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区域经济差异动态分析与协调发展研究 摘 要 对区域经济相对差异和绝对差异及相关指标进行计算,并从时间特征和空间特征两方面研究湖南西部地区内部经济差异问题,可以发现,该区域内部具有较显著的区域经济差异和圈层结构差异,其经济差异类型界于金字塔型模式和橄榄型模式之间,对此研究对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较为现实的指导作用。关键词 湖南西部地区;经济差异;动态分析;协调发展 区域经济差异是客观存在并且短期之内难以消除的必然现象,这种非均衡的经济现象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存在,对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积极作用,但是过
2、大的区域经济差异会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速度和质量。由于长期受历史、社会、区位等因素的影响,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资源相对缺乏,因而多采用集中力量倾斜发展优势地区的战略。这一战略的长期实施,在促使区域总体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导致了西部地区内部出现区域两极分化,经济差异愈发明显,在湖南西部地区(主要包括湘西自治州、张家界市和怀化市)这一现象已初露端倪。2003年该地区下辖的怀化市鹤城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1.56万元,吉首市也达到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 444元,而永顺县却只有2 263元,张家界的桑植县则仅为2 170元。目前,该地区内部的经济差异仍在不断扩大,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调控,势必导致该区内各县
3、市之间的经济差异不断扩大,最终会影响经济发展的总体速度,危及区域的团结和稳定。 一、湖南西部地区内部经济差异时间演化特征 笔者将湖南西部地区下辖的湘西州、张家界市和怀化市作为研究的基本单元,研究时段为19902005年,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作为测度区域经济差异的主体指标,用标准差(S)和变异系数(V)分别衡量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如表1、图1、图2)。 式(1)中Yi为第i个区域的人均GDP,N为3(研究单元的个数),Y为N个区域的人均GDP的平均值。根据公式(1)、(2)可计算出各年的经济绝对差异(标准差)和相对差异(变异系数)。 从表1和图1可以看出,20世纪90年代,用标准差所测算的湖南西部
4、地区三州市经济发展水平的绝对差异在总体上一直呈扩大趋势,只是在19911993年期间出现了小幅度的缩小,这一趋势在2001年急剧缩小,但随之又开始出现快速上升势头;而相对差异则在90年代出现了小幅度的升降,19932000年期间经济相对差异缓慢上升,但自2001年开始,相对差异便一直保持在一个较稳定的水平。分析可知,自21世纪以来,湖南西部地区已经出现非常明显的绝对经济差异扩大趋势,而在相对差异却在大致持平时稍有缩小,这种现象的存在就湖南西部地区内经济欠发达区域与经济发达区域比较而言,他们将因绝对差异扩大而处于一种更为不利的地位,致使这些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相对下降。 二、内部经济差异时间演化特
5、征 在此,笔者将研究的基本区域单元细化为县区市,以便使经济差异的时间演化特征更为显著、直观,由于资料来源的限制,研究的时间确定为2001年和2004年。 (一)湖南省各县市经济发展水平与湖南西部地区平均水平的离差和比率的变化 对比各县市人均GDP与湖南西部地区人均GDP的离差与比率,可以发现该区内部经济差异变化的空间特征(见表2)。表2中数值说明,2004年湖南西部地区24县市中,永定、武陵源、吉首、鹤城、洪江、中方、沅陵、会同、新晃、芷江、靖州的人均GDP高于湖南西部平均水平,其余各县市均低于平均水平。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湘西自治州8县市中只有吉首的人均GDP是在平均水平上,其余7县均低于平均
6、水平,而在经济相对发达的怀化市下辖的各县区中,大部分是高于湖南西部平均水平的。2001年最高的武陵源区比率为3.23,最低的桑植县为0.59,相差2.64;而2004年最高的武陵源为4.28,最低的桑植县仅有0.60,相差达3.68,这组数据反映了在欠发达的湖南西部地区内部也开始出现明显的经济差异。从表2中可以看出,武陵源、桑植、泸溪、凤凰、花垣、保靖、洪江、中方、沅陵、芷江等10县市的比率在增大,吉首、龙山、鹤城、溆浦、会同、麻阳、新晃、靖州等8县市的比率稍有下降,其他6县市的比率均保持不变。
