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生活与哲学知识点默写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哲学是、的世界观(1从与世界观的关系看:哲学是关于的学说,是、的世界观。(2从与方法论的关系看:哲学也是的学说,是和的统一。(3从与具体知识的关系看:哲学是对、和的概括和总结。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1区别: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和。方法论是人们以一定的世界观为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和。(2联系:世界观方法论,方法论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1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的规律和奥秘;哲学是对个别规律和特性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的规律。(2联系: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
2、。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是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具体科学的进步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的指导。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的关系问题(1。(2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义和的唯一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分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5.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2凡认为的,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的, (1标准:何为本原。(1唯物主义基本观点:。(2即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唯物主义从本质上讲是正确的,但只有才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3代表观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等
3、是世界的本原。A.五行说:生成万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B.阴阳说: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荀子;C.形神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王充;D.气理说:气者,理之依也(王夫之;E.活火说: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赫拉克利特;F.水为始基:“水”是万物的“始基”(泰勒斯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认为是世界的本原。A B.培根: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哲学7.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1唯心主义基本观点:。(2唯心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两种基本形态:唯心主义和唯心主义(3代表观点:主观唯心主义把当作世界的本原A.C.慧能: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D.
4、陆象山: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E.笛卡尔:我思故我在F.康德:理性为自然界立法G.贝克莱: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H.休谟:我们的知觉是我们的唯一对象I.费希特:世界是自我创造的非我J.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K.叔本华:万物是我们的表象L.杜威:世界是我的观念,我的活动,我的经验客观唯心主义当作世界的本原A.B.柏拉图:理念论C.黑格尔:绝对观念论D.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E.朱熹:理在事先F.孔子:生死有命,富贵在天G.各种封建迷信活动H.生活中的客观唯心主义:“8”就是发;喜鹊报喜;彗星是不祥之兆;“指纹、手相、星座、生肖、风水”决定人的命运。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
5、追求真理1.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物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是。这个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2.世界的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自然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是物质的(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都是物质的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3.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运动是物质的和。世界上不存在脱离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脱离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离开物质谈运动的主义观点和离开运动谈物质的观点,都是错误的。4.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1运动是、的和的;静止是的、的和的(2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6、。(3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5(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2规律具有客观性:是的,它既不能被,也不能被。(3规律具有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6.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1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2规律面前人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7.意识的本质和作用(1意识的本质从意识的起源看:;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它是;从意识的内容看,它是。意识在本质上是。注意:无论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的
7、产生要具备三大条件:人脑、客观存在(客观事物、实践。(2意识的作用:人能够能动地世界:意识活动具有性和性;意识活动具有和;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人能够能动地世界:a.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b.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发;萎靡的精神,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方法论要求:重视意识的作用,。8(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2方法论意义A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B.一
8、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要求:第一,要求我们,坚持用,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第二,要求我们把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第三,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C.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重要性:这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和。9.实践的含义和特点(1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活动。(2特点:第一,实践具有;第二,实践具有;第三,实践具有。10.实践是认识的(1实践认识:第一,实践是(要区别认识
9、的来源和获得认识的途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实践的产物;第二,实践是;第三,实践是;第四,实践是。11.真理是、的(1含义: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是标志相符合的哲学范畴。(2真理的基本属性是。真理面前人人平等。(3真理都是: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4真理都是: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12.认识具有、(1从,再从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的过程。(3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
10、升,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4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13.坚持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原理:认识具有。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1.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是:和2.联系的含义联系的含义: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和。3.联系的、及其指导意义(1原理: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
11、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的。方法论:要用看问题。(2原理:联系是事物本身。方法论:A.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B.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可以根据事物,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3联系的多样性:原理: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的。方法论:A.联系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B.一切以为转移。4.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1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区别:内涵不同;整体是事物的,部分是事物的。地位、作用和功能不同:整体居于,整体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
12、,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联系:二者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是整体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能成为部分。二者相互影响: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整体的功能,的功能及其变化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2指导意义(方法论:树立全局概念,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5.发展的实质发展的实质:发展是事物的,是和。6.事物的发展前途是,道路是。方法论:我们既要对未来,又要做好充分的,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7(1量变和质变的含义:量变是指事物和场所的变更,
13、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指事物,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2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质变是量变的;任何事物发展都是统一,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3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的方法论指导意义:积极做好,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要果断地,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8.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1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2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9.矛盾就是对立统一(1矛盾的含义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2矛盾的两种基本属
14、性: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的属性和趋势。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斗争性:矛盾双方、的属性。它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斗争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10.矛盾的普遍性(1原理: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2方法论: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要用全面地、的观点看问题。11.矛盾的特殊性(1原理:矛盾的特殊
15、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它主要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有,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和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形成了事物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三是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2方法论: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要求我们坚持12.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1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一方面,普遍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和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有共
16、同之处,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2意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辨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的哲学基础,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13.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1主要矛盾的含义: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作用的是主要矛盾。(2次要矛盾的含义:处于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是次要矛盾(3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并在一定条件下。(4方法论要求: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同时要学会,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5“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又反对只抓重点不顾其它的“单打一”的
17、。14.(1矛盾主要方面的含义:每一个矛盾中处于,起的方面是矛盾的主要方面。(2(3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既,又相互依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事物的性质是由决定的。(4方法论要求: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但又不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即支流。15.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1哲学依据: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2方法论要求:坚持和相统一16.坚持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1含义:指在矛盾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2地位:它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是马克思主义的。(3重要性(作用:
18、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4哲学依据: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即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17.辩证否定的含义及实质(1辩证否定的含义: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它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辩证的否定,是事物。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之中,它总是汲取、保留、改造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2辩证否定的实质:“”。辩证的否定,既不是,也不是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的是18.原理:坚持辩证否定观,方法论:树立创新意识(1为什么:树立创新意识的哲学依据:A.
19、唯物论依据: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能动作用。B.辩证法依据: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辩证的否定观。C.认识论依据: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D.历史唯物主义依据: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有能动作用。现实意义:创新的发展;创新能够的变革;创新能够推动人类的发展。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2怎么样: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1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2社会意识于社会存在。落后的社会意识阻碍社会的发展;先进的社会意识可
20、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3)社会意识具有 。从根本上说,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但 它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方法论:坚持从社会存在的实际出发,树立正确的 ,克服错误的社会意识。 2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新增) (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 之间的矛盾。 (2)解决方式:改革(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 ) (3)改革的根本目的: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4)改革的作用: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 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原理内容:人民群众是社会 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 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 的决定力量。 (2)方法论要求:坚持 和 。 4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 (1)坚持群众观点: 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相信群众, ,对人民负责,向人民学习。 群众观点的要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 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这是我们一切工作的 ) (2)坚持群众路线: 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群众路线的地位:它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