胡长玲,林兵,郑承剑等.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天然药物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中草药,201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