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对旅游业的影响及发展对策_第1页
新冠肺炎疫情对旅游业的影响及发展对策_第2页
新冠肺炎疫情对旅游业的影响及发展对策_第3页
新冠肺炎疫情对旅游业的影响及发展对策_第4页
新冠肺炎疫情对旅游业的影响及发展对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摘要基于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旅游危机管理理论,从宏观、中观、微观不同层面深入探讨新冠肺炎疫情对旅游业的影响。宏观层面,疫情对旅游业总体影响比以往范围更大,冲击更为严重,影响程度更深;出入境旅游较国内旅游受冲击更为显著,恢复期将受海外疫情发展影响而延迟。中观层面,受疫情影响程度不同,各省份国内旅游市场将表现区域差异性波动,影响程度为中部>东部西部东北地区;集聚化特征显著,省份内及周边短途旅游产品将更受青睐。微观层面,从市场供求两端剖析各类旅游企业与旅游者受疫情影响与变化。总结已有经验与规律,从政府与企业两个角度提出危机应对的新策略,以完善旅游危机防控体系,促进旅游业疫后良性复苏。关键词:

2、疫情;经济;旅游;影响;损失目录1. 绪论41.1研究背景41.2研究意义41.3国内外研究综述52. 新冠肺炎疫情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机理72.1疫情突发性极化旅游业敏感度72.2病毒易染性耦合旅游行为流动性72.3疫(情)(春)节期重叠性重创旅游收入季节性82.4疫后心理调适延迟旅游决策行为93. 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旅游业发展的总体特征及主要表现93.1年报按期披露困难93.2商誉大幅计提减值93.3新冠疫情对旅游业总体影响不良103.4疫情对旅游上市公司经营和发展的不利影响104. 新冠肺炎疫情对旅游业的影响114.1总体影响114.2对国内旅游的影响124.2.1对国内旅游市场的影响124

3、.2.2对国内旅游收入的影响144.3对出入境旅游的影响154.3.1对入境旅游的影响154.3.2对出境旅游的影响175. 应对疫情旅游发展措施205.1用好财政、金融、税收等支持政策205.2未雨绸缪练好内功,打造品质旅游、深度旅游205.3加强队伍建设,为旅游业复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215.4创新旅游新业态,培育疫情下的旅游增长点21结论22参考文献231.绪论1.1研究背景从2020年武汉“封城”后,全国各地都陆续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全面阻断新冠肺炎疫情传播。期间,全国人民都以不同方式积极投入到抗击疫情的“战斗”中,游客流动全面截断,早期外出的旅游流也处于滞留状态,旅游需求

4、急剧下降甚至停滞,旅行社、饭店及旅游交通等旅游企业群停工,相关的装备制造、地产、旅游基建短期建设投资基本停滞。据中国旅游经济蓝皮书No.12,2020年春节黄金周期间全国接待旅游人次仅为2.5亿人次,相较于2019年的4.15亿人次下降了40%,为近5年来的最低值。旅游业是新兴产业,方兴未艾。新时代,旅游业已成为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幸福产业,在吸纳就业、脱贫攻坚、保障民生、促进消费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关系到稳就业、稳增长、惠民生。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旅游业带来巨大影响。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造成巨大损失,旅游业是受疫情影响最大的产业之一,无论对消费者的心态

5、、生活方式、消费模式,还是对旅游业的经济效益、运营模式、市场开发等,都带来了深刻影响。1.2研究意义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踩了一脚急刹车,旅游业是受影响最大的行业之一,旅游景区、度假区、主题公园、旅行社、OTA平台等突然被按下了“暂停键”。由于此次疫情传播迅速、规模大、范围广、时间长、变化快,并表现全球性、全面性、全方位发展态势,对旅游业产生的短期影响和长期冲击是巨大的。因此,理性评估疫情对旅游业的影响,系统预测旅游业复苏振兴的时间和空间轨迹,科学明晰后疫情期旅游业的振兴机制及路径,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1.3国内外研究综述GeorgeFoster(1986

