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摘要:本文论述路面混凝土分次投料搅拌造壳技术,可改善水泥的分散性,可显著提高混凝土质量和耐久性,改变了我国水泥混凝土路面传统的拌合物一次投料的落后工艺。通过应用证明,裹砂石法造壳技术可提高混凝土强度1020,在保证路面混凝土质量前提下,可节约水泥用量510,工艺简单易行。 关键词:路面 混凝土 裹砂石法 造壳技术 1前言路面水泥混凝土通常是按砂、石、水泥、水一次投料的搅拌工艺制备的,其质量容易波动。使用将砂、石表面以水泥浆为外壳包起来的造壳搅拌方法,可改善水泥的分散性,使混凝土的质量与耐久性得到显著提高。80年代,我国许多单位在研究SEC工法新技
2、术的基础上,开发应用了“混凝土分次投料搅拌工艺”。其目的在于通过新的搅拌工艺,获得高质量的混合物,提高混凝土强度,继而在满足原强度要求的前提下,节约水泥用量。根据大量的应用研究结果,各种分次投料搅拌工艺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混凝土强度。其中裹砂石法和净浆裹石法的增强效果最显著。分次投料工艺改变了我国水泥混凝土路面传统的混凝土混合物搅拌工艺,我们从分析混凝土破坏途径和增强机理出发,论述了裹砂石法的应用研究效果。2混凝土的破坏途径硬化混凝土受力前在粗骨料和砂浆界面上存在很多微裂缝,称界面裂缝。这是由于水泥水化化学收缩,硬化后干燥收缩在骨料界面上产生拉应力导致界面裂缝。此外水分的迁移受到粗骨料阻止,从而
3、水分向界面集中形成水膜,也是界面裂缝的根源。混凝土受力后,石子和砂浆变形不一致又导致这种原生裂缝开展。此时E石E砂浆,骨料粒子处于软基体内,在纵向压力下砂浆横向变形(内聚力)大于石子,从而在石子上下部位产生压应力,边侧产生拉应力,界面有脱离的倾向(粘附力破坏)。这种由于两相变形不等产生的界面拉应力使原生裂缝开展。可见裂缝的发源地是界面,然后向DM(谢勇成:路面混凝土混合物的造壳技漱砂浆中延伸,最后贯穿试件,最终导致破坏。界面在受力前存在隐患,成为裂缝的发源地,界面拉应力的存在又为裂缝开展提供条件。因此,只有增强界面和提高砂浆强度才能阻止裂缝开展。3混凝土增强机理3.1改善孔结构、强化水泥石一般
4、认为,水泥石是由凝胶、晶体、水与孔组成的聚集体。根据现代混凝土强度理论,水泥石内聚力主要取决于水泥石基材的孔隙率、孔分布、孔级配、孔形状等孔结构参数。所以水泥石从形成、发展直到破坏均与孔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但孔隙率不是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唯一因素,在孔隙率相同情况下,不同孔结构水泥石性能也不同。平均孔径小的强度高,0.1m以上的毛细孔微缝对强度和耐久性不利,0.05m以下的孔对强度及性能无影响,Mehta证明,大于1000A的孔存在是强度和抗渗性下降的原因。将大孔改变为小于500A的孔则可提高强度和抗渗性。由此可见,存在着调整孔级配来提高水泥石强度和耐久性的可能性。例如,采用真空脱水,分次投料,
5、重复振捣,加入外加剂、活性混合物,聚合物浸渍以及限制膨胀等工艺措施,均能达到调整孔结构,提高强度的办法。采用分次投料造壳搅拌工艺,可使水泥石最可几孔径减少,增强显著,试验采用灰砂比为12.5,W/c0.5的软练砂浆与造壳砂浆作了强度和孔结构参数的比较,试验结果列表1。不同砂浆对比试验结果表1试件强度(MPa)孔隙率(cm2/g)比表面积(m2/g)当量比表面积(m2/cm2孔)平均水力半径最可几孔径分段孔体积含量(cm3/g)×10-2中孔区(100-1000)大孔区(1000-2500)7500500025001000500250普通砂浆30.80.107529.02270.037
