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能为本全面体现课标要求_第1页
以能为本全面体现课标要求_第2页
以能为本全面体现课标要求_第3页
以能为本全面体现课标要求_第4页
以能为本全面体现课标要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心设计复习过程 全面体现课标要求一、中招考试物理命题原则试题要以课程标准 为依据, 兼顾不同版本教材对知识的要求, 但不依据 和倾向于某种教材。 加强试题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 全面考查学生在知 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达 到课程目标要求的程度。要体现 新课程理念,显示正确的导向,促进 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进和转变。以学生发 展为本,降低难度、平 稳过渡、有利于普通高中的综合评价及择优录取。 导实际 生活的能力。二复习建议1重视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侧重于理解和应用 在中招考试复习中,存在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侧重于知识点的再现, 忽略或是 淡化了知识和规律的形成过

2、程。学生在复习当中,在明确每个物 理概念和规律的物 理意义的同时, 还应该注重这个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 应该明白这个概念或是规 律有什么用?是用来干什么的?怎样用等等。在 关于应用方面,那种把概念和规律 一背,接着就开始做大量的习题的复习 方法是事倍功半的。这不是应用!如果学生 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形成不理 解的话,大量的习题训练对学生也不会有实质性的提 高,一旦在考试中遇 上实际的新问题和陌生的问题,学生往往会茫然不知所措。2联系实际,掌握方法,学以致用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是中考物理试题突出的特点之一。这类试题大多以 现实问题 立意命题,通过叙述物理情景并设问,要求考生通过分析,从实 际的物理情

3、景中抽 象出物理模型,再从物理模型中分析其中的物理规律, 各物理量的变化以及相互之 间的关系。这类素材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 和我们生活紧密相连的物理现象和物 理过程如体育、生活、家用电器等 问题。另一类是与科技相联系,如神舟飞船问 题。处理这类问题首先要找 好切入点,然后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合理的物理模型,最 后从物理模型中分 析其中的物理规律。 在复习中, 要学习锻炼自己从物理视角来观察自然界, 观察身边的现象,运用物理知识分析生活中存在和发生的事物,学习 寻找 各种现象与物理知识的结合点,养成认真审视事物的习惯,学会捕捉有效 信 息,挖掘事物中的隐含因素;排除干扰,解决问题。学生一旦养成主动

4、 探求的习 惯,具有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处理问题的方法,无 论试题怎样“开 放” ,都能顺利解决。3随时随地培养良好的答题习惯 在复习中练习和考试是必不可少的,建议学生认 真对待这些练习包括 课堂上的每一次回答问题。教师在这些练习当中能发现学生的 不良习惯: 数字结果不带单位、单位换算错误、计算错误、回答问题语无伦次抓不 住 实质等等。 再比如很多学生画出的力的图示没有长短之分、 作图不带箭头、 不 标符号或名称、虚实线不分等不良习惯,这些都是我们在中招评卷中屡 见不鲜的。 如果学生在平时的练习中能随时随地的养成良好的习惯,久而 久之,习惯就会成为 一种本能。实际上,学生在养成良好习

5、惯的同时,也 提高了自己的基本技能。4适当的进行针对性的展开性训练 学生应该对自己进行反思。对容易出错的地 方,在复习中要进行适当 的有针对性的展开性训练。所谓展开性训练,就是有意识 地把问题的分析 过程完整的、真实的展现出来,而不是只注重结果。比如说文字表 述,这 是学生的一个薄弱点,在历年中招评卷中都能发现这个问题。这类问题关 键 不在于学生不会,而是学生的物理语言表达不准确,要么是语无伦次让 评卷教师看 不懂,要么是答不出要点而失分。因此,建议学生在平时的训练中注意物理语言表达的规范性和准确性。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如果学 生能有针 对性的进行展开性训练,就会明白此类问题的实质,掌握解决此

6、 类问题的方法,当 然也就能提高自己的能力。5.5.要掌握初中物理研究常用的几种方法科学方法是连接知识和能力的纽带,掌握一种科学方法,胜过解答十个问题”。对研究方法的学习和考查体现着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同学们只有真正掌握了研究问题的方法,才能有效解决实际问题,真正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和能力。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逐步实施,研究方法题是今后中考命题的热点,应引起师生的重视。控制变量法:就是把一个多因素影响某一物理量的问题,通过控制某几个因素不变,只让其中一个因素改变,从而转化为多个单一因素影响某一物理量的问题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在实验数据的表格上的反映为:某两次试验只有一个条件不相同,若两次试验结果不同,