6、)一认为企业资产折现发生状况可以充分反映该企业出现财务风险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企业可以通过改变运营方法来解决。GapenskiLC,Langland-OrbanB(1995)认为医疗保健行业发展迅速,保健公司主要遇到的则一务风险来源于收入和成本的不确定性。公司的财务风险主要分为客观风险和主观风险,公司管理层能预测客观风险,但由于无法预测收入和成本的变化范围,管理层无法预测主观风险。Dan.Cothran,CherylCothran(1998)对墨西哥旅游投资风险进行分析,发现在墨西哥特殊的政治经济环境下,政治、经济、社会等外部环境是产生旅游投资风险的因素,这些对旅游投资有负面的影响,并通过进一

7、步研究发现,这些负面影响因素同样存在在其他发展中国家。Ross,JordanWesterfield(2001)认为财务风险源于公司的财务政策,如资本结构,其中债务筹资所占与股东风险成正增长关系,因而公司股东的财务风险形成原因是由于债务筹资所引发的超出定额外的风险。VanHome,Wachowicz(2011)认为从更宽泛一点的角度来说,财务风险不仅包括无法支付的债务能力的风险,同样还有由于利用财务杜杆而引起的每股收益的变动。TerryMcNulty,ChrisFlorackis,PhillipOrmrod(2012)董事会流程和公司财务风险之间的关系。运用一个独特的关于黄事会行为的问卷调查并发

8、现一个强大的黄事会过程之间的关系和财务风险增加有直接的关系,现有理论表明通过集团董事会工作过程的影响使高管和非高管在含有控制和协作关系。Eleonoralachini,StefanoNobili(2015)以意大利金融市场研究对象,研究意大利金融市场的能力指标。结果表明,系统性的流动性风险指标准确地识别特征是高系统性风险的事件。SeungHeonHan,HyungKeunPark等(2014)针对建筑公司所遇到的现金流财务风险进行分析发现,建筑公司的现金流财务风险分为:金融风险和具体项目的风险,前者指的是外部经济环境如汇率、项目成本利率等,后者是具体项目的风险如建筑发开的岩土、天气条件和气候差

9、异等。黄志敏(2014)认为旅游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有:融资渠道单一,制约了旅游企业规模的扩张、决策机制落后,制约了旅游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经营策略失策、投资渠道单一,难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财务人员专业知识缺乏,机构设置不科学,企业转型困难。因而提出了改革企业落后的风险管理模式,增加企业的筹融资方式、改变企业经营策略、重构企业财务管理机构等对策来解决旅游企业财务风险。柯恩裘(2011)认为通常来说,旅游企业财务风险分为系统财务风险和非系统财务风险。系统风险主要受宏观因素影响,主要是政策、经济变化、文化等因素;非系统风险主要是受企业自身影响,主要包括筹融资、资金回收、资金分配等因素。傅玉

10、妹(2015)在旅游企业财务风险及其管理问题中针对在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和市场竞争激烈下,财务风险给我国旅游企业带来巨大的压力,为解决财务风险问题,傅玉妹提出旅游企业应做到(1)严格贯彻财务风险理念;(2)政府相关部门加强监管;(3)加强财务风险评估,提高旅游企业管理者和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朱峰(2013)认为旅游企业财务风险主要原因来源于投资融资风险上,投资融资风险主要体现在:(1)国家对该产业宏观调控的影响;(2)旅游产业市场需求的影响;(3)信息及其技术变化的影响;(4)项目开发中的自然、资源、决策方面的影响。而投资融资的影响因素主要有:(1)投资于收益的不确定性;(2)参与行业竞争的能力

11、;周春梅(2015)认为多元化投资作为企业动态成长的战略选择之一。然而,多元化投资对旅游企业发展有利也有弊。在多元化投资提高企业收益率时,多元化投资带来的波动幅度过大、增加资金筹措与配置压力、降低组织竞争优势与协调能力等问题在某种程度上不是分散风险,而是自我扩大风险。在总结借鉴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旅游上市公司为样本对多元化投资与企业风险之间的关系以及经理人堑壕防御在二者关系中的调节效应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发现,旅游上市公司多元化投资程度与企业风险正相关,经理人堑壕防御会显著强化二者之间的正向关系,经理人堑壕防御水平越高,实施多元化投资越容易加剧企业风险。2.新冠肺炎疫情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机