6、.079875002.0802.3502.7363.4406.2307.744造壳砂浆39.20.104430.89295.933.850015960.70730.93651.3612.1124.7317.619从这些试验结果看出,造壳砂浆比普通砂浆的孔隙率只减少3,而强度却提高27,这主要是由于造壳砂浆和孔径分布得到了改善。第一,在大孔区,最可几孔径仅为普通砂浆的21;在中孔区仅为63,可见采用造壳搅拌工艺后,不仅能减少一些孔隙率,而且主要地可使毛细孔变细。第二,造壳砂浆的有害孔(500?!)含量仅为普通砂浆的6;第三,造壳砂浆孔隙当量比表面积和平均水力半径比普通砂浆分别增加和减少9。总之,
7、最可几孔径变小,使渗水通路变细,加上平均水力半径减少,提高了抗渗能力,对强度有害的大毛细孔减少24,这将对裂缝的引发和扩展起很大的阻滞作用,因而能提高其强度及抗冲击性能。3.2强化界面过渡层界面微观结构性质早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极大重视。研究表明,骨料和水泥石之间存在约几十微米的界面层,它是由水化粗骨料表面,首先形成水膜层逐渐被新生产物填充而来。如水灰比大或泌水均会使水膜层厚度增加,在过渡层会留下薄弱环节,所以只有减薄水膜层才能强化界面层。在传统的搅拌方法中,所有固相材料几乎同时倒入搅拌机,此时砂、石、水泥混合物中主要是固气界面。在加水搅拌过程中,水必然要浸润所有的固相材料表面而形成固液界面,同
8、时产生气液界面,亦即在搅拌过程中有相当数量的气相残留在液、固相的包围之中。在新的裹砂石法中,大部分水优先与砂石表面接触形成固液界面,骨料湿润后形成液气界面,基本上消失了固气界面。当水泥投入时,立即粘附在骨料表面的水膜层上,强化了水泥的水化历程,使首先生成的水化铝酸盐复盖在骨料表面限制Ca(OH)2晶体扩散而强化了界面层。同时,残留的气体也必然少于传统工艺。当水泥浆体作为粘附剂时,其粘附力大小首先决定于水对骨料表面的湿润效应。裹砂石法湿润本身说明水分子和骨料表面产生吸附作用(即范德华力),骨料表面的湿润效应可提供所有砂石骨料周界被水泥浆体包裹机会,骨料间的孔隙被水泥浆体全部填充。水泥浆对骨料湿润
9、面积越大,粘附力越大,故亲水性好,表面粗糙的石灰岩,石英岩使砼强度提高得更多。此外,全部水加入搅拌过程中,稀浆中的水分向壳膜中渗透。以及壳膜中的水泥粒子向稀浆中扩散。这样,渗透和扩散过程,使固液相均化,气相细化,改善了孔结构。 4粗骨料径影响无论是道路混凝土,还是普通混凝土,其最薄弱环节,都处在骨料下缘,尤其是粗骨料的下缘。粗骨料粒径越大,其下缘处的水膜层也越厚。因此,当道路混凝土采用裹砂石搅拌工艺时,随着粗骨料最大粒径增大,界面过渡层结构可得到更显著的改善。同时,还由于粗骨料粒径增大,其表面积相对减小,造壳所需水泥量也减少;另外,骨料粒径增大也有
10、利于造壳砂石形成连续相的骨架。所以随着粗骨料最大粒径的增大,水泥裹砂石混凝土的增强效果更显著(列表2)粗骨料粒径影响表2最大粒径(mm)搅拌工艺坍落度(cm)抗压强度(MPa)提高率()105-10普通法裹砂石法4.55.025.627.88.6205-20普通法裹砂石法4.54.525.126.14405-40普通法裹砂石法4.04.525.229.617.5从试验结果看出,当粗骨料最大粒径分别为10mm、20mm、40mm时,以最大粒径40mm的裹砂石混凝土增强效果为最好。这对于道路混凝土采用粗骨料最大粒径40mm的拌合料是非常有利的。5生产应用(1)裹砂石搅拌工艺为二次投料工艺,即造壳搅
