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2012中考历史二轮复习学案—古代中华的经济文_第1页
苏州2012中考历史二轮复习学案—古代中华的经济文_第2页
苏州2012中考历史二轮复习学案—古代中华的经济文_第3页
苏州2012中考历史二轮复习学案—古代中华的经济文_第4页
苏州2012中考历史二轮复习学案—古代中华的经济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2年苏州中考历史二轮复习学案古代中华的经济文明一、知识提纲1古代的农业经济(1)生产工具的不断进步。春秋以前,农业生产工具以石器为主。春秋时期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标志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显着提高。唐朝发明了曲辕犁和灌溉工具筒车。(2)农作物品种不断增多。河姆渡人开始种植水稻,半坡人开始种植粟。两宋时期从越南引入优良品种占城稻。宋代水稻产量居粮食产量首位。明代引进了玉米和甘薯。唐朝时期由于饮茶之风风靡全国。从两宋时期开始,棉花逐渐成为重要的经济作物。(3)水利工程的兴修。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都兴修水利工程,都江堰的修建,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秦朝修灵渠,连接长江与珠江两大水系;隋唐时期大运河的

2、开凿,使南北得以贯通,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4)统治者奉行重农政策。自秦汉至明清,耕地面积呈不断扩大趋势,使粮食总产量大幅增加,养活了众多人口。2古代手工业经济(1)金属冶炼技术。商朝时有了青铜冶铸技术,青铜时代是指夏商周时期,代表是商朝的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春秋时期发明生铁冶炼技术;战国时期冶炼规模扩大。(2)纺织技术。半坡人会织麻布;西周已有纺织业;丝绸之路的开通说明汉代纺织技术处于世界前列;唐代丝织技术高超,丝织品花色种类;北宋时,南方丝织业胜过北方,蜀地的丝织品“号为冠天下”,江南丝绸产量高;明清时期,丝织业空前发展,苏州、杭州、南京、广州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棉纺织业于南宋后期兴

3、起;元代棉纺织业发达,棉布成为江南人们的主要衣料。(3)制瓷技术。唐朝时,越窑的青瓷和邢窑的白瓷最负盛名,著名的唐三彩是艺术的珍品;宋瓷誉满中外,浙江哥窑的冰裂纹瓷器,美观别致。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4)造船技术:三国时期,吴国造船业水平较高;宋代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首位,广州、泉州造船业发达;明朝郑和的船队反映了明朝高超的造船技术。3古代商业的经济西汉,汉武帝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加强对经济的控制。唐朝商业发展,长安城内“市”为繁华的商业区,“坊”为居住区;北宋时商业活动已突破坊和市的界限,营业时间也不受限制;出现了最早的纸币“交子”。元代大都是政治文化中心,也

4、是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空前活跃。4古代对外贸易兴盛    汉朝以丝绸之路为主要路线的陆路贸易开辟了中西贸易的新纪元,中国的丝和丝织品运到中亚,再转运到西亚和欧洲。唐朝边境贸易和海外贸易都得到发展,唐朝和亚洲各国都有直接贸易往来,同朝鲜、日本、印度等国海上贸易相当频繁。宋元时期海外贸易兴盛,政府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明朝前期郑和七次下西洋,与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友好贸易,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地区。从明朝中后期起,由于倭寇入侵,政府开始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到清朝时期,只开放广州一地同外国通商,阻碍了对外的经济文化交流,妨碍了对外国先进科

5、学技术的吸收。5经济重心的南移时期阶段原因表现影响三国两晋南北朝江南地区开发阶段1. 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2. 北方人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主要原因)3. 南方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修建许多水利工程;大片的荒地被开垦为良田;稻田里开始使用绿肥;小麦的种植,推广到江南。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唐朝中后期开始南移阶段南宋南移完成阶段同上1. 引进占城稻,苏州、湖州成为粮仓,棉花、茶叶种植推广2. 丝织业超过北方,棉织业兴起,江南成为制瓷来中心。哥窑冰裂纹瓷、景德镇成为瓷都3. 海外贸易发达,广州、泉州成为大商港。设市舶司。四川出现