7、160; (二)湖南西部地区各县市相对发展速度的差异 为比较各县市在一定时期内人均GDP的变化与同一时期湖南西部地区人均GDP的变化的关系,笔者引入相对发展率(Nich)这一概念。 式(3)中Y2i和Y1i分别表示第i个县市在时间2和时间1的人均GDP,Y2和Y1分别代表湖南西部地区在时间2和时间1的人均GDP,时间2和时间1分别为2004年和2001年。 由表2可看出,湖南西部地区各县市人均GDP的相对发展率相差很大,最大的武陵源区竟是最小的龙山县的35倍多。永定、武陵源、吉首、花垣、保靖、鹤城、洪江、中方、
8、沅陵、芷江、靖州等11县区市的人均GDP增长速度大于湖南西部地区平均增长速度。 三、湖南西部地区圈层结构差异的演化特征 根据湖南西部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水平,笔者将该区分为三个圈层结构:内层为相对欠发达的桑植、古丈、永顺、龙山、辰溪、溆浦、会同、麻阳、新晃、通道10县;中层为经济稍发达的永定、慈利、泸溪、凤凰、花垣、保靖、鹤城、中方、芷江和靖州10县区市;外层为经济发达的武陵源、吉首、洪江和沅陵等4县区市。这三大经济圈层之间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在人均GDP、三次产业结构及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等方面呈现明显的层内稳定性和层间突变性。为测量圈层之间的差异,可引入Vt(Vt=)值来表示。
9、以人均GDP为基础指标,计算得出2001年各圈层之间的差异为:V内中=0.24,V内外=0.62,V中外=0.40,2004年相关指标分别变为V内中=0.32,V内外=0.83,V中外=0.55。通过对比分析可知,各圈层之间的差异在不断扩大。 四、湖南西部地区内部经济差异模式的变化 在对区域经济差异的研究中,人们发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区域经济差异存在着三种不同的模式,即哑铃型模式、金字塔型模式和橄榄型模式。哑铃型模式表示区域经济水平趋向于两极分化,高收入地区和低收入地区的数量在增加,中等收入地区数量在减少;金字塔型模式的特征是低收入地区数量多,高收入地区数量少;橄榄型模式的特征是中等收入地区数量
10、最多,高收入地区和低收入地区都很少。为分析湖南西部地区内部经济差异的模式类型,笔者采用世界银行的通用做法,即按各县市区人均GDP相当于湖南西部地区人均GDP平均水平的百分比,将湖南西部地区各县市区分为4类区域:人均GDP低于湖南西部平均值75%的为低收入地区,人均GDP在湖南西部地区平均值75%100%的为中下等收入地区,人均GDP在湖南西部地区平均值100%150%的为中上等收入地区,人均GDP高于湖南西部平均值150%的为高收入地区。通过计算可知,2001年4类地区是:低收入地区7个,中下等地区6个,中上等地区8个,高收入地区3个。2004年4类地区是:低收入地区6个,中下等地区9个,中上
11、等地区6个,高收入地区3个。分析得知,20012004年湖南西部地区内部经济差异模式变化并不明显,其基本的结构类型界于金字塔型模式和橄榄型模式,但该区中低等收入及以下的地区数量有所增加,说明经济差异开始出现扩大趋势。 (五)湖南西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一)经济协调发展模型研究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张家界市和怀化市经济发展基本处于同一水平上,湘西州的经济发展水平则远低于这两个区域。目前其有两个最主要的区域经济发展目标:一是加快张家界市和怀化市经济发展,稳步提高国民经济整体效益;二是加快湖南西部地区内部落后区域的经济发展,缩小该区域经济差异,使区域经济差异保持在合理、适度的范围。为实现既使整体效
12、益最高,又要使内部区域经济差异最小,笔者利用生产可能性边界曲线(图1)来建立湖南西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经济模型。为了简便起见,笔者以人均GDP来代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见图3)。 曲线P1上的A点表示现期张家界市、怀化市人均GDP水平和湘西州人均GDP水平,曲线P2上的B、C点分别为湖南西部地区经济未来发展的上、下限;突破了B点进行区域发展布局,就意味着以湘西州低速增长为代价来换取张家界市、怀化市经济的高速增长;同理,突破了C点就意味着以张家界市、怀化市经济发展为代价换取湘西州经济的高速增长。因此,张家界市、怀化市与湘西州经济协调发展的最佳范围应在BC弧段上。湖南西部地区未来的经济发展将出现
13、以下三种情况:(1)如果在D点对应的水平发展,则表示张家界市、怀化市与湘西州人均GDP增长率相同,这样湖南西部地区国民经济基本会以目前的水平和速度增长,该区域经济的相对差异不变,而绝对差异扩大;(2)如果在BD弧段上发展,例如E点,则表示张家界市、怀化市人均GDP增长率高于湘西州,这样张家界市、怀化市与湘西州的经济相对差异还会逐步拉大;(3)如果在DC弧段上发展,如F点,则表示张家界市、怀化市人均GDP增长率低于湘西州,这样三大区域经济相对差异会逐步缩小。为加快湖南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稳步提高国民经济整体效益,逐步缩小区域经济差异,还需在DC弧段上选取未来合适的张家界市、怀化市和湘西州的人均GD
