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支持“中部崛起”发展战略问题探究_第1页
金融支持“中部崛起”发展战略问题探究_第2页
金融支持“中部崛起”发展战略问题探究_第3页
金融支持“中部崛起”发展战略问题探究_第4页
金融支持“中部崛起”发展战略问题探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金融支持“中部崛起”发展战略问题探究    近年来,中央实施大力支持中西部经济发展战略,对加快我国中部地区崛起无疑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新形势下研究金融如何支持我国中部地区经济发展问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就如何响应地方政府实施“中部崛起”发展战略,进一步促进我国中部地区经济发展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并试图提出若干对策。一、中部崛起发展战略的提出及意义党的十六大以后,党中央以科学发展观统筹区域发展,进一步明确了我国区域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布局,作出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大战略决策,提出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和要求。2006年中央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

2、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2009年9月国务院又发布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表明了我党对区域协调发展和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体现了对中部地区的高度重视和殷切希望,为中部地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一)中部地区崛起是统筹区域发展的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中部六省面积、人口分别占全国的107和281 ,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但发展滞后。2004年以前,全国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呈现出东部最快、西部居中、中部较慢的态势。加快中部地区发展、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有利于促进全国共同繁荣,有利于更好地发挥中部的桥梁和

3、纽带作用,完善全国统一的现代市场体系,有利于发挥中部的优势和潜力,为全国经济发展拓宽空间、增强后劲。(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中部是我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集中区,农村人口数量多,农业所占比重大。中部六省从业人口中农业比重达537 ,农业增加值占GDP的169,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2和21个百分点。如果“三农”问题不在中部取得突破,中部地区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得不到大幅提高,全国就无法如期实现全面小康。(三)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是发挥中部地区综合优势的迫切需要中部地区地处祖国腹地,历史

4、悠久、文化灿烂、交通发达,具有承东启西、接南连北、吸引四面、辐射八方的区位优势,但区位优势还没有形成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市场优势,资源优势尚未转化为经济优势。唯有加快发展,促进中部地区尽快崛起,才能使优势更加充分有效地发挥,才能加快追赶东部发达地区的发展步伐,才能在全国发展的大格局中有更大的作为、更大的成就、更大的贡献。二、我国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分析近年来,随着中央加快实施“中部崛起”发展战略向纵深推进,中部六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历史发展机遇,克难攻艰,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扎实推进“三基地一枢纽”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着的成绩,经济总量占到全国五分之一之多,成为全国区域经济发展的

5、重要增长极。(一)中央扩内需、保增长的系列政策措施,使中部地区发展空间更加广阔2008年下半年以来,针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央及时果断调整宏观经济政策,作出一系列得力有效的英明决策,出台了扩大内需、促进增长的十条措施,制定了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等,这些政策措施都为中部地区加快发展留下了很大空间。中部六省都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有待推进结构调整和新型工业化,需要加快农业、能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这些都是国家政策重点支持的发展方向。(二)中部崛起战略的加快实施,使中部地区发展步伐明显加快随着国家加大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支持力度,在新一轮发展中,中部地区在全国经济增长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见图

6、1)。如2009年安徽省初步核算,全省生产总值突破一万亿元,达到100529亿元,比上年增长129 ;财政收入15512亿元,增长17 ;粮食总产量614亿斤,再创历史新高;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9879亿元,增长22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2632亿元,增长36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278亿元,增长l9。(三)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环境更加宽松,“三农”问题在中部地区得到更好的解决中部六省都是农业大省,“三农”问题是影响和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大难题。在中央一系列惠农政策指引下,中部地区农业以及新农村建设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广大农民生活水平也获得很大提高。农村综合改革继续

7、深化,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启动,“惠民直达工程”试点成效明显,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和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基本完成。不断扩大省级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基本完成了集体林权确权发证任务并开展配套改革试点。(四)金融危机产生的“倒逼机制”,使中部地区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热点区域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后,国际产业转移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它使全球成熟加工制造业向低成本地区进一步转移的趋势得到加强,全球“第四次产业转移”已经展开。在本次产业转移中,产业转出地主要是中国沿海地区和部分发达国家;产业承接地主要是中国中西部地区、东盟地区以及其它发展中国家。根据国内相

8、关权威机构测算,从东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情况看,到2010年,仅广东、上海、浙江、福建四省市需要转出的产业,其产值估计将达到14万亿元。由于具备成本优势和区位优势,我国中部地区将成为产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地。三 我国中部地区经济发展障碍加快中部崛起,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索破解影响中部地区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困境和难题。目前,影响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障碍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一)经济发展严重不足,区位比较优势不突出中部六省经济发展水平虽然同其所处位置一样,也处于全国的中间水平,但是,这个中间水平事实上还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如中部地区人均生产总值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70,更低于东部;中部地区经济总量不到全