11、拌和匀化搅拌工艺。不同分次投料工艺的试验结果列表3。从表3可看出,各种分次投料搅拌工艺的7d强度增长率均高于28d强度增长率,其中裹砂石法的强度增长率最高。另外,从工艺角度考虑,净浆裹石法为三次投料,而裹砂石法为二次投料,工艺简便易行。不同分次投料工艺的强度增长率表3种类R7()R28()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常规法00水+砂+石+水泥00净浆法12.26.7水1+水泥水2+砂石+水3砂浆法11.17.8水1+砂+水泥石+水20裹砂法14.18.8水1+砂水泥石+水2裹石法12.19.5水1+石水泥砂+水2净浆裹石法12.210.9水1+水泥水2+石砂+水3裹砂石法14.012.0水1+砂+石水泥
12、+水20(2)裹砂石法搅拌工艺方案如下:在此搅拌工艺方案中,下限为强制式搅拌机搅拌时间,上限为自落式搅拌机搅拌时间。第一次投料为:砂+石+70水(包括砂石含水量);第二次投料为:水泥+30水;(3)福建闽清市政建设工程公司采用裹砂石法进行了现场强度对比试验,其结果列于表4。强度对比试验结果表4搅拌工艺抗压强度(MPa)强度相对值7d28d7d28d常规法21.230.1100100裹砂石法26.134.5123.1114.6由表4可见,裹砂石法的强度增长值较高,R7为23.1,R28为14.6;因此,采用裹砂石法后,C30混凝土的水泥用量由360kg/m3降为324kg/m3,可节约水泥10。此外,由于裹砂石法拌制的混凝土具有较高的早期强度,可加快施工进度,如大庆油田扩建工程让湖路立交桥30m予应力钢筋混凝土T梁的施工过程中,原先需7d才能达到85设计强度,采用造壳任务,而且28d强度由原先技术仅用4d就可达到85的设计强度,不仅提前9d完成了的42.3MPa提高到46.9MPa。6结语在所选定的试验条件下,各种分次投料搅拌工艺中,裹砂石法在不增加搅拌设备和生产管理人员,不延长搅拌时间的前提下,增强效果最好,而且投料次数少,适用性广(适用于坍落度9cm的塑性和半干硬性混凝土,操作简便,易于推广。此外,裹砂石法混凝土抗渗性、抗裂性、抗冻性及抗弯拉性均有明显的改善。裹砂石法搅拌工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江苏省无锡市锡东片2024-2025学年初三化学试题第一次统练(一模)试题含解析
- 道路铺设工程施工合同
- 天津市宁河县芦台五中重点名校2024-2025学年初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英语试题文试题含答案
- 服务合同委托协议
- 2024-2025学年度辽宁省大连普兰店区三十八中学高一第二学期联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 版工程人员劳务分包合同
- 货物采购合同中英文对照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三单元 绿色生活真美好 第7课《清清家乡水》教学设计 粤教版
- 1 尊重他人 表格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 维吾尔民间舞蹈的风格特点
- GB/T 13007-2011离心泵效率
- 2022年物流仓储行业REITs研究
- 小猪佩奇Peppa-Pig第一季1-2集英文台词
- 民法表格理解记忆版
- 美国西屋Ovation35培训(一)Ovation系统介绍及
- 土方清运施工组织设计
- 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工程验收记
- 钻孔灌注桩工程结算关于充盈系数的争议处理及分析(苏亚金爱国)
-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霓虹灯PLC控制与监控组态设计
- 扬尘防治教育培训记录(共11页)
- 2020年TDLTE无线网络主设备功能测试规范基本功能分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