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光学复习_第1页
中考光学复习_第2页
中考光学复习_第3页
中考光学复习_第4页
中考光学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考光学复习一、课程标准的要求及中考热点在物理课程标准中,对光学作了以下基本要求:内容标准部分有四条(1)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的规律。(2)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3)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比较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不同现象。研究2006年各地中考光学题,都是以“课标”为依据,考查内容主要集中在光的颜色和色散(探究实验、红外线、紫外线)、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现象)、光的反射与折射(科学探究、作图、现象解释等)、平面镜成像(特点

2、及其应用、探究实验)、凸透镜成像(探究实验、规律的应用)。其中光的色散、平面镜成像、凸透镜成像、眼睛视力问题、光污染等是考试的热点问题。试题在注重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主要考查学生运用相关光学知识分析、解释实际问题的能力。题目大多源自教材和生活,很少单纯地考查记忆性的知识,而是把光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融入日常生活、社会生产、自然现象、环境保护、现代科技发展等情景中,从而较好地考查了学生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关心科技发展”等新课程理念。二、典型例题精析1光的传播例1 (2005 沈阳市)如图1所示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相关知

3、识回顾:本题考查光的传播知识。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传至两种物质的分界面,又返回原物质中去的现象叫光的反射。光从一种物质进入到另一种物质,传播方向发生改变叫光的折射。点拨:题目中A是直线传播,B是岸边物体射向水面的光,反射进入人眼形成的,是光的反射。值得注意的是,许多同学把看到水中的倒影和看到水中的游鱼混为一谈,认为是光的折射。他们这样理解:倒影在水中,人能看到它,是它的光从水中射向人眼所致,所以是折射。其实,倒影是虚像,并不是真实存在的,它也就不会有光从水中射向人眼。这和水中的游鱼有光从水中射向人眼完全不同。C是钢笔上有光从玻璃砖射向空气时发生折射,产生错位。D好象是光拐了弯,但不是

4、折射。因为光不是进入,而是返回原物质中去了。答案:C友情提醒:题目取材于日常生活和技术应用,把光的三种传播方式的考查融于一题,有一定的综合性,2005中考这类题目相当多。关于光的传播,还有两种情况值得注意:光在一种物质中,若密度不均匀,也可发生折射。因大气层并不均匀,靠近地球表面的大气层密度较大,越往高空越稀薄,因此光在传播过程中会发生弯折,像天上星星会眨眼;早晨,当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时,我们就看见了它。都是由于空气密度在不断地变化,引起光的传播方向不断变化而造成的。隔着火焰看静止的物体,好象在跳动,也是空气密度不均匀引起的。光从一种物质垂直射入另一物质时,不发生折射。2005中考解释现象和作

5、图等试题,均出现了这类内容。2反射与折射的规律例2 (2005 河南省)一束光线与水平面成45°角照射。根据光的传播规律,在图2中画出这束光线射到水面后的传播路径。相关知识回顾:光线射向两种透明物质分界面时,将同时发生光的反射和折射。反射光线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折射光线遵循光的折射规律。光的反射和折射的相同点:(1)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都与对应的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2)反射光线、折射光线都和对应的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3)反射角和折射角都随对应的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4)光在反射和折射时光路都是可逆的。不同点:(1)反射有两种类型,镜面反射与漫反射。折射也有两种情况,斜射与垂

6、直入射。(2)反射角总等于入射角,而折射角不等于入射角,当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线从水或玻璃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简记为“空气中的角总是大的”。点拨:本题中光线射到水面后的传播路径有两条:反射和折射,要考虑全面,不可粗心。答案:如图3所示。友情提醒:光学作图历来是中考的热点问题。一般难度不大,但要细心,如法线要垂直,要画成虚线;光线要加箭头,且箭头方向要与光的传播一致;反射角与入射角要明显相等,折射角与入射角谁大谁小要搞清楚。3平面镜成像例3 (2005 黑龙江)美术课上,小琼面前立着一幅“米老鼠”的简笔画(如图4甲所示)。她从没学过绘画,竟然清晰、准确的