9、国的15,但人口却占全国的l4。其原因主要是该地区没有处理好发展地区比较优势与不断深化和探索新的比较优势的关系。长期实行单一、不变的比较优势战略,是无法满足一个地区持续发展需要的,也不符合市场不断变化的要求。(二)产业结构不合理,城市工业化水平不高中部六省产业结构仍存在不合理状况。总体上,工业化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差距更大;工业内部结构偏向重工业,与本地自然资源结构基本相符,但农业的比较优势没有在相关的工业产业结构中得到充分反映;主要产业为粮食种植业、水电、煤炭、钢铁、汽车和机械等。一方面,产业结构层次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更低于东部地区的水平。中部六省第二产业GDP比重低于全

10、国各省总计的24个百分点,比东部低3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GDP比重低于全国各省总计的18个百分点,比东部低26个百分点。另一方面,工业内部结构以重工业为主,重工业比重高于全国2个百分点左右。然而,我国中部地区较高的重工业比重,并不说明其工业化水平和阶段高于全国平均或东部地区。因为,中部地区较高的重工业比重是建立在较低的经济发展水平基础上的,是一种人为“跨越”的结果,是轻工业发展相对滞后的结果。就重工业本身而言,中部地区重工业的层次和产品质量也比较低,与东部相比,竞争力不强。(三)中部的城市化率比较低,城市经济与发达地区比较,差距明显中部城市数目逐步增加,但发展速度不快,且整体规模偏小,城市化水

11、平较低。中部城市化率与东部的浙江、江苏相比差距较大,与东三省相比差距也较大,如东北的辽宁、吉林、黑龙江的城市化水平早在几年前就超过了5O。中部城市数量较多,但城市经济与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等三大经济圈的城市经济相比还有很大差距。2008年,“长三角”超过3000亿元的城市有6个,六城市的生产总值为37319亿元,城市平均生产总值6220亿元,其中上海市生产总值13698亿元,位居全国各城市之首,区域中心城市的龙头作用十分明显。中部地区有3个城市生产总值超过3000亿元,3个城市生产总值9965亿元,城市平均生产总值3322亿元,和“长三角”城市相比,相差甚远,区域中心城市的龙头作用还没有

12、体现出来。(四)中部地区金融生态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制约经济发展投融资“瓶颈”问题尚待进一步破解金融生态即金融体系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及其与外部环境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动态平衡有机系统。近年来,我国中部地区的金融生态有所改善,但相对于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和迅猛发展的西部地区,发展差距呈现不断扩大态势。中部地区的金融发展速度明显滞后,出现了所谓的“中部塌陷”现象:资金吸纳能力低下、金融机构结构欠合理、金融市场发展缓慢、金融宽度不够、融资渠道狭窄、不能满足融资需求,整体金融效率低等。四、促进金融支持中部地区经济发展实践路径选择促进金融支持我国中部地区经济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区域经济发

13、展实际,制定科学的金融发展战略规划;坚持不断深化金融改革以及加快扩大金融对外开放;改善企业经营环境,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积极营造稳定、和谐的金融生态环境;加强金融监管,严防金融风险发生,维护区域金融安全;建立区域金融人才服务管理机制,大力引进和培养创新型金融人才。(一)立足区域经济发展实际,制定科学的金融发展战略规划,密切与地方政府工作关系金融业作为促进中部崛起的重要力量,要立足中部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制定科学的金融发展战略规划,密切与地方政府的工作关系,全力支持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一方面,要科学把握区域金融运行形势,保持信贷适度均衡增长,全力服务重大发展战略。当前,从总体上看,中部地区金

14、融保持强劲发展态势,有利于金融发挥作用的条件和机遇明显增多,但是,经济金融运行环境十分复杂,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任务非常艰巨。因此,我们要正确把握这一形势,制定好促进中部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金融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确保区域内重大建设项目的资金支持。另一方面,积极参与地方经济振兴“融智”工作,为地方政府出谋划策,充当政府金融顾问。如2008年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安徽、湖北等地方党委加强与金融系统密切合作,争取金融系统给予人才智力支持。2008年l 1月,安徽省委组织部分别从中央各金融单位以及省级金融单位共选派17名同志赴各地市挂职,分别担任17个省辖市协助分管金融工作的副市长。湖北省委也

