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管理模式优化建设策略-推动水务信息化跨越式发展_第1页
创新管理模式优化建设策略-推动水务信息化跨越式发展_第2页
创新管理模式优化建设策略-推动水务信息化跨越式发展_第3页
创新管理模式优化建设策略-推动水务信息化跨越式发展_第4页
创新管理模式优化建设策略-推动水务信息化跨越式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品文档创新管理模式优化建设策略推动水务信息化跨越式发展深圳市水务局水务信息化建设,是促进和带动深圳市水务现代化,提升水务行业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保障水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两年多来,我局的信息化建设在水利部、广东省水利厅的关怀指导下,按照张绮文局长提出建设“低碳水务、安全水务、民生水务、效益水务”的总体要求,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明确信息化发展思路,真抓实干,深圳市水务信息化工作迈上新台阶。一、工作与回顾我局2007年通过实施“水务(三防)基础数据库、信息整合平台与发布系统”项目,已初步建成我局水务数据中心。基础数据库包含水雨情、基础工情、实时工情、水质水量动态数据、水务空间数据、三防业

2、务数据、水土保持、供水、排水、水资源、综合计划、政策法规等不同种类的基础数据,实现主要水务数据管理的“一数一源”。信息整合和业务发布平台采用架构式平台化技术,对已建业务应用系统进行了整合与完善,并建成数据共享及交换平台,实现了水务系统内已有数据的共享与交换。(一)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目前,我局已基本建成集信息采集(包括工程监控)、网络建设、数据中心为一体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在信息采集方面,今年水文站网一期工程的完成,使我局在原有50个雨量站的基础上,增加雨量站13个、水位流量站9个和测沙站1个;已建成供水水质在线监测站点99个;现有14座污水处理厂已建成10座污水厂水质在线监测站点23个,

3、其余4座污水厂水质在线监测站点11个正在建设;政府投资和社会BOT模式新建10座污水处理厂的水质在线监测站点已陆续开工建设。已建成覆盖全市水务重点地区的视频监视系统,通过共享市直相关部门的视频资源,可对全市大中型水库、重点海堤、特区内主要河道和城区易涝易浸点实时监控。在网络建设方面,我局早已通过省水利专网、市政务内外网、局办公网络、业务系统专网,形成了连通省、市、区,包括市应急指挥中心、市气象台、各区水务局和三防办的网络系统。今年,我们加强了网络管理,理顺网络拓扑结构,不仅联通省、市、区,现在还可联通至街道办,保证了电视电话会议、三防会商系统等信息渠道的畅通。在数据中心建设方面,以三防业务为基

4、础的、与市气象台和市交警局共享雨情数据和城区视频图像的、提供主要水务业务应用的数据库已初步建成。去年,建成水土保持管理系统和供水信息管理系统后,涉水业务应用数据库正在不断完善;在原有数据共享及交换平台的基础上,我局根据业务需要进一步建设数据接口,今年已建成行政审批并联审批接口、政务公开电子监察接口和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接口,确保我局对内各专业之间和对外数据的畅通。(二)信息化应用成效突出一是公共网站建设成效显著。深圳水务网站不断扩大政务公开范围、增加网上办事功能、增设多个栏目方便市民互动,发挥着民生水务的重要作用。2009年被水利部评为“全国水利行业优秀政府网站”,在全市57个局级政府网站

5、绩效评估中获第7名,受到表扬和肯定。二是电子政务应用便捷高效。我局除保密文件外,行政审批、行政执法、公共服务及普通公文办理均在局办公自动化系统中全程进行。今年,我局办公自动化系统升级改造项目顺利完成,新增加了督办管理、信息公开管理、投诉咨询管理和会议管理功能,将我局行政审批时间提速35%,使水务行政审批由现在的100%网上审批向100%网上受理及审批转变,大大提高了行政管理的工作效率。三是业务应用系统建设取得突破。在前10多年来对三防信息化建设和水源大厦智能网络工程投资约2630万元的基础上,最近3年投资约6900万元(未包括工程配套的信息化建设投资),建成并完善三防、水资源、供水、节水、水土

6、保持、计划财务、视频监控、供水水质和污水水质在线监测等系统,至此,我局信息化建设管理已基本覆盖了所有水务业务领域。(三)信息化保障环境明显改善一是在编制规划方面,在编制和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基础上,初步编制完成了深圳市“十二五”水务信息化发展规划,明确了未来5年水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目标与重点建设任务。二是在制定标准方面,提供全市水资源信息,列入“数字深圳”信息资源(共三批)共享目录;编制了深圳市水务信息化工程建设管理暂行办法等8个信息化管理规定,编制了6个信息化建设管理技术标准,其中两个已经深圳市质量与技术监督局批准为地方性标准文件。三是在理顺体制方面,2006年组建了局科技信息中心,2007