7、则与该条件有关,否则无关。反过来,若要研究的问题是物理量与某一因素是否有关,则应只使该因素不同,而其他因素均应相同。控制变量法是中学物理中最常用的 方法。例 1 1 学校要开运动会,几个同学讨论怎样才能将铅球掷得更远。陈平说:“掷出点越高,掷得越远。”王力说:“掷出速度越大,掷得越远。”李明说:“我们还是通过实验来探究吧。”大家经过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 1:1:铅球掷得远近,可能与掷出铅球点的高度有关。猜想 2 2 : :铅球掷得远近,可能与掷出铅球时的速度有关。猜想 3:3:铅球掷得远近,可能与掷出铅球的角度(投掷 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有关为了检验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制作了一个小球

8、弹射器,如图1 1 所示。它能使小球以不同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射出,弹射方向对水平方向的仰角,可由固定在铁架台上的量角器读出。他们通过7 7 次实验得到下表中实验数据(“射出距离”指水平距离)。实验射出点高射出速度1射出仰两出距序-号度h/mr/(m- sl)角&1离l/m1 10.55302.920,5103(T9.63 10.5104510.741.010 |45。1L151.5110451L560.5106(r970.5153(r20.7请你根据表中所收集的信息和相关证据回答下列问题。(1 1)为验证. .猜想 1,1,应选用序号为、的实验数据,因为。为验证猜想 2,2,应选用序号为

9、、的实验数据,因为为验证猜想 3,3,应选用序号为、的实验数据,因为通过上述实验,你认为怎样才能将铅球掷得更远?解析:(1 1)猜想 1 1 说铅球掷得远近可能与掷出铅球点的高度有关,要验证这个猜想,应保证射出时的速度和角度相同,但要改变每次射出的高度。所以,应选用实验序号为 3 3、4 4、5 5 的实验数据分析比较。(2 2)同样道理,要验证猜想 2 2,应选择实验序号为 1 1、2 2、7 7 的数据分析 比较,才能得出结论。(3 3)第 2 2、3 3、6 6 次实验,保证了相同的射出点高度和射出速度,但三次实验弹出小球的角度不同,比较这三次实验数据可以验证猜想些方面的相同或相似而推出

10、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逻辑 理教学中类比方法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较复杂的实验和较难的物理2 2 所示。3 3 是否正确。(4 4)通过上述实验及分析论证可知,让铅球掷得更远的方法是:掷出点尽量高,掷出速度尽量大,掷出的角度约为4545。2.2.类比法:类比在物理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所谓类比,实际上是一种从特殊到特殊或从一般到一般的推理。它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在某思维。物知识例 2.2.在研究“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时,我们曾引入“水路”同“电路”进行类比,如图我们将水泵比作电池,将阀门比作开右表的内容。3 3 等效代替法:等效法是常用的科学思维方水泵关,将水轮机比,将管道比作导

11、线,将水流比作解析:用水路来类比电路,可得到一i水路图 2 2电路组成水泵(保持一定的水压) 水骨(传输水流)水轮 机(利用水能的设备) 阀门(控制水流通断)电源(保持一定的电压) 导线(传输电流) 灯泡(用电器开关(控制电流通断)要点水泵鳄水压甦水流电源樂电压独电流1 1水轮法。 等效是指不同的物理现象、 模型、过程等在物理意义;作用效果或物理规律方 面是相同的。它们之间 可以相互替代,而保证结论不变。等效的方法是指面对一个 较为复杂的问 题,提出一个简单的方案或设想,而使它们的效果完全相同,从而将 问题 化难为易,求得解决。在求合力、求串、并联电路的总电阻、测密度、测 电 阻、测电功率中经

12、常用到。例 3 3 在只有秤这一测量工具的情况下,请设计一个实验来测出新鲜椰子 内部的容 积。写出主要步骤及计算公式。解析: 本题是条件和过程开放题。 要求出椰于内部容积, 显然不能直接测 量, 只能 间接地用“水的体积”去替代。(1)(1) 把椰子凿一个洞,倒出椰汁,称出空椰子的质量m m1;再往椰子内注满水,称出空椰子和水的总质量m m 则 m m水=m-=m- m m(3)(3) V V椰=(m=(m m m / / p p水4 4转化法: 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 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 理量, 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 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 这种研究问题 的方

