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结构的间隔性对思维方式的影响和作用_第1页
知识结构的间隔性对思维方式的影响和作用_第2页
知识结构的间隔性对思维方式的影响和作用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知识结构的间隔性,对思维方式的影响和作用    【作 者】刘东/丁青 【作者简介】刘东北京市社科院 丁青北京市委党校 知识是人们在实践过程中积累起来的认识成果,思维则是人们运用和处理各种知识以及信息时所组织起来的思想活动。随着实践活动的不断深入,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逐步建立起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知识大厦。知识又是人类思维活动的基础和质料,不同内容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知识通过人的思维相互结合、协同、补充亦或对立、排斥、分离,形成了各个领域各个时代的知识系列和理论体系。在人类的思想过程中,各种知识以及相对复杂和稳定的知识体系总是在以自身的作用和意义影响和控

2、制着人们的意识。随着认识条件、范围、环境的不断变化,知识也在不断变换着组合方式,并且不断分化出新的类型,这使得与一定认识能力和思维水平相适应的思维方式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影响和冲击。 在人的知识体系和知识结构中,各种知识成分是以要素的形式存在着的,知识之间以及知识体系之间既可以是相干的,又可以是不相干的。相干的知识能构成有联系的较完整的知识系统,在思维过程中发挥连带性、整体性作用;不相干的知识之间则往往不容易协同起来,而是各自独立地呈现在思维过程中,也就是说,就整体思维而言,非相干性知识内容保持了较为突出的相对独立性,彼此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间断和隔离。进一步看,即使是相干的知识内容之间,也不可能

3、是完全重合的,必然存在着成分和层次的间隔和区别,只是这种间隔被更有意义的关联与结合所包容,体现为某种多功能统一的知识整体或系统了。在人类社会生活经常性和普遍性的精神活动中,也正因为人们的知识结构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知识间隔,所以人们的思维体现出不同的水平,不同的类型和不同的风格。间隔性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人们知识结构在整体发展和转化过程中的求同存异,也说明了形成思维方式复杂性特点的某些原因。 一 依靠日常经验和简单的事实判断,人们可以区别什么是稀奇古怪的玄想,什么是荒唐的假设,哪些知识较为实用可靠,哪些判断结果较为合情合理,并且还能大致区分和辨认出一些依靠科学方法推论出来的思想和理论。但停留于这个水

4、平和层次不能进一步确切说明思维过程的产生和运行,以及思维活动的特点和功能。只有当人们了解了人类精神活动的生理和心理规律并依据一定的思想内容和知识基础,系统地划分和确定出不同思维方式的特点和结构时,人们对知识与思维的性质以及知识作为要素在思维过程中的作用等问题,才能有一个较为深刻的了解。可见,研究人类知识形态的某些特征,对进一步了解人类思维的方式和过程以及人类认识活动的规律和特点都是很有意义的。 所谓思维方式,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水平上,理解、把握和评价思维对象的基本依据和模式,它是人们思维能力的反映,也是对思维主体需要和目的的反映。思维方式在被人们运用于不同的知识领域时,都具有思维方法的意义,而

5、不同的知识水平和结构以及不同知识领域的概念和范畴,也会形成不同类型和特点的思维方式。 在人们认识活动的范围内,相互联结的的知识链条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联结着不同的学科领域,而在相对完整的知识系统之间乃至知识链条的每一个环节之间,都存在着不同的边界效应。这种效应使不同层次的知识系统产生着程度不同的闭合现象,甚至是排他现象。知识与知识间的不相干关系在一定情况下也会导致知识链条的断裂和彼此封闭。就是在同类知识系统之间,彼此的相干性也具有相对性,在一定条件下联系紧密的系统知识,随着条件的变化,完全有可能变得联系松散,甚至可能分解成不相干的要素。一般说来,结构是决定功能的,在决定知识系统相干程度的内部特征

6、中,知识结构的间隔性是使知识乃至整个知识系统保持独立特点和稳定存在的基本前提之一。 知识与思维密不可分,知识是思维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知识容量和思维能力都是具体的、有限的,特定内容和含量的知识与特定性质和类型的思维能力往往存在着对应的关系。知识结构和系统充当着人们选择和筛取外部信息的内在参考系。也就是说除了满足需要的目的和动机外,知识结构和系统的差异常常决定着人们如何选择和感知外来信息,人们的思维能力也会通过储存、加工和处理知识、信息的思维方式表现出来。思维方式的形成和发展,还会以知识积累以及知识结构的状况为条件。比如,当人们的知识处在经验水平时,经验思维的特点就会明显地