12、理2.1疫情突发性极化旅游业敏感度旅游活动具有空间上的异地性和时间上的短期性,旅游业及旅游活动的运行与产业的关联度很高,此外,旅游业还具有季节波动性和对外依存度高等特点,任何能影响客源地、目的地以及中途旅游交通的因素都会对旅游业的正常经营产生即时影响,旅游业对突发公共事件具有高度的敏感性。由于这次疫情突发且传播性强传播面广,旅游要素企业受其影响纷纷受制全国各景区景点全部被叫关停、旅行社或OTA企业关门歇业、旅游酒店和乡村民宿等几乎全为空房,导致全行业瘫痪。2.2病毒易染性耦合旅游行为流动性旅游活动的异地性决定了旅游的流动性,旅游业是一个以人的流动为基本特征的产业。旅游六大要素“食、住、行、游、

13、购、娱”,每一个要素都伴随着人员、资金、信息、产品、服务等旅游要素的流动。尤其是在如今的后媒体信息时代,多元化的旅游消费需求、旅游的产业链和产品结构极大丰富了旅游的内涵和外延,旅游在全社会的流动性特征更加凸显,不论哪一环节的流动受到阻滞都会影响到其他旅游要素的正常运行,进而导致旅游业经营出现波动。旅游是一种人的空间移动行为,实质上是一种跨文化的社会交往活动和异域环境下进行的体验活动,因此旅游业中几乎所有细分领域均涉及人群聚集与社交活动。而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从未在人体出现过的病毒,人感染后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和腹泻等症状,严重时引发呼吸困难甚至致人死亡。新型

14、冠状病毒肺炎主要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经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是主要传播途径。人们在交往中,说话、咳嗽、打喷嚏时均会产生飞沫,口鼻等呼吸道黏膜一旦接触到带有病毒的飞沫,人体就会被感染。触摸到带病毒的物品也存在危险。因此,旅游活动的高密集性、直接接触、广泛流动等特征极易导致疫情空间迅速扩散,甚至造成无法估计的后果。基于旅游空间移动性与疫情传播性的高度耦合,随着疫情发展,阻断人流措施力度很大,大部分地方“禁足”,旅游流戛然而止,趋近于零流量。出于疫情防控需要,在疫情危机解除之前,旅游业发展无疑将受到巨大影响。2.3疫(情)(春)节期重叠性重创旅游收入季节性旅游已成为一种新“年俗”,春节黄金周本应是旅游人

15、流最盛之际。2019春节黄金周全国出游4.15亿人次,旅游收入5139亿元;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时,恰逢2020年春节黄金周,也应是2020年首个出游高峰,预估旅游人次在4.5亿左右,旅游收入至少在5200亿。而这次疫情发生刚好在春节黄金周,不仅使旅游业几近“颗粒无收”,还损失了初春“春暖花开”旅游季的开发,不仅使旅游企业缺少了现金流,还得付出维护、员工工资等费用,导致小微企业生存危机、大中企业举步维艰。同时,旅游是人们的一种休闲娱乐活动,是带来精神文化享受的一种生活方式,由于安全是旅游要考虑的第一要素,人们可能由于任何因素取消出行计划。发生疫情,人们失却了出游兴趣,旅游需求受到抑制。新冠肺炎疫

16、情发生后,因其可能会随旅游流动性导致疫情传播,旅游流迅速减弱,旅行社、酒店甚至景区退团退款现象普遍。2.4疫后心理调适延迟旅游决策行为旅游业被看作是“幸福产业”“快乐产业”,旅游的终极目标不仅仅是求新求异,更主要的是要求经历和体验而达到一种“畅”的感觉。新冠炎疫情造成的心理影响可能会持续到疫后一段时期。旅游者会出于安全考虑,不轻易出游或尝试性出游,短时间内长途旅行可能被搁浅,近郊游或将成为新宠,因此疫后市场回暖可能从近程游开始。疫后复苏过渡阶段,在注重疫情心理痊愈的同时,自驾游、周末游、近郊旅游等开始引导旅游市场的复苏、振兴。3.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旅游业发展的总体特征及主要表现我国旅游上市企业标