13、法叫转化法,初中物理在研究概念、规律和实验中多处 应用了这种方法。例 4 4磁场是一种看不见的特殊物质,我们可以通过磁场对小磁针作用的结果来认识它。这是科学研究的一种常用方法。下列研究实例中不采这种 研究方法的是 ( ( ) )A.A.比较温度的高低,我们可通过液体受热后体积的变化来认识它B.B.学习电压,我们可以通过对比水压来认识它C.C.了解电磁铁磁性的强弱,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它吸引大头针的多少来认识D.D.电路是否有电流,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电路中电流表的指针是否偏转来认识5.5.建立模型法:实际中的事物都是错综复杂的,在用物理的规律对实际中 的事物进行研究时,常需要对它们进行必要的简化,忽略

14、次要因素,以突出主要矛盾。用这种理想化的方法将实际中的事物进行简化,便可得到一系列的物理模型。例 5.5.甲、乙两棵树的根系的深浅以及发达程度基本相同,但乙树高于甲树。当我们想知道哪棵树容易被大风吹倒或折断时,我们可以把树看做 是一个模型。由此可 判断出,树容易被吹倒或折断。解析:当我们想知道哪棵树容易被大风吹断或折断,我们可以把树看做是一个杠杆模型。树越高,重心越高,力臂越长。由杠杆知识可知,当作用 的力相同时,乙树 更容易被吹倒或折断。6.6.学推理法: 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忽略次要因素,进行合理的推想, 物本质的目的。是根据已知的物理现象想像与推理对未知的现象做出科学地推论和预见。例

15、6.6.如图 3 3 为探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实验。实验时必须使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滑下,这是为了使小车在平面上开始运动时的相同。实验时发现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小车运动得得出结论,达到认识事(规律)通过-毛屮表面玻璃表面图 3 3越_。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假如小车在乎面上不受力,它将。解析: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这是为了使小车在平面上开始运动时的速度相同。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小车运动得越远。由此可以推理得到,如果小车在平面上不受阻力,速度不会减慢,它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即做匀速直线运动。7.7. 猜想法:猜想也称想象或幻想,是用已知的物理知识对某些未知的事物作出科学

16、的预测。它是人的思维的最高境界,合理的想象往往是人类创造发明的源泉。8.8. 放大法:在有些实验中,实验的现象我们是能看到的,但是不容易观察。 我们就将产生的效果进行放大再进行研究。9.9. 比较法:是通过观察,分析,找出研究对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它是认识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三、精心设计专题复习专题一诱思探究题的分类与解法探讨诱思探究题形式有三种:一是呈现素材和信息,要求探究教材尚未定量的知识规律,探究教材没有涉及的知识规律,探究学生尚未涉足的市场规律;二是呈现教材隐性知识规律,要求用学过的方法设计探究的方案;三是直接考查教材里探究实验所运用的方法 得出结论类诱思探究题解答此类题要依据“由此及

17、彼,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般的认识规律思维 P P 例题1小华在课外探究弹簧的伸长跟受 力的关系,利用如图1所示装置进行探究,记录了数据如下分析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其数学表达式是解析 关于弹簧的伸长跟拉力的关系,教材只作了定性描述,没作定量反映,分析数据有F2/FI=AL L Li=2=2,FJF L3/ L=3L=3,因此可抽象为 著:F Fi/F/F2=2=LI/ L L2. .答案在一定的范围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 正比小结 这是一道“要求探究教材属未定量的知识规律”题,分析数据,由具体到抽象. .例题 2 2 如图 2 2 所示,是双金属片,上层是铜,下层是铁,用酒精

18、灯给双金属片一端加热,可观察到双金属片面铁片一边变曲,据此现象可得出结论解析 分析实验现象,表象是“受热弯曲”,本质是“受热膨胀”. .答案 在同样热的条件下,铜的膨胀大. .小结 这是一道“要求探究教材没有涉及的知识规律”题,分析现象,由表及里. .如下表所示,分析表格和数据,可得出结论:解析分析表格和数据,由此 (密度)及彼(淀粉百分率),由特殊(淀粉百 分率)到一例题 3 3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小明收集到一份某淀粉厂资料,马铃薯的密度1. Ofi1. 10L121.141. 15所含淀粉百分率141822. 526, 529收购价(元/kQ0. 400. 440-500. 600. 80般(收购价),得出结论(马铃薯的密度越大,它所含淀粉百分率越高,则收购价越高). .答案 马铃薯的密度越大,它所含淀粉百分率越高,则收购价越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