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与朱元思书(方案A)_第1页
21 与朱元思书(方案A)_第2页
21 与朱元思书(方案A)_第3页
21 与朱元思书(方案A)_第4页
21 与朱元思书(方案A)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1 与朱元思书方案A教学目标1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2体会作者由欣赏自然景物而引发的内心感触。3熟练地背诵课文。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2疏通文意并熟练地背诵课文。课前准备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认知生字:湍轩邈泠嘤鸢窥柯2熟读课文 ,了解大意。3阅读?三峡? ,准备比拟阅读。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设计导入古人描写山川景色的文章浩如烟海。大家一定还记得我们学过的一篇文章?三峡?吧?文章描写了三峡两岸高峻的山势、奔流的江水以及三峡中四时景色的变化 ,充满了诗意 ,成为古今传诵的名篇。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类似的文章?与朱元思书?。大家可以通过比拟阅读 ,看看两篇文章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什么异同。板书课

2、题。检查预习 ,识记生字缥pio 湍tun 轩xun 邈mio 泠líng 嘤yng 鸢yun窥ku 柯k教师指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 ,从字的音、形、义三方面理解、认记 ,可以让学生大声读一读 ,动手写一写。朗读课文 ,疏通文意1朗读课文要求:采用多种形式反复朗读 ,感知课文内容。注意语气 ,突出重音 ,节奏鲜明 ,速度稍缓。2疏通文意a先自主学习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难懂的词语 ,由教师提问或者学生提出问题老师解答。补充注释:风烟俱净:全 ,都。任意东西:任凭江流飘荡而或东或西。一百许里:余。天下独绝:极顶。急湍甚箭:湍 ,急流。甚 ,胜过 ,超过。泉水激石:冲击 ,冲刷。好鸟

3、相鸣:美丽的鸟儿。在昼犹昏:犹如 ,如同。b在自主学习的根底上 ,对搞不懂的问题 ,通过学习小组 ,合作探究 ,相互质疑解答 ,弄懂全篇。c课堂交流 ,翻译全文 ,教师点拨。d继续朗读课文 ,以至成诵。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导学通过以上学习 ,我们疏通了文意 ,对这篇课文已经有了大概的了解。假设要对文章的内容做进一步的探究 ,还应怎样做呢?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 ,提出问题 ,供大家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将提出的问题集中归纳到以下几点 ,通过合作探究 ,做出解答 ,最后统一认识1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试找出全文的中心句。2划分本文结构 ,概括段落大意。3本文主要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目的是什么?4文

4、章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得出来?5本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明确1本文主要描写了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的奇山异水。中心句是“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2第一段总领全篇 ,点明“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第二、三段分写 ,紧承上文 ,具体而细致地分别描写异水和奇山。3主要采用了描写的手法 ,表现了山川的景色 ,突出了富春江一百许里水之清澈和两岸夹山之高峻。4流露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蔑视和避世隐退的高洁志趣。从“鸢飞戾天者 ,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 ,窥谷忘反可以看得出来。5本文是一篇骈体文 ,语言优美 ,采用以骈为主 ,骈散结合的写法 ,且讲究对和声律。这一问题教师可以主讲 ,结合学过的课

5、文?陋室铭? ,指导学生能分辨课文中的骈句和散句即可 ,不必细究探究景物描写的特点请学生谈谈本文在景物描写上的特点 ,并用同样的方法 ,做口语片断练习。教师提示:1抓住了景物的特点 ,突出了“奇山异水。2按地点转移 ,由近及远的顺序写:从流飘荡 ,俯视碧水 ,仰观青山。3采用多种修辞手法使描写对象形象鲜明 ,富于生机:水皆缥碧 ,千丈见底夸张;急湍甚箭 ,猛浪假设奔比喻、对偶;负势竞上 ,争高直指拟人;泉水激石 ,泠泠作响;好鸟相鸣 ,嘤嘤成韵对偶4详写山 ,略写水。疏密有分 ,轻重有度。拓展延伸 ,比拟阅读教师首先让学生集体背诵?三峡? ,熟悉文章的内容。然后让学生从内容和形式等方面谈谈两篇

6、文章的异同。鼓励学生放开谈 ,随意谈。学生边谈 ,教师边归纳 ,写在黑板上。1相同之处:都主要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 ,突出描写了山水的景色 ,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欣赏和热爱之情。写水都提到了水大浪急。都侧重写山 ,突出了山势高峻。其中也都提到了密林 ,泉水 ,猿啼2不同之处:写作目的不同:?三峡?主要是为了客观地介绍地理知识 ,而?与朱元思书?那么突出了对大自然的赞赏 ,而且写出作者的内心感触。在描写上:?三峡?在写景色方面突出了四时的变化;写山时 ,还突出了山的连绵不断。在形式上:?三峡?是散文 ,而?与朱元思书?是骈文。这一环节 ,学生能指出多少就指出多少 ,不必强求。教师要略加点拨 ,目

7、的是为了让学生对课文有更深的理解教师小结山川景色 ,古来共谈。当我们手捧书卷 ,领略这些美文的时候 ,我们仿佛置身于山水之间 ,眼观自然之象 ,耳听天籁之音 ,身感物外之趣 ,杂念顿然消逝 ,心灵得以净化。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希望有朝一日 ,我们真的能背起行囊 ,踏遍祖国的青山绿水 ,饱览大自然的旖旎风光。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2游览当地的山川等名胜 ,写一篇游记。点评:本教学案例根据文言文教学的根本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能力 ,合理地进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既切中教材的知识点 ,又把握住教材的人文因素 ,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强化根底训练 ,重视知识积累 ,符合本学段学生的需求。感悟体味语言 ,那么抓住了语文教学的特质。朗读和背诵是教学文言文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本教案中得到较好的表达。问题的设置富于启发性 ,能充分引发学生的想像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比拟阅读 ,是本教学案例的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