17、的少、市值小、产业链较为分散,相对于其他行业,盈利模式单一,相对依赖门票经济。旅游上市公司在供给端竞争加剧和需求消费升级的压力下面临发展瓶颈,亟需业务转型升级。在疫情冲击下,除了在收入、现金流方面受影响外,公众公司属性的特点也使疫情产生更多影响。3.1年报按期披露困难2020年初到4月30日是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季,年报审计对于会计师至关重要。2019年11月,证监会指出,将强化会计师事务所监管,强化现场检查和年报审计监管,督导会计师事务所提高执业质量。而从事务所的角度,由于其并不属于“疫情防控必需、保障城市运行必需、群众生活必需等涉及重要国计民生及特殊情况急需复工",难以入场,询证函、

18、现场尽调等工作陷入停顿,在前期工作己经受影响的情况下,后续时间更紧张,对年报的披露造成重大影响。3.2商誉大幅计提减值商誉产生于企业合并,近年旅游上市公司合并重组较多,加之多为轻资产,产生大额商誉,东方财富网信息统计,截至2018年底,纳入统计的旅游酒店类上市公司20家,商誉216.26亿元,净资产862.79亿元,净利润91.77亿元,商誉占净资产25.07%、净利润的2.36倍。许多旅游上市公司需要大幅计提商誉减值,对经营业绩已下滑的企业无异于雪上加霜。3.3新冠疫情对旅游业总体影响不良旅游业对外部因素非常敏感。疫情初期,由于疫情的快速发展和严格的防疫措施,旅游业几乎处于停滞状态。2020

19、年1月24日,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下发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全力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暂停旅游企业经营活动的紧急通知,要求全国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暂停经营团队旅游及“机票+酒店”旅游产品。全国各地的景区、文化娱乐场所相继暂停运营。以一年时间为周期,参照2003年SARS疫情对旅游业的影响进行合理推测,此次新冠疫情从影响的地理范围、发展的速度、防疫的措施、大众的恐慌心态来说都较2003年SARS疫情时严重,疫情对旅游业的影响也比2003年大。SARS疫情导致国内岀游的客流量同比增速骤减13%,旅游业总收入增速降低了28%。由于此次疫情更为严重,预计客流量和旅游收入的影响将比2003

20、年更大。3.4疫情对旅游上市公司经营和发展的不利影响旅游业涉及面广,包括旅行社、酒店/旅馆/民宿、在线旅游企业、景区、餐馆、旅游购物等各类主体,都将深受疫情影响,其中旅行社和在线旅游企业受影响程度最大。暂停团队旅游和旅游产品,使得业务完全停止,以至于旅游热点一春节黄金周的前期投入都打了水漂,一直到如今都没有收入,而公司租金、人员工资等需要正常支出。知名企业携程、马蜂窝、驴妈妈、同程等在线旅游企业受到春节黄金周退票退房的影响,上半年的业务就是给游客办理退订业务,每家企业都需要为这场疫情提供巨额的垫资保障金,有的企业为消费者退款垫资5亿多元。而关闭的景区、酒店/旅馆/民宿、餐馆、旅游文创等消费场景

21、类企业收入也受到极大影响,黑龙江省内的大多旅游企业截至6月末还未复工。4.新冠肺炎疫情对旅游业的影响4.1总体影响2020年3月27日,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UN-WTO)更新对新冠肺炎疫情评估数据,预估2020年国际旅游人数将下降为20%至30%,预计国际旅游收入损失3000亿至4500亿美元。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历年国内旅游收入与国际旅游收入数据,以及中国旅游研究院近期发布的中国旅游经济蓝皮书(No.12)对2020年中国旅游业发展的主要预测指标为参考数据,测算过程以历年对美元汇率为换算标准统一度量单位,釆用增长率公式测算我国2000-2020年期间历年旅游总收入增速,其中2020年为预测数据

22、。(见图1)2003年、2020年受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我国旅游总收入均出现显著下滑,预计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旅游业总收入负增长比在19.5%至29.5%区间,影响更为严重。50.0040.0030.0020.0010.000.00-10.00-20.00-30.00图1200()-2020年我国旅游总收入增长率变化与预测趋势图新冠肺炎并不是我国首发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SARS(2003)、甲型H5N1禽流感(2005)、甲型H7N9禽流感(2013)、登革热疫情(2014)等均属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其中,SARS对旅游业冲击更为严重。由于流动性是旅游产业发展的根本性特征,产业所有细

