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周祖第一陵_第1页
华夏周祖第一陵_第2页
华夏周祖第一陵_第3页
华夏周祖第一陵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走进华夏周祖第一陵周祖陵一、指导思想 周祖陵历史悠久,钟灵毓秀,自古为游览胜地。是游客登山观光、度假游览的好去处, 又是凭吊先贤的佳境胜地,享有 “华夏第二祭祖圣地 ”的美誉。 2000 年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 AA 级旅游景点。为全面推介周祖陵的山水风光、提升庆阳的生态旅游和历史文化、展示周 祖陵历史文化价值,特拍摄“华夏周祖第一陵”专题片。二、专题形式1、宣传主题:观周祖陵之雄伟,品华夏农耕文化2、宣传形式:周祖陵景点与解说相结合。三、专题片架构主题思想 : 由周祖“不窋”的传说引出周祖陵,紧接介绍其地理位置,再以时间为主线,将 一天中的周祖陵分别展现(早上、中午、下午、晚上), 在四个时间

2、段内分别选取不同的 有突出特色的景点加以介绍。第一章 周祖“不窋”的传说画面 : 肇周圣祖牌坊周代世系图表解说:说到周祖陵,也许会有人疑惑,周朝的始祖不是叫后稷 么,那么周祖 不窋 又是谁呢?其实,不窋便是 后稷 的儿子,这还得从后稷的故事讲起,相传有邰氏部族有个叫姜媛的少 女在野外郊游,途中看到一个硕大的脚印,一时好奇便在脚印之上踩上一脚,谁成想这一脚 踩下去便受孕生下一男婴,未婚先孕当然不好了,于是,家人瞒着姜媛偷偷将男婴遗弃,可 是,无论丢到哪里,男婴都有鸟兽为其遮风挡雨,众人惊奇,奉之为神,遂迎之回家,因被 数次弃之,所以名之为 弃 。弃的母亲姜媛踩的脚印便是五帝之一的帝喾 留下的,因

3、在天山巡游看到姜媛活泼貌美,心中喜爱, 便留下脚印, 于是便有了后来神奇之子 -弃,弃年少时便表现出杰出的稼穑之术, 成人后,帝尧便请他作 稷 ,专门负责农事工作,舜时,被封为邰地之主。稷去世后,其子 不窋 ,继位为稷,继续负责农事直到晚年,而此时的夏后不重农事, 不窋因此丢官流浪到了戎狄之地, 也是现在的甘肃庆阳庆城境内, 不窋死后便葬在今天庆城 境内的东山之巅, 而不窋的后世子孙也都继续进行着农业生产活动直到周文王、 武王的崛起, 因此,可以说庆阳是周朝事业的酝酿隆兴之地,也是我国农耕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第二章 这里是周祖发祥之地地理位置介绍画面: 周祖陵外解说: 周祖陵位于庆城县东山之巅,

4、 故山名为 “周祖陵山 ”。 这座山因其形状酷似帝王帽盒, 又名“帽盒山 ”。高踞山顶的周祖陵与庆阳古城隔河相望,历来是庆阳的一大名胜景观。因山 顶有一座著名的墓冢一一周先祖不窋(bu zhu )陵而得名。据史料记载:不窋失农官之后,西徙定居今之庆阳, 在陇东庆阳一带创建了华夏文明的农耕文化。 由于他功绩卓著, 死后人 们把他葬于此山。首先从凤城过大桥, 到周祖陵山下, 经过茂密的林带和蜿蜓崎岖的简易公 路可达停车场, 停车场上面的建筑群用 822 个石台阶连接在一起。 山顶周祖文化区, 总体布 局严谨规范,错落有致。 周祖陵森林公园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优美的建筑风格,卓而不群的文化底蕴,与众

5、不同的自然风光而闻名遐迩,成为陇东人民向往、游览的胜地。第三章 闻名遐迩周祖陵早上 画面:晨雾中的山 (整体、局部)观光陵园,有两条道路可直达其境。一条由崭山湾处东折沿盘山油路, 可乘车直达陵园后门;一条从城区街道向东,跨柔远河至李家后沟,沿山路到达周祖陵山腰 808 级石阶前。以巨石雕琢的台阶, 宏伟壮观, 气势磅礴, 象征着 808 载的周室王基。 石阶时而平缓,时而陡峭,寓意世事盛衰兴替、变化无常。沿石阶而上,攀越道旁 “归秦 ”、“七雄”、“五霸”、“东始”等石刻标志,直至 “镐洛桥 ”时,游人已越过了寓意东周 514 年的台 阶;至此稍作小憩,接着攀越 “西结 ”、 “中发”、 “周

