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与评析教学目标:1、 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初步了解比和比例的区别;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2、 能根据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3、 在自主探究、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4、 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经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难点:自主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准备:CAI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 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比的有关知识,说说你对比已经有了哪些了解?(生答:比的意义、各部分名称、基本性质等。)还记得怎
2、样求比值吗?2、 课件显示:算出下面每组中两个比的比值 3:5 18:30 0.4:0.2 1.8:0.9 5/8:1/4 7.5:3
3、60; 2:8 9:27评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方便快捷,为新课做好准备。二、认识比例的意义(一)认识意义1、 指名口答上题每组中两个比的比值,课件依次显示答案。师问:口算完了,你们有什么发现吗?(3组比值相等,1组不等)2、是啊,生活中确实有很多像这样的比值相等的例子,这种现象早就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和研究。人们把比值相等的两个比用等号连起来,写成一种新的式子,如:3:5=18:30 。(课件显示:“3:5”与“18:30”先同时闪烁,接着两个比下面的比值隐去,再用等号连接)最后一
4、组能用等号连接吗?为什么?(课件显示:最后一组数据隐去)数学中规定,像这样的一些式子就叫做比例。(板书:比例) 评析:通过口算求比值,发现有3组比值相等,1组不等,自然流畅地引出比例。有效的课堂教学,就需要像这样做好已有经验与新知识的衔接。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比例,你想研究哪些内容呢?(生答:想研究比例的意义,学比例有什么用?比例有什么特点)5、 那好,我们就先来研究比例的意义,到底什么是比例呢?观察这些式子,你能说出什么叫比例吗?
5、;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抓住关键点板书:两个比 比值相等)同学们说的比例的意义都正确,不过数学中还可以说得更简洁些。课件显示: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学生读一读,明确: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就能组成比例;反之,如果是比例,就一定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评析:比例的意义其实是一种规定,学生只要搞清它“是什么”,而不需要知道“为什么”。本环节让学生先观察,再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比例,学生都能说出比例意义的关键所在两个比且比值相等,教师再精简语句,得出概念,注重了对学生语言概括能力的培养。在总结得出概念之后,教师没有嘎然而止,而是继续
6、引导学生读一读,从正反两方面进一步认识比例,加深了学生对比例的内涵的理解。(二)练习1、 出示例1 根据下表,先分别写出两次买练习本的钱数和本数的比,再判断这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第一次第二次买练习本的钱数(元)122买的本数35(1)学生独立完成。(2)集体交流,明确:根据比例的意义可以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2、完成练习纸第一题。一辆汽车上午4小时行驶了200千米,下午3小时行驶了150千米。分别写出上、下午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分别写出上、下午行驶的路程的比和时间的比,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评析:这两道练习题既帮助学
7、生巩固了比例的意义,学会根据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又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到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练习1其实是对例题的巧妙补充。3、刚才我们先写出了比,然后再写出了比例,你觉得比和比例一样吗?有什么区别?(引导学生归纳出:比例由两个比组成,有四个数;比是一个比,有两个数)4、教学比例各部分的名称(1) 课件出示: 3 : 5 前项 后项(2)
8、 课件出示:3 : 5 = 18 : 30 内项
9、 外项(3) 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你能指出它的内、外项吗?课件出示:3/5=18/30评析:由练习题中先写比、再写比例,自然引出比和比例的的区别,再由比的各部分名称到比例的各部分名称,环环相扣、自然流畅、一气呵成。5、小结、过渡:刚才我们已经研究了比例的意义、各部分名称,也知道了比例在生活中有很多的应用,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研究比例是否也有什么规律或者性质,有兴趣吗?三、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1、课件先出示一组数:3、
10、5、10、6再出示:运用这四个数,你能组成几个等式?(等号两边各两个数)2、 独立思考,并在作业本上写一写。学生组成的等式可能有:10÷5=6÷3 或10:5=6:3;3÷5=6÷10或3:5=6:10;3:6=5:10;5×6=3×10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3×10=5×6 3:5=6:103:6=5:105:3=10:66:3=10:53、 引导发现规律(1)还有不同的乘法算式吗?(没有,交换因数的位置还是一样)乘法算
