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与认同——社区居民参与的两种动力_第1页
利益与认同——社区居民参与的两种动力_第2页
利益与认同——社区居民参与的两种动力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利益与认同社区居民参与的两种动力    摘 要 社区居民的参与是社区治理中最为根本和持久的动力。当前我国居民对社区事务的参与总体上表现为不足。居民与社区利益相关度和居民对社区认同度是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两种动力。在回顾了居民参与的利益驱使论和认同驱使论之后,指出应该把二者结合起来考察居民参与不足的情况,并提出提高居民参与度的对策。 关键词 居民参与 利益驱使论 主同驱使论 中图分类号 C912.8 文献标识码 A 我国当前正在经历着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层转型,这种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也给社会的基本形态之一城市社区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主要表现

2、在:传统单位制瓦解;市场经济的要求和户籍制度的改革大大增强了城市居民的流动性;社会阶层化通过房地产的价格作用进而导致社区阶层化趋势明显;社会利益群体的分化和个性的彰显致使社区居民异质性扩大;公民权利意识增强。这一系列的变化给社区治理出了一道难题。 随着20世纪80年代我国社区概念的提出,社区建设日益受到重视。近年来,社区建设凸显出了上海特色、青岛特色、沈阳特色、江汉特色等众多社区建设成就的代表。不管何种特色,政府都在其中发挥着主导作用(百步亭除外)。的确,对于我国而言,政府不能放松对基层的关注和控制,但是社区建设最终走向社区自治是毫无疑问的,那么在这一个过程中要积极把社区居民动员起来,社区居民

3、的参与才是社区建设最根本最持久的动力。联合国在20世纪50年代发表的通过社区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专题报告中就提出,社区发展的目的是发动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社区建设。 1 社区居民参与不足的现状 目前,我国社区参与呈现出来的参与不足的现状令人堪忧。许多学者对我国社区参与的现状做了调研。桂勇、崔之余对上海的抽样调查表明“居民对居委会所持的态度是疏远的。许多人对居委会漠不关心,在全体被访者中,36.4%的人表示不了解居委会的工作,25.1%的人不认识居委会主任;相当大的一部分人并不把居委会认同于自己的组织,68.9%的人不曾向居委会表达过个人的意见与建议,41.0%的居民不曾主动找过居委会。此外,作为一个

4、群众性自治组织,在理论上居委会干部应代表全体居民,并主要服务于居民自身。但事实上63.5%的人没有参与过居委会的选举,42.3%不知道居委会干部是如何产生的,并且,22.1%的主动找居委会的居民是为了行政性事务。而调查问卷中所设计的其他数项事务均在20%以下。”严志兰对武汉市杨园街道社区居民的调查显示居民“参与水平并不高,总体平均参与程度处于较少参与水平(总体社区参与频率均值为2.19)”;卫红等对上海社区居民参与意愿的调查指出“只有15.7%的居民表示很想参加”。 社区参与是指社区居民作为社区管理的客体,更作为社区治理的主体,自觉自愿地参加社区各种活动或事务的决策,管理和运作的过程。需要指出

5、的是,这里所指的社区参与不仅包括社区居民个体的参与而且也包括区内各类社会团体的参与。对于社区参与难以用一个整体性的指标来量化,但把政治参与作为考核居民参与程度主要指标大多数学者是认可的。而政治性的参与又主要是指参与居委会的选举。 笔者对武汉市武重社区、钢花村119社区、康乐里社区的调查表明,以上3个社区居民对待参与社区选举的态度都有一半的人持“无所谓”的态度,加上“随大流”的百分比竟达到75%之多(见图1)。 除了在总体上社区居民对待社区参与持冷漠态度外,笔者调查还发现社区居民参与呈现以下特征:社区居民中中青年参与和老年人参与社区事务呈两级分化之势。在参与社区活动目的上面,通过访谈,老年人群体

6、更多的是想继续发挥余热,而被职业“捆住”的中青年群体则认为参与社区活动意义不大。从影响居民参与社区活动因素来看,中青年群体主要时间都花在了工作上面,导致参与社区活动的时间极其有限。从而在社区活动参与中,老年人是最为积极的因子,中青年群体则是“场外人”(见表1)。 2 社区居民参与的动力分析 关于居民参与不足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方兴未艾,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两种:一是基于理性人假设之上的利益驱使论,二是基于集体认同之上的认同驱使论。 持利益驱使论的学者从理性选择和交换理论出发,认为居民社区参与行为是具有理性的。居民是否参与以及是积极还是消极地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取决于其参与行为对其自身以及其家庭是否有

