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图书馆学科化服务创新研究_第1页
“互联网+”背景下图书馆学科化服务创新研究_第2页
“互联网+”背景下图书馆学科化服务创新研究_第3页
“互联网+”背景下图书馆学科化服务创新研究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互联网+”背景下图书馆学科化服务创新研究摘要:摘要:图书馆服务创新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互联网+”为本来处于呆滞、保守的图书馆学科化服务提供了新活力和新方向,“互联网+”的出现为学科化创新服务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想法和思踊2杨志萍,钟永恒,吴鸣,等.院所协同的学科化服务发展模式J.图书情报工作,2012,(5):10-14,55.摘要:图书馆服务创新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互联网+”为本来处于呆滞、保守的图书馆学科化服务提供了新活力和新方向。本文在讲述学科化服务研究所面临的困扰的基础上,从各个方面构建"国家推进、学校认可、学科协同、师生互助”的学科化协同服务体系,最后提出只要把学科

2、化服务提高才能使图书馆的利用率达到最大化的可行性。关键词:“互联网+”;服务;创新“互联网+”的出现正在逐步改变着图书馆在读者心中的地位和作用,早在1931年阮冈纳赞在图书馆学五定律就指出“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1。创新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社会乃至一个人从低级向高级衍生的阶段,图书馆也是如此。学科化服务是以读者为核心,用读者的相关信息为嵌入方法,利用国家文献资源服务平台,对现有的一线学科进行针对性的服务,这种模式最早起源于国外欧美大学图书馆,我国高校图书馆自从借鉴以来,也进行了大量模仿尝试。学科化服务是当前图书馆馆员面临的一个严峻考验,必须直面困难,从困难中创新来改变窘迫的现状,这

3、就需要我们理性的思考。随着学科化服务的步伐不断迈进,仅靠局部的图书馆来体现改革出现的不足无异于窥一斑而知全豹。“互联网+”的出现为学科化创新服务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想法和思路。一、学科化服务研究进展(一)K外学科化服务与科研、课堂相协同国外的学科馆员对于“学科化服务”似乎不是很陌生,因为在其工作中多接触到用户科研、教学和阅读爱好等内容并提供知识性服务,美国图书馆研究协会曾发布讨论学科馆员定位的文章,要求学科馆员融入学术活动研究整个流程,努力开发学术拓展服务。自从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1981年提出跟踪服务后,美国其他图书馆也提出了免费导读服务,并受到了读者广泛欢迎,随后其他国家也争相效仿,支持以及推

4、广这种嵌入科研、教学的服务模式2。(二)国内学科化服务合作存在的问题国内对于研究学科化服务协同多为图书馆内部合作,对于科研资源的开发、人才的任用、服务的创新和管理的改革都存在很多问题。缺乏图书馆在大范围机构中协同研究。学科化服务不仅仅是图书馆馆员相互之间的协作,更需要学科资源全球信息共享,团结互助。现在面临的突出问题尤为明显,学科化服务还存在一定的瑕疵,不如供需矛盾日益激化。与“互联网+”的协作符合现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创新理论的延伸必须按照当前的形式来继续。二、“互联网+”背景下学科化服务协同创新体系(一)利用国家政策进行学科化服务的推广1. 国家推广:学科化服务已经成为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推进

5、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科化服务以及未来的发展都是由国家对政策的管理,以及资金的投入来决定的。就目前来看,学科化服务建设已经在全国图书馆推广上初现端倪。2. 高校认可:图书馆学科化服务需要在高校各部门的响应号召下进行。由教学校长指挥,高校各院系主任配合进行学科化服务的支持和引导工作;3. 院系配合:学科以及各部门机构配合,由高校学生处、教务处、科研处等学科机构互相协同,确保学科化服务顺利进行;学科资源汇总,由图书馆学科化服务专员进入各个院系资料室、科研中心并与院系秘书对接,充分收集、汇总、整合学科资源。(二)利用学科化服务提升图书馆服务功能意识发挥图书馆学科馆员的专业特长,借此提升图书馆内部的凝聚力

6、、向心力。打造图书馆独有的服务特色,培养明星馆员,学者型特长馆员。开展关于图书馆学科服务的相关活动,联合学生社团和学科机构,联系教师教研教学,学术科研人员,整合与图书馆相关联的学科资源,让大家积极参与,提高学科化服务影响里、号召力、推进力。(三)利用学科化服务惠及社会各界图书馆学科化服务不是闭门造车,要出去广泛去接触社会上各个层次的圈子。比如科学界、教育界、商界、政界、出版界、新闻界、娱乐界以及普通民众等等的支持参与3。因此图书馆界应该积极让各方感兴趣的团体融入进来,共同进行参与管理、出谋划策,使图书馆学科化服务向更大目标前进。三、“互联网+”背景下学科化服务创新途径(一)学科化服务与大数据的

7、结合在大数据影响下,许多曾经的数据信息正在消失,大概20年以后百分之八十的数据将失效丢失,如何通过数据收集,发挥图书馆的数据整合作用,完成科学数据的搜索、保存、管理和利用,是未来学科服务的职责。学科创新下的学科馆员,在“互联网+”的创新思维基础上,不仅要为学科服务开辟一番新的天地,还要在创新的路上走出自己的特色,充分发挥学科服务的优势,与各个学院、相关部门进行充沛合作,打造出为读者提供深度数据服务的道路4。大数据的使用,对信息进行整合、分析,用于学科化服务和人才培养、开拓科学数据收集,提高科研人员的数据管理能力、利用能力,为科学数据的借鉴打下基础。(二)学科化服务与阅读推广的结合学科化服务与阅

8、读推广都是利用文献资源的搜集、整合、萃取等方式,同时利用图书馆馆员的专业知识,以读者为载体,提出相关内容来促进目的的能动性。为提升阅读推广的创意设计,如阅读读书的知识竞赛、书画展、各种节日朗读比赛等等,不仅可以开阔了读者的视野而且也多角度的宣传了图书馆的各项资源,提升了读者对科学文化的探索精神。“互联网+”背景下的图书馆已经冲破了传统的枷锁,不再是仅限于原始的资源收集,馆藏的保存,维护。“互联网+”视角下的学科化服务已经深入人心,正在凝聚着各项学科的力量,为学科化服务创造勃勃生机,及时改变了学科化服务无章无序的混沌状态,在满足教师、学生正常阅读的同时,“互联网+”图书馆有能力也有义务继承了某种意义上的社会担当。参考文献:1郭晶.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研究与进展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2杨志萍,钟永恒,吴鸣,等.院所协同的学科化服务发展模式J.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