7、描出了画中的“米老鼠”。请说明其中的奥妙,并作图示意(作图时,以图4乙中A点代表简笔画中的“米老鼠”)。相关知识回顾:题目考查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上下(或左右)相反,它们的连线垂直于镜面,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简记为:正立、等大、对称、虚像。什么是虚像呢?以发光点为例,它射出的光线经镜子反射后,反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的经验,以为光从镜后的某一点射出。这个实际上并不存在的点,叫做发光点的虚像。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可用人眼观察到,它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而是“实际”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而得到的点。点拨:利用对称法可以

8、方便地找出A点在镜中的像A,注意,作图要规范:AA因为是作图的辅助线,要画成虚线,这点与几何作图相似。答案:如图5。友情提醒:平面镜成像也一直是中考的热点。利用对称法可以方便地解决四种类型的平面镜作图题:(1)确定虚像的位置;(2)确定人眼观察到的镜中像的范围或光照范围;(3)确定光路;(4)确定发光点的位置。在作图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对称法的核心是平面镜的成像规律,从根本上讲是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生活中常见这样的现象:站在平面镜前的人,向平面镜走近时,他的像会变大。而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他的像始终与物体大小相等,是不会改变的。生活经验与科学之间好象有矛盾。其实,人们以为像“变大”了,其实

9、像根本没变。这跟人看远处驶近的汽车感觉相似,这辆车的大小始终不变,但人看起来汽车“远小近大”,驶近的汽车“变大”了。用科学知识改变人的错误经验,所以,这类题在中考中很常见。4凸透镜成像、光污染例4 (2005年湖北省黄冈市)联合国大会确定2005年为“国际物理年”,以纪念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世界进行“让物理学照耀世界”的激光传递活动,先在美国的普林斯顿发射第一束激光,再由青少年进行接力式传递。从美国发出的激光不能直接传播到中国的原因是_。如图6是辛朝同学在活动中带的玩具激光灯,当他将灯光射到白色墙壁上出现的放大的图像,镜头A是_透镜,胶片应放在A的 _处。但天文学家反对激光传递活动,认为射向夜空

10、的激光是光污染,请列举一个生活或生产中见到的光污染实例_。相关知识回顾:题目综合性较强,第二问主要考查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由于成像复杂,许多同学感到难以掌握。怎样记住呢?这里提供四个办法供同学们参考:(1)利用凸透镜的应用加以记忆。照相机,幻灯机和放大镜都是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制成的。弄清这些仪器的原理就记住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列表将物距、像的情况和应用填入表格内,见下表。物距u和焦距f的关系像的位置像的性质应用举例凸透镜u (平行光)Vf像与物异侧成一点测定焦距u >2f2f> v >f缩小、倒立、实像照相机,眼睛u 2fv 2f等大、倒立、实像测定焦距

11、2f> u >fv >2f放大、倒立、实像投影仪,电影机u fv 同侧不成像探照灯的透镜u <fv >f放大、正立、虚像放大镜凹透镜物在镜前任意处v<U同侧缩小、正立、虚像(3)口诀记忆: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简要归纳成下面六句话:一焦分虚实(即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内成虚像,一倍焦距以外为实像);二焦分大小(即物距小于二倍焦距,成放大的像;大于二倍焦距成缩小的像);实像异侧倒(成实像时,物和像总在透镜的两侧,且像是倒立的);物远像近小(物体离透镜越远,所成实像离透镜越近,且像越小);虚像同正大(成虚像时,物和像总在透镜的同侧,且像是正立、放大的);物近像变小(物体离透

12、镜越近,所成虚像越小)。其中一、二两句是对成像情况的总体把握,三、五两句是成像情况的静态分析,四、六两句是成像情况的动态描述。(4)图象法点拨:此题将物理知识的应用放在完全真实的生活情景中,增加了难度,真正考查学生的能力。回答第一个空须注意到这些相关知识:美国和中国相距遥远,地球是球形,激光只能沿直线传播等。第二问应注意出现的放大的图像的位置在白色墙壁上,白色墙壁相当于光屏,成的是实像。能成放大的实像的只能是凸透镜。这时,物体应放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最后一问让列举一个生活或生产中见到的光污染实例,把学生的思维从物理引向社会,并且向学生渗透一个观点: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可以造福社会,也可以给人类带来不便。使学生意识到遇到类似的污染注意防护,自己不制造新的污染,这有利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实例有:城市玻璃幕墙反射的强光;夜间,对面车辆射来的眩光;电焊发出的强光等。答案:美国和中国相距遥远,地球是球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