6、兴”象征着西周 294 年的石阶后,即达 山顶陵园。山门的两边,左为钟楼,上悬一尊铜钟, 楼联是 “晨钟警人长励志,暮霭促我惜分阴 ”。 右为鼓楼 ,上立一面大鼓,楼联是 “烽烟当年驚夜月,鼓角而今颂升平 ”。陵园山门为一座 3 间 4 柱牌坊式建筑 ,上刻“肇周圣祖”4个大字。 肇者,始也;圣者,神也, 四字的意思自明。 左、 右坊柱上有联文: 其一是 “望天门三皇五帝周祖名峰群仙聚会, 思庆 州岐傅李米人杰地灵万众来朝 ”上( 句是说 “三皇五帝 ”及这些圣人都来周祖名峰聚会; 下句是 说:岐伯、傅介子、 李梦阳、 米万钟这些历史名人都诞生在这里 );其二是 “绝顶始知世外境, 凭栏一望古

7、今天 ”。中午画面:穿过山门,便是 , 片平坦的院落 。花香草碧,风光旖旎;殿宇环合,仪伟森然。院内以其独 特的文化底蕴,雅而不凡的气势,给人一种深沉、悠远的启迪。一条用 红色花地砖铺就的神道 直通周祖大殿。神道两边有两块石碑值得一提,左边是 “重修 周祖陵碑记 ”,右边是 “周代世系图表 ”。浏览了这两通石碑,就对这次重修周祖陵的壮举和 周祖的辈分有了大体了解。沿八卦亭向东数十步为五开间 仿古式周王殿 ,内塑有彩绘的西周、东周三十八王像。 周王殿南北有 碑廊 ,内刻历代名人诗词、文章和今人题词墨宝。书法精湛,各领风骚。南有 雕梁画栋的栖凤亭及鉴亭。下午画面: 夕阳余晖下的周祖陵由碑亭前行偏左

8、,为 “览凤亭 ”。驻足亭内,极目远眺,层峦蜿蜒,莽塬叠嶂,林木荫翳,群 花烂漫,风景优美如画;俯视鸟瞰,青山围廓,绿水环城,雉堞千寻,广厦万间,气象似腾 蛟起凤。一阵清风迎面拂来,顿觉尘念俱消,心情舒畅。览凤亭之东过子午线,为双重翘檐的 八卦亭 。亭内以青石刻有周文王的后天 “八卦图 ”,重现 了文王演八卦、周公作爻辞的辉煌历史。 1995 年重修周祖陵园时,于今八卦亭附近出土了 有代表性的二百多件文物。 它的发现, 将周祖陵存在的真实性和祭祀周祖的历史向前延伸了 近三千多年。晚上画面: 夜幕下的周祖陵岐伯胜景 位于庆城东山周祖陵山下的半山腰。 当你从山底盘旋而上, 即可到达景区。 有一条

9、象征七十二福地的天梯道,十分陡峭,游人需手扶铁链,小心谨慎,方能拾阶攀援而上。回 首惊心,如临绝涧,平添了登山情趣。在我国上古时代,北地曾出了一位与人文初祖轩辕黄帝齐名的人物,这就是伟大的博物学家、中医学理论的奠基者歧伯。关于岐伯的身世,在古老的庆阳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相传上古时期,在一个叫青龙嘴的山下土窑洞里,住着一对年轻夫妇。他俩十分恩爱,不久妻子便有了身孕。在孩子出生那天,只见青龙山上祥光缭绕,数百只吉祥鸟围绕窑洞飞鸣不 停。远亲近邻闻知后纷纷前来道贺,孩子的父母让亲朋给孩子取名。一位有见识的老者说:“这孩子出生得奇,人长得奇,又是长子,就叫他奇伯吧 ! ”也有人说:“这孩子肯定聪慧不凡

10、,倒不如将奇字改为岐较好。因为岐,知意也,就是聪慧的意思。”于是 这孩子就以“岐伯”命名了。岐伯少而神灵,长而博识,厚道谦恭,睿智超群。成人后,立志悬壶济世,解救民间疾苦。 他长途跋涉,先后跟随广成子、赤松子、中南子等仙人学习医术。他白天识药、尝药性,晚 间学习养生之道,掌握阴阳四时运气之理、经络医术疗疾之法。数年之后,岐伯的医学理论和临症技术精湛,治病无不奇验。后来黄帝在崆峒山问道于广成子时,广成子向黄帝推举了岐伯。黄帝亲自考察,论医问政,见岐伯聪颖惠敏,学识渊博,便拜岐伯为师。岐黄论医,开创了祖国医学的先河。黄帝内经涵素问、灵枢各九卷八十一篇, 史称绝世巨著。后世杰出的医学家,莫不以内经为