7、价值,以及有价性程度的大小;不同的居民因为其需求不同而导致参与态度不同;如果居民的社区参与行为没有实现预期中的价值,居民就会停止这种社区参与或者会表现出消极的参与态度。居民的社区参与行为同样适用于行为主义的满足递减原理或者经济学中的边际效用原则。“需求一致的居民群体通过参与某项社区公共事务,可以实现他们行为的某种价值,满足他们的某种需要。”但是,如果这种需求在一次或持续的社区参与中逐渐得到满足,其参与行为所获取资源的有价性程度便会逐渐降低,最后,居民便会停止这种社区参与;还有学者认为从本质上讲,社区居民参与不足在于社区和居民利益相关度不大,社区活动与居民切身利益相关越直接、越明显,能满足参与者

8、兴趣的范围越广泛,对居民的吸引力越大,也就越能激发居民的参与意识;也有学者从单位制变迁的角度出发指出后单位制的出现并不意味着单位制发生了根本动摇,单位仍然控制着大量社会福利和资源,从而导致社区处于一种为其居民提供不了福利的尴尬地位,还入木三分地指出,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不是因为社区意识强,而是为了获得一定的个人利益。在职单位人的利益主要在单位获得,所以在职单位人不参加社区活动。 利益驱使论从经济学的视角出发从深层次上探讨了社区参与不足的原因所在。然而,正如同理性经济人的假设并不是万能的那样,对社区参与不足的解释也不尽完美。更重要的是,社区之所以称其为社区,之所以成为社区,从本质上来说是由社区具

9、有共同体的性质决定的。这种共同体具有小型、传统、团结、情感的特征。因而,也不能纯粹用经济人逐利的观点来阐释。 持认同驱使论的学者则从社会建构主义的角度出发,认为城市社区存在而且能够存在类似与都市村庄的具有认同性的社区,其中的代表就是社区发现论和社区转变论。 20世纪60年代以后,对沃斯理论的批判性评价已经成为许多研究的共同倾向,城市社区消失论已经逐渐被社区发现论和社区转变论取而代之,这方面的主要人物包括甘斯、费谢尔、斯塔赛等。甘斯(Gans.H.J)等人通过一系列个案研究发现,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中都存在着具有内聚性和认同感的“都市村庄”,城市中许多组织间和邻里间的互动也并不是沃

10、斯所说的典型次属关系,而是“准首属关系”。萨脱斯(Suttles)等人的研究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认为当代城市中确实有具有地域范围的社区。这些研究表明,邻里和亲属群体在当代城市中仍然是丰富和强大的,城市化引起的大规模社会变迁既没有造成城市社区的衰败,也没有使得城市社区趋于消失。城市社区往往可以通过住户缓冲大规模力量的影响,并使得自己成为提供相互帮助和居民介入外部世界的安全基地。甘斯(Gans)等认为,社区居民的阶级特征和生命周期特征,社区的社会组织状况以及广泛的政治、经济与社会背景是正确理解城市社区多样化的三个基础变量。斯塔塞(Stacey)和费谢尔(Fischer)等人通过对工人阶级社区和郊区

11、社区的研究,发现了不同城市社区在成因上的差异性。对工人阶级社区而言,永久性和非流动性是促进社区形成的重要因素。 对郊区社区而言,存在着一系列有别于工人阶级社区的内聚因素:独立的住房有利于地方社会生活;郊区在社会和人口统计上比较均质;存在一种在新郊区开发中结交朋友的渴求;郊区居民对社会和闲暇活动具有类似的偏好;空间距离使郊区和都市内其他社会接触不便,从而迫使人们进行地方性接触。也有学者吸收了社会心理学家米德(G.H.Mead)的符号互动论,试图建立一个个人互动社区的理想图式。而且米德的符号互动论还表明,人们通过符号互动创造了一个具有共同意义的符号世界,这就表明人们的社区参与性的互动并部指向功利主

12、义。和利益驱使论相比,认同驱使论更强调社区的共同特征和情感因素,认为对于社区事务的参与在很大程度上是居民的内心建构的共同性使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就提醒我们,没有一定的利益诱使和满足,再多的热情也会有用完的一天,这就促使我们以一种更加综合的视角来思考。 3 提高社区居民参与度的对策 综上观之,笔者认为要提高社区居民参与,也不能仅仅局限于几个方面,而要全盘考虑。除了要打造良好的社区参与平台外,还要从社区居民参与的动力出发。首先要加快单位社区改组,实现“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化,把社区发展利益和居民利益直接挂钩,驱使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社区事务。其次,要最大可能的引入市场机制,优化社区参与资源的配置,实现社区参与经费自给。借鉴国外社区经验,发展社区志愿者队伍或者义工队伍,以志愿者的推动来带动社区居民的参与,进而形成良好的参与循环。第三,要建立社区居委会回应机制。笔者借鉴了公共管理中的政府回应(government responsiveness)理念,认为社区作为一种自治组织更应该具备这种回应素质和精神,对社区居民提出的要求和反映的问题做出积极敏感的反应和回复。 参考文献 1 桂勇,崔之余.行政化进程中的城市居委会体制变迁一对上海市的个案研究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3) 2 严志兰.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