15、分别从中国人民银行等12家中央金融单位共选派13名优秀干部到湖北挂职工作一年,分别担任武汉市等13个市(州)委常委、副市(州)长。(二)不断深化金融改革加快扩大金融对外开放,助推中部地区经济腾飞中部地区已成为我国扩大内需、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中部省份制定的经济开发建设战略,都已相继得到了国务院批准实施。如安徽省实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湖北省实施“两圈一带”(武汉城市圈、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湖北长江经济带)建设;江西省实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等等。上述经济开发战略实施需要金融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需要宽松的融资环境,需要完善的投融资机制。因此,我们必须不断深化金融改革,加快扩大

16、金融对外开放。首先,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银行服务体系,充分发挥银行服务功能。一是继续发挥国家政策性银行以及国家控股大型商业银行在交通、电力、石化、煤炭、化工、城市基础设施以及农业产业化、城镇化等建设中的投融资主渠道作用。二是支持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村合作银行以及村镇银行拓展金融服务空间,特别是发挥它们在服务中小企业以及小城镇建设的积极作用。其次,大力发展证券、保险、信托、基金等非银行金融机构业务,特别是通过资本市场,扩大企业直接融资的市场比重。要充分利用资本市场,支持符合条件的创新型企业在国内主板和中小企业板上市,努力为高科技中小企业在海外上市创造便利条件,拓宽融资

17、渠道。同时,还要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企业股份转让工作,完善技术交易市场、产权交易市场,促进技术与资本的有机结合。第三,积极引进外资银行落户于中部地区中心城市,提升金融服务对外开放水平。近年来,我国积极引进外资银行,主要分布在上海、广东、北京、深圳、山东、天津、江苏等经济发达地区,占全国新设外资银行分支机构总数的7696。中部地区虽然已有外资银行进入,但是数量占比非常小,因此,中部地区要加快引进外资银行步伐,增加企业参与对外融资的平台,促进金融服务开放水平的提升。第四,大力加强金融服务产品创新,为广大企业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务。我国中部地区要在做好传统的金融服务产品基础上,加大金融服务产品创新力度,以更

18、多的金融产品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大力发展信贷替代产品,引导和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利用多种债务工具融资。支持大企业在银行间市场发行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创建投资中小企业集合理财产品、基金等新的融资工具。如,建行安徽省分行与地方政府共同成立皖江产业基金,大大拓宽了商业银行服务地方经济的新渠道。(三)改善企业经营环境,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积极营造稳定、和谐的金融生态环境一是改善企业经营环境。企业既是金融机构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金融市场稳健运行的基石。中部地区崛起需要企业强有力的支撑,中部地区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依赖于企业效益的根本好转和诚信水平的提升。只有盈利能力和诚信水平比较高的企业才能以较低的成

19、本筹集到所需要的资金,金融投资才更加安全。二是改善社会信用环境。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石,信用是金融的生命。要健全以政府为主导的社会信用体系。通过行政手段,做好全社会的信用指标体系、诚信考评制度和资信评级信息披露共享机制,提高全社会人们的诚信意识。要加大失信惩戒力度,对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的企业和个人,将严格依据有关法律追究其法律责任。三是加快信用担保体系的建设。完善的信用担保体系是联系金融机构和企业的桥梁和纽带,也是破解贷款难的有效途径。政府要支持在中部地区发展各类担保机构,以增强控制风险、分散风险的能力。同时,积极发展民间担保机构,吸纳社会资本参与担保体系建没。(四)加强金融监管服务,严防金融风险

20、发生,维护区域金融安全。一要加强监管政策宣导。作为金融监管机构,无论是银行业、证券业还是保险业监管,都应该及时向所辖被监管服务对象宣传有关国家最新出台的宏观经济金融调控政策,要密切关注宏观调控形势下金融服务及经济金融协调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进行监管提示,采取相应对策,从监管政策上引导金融业加大对地方经济的支持力度。二要针对中部地区金融机构规模水平、发展程度、管理结构和风险状况的差异,实施差别化分类监管,实现银行、证券、保险业监管目标和各自业务发展目标的激励相容,更好地适应机构发展和风险防控的需要。三要建立区域银行、证券、保险分业监管协调配合机制,互通监管信息,依法、科学安排监管设限,鼓励金融机构开展体制、机制、管理和业务创新。四要围绕风险管理长效机制建设,加强对风险的识别、分析、判断,提高监管部门的风险反应和处置能力,形成系统、有效、各有侧重的风险监管布局,降低区域内金融业总体风险水平,夯实金融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为促进中部崛起提供有力的监管保障。(五)建立区域金融人才服务管理机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