11、宗旨,救死扶伤,惠及黎庶。庆城县 为岐伯故里,光大医祖美德,承传岐黄遗风责无旁贷。2002 年,庆城县委、县政府集思广益,悉考史典,集前代医祖庙貌精华,重修医祖大殿、十大名医祠、拜师论医亭、长寿鸿福 台等胜景,已成为人们追慕先贤、旅游观光的圣地。第四章文化之旅一、 周祖不窋兴农耕画面:与农耕文化有关的景点(窑洞、农具、现在的庆城)解说:从夏朝孔甲年间算起, 至商代康丁年间古公亶父南迁岐山,周祖在庆阳共传承 12 代,达 400 余年之久。周人在庆阳教民稼穡, 开创了先周农耕文化的先河,使庆阳由以牧业为主的游牧区变为以农业为主的半农半牧区,对后来庆阳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周民族在不窋的领

12、导之下发展壮大自己的同时,也开发了庆阳这片黄土地。 在不窋到来之前, 这里也有人类生存,也有最原始的农业。这可以从 1920 年在庆阳之北 30 多公里处的王嘴子沟 发现的两枚石片、一枚石核的旧石器得到证实,也可以从近几年挖掘出的仰韶文化和齐家文化遗址得到确认。但那时的农业是微乎其微的,是最原始的,还不足以养这一方民众。 在这里生活的人类主要从事狩猎和采集活动,起主导作用的经济是狩猎经济。只有不窋将其父所创立的相地之宜,宜谷者稼穡焉”的新的耕作方法带到了庆阳,才使真正的农业在这块土地 上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得到大面积的推广。可以设想,原来在这里居住的土著人,得到周 族人的粮食援助,尝到了甜头,

13、也看到周族先进的生产方式所带来的粮食丰收情景,必然拜周族人为师,学习新的农业耕作方法,这才有了不宙的教民稼穡”之说。从不窋时代开始,这里的土著人民便改狩猎经济为农耕经济,并由此绵延了数千年。 尽管几千年来,这里曾多次为游牧民族所占据,但农耕火种不熄,一直传到了现在。特别是明朝以来,这里的农耕生产基本稳定了下来,成为甘肃,乃至全国的粮仓。现在,我们伫立在周祖陵山之上,面对漫 山遍野的滚滚麦浪时,应该深深地缅怀不茁大兴农耕的历史功绩,虔诚地为他上一柱高香。二、 岐黄论医传内经画面:景区内岐伯大殿、天官殿、拜师亭、论医亭、巧匠亭、十大名医祠 等仿古人文景点解说: 在祖国传统医学史上, 影响最大的医学

14、家莫过于医祖岐伯; 世人称我国中医学为岐黄 之术。岐者,岐伯也,黄者,黄帝也,取二者名字的首字,组成了中医学的代名词。流传最 久的医典莫过于黄帝内经;建造规模宏大的医祖庙宇莫过于岐伯胜景。医祖岐伯的诞生,医典内经的承传,是庆阳人民的骄傲,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岐伯胜景的创建,不但为庆阳 人民提供了发扬光大医祖美德、迫慕先贤遗风的殿堂,也将成为中华民族和海外侨胞向往的 圣地和激励他们奋斗的精神财富 !内经一书,是黄帝与岐伯合作产生的,是中国医学的 经典巨著,对后世医学思想的影响非常大。第五章 展望未来画面: 不同角度的周祖陵解说:为进一步弘扬 歧黄 文化,丰富周祖陵森林公园内涵,县委、县政府决定新建华夏 歧伯圣景工程, 呈请吴阶平副委员长题写了 歧伯圣景 的匾额。 多方激活民间资金 140 多万 元,在考证原有 4 处药王庙址的基础上, 根据史料和民间传说, 按山形地势和陇东民俗文化 特点,建成了十大名医祠, 新建歇山式重檐医祖大殿和拜师亭、论医亭、山门、十二生肖台、通天台、文墨荟萃园、僧房等景点,整个建筑勾心斗角,雕梁画栋,庄严宏伟,观赏价值极目前,周祖陵森林公园年接待中外游客达15 万人,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第三产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去年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实体上缴税金 14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