7、年11月再次明确了机构和职能,负责信息化建设的行业管理工作,承担局机关信息化工程的规划、建设与管理工作,指导局属单位信息化工作。四是在安全保障体系方面,政务内、外网严格实行物理隔离、数据备份等措施,重视信息网络安全、内部安全审核和计算机病毒防范等工作,初步建成了信息系统安全保障体系。我市于2008年开始大力开展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和安全测评工作,今年开始年度常态化运行并纳入政府绩效(逐月)考核评比,去年我局在全市市直机关安全测评中名列前茅。(四)局属单位信息化建设顺利开展重点推进我市主要供水水库管理单位和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信息化建设和工程配套自动化建设工作,截止目前,铁岗?石岩水库管理处信息化项目

8、、铁岗水库和长岭皮水库大坝安全监测项目已基本完成,市北部引水工程管理处和三洲田?铜锣径水库管理处的信息化建设正有序推进。二、探索与实践近几年来,我们通过艰苦探索,不断深化对信息化改革发展的认识,在实践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和得到了一些启示。我们在工作思路、管理模式和建设策略上进行改革、创新和优化,以统一建设为抓手,以重大项目建设为突破口,以共享资源和业务协同为亮点,推动我市水务信息化工作跨越式发展。(一)改革工作思路一是三个引擎驱动,思考谋划信息化发展。信息化面临战略机遇期,要把握机会,乘势而为,加快信息化步伐,推动水务信息化工作迈上新台阶;信息化是治水新思路的关键因素,要广泛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对水

9、务工作的服务与支持,最大限度地发挥工程体系的效益,全面提高水务管理水平;深圳是首个“国家电子政务试点城市”、“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首批“三网融合试点城市”,最近深圳市提出要建设“智慧城市”、“低碳城市”,这些良好的外部环境,为深圳水务信息化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二是三个轮子转动,协同推进信息化工作。2007年我局明确提出打造“数字水务”,并以实施数字水务一期工程作为战略突破口,抓住重点,全面推进,促进深圳市水务信息化跨越式发展;同时续建和完善现有业务应用系统,发挥已建信息化工程的效益;另外,实施短、平、快的信息化项目,填实各实施项目之间的空隙,注重实效,尽快显现信息化工作的亮点。三是三种措

10、施促动,狠抓落实工作任务。科技信息中心连续三年制订了年度工作目标责任白皮书,通过三项措施保证落实工作任务:1、目标细化、任务量化、责任硬化。制订详细的计划,明确目标,工作责任落实到人,任务分解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严格控制进度和质量。2、加强协调、强化督办、全力推进。责任人和协办人协调互助、精诚合作,采用进度报告、定期协商、常态督办等制度,全力推进各项任务的完成。3、阶段检查、严格考核、责任追究。把工作任务的落实情况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按局里要求进行逐月政府绩效考核,奖优罚劣。(二)创新管理模式一是遵循统一原则,加强行业管理。坚持信息化建设“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原则

11、,严格实行统一建设,防止信息化建设各自为政、盲目建设和重复投资,充分利用和整合共享各种资源,实现全局系统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推进、有序建设,促进水务信息化快速发展。加强水务信息化行业管理,按局授予科技信息中心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职能,负责编制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制定信息化的技术标准和建设管理规范,承担局机关各处室信息化工程的建设和管理,指导局属单位和水务行业信息化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加强信息化前期工作和实施阶段的技术审查、把关和技术协调工作。二是坚持资源整合共享,提升整体水平。第一层面是水务局内部,利用较早开展的防洪减灾数据资源为基础,建设水务基础数据库,积累、共享和整合水务信息资源,满足水务系统各项

12、业务要求;第二层面是跨部门之间,在目前共享公安、交通视频图像资源和气象台水雨情资源,建成城区易涝易浸点监视系统和三防减灾应急指挥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更大规模和范围的信息资源整合和共享,为全社会提供更全面的信息资源服务。三是面向水务实际,深化业务应用。在原防洪减灾决策系统的基础上,增加对突发事件、供水安全、预警预报的危机管理和应急指挥的功能,完善防洪减灾应急指挥系统;配合深圳市作为“全国水资源综合管理试点城市”的城市定位,在原有水资源、供水、节水管理,水质监测等管理系统的基础上,统筹开发深圳市水资源综合管理系统,实现水资源、原水、供水、节水、排水等涉水专业的综合管理;在供水水质在线监测、污水