11、式只能写一个,比例却写了这么多,这些比例一样吗?(不同,因为比值各不相同)(2)那么,这些比例式中,有没有什么相同的特点或规律呢?仔细观察,你能发现比例的性质或规律吗?(3)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探究规律。(板书: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评析:“运用这四个数,你能组成几个等式”,不同的学生写出的算式各不相同,也会有多少之别,这里充分发挥交流的作用,让每一个学生的思考都变成有用的教学资源。考虑到直接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学生会有困难,教师作了适当的引导,通过乘法算式和比例式的横向了解,让学生在变中寻不变,从而探究出性质。4、验证:是不是任意一个比例都有这样的规律?课件显示复习题(4组)
12、,学生验证。学生任意写一个比例并验证。完整板书: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质。评析:给学生提供大量的事例,要求他们多方面验证,从个别推广到一般,让学生学会科学地、实事求是地研究问题。5、思考3/5=18/30是那些数的乘积相等。课件显示:交叉相乘。6、小结:刚才我们是怎样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写了一些比例式,观察比较,发现规律,再验证)四、 综合练习完成练习纸2、3、4附练习纸:2、下面每组中的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把组成的比例写下来,并说说判断的理由。14 :21 和 6 :91.4 :2 和 5 :10 3、判断下面哪一个比能与 1/5:4组成比例
13、。5:4 20:11:20 5:1/44、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15:3=( ):4= 12:( )=( ):5 评析:习题的安排旨在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进行进一步的巩固和应用,最后一道开放题答案不唯一,意在进一步让学生体验和感悟数学的“变”与“不变”的美妙与统一。五、全课总结(略)总评:本节课的
14、教学内容是老教材里面的一节概念课,往往是很多老师在选择公开课、教研课时回避的一个内容之一,理由是:看看教科书和教师教学用书上的有关内容,与那些时髦的“生活化”、“动手实践”、“合作学习”、“算法多样化”、“情境化”、“多元智能”等等一系列的词汇都挂不上边,很难体现出新课程的理念。其实这些都是老师们心里的大实话,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刚刚开始不久,让我们老师轰地一下接触到很多新生事物,众多的新生名词一涌而上,很多老师还没能来得及很好地消化,再加上有的老师还是在被动地接受,立即就要付诸于行动,确实存在一定的困难,于是,不免会出现这样一些状况:为了能够较好地体现出自己学习了一些新理念,老师们不得不给自己或
15、他人的教学行为给予“贴标签”。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一些误区,对于某些课型、典型课例研究颇多,而一些老教材,特别是其中一些较难体现新理念的教学内容则被打入冷宫,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便属于这一类。纵观这节课的教学,的确是较好地体现了新理念,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原汁原味、味浓汁香的“数学”课 数学课堂教学,需要必要的生活情境,现实生活中也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本节课中,教者不仅注重了让学生体验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更是注重了“数学化”和“生活化”的结合,整节课处处透出浓浓的数学味。我们知道,数学教学的实质是如何教会学生思维。而这节概念课不是对知识简单的复述和再现,恰恰是通过教师的“再创
16、造”,为学生展现出了“活生生”的思维活动过程。让学生自己观察比较、总结得出比例的意义,并且从正反两方面进一步认识概念,教者较好地发挥了引导的作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思考,概括出了较为简洁的数学概念。引导学生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时,通过学生观察比较、小组交流、多方验证,大家的思维从先前的不知所向到最后的豁然明朗,个个实实在在地当了一名小小“数学家”,经历了这个愉快的探究过程,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对于比例的这一基本性质教学,教者也没有满足于原命题的成立即止,而是在练习中让学生适当地体会到:原命题成立,其逆命题、否命题和逆否命题也成立。听课教师无不感叹:真是一节不可多得的原汁原味、味浓汁香的“数学”课。2、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材是提供给学生学习内容的一个文本,教师要根据学生和自己的情况,对教材进行灵活的处理。教者对本节教材进行了再思考、再开发和再创造,真正实现了变“教教材”为“用教材”。这节课中,将例题和习题有机的穿插和调整,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让学生在算一算、想一想、说一说中理解了比例的意义,知道了比例从生活中来,进而认识到了数学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激发了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听力职业病免责协议书
- 赔偿和解协议书
- 结婚忠义协议书
- 卡丁车安全免责协议书
- 聘请队长协议书
- 道路借管协议书
- 村集体资产处置协议书
- 自愿给地协议书
- 学生未返校安全协议书
- 租赁电镀协议书
- 河南省南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终质量评估+物理试卷答案
- 食品安全与质量检测技能大赛考试题库400题(含答案)
- 2024年浙江省嘉兴市初三中考三模科学试卷试题(含答案详解)
- 核心素养-空间观念
- 吉林省长春市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附真题答案】
- DZ/T 0462.3-2023 矿产资源“三率”指标要求 第3部分:铁、锰、铬、钒、钛(正式版)
- 梧州喜得宝矿业有限公司广西梧州市金山顶金银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
- 2024年职业卫生技术人员评价方向考试题库附答案
- 安全管理之肉制品安全及防控措施
- 绿色算力基础设施的能源与算力协同优化
- 中小学学生规范汉字书写比赛硬笔格式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