7、突出出来,当经验性的知识上升为科学时,人的思维方式便会更加自觉地推进到遵循复杂逻辑程序的理论层次。一定的思想内容、知识成分被人的思维按照某种需要、某种结构组织起来、凝固起来,并以某种标准进行修正和评价,便可形成一种较稳定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不是任何知识内容都能充当的,它必须是从某一领域或多个领域中抽象出来、具有代表性和通用性的知识内容,同时也是人们的思想过程按照一定的规则和程序组合或分配知识内容的结果。如牛顿的经典力学理论是建立在对宏观物体机械运动的普遍性认识基础上的,在思考这一领域和层次的运动现象时,它具有代表性和通用性,人们也会按照这一理论的权威性定理定律来对所研究的现象进行定性定量分

8、析。然而也应引起人们的注意,一定的知识结构和适用条件限定了在其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思维方式的运用范围和幅度,一旦突破或超出了知识的适用条件和范围,思维方式的权威性和可靠性就会遭到破坏。由此看来,知识结构的间隔性是思维活动具有阶段性和局限性的重要原因。 任何知识及思想内容都以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但并非所有的知识和思想内容都能成为思维方式。只有在各种知识和思想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互确定并按照特定的需要和目的组成较稳定的思想模式,从而具有较为定向的功能后,才具备了构成思维方式的可能性。因此,在人们运用和处理各种知识信息的思想过程中,与兼容性和通用性并存的选择性和排他性,也就成为组织思想内容时的必然方式

9、。这种现象既反映了知识间隔对思维方式的制约,也说明了思维方式对知识内容的取舍。 既然思维方式代表着已经定型的思想模式,那么它所涉及的思想内容就会具有某种特定的内涵和意义,同时也会与其他知识以及知识系统中特定的观念、论域和形式相对应。如具有特定文化寓意的形象;在某些学科领域的通用符号和约定标记;处理某类社会关系的典型经验;某项科学问题的著名命题和模型方法等等,这些不仅说明了对具体知识进行分类取舍在思想过程中的方法论意义,而且也说明了某些间隔性知识群在思想过程中的独立作用。新的思维方式一旦形成,继而就会对已有的知识内容和知识成分进行划分和重组,而被划分和重组过的知识基础,又反过来制约和限制思维方式

10、的结构和功能。社会生活中人们的知识不可能只在一个领域中发展,涉及某种知识的观念、概念、范畴、定势等也会具有多方面的内容。在人类知识结构中不仅有高层次的、理论化的、系统化的思想形式,同时也存在着较低层次的、不系统的、零散的、偶发的思想形式,这些思想形式从各个方面渗透在人们的思维过程中,潜在的、无形的规定和组织着人们的思想活动。从知识构成的区域性和间隔性上看,不仅在无序的、散在的知识成分间存在着彼此分离的间断性和不连惯性,就是在系统化、理论化的知识体系间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诸如逻辑间隔、语义间隔、偶然性间隔、非继起性、非过渡性以及间接性、跳跃性等特征。实际上,这些现象和特征都从各个方面影响了或正在影

11、响着思维方式的形成和发展。 皮亚杰认为,人的思维活动必须以其内在的结构为基础,在他看来,认识活动的对象只有通过主体结构的加工改造,才能被主体所把握,人类较高级的认识图式如:时空、因果等概念都不是遗传的,而是将外在的实物动作内化的产物。当然,通过内化的动作等步骤来理解思维的形成过程并不一定全面,但这种理解确实能使人们看到在各种环境因素的作用下外在行为动作与内在思维的某些重要联系,以及被感知的事物的构成形式、变化程序等转化为人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的某些规律和特点。同时也证明了,不同环境因素的刺激强度,客观条件的限制,内化过程的种种障碍,以及感知能力的强弱等等都会对思维的各个层面产生差异很大的复杂作用,使人的意识和经验存在着零散、片面、间断等不连续不规则的现象。这些都表明,思维的形成过程是一个主客观结合并有差异的同一过程,也是一个主体能力和需要与客体属性相对应的过程。从根本上看,思维现象离不开它的特定的客观基础,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