13、水质在线监测项目建设的基础上,结合城市排水、污水处理、河道综合治理等业务,开发水生态环境监测管理系统。(三)优化建设策略一是快速建设网络和数据库,构建信息网络框架体系。通过全市政务光纤网络平台,完成局属单位的网络覆盖,构建市水务局、局属单位和涉水企业单位相连接的全市水务系统广域计算机骨干网络。依托水务工程进一步拓展网络覆盖范围,快速形成覆盖全市大中型水库、部分小(一)型水库、主要河道、重点地段的信息网络框架体系。二是快速实现水务联网办公,以用促建加快项目建设。尽快开展局属单位的内网建设,推行全局系统的联网办公,以建带用,提高政务应用水平;通过联网办公,带动多种业务应用系统开发建设,形成覆盖全市

14、的、初具功能的水务信息化框架网络体系,以用促建,提升业务水平。三是联合组建项目组,统筹局属单位信息化建设。统一组织建设局机关各处室的信息化工程项目;对局属单位的信息化建设,采用联合组建项目组的方式,科技信息中心负责技术标准和技术方案的审定,招标方案的审查,并在项目实施全过程中进行技术指导和施工监督,以及重大技术变更的审查。局属单位做好前期工作的规划和设计工作,提出业务需求。铁岗石岩水库信息化系统项目、铁岗水库扩建信息化工程项目和北部引水工程自动化监控系统项目等,均组建联合项目组,双方密切配合,共同做好信息化项目的前期工作和实施阶段工作。、规划与思路我局的水务信息化规划纳入水务“十二五”整体规划

15、,形成深圳市水务“十二五”规划信息化专题。深圳水务“十二五”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思想是:继续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按照“数字深圳”的发展要求,以“改善”信息基础设施,“整合”信息资源,“推进”业务应用系统协同,“提高”决策支持水平为手段,以实现水务管理的精细化、数字化、智能化为目标,以基础设施和业务协同为重点,建成水资源(原水、供水、节水与污水处理)管理合一、资源调配与生态监控协同、防洪减灾与应急处理并重、政府监管与公众服务并举,功能齐全、资源共享、安全高效的水务信息化综合体系。四、目标与任务要围绕水务工作三大任务

16、保障供水、减排治污、防洪减灾,构建水务信息化综合体系,加快推进水务信息化进程,以水务信息化促进水务现代化,提升水务综合业务管理水平、增强水务行政事务执行能力、塑造水务公共服务良好社会形象,为实现水务管理从粗放式向精细化管理、从条块分散向集中统一管理转变提供信息技术支持,全面推进深圳水务事业的发展。水务信息化发展的战略目标:到2015年,使深圳水务信息化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十一五”期间水务信息化建设投资约2.46亿元,“十二五”水务信息化规划初定投资规模3.92亿元(含大坝安全监测和原水水质监测投资)。“十二五”水务信息化的重点工作:(一)建成覆盖全市的水务信息化网络基础体系。建设与整合业务专网

17、、公用网络等各种网络资源,实现包括局属单位、街道办水务所以及供排水企业的全市各级水务网络的全面互联互通;建立现代化的水务数据中心,实现各类数据资源的整合与共享,为管理和决策提供全面支撑;基本完成包括源水、饮用水、污水水质监测,水库、河流的水文监测,重点地区和水务工程的视频监视,中型和重要小(一)型水库大坝安全监测和水土保持监测的全面信息采集体系。(二)基本建成“数字水务”综合信息化管理体系。建成各类水务管理及决策支持系统,实现源水、供水、节水、排水、治污、减灾等水务管理环节的预警与预测及预报,为科学决策提供技术支撑;完善水务电子政务应用,提高行政服务能力,全面达到所有水务政务在线处理;完善公共

18、服务平台,为公众提供方便、快捷、高效、完善的网上服务和24小时热线电话;按构建深圳市“阳光政府”的要求,建设和完善“一站式”政务管理服务,促进政务信息透明化、政务流程电子化、政民交流互动化、政务管理智能化。(三)建设智慧型的水务综合应用体系。在第一层面共享水务局内部数据资源,第二层面共享跨部门数据资源的基础上,强调第三层面共享城市整体环境数据资源。把水库、河道、水工程,以及地下给水、供水、排水管网等空间地理信息,把气象、雨情、水情、工情和视频等监测信息,把水务业务常用数据信息,系统地、完整地纳入城市水务信息资源的建设中,并使水务各类地理信息能够以图形化的方式在平面上得以直观表述,上升为水务专业图层,最终能叠加在“数字深圳”空间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数字资源的基础图层上,达到建设数字深圳的资源共享。在业务协同上,不仅要协同水务各专业,还应协同规划、国土、城管、环保、财政和发改等业务,把条块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