14、P水平组合点,设为F点,从而使在数学模型上的理想状态为矩形FGOH面积达到最大(经济意义是湖南西部地区国民经济整体效益最高),且两个边长OG、OH的长度之差尽可能最小(经济意义是湖南西部地区内部经济差异最小)。 (二)湖南西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对策研究 从自身发展角度来看,湖南西部地区各市域不可能通过自己微薄的力量成为湖南省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区域经济实力。该区各市域经济发展有一定的相同之处,即第一产业都很
15、落后,工业都不发达,大中型企业较少,第三产业发展迅速,旅游资源极其丰富等,这些共同特征决定了该区各市域的经济发展不应各自为政,相互竞争,必须走一条协作发展的路子,最终使该区成为一个极富竞争力的区域经济共同体。通过共同体的构建和机制上的对接,充分利用怀化便利的交通资源,借助张家界国际旅游城市的声望,大力整合张家界、湘西自治州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从而推动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针对该区规模较大但竞争力低下、科技含量不高的传统农业必须突破规模和数量的扩张,进一步提升其质量和科技含量的现实问题,可借助该区内的高校及其他科研单位的研发力量进行联合技术攻关,实现传统农业的升级换代。对于工商业等其他有发展后劲
16、的产业,应突破狭隘的地方主义,积极营造有利于人才、资金、信息和物资流动的环境。具体的协调发展措施主要包括:(1)建立湖南西部地区内部经济差异监控、预警和协调机制。由省级相关单位组建区域经济监控、预警和协调机构,配备专门人员,定期测算经济差异各类指标,并按期公布预警情况,定期召开高级别的经济协调专门会议,重点研究、讨论湖南西部地区内部经济体制环境的统一性、区域之间要素市场自由流动的机制、区域产业的协调分工与布局研究及地方政府间协作机制等事关湖南西部地区协作发展的重大问题。(2)构建有利于欠发达地区、县、市经济发展的经济环境。继续加大对该区域的政策倾斜和支持,积极引导该区域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培养其
17、内生增长机制,针对不同区域的客观条件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3)加大对湖南西部欠发达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4)成立湖南西部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设立专项开发基金,实行专款专用制度和严格的项目申报、审批、运行和监控机制。 注释 绝对差异与相对差异是两个在内涵上截然不同的概念,绝对差异是指某个经济指标偏离参照值的绝对额,它反映了区域间在经济发展规模和程度上的实际差距,是一种等级水平差异;而相对差异是指某个经济指标偏离参照值的相对额,在反映地区间经济发展速度差异时常采用此指标。在区域经济发展进程中,这两者的变动趋势并非必然一致,一些研究表明:由于受各区域原有发展水平影响,可能出现区域间经济的相对差异在缩小,而绝对差异在扩大的现象。相关内容详见覃成林所著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1997年版。 参考文献 A.P. Thirlwall, Groweth and Development: with 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合同附加协议》
- 2025工程设备租赁合同范文
- 2025超市物业管理合同范本
- 语言信息处理知到课后答案智慧树章节测试答案2025年春大连东软信息学院
- 2025健身设备采购合同书律师拟定版本
- 2025自然人向企业借款合同范本参考
-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近似数 |北师大版
- 2025智能合同管理系统优化方案
- 2024年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医师岗位招聘真题
- 2024年南平市市属事业单位考试真题
- 能力验证课件
- 病例报告表(CRF)模板
- 计量经济学期末考试题库(完整版)及答案
- 安保工作“智能化、网格化”管理模式的建立及持续改进工作
- 履带底盘的组成介绍及各参数的计算
- 资产评估收费管理办法中评协[2009]199号
- 贾平凹《秦腔》
- 联轴器找中心PPT课件
- 加 工 贸 易 手 册
- CDP指标介绍及应用
- 浙江省建设工程施工取费定额(2003版)完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