6、最早纸币交子启示1.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好生态环境,实现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2. 坚持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科技创新能力。3. 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和平的外部环境。二、要点巩固1.河姆渡原始居民(遗址浙江余姚)生活在_流域种植水稻住的是_的房子,半坡原始居民(遗址陕西西安)生活在_ _流域住的是_ _的房屋。2.大运河的开凿。目的: 。 开凿皇帝:_ 大运河以 为中心,北达 ,南至 作用: 3.宋代太湖流域的 、 ,成为重要的粮仓,民间流传着“ , ”的谚语。4.北宋南方纺织业发展: 地的丝织品“号为冠天下”; 丝绸产量高;从海南岛兴起的

7、棉织业,南宋已发展到 地区。5. 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 烧制的冰裂纹瓷器,给人别致美感。北宋兴起的 ,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6.宋朝海外贸易超过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 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 ,加以管理。7. 前期, 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 。南宋时,纸币发展形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8.清初实行严厉的 政策,统一台湾后开放 个港口,后只允许 一处作为通商口岸,由“ ”统一经营管理贸易。9.唐朝出现新式农具 和 。陶瓷业方面的代表是陶瓷业:越窑 、邢窑 、 (世界工艺的珍品)。10.唐朝都城 既是民族交往中心,又是国际大都

8、市,其繁华商业区称 。三、综合训练1.在长江流域的某原始遗址,发现了距今约七千年的稻谷和稻壳。据此推断,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是 ( )A河姆渡原始居民 B半坡原始居民C.炎帝部落 D.黄帝部落2.中国古代某项水利工程兴建后,当地出现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的景象。该水利工程的始建者是 ( )A李春 B蔡伦 C李冰 D秦始皇3.下列货币按出现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交子 开元通宝 秦半两钱 康熙通宝A. B. C. D.4.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主要反映了我国古代 ( )A非常重视祭祀 B以

9、农业为立国之本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D古代经济的特点5.美国学者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说:“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下列各项中属于宋朝“创新和文化繁盛”表现的是 ( )发明了造纸技术 打破了“坊”、“市”的界限开创了科举考试制度 出现了世界最早的纸币A B C D6.“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这些现象最早出现在我国哪个时期 ( )A两宋时期B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C隋唐时期D明清时期7.清政府规定:“外国商船只准在广州一口通商贸易;

10、对中国出海的商民限制返回,如逾期不归则不准回国。该规定说明清朝 ( )A禁止对外贸易 B实行闭关锁国 C加强思想控制 D鼓励商业发展8.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中华民族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陶瓷发展史,中国人在科学技术上的成果以及对美的追求与塑造,在许多方面都是通过陶瓷制作来体现的,并形成各时代非常典型的技术与艺术特征。根据所学知识,将下列陶瓷按照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列 ( )彩陶 唐三彩 冰裂纹瓷碗A. B. C. D. 9.它最早出现于唐代后期的东江地区,它的出现是我国耕作农具成熟的标志。它是将直辕、长辕改为曲辕、短辕,并在辕头安装可以自由转动的犁盘,这样不仅使犁架变小变轻,而且

11、便于调头和转弯,操作灵活,节省人力和畜力。它就是 ( )A. B. C. D.10.有人对右图做了如下介绍:“图中描绘的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十三行商馆的情景。商馆前的广场上,美国、英国等国家的国旗迎风飘扬;画面的右上方绘着一座观音庙和一栋五层的镇海楼。”“”所指代的城市为 ( )A上海 B广州 C泉州 D福州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以前,土地属于国家所有。春秋以来,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一些奴隶主将新开垦出来的田地变成私产并出租 摘自人教版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据史书记载,汉朝时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

12、采集植物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材料三 (据史书记载,南朝时)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供天下人享用)。 材料四 (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在人民日常生活各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其自豪足以认为世界其他各地皆为“化外之邦”。 (法)谢和耐:南宋社会生活史 (1)面对上述变化,各国采取改革来推动经济的发展。同时,一系列的水利工程也在各国建起,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秦国蜀郡的什么工程?(2)材料二、三中描述的江南有很大不同。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变化产生的原因有哪些?(3)举例说明宋代中国“现代化程度令人吃惊”的表现。(4)通过阅读上面材料,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归纳出能够促进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因素。参考答案二、要点巩固1.长江 干栏式 黄河 半地穴式2.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 隋炀帝 洛阳 涿郡 余杭 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3.苏州 湖州 苏湖熟天下足4.蜀 江浙 东南5.南宋 浙江哥窑 景德镇6.广州 泉州 市舶司7.北宋 四川 纸币 8.禁海 四 广州 广州十三行9.曲辕犁 筒车 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