23、分领域均涉及人群聚集与交往,因而具有传染性特征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对于其他危机事件,对旅游业影响范围更广,冲击更严重,特别是在传染病窗口期对旅游业造成全面冲击。新冠肺炎疫情对旅游业影响与SARS疫情相比存在诸多差异,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后者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期,前者处于经济平稳发展时期。二是旅游业总体规模体量不同,与SARS疫情相比,一方面当期旅游产业的全域化发展程度更高,另一方面旅游就业市场占比更高,导致新冠肺炎疫情对旅游业的冲击更大,涉及范围更广。三是受疫情与经济发展多方影响,旅游需求弹性消费降低。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于中国新春佳节之际,带薪休假被疫情提前预支,加之经济

24、增速放缓,旅游者可支配收入减少,因而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的旅游市场需求弹性指数不容乐观。四是疫情发病数量多,世界范围许多国家出现疫情情况,新冠肺炎疫情己被列为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出入境旅游需求受到更为严重影响。因此,总体来看,新冠肺炎疫情对旅游业影响范围更大,冲击更为严重,影响程度更深。4.2对国内旅游的影响4.2.1对国内旅游市场的影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旅游市场供求两端均会发生变化。在市场需求端,一方面主要考虑旅游者心理变化对旅游需求市场的影响。另一方面品质化需求与创新研发的市场变化趋势特征突出。比如旅游者的储蓄意识增强,加之疫情期间,部分旅游者收入急速下降,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意愿将出现明显

25、下降。受疫情影响,旅游者对健康的注重意识将大为增强,对旅游产品的需求选择将发生变化。以“绿色”“健康”为主要特征的旅游产品将受市场欢迎,体现在户外亲近自然类旅游景区景点以及相关主题类旅游产品市场需求量将有望提升。此外,受海外疫情影响,国内旅游市场将成为我国旅游市场恢复期重要发力方向。在市场供给端,新冠肺炎疫情对传统旅游造成巨大冲击,对各类旅游细分行业均产生重大影响。一是旅行社遭受重创。文化和旅游部直属单位调查报告指出,旅行社在疫情中遭受的损失最为严重。旅行社疫情前期经营业务停摆,春节前期投入收益与经营收入归零,大量退订冲击企业现金流,用工成本和固定资本支出压力加大,中小企业员工基本工资与福利更

26、难以保障,损失与影响严重。二是OTA(OnlineTravelAgency,在线旅游)企业遭遇海量退订,服务难度加剧,垫资数额巨大。三是景区类旅游企业受损直接。春节黄金期景区前期投入和预期收入两方面受损直接。四是旅游住宿类企业受影响显著。STR(SmithTravelResearch,史密斯旅游研究)数据显示,2020年春节期间的酒店入住率同比下降71%,国内星级酒店疫情期间出租率不到20%,难以支撑酒店运营;国际酒店集团亦受影响。如希尔顿集团己关闭旗下约150家酒店,华住、锦江、首旅如家、开元、钳涛、东呈、亚朵等各大酒店集团实施加盟管理费减免政策等对集团年收益率产生影响。与酒店相比,民宿多属

27、小微企业,应对危机抵抗力较弱,受影响程度预计更大。五是对旅游产业链企业相关的连锁负效应影响。旅游交通类、餐饮类、传统媒体类、咨询规划类、文创类等各类旅游相关企业均受冲击,企业效益骤减,间接影响显著。据国际航协2月20日估计,疫情对全球航空业造成损失将达293亿美元,其中278亿美元发生在亚太地区,预计亚太地区航空旅行客运量将下降8.2%0此外,资本市场出现波动,旅游上市公司短期受影响较大等。4.2.2对国内旅游收入的影响2019年国内旅游收入约5.73万亿元,同比增长11.7%。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内旅游短期全面阻断,断崖式下降显著。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对2020年旅游业预测数据,国内旅游收入

28、与国内旅游人数两个主要增长指数的判断均出现显著负增长,分别在18.6%至29.9%和13.9%至19.5%区间,且新冠肺炎疫情对国内旅收入的影响程度超过SARS疫情。(见图2)图22000-2020年我国国内旅游收入增长率变化与预测趋势图疫情对国内旅游影响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在影响冲击程度方面,与以往我国发生的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相比,新冠肺炎疫情对旅游经济的冲击更大;与出入境旅游相比,国内旅游所受的冲击相对较小。在省际地区影响方面,表现区域差异化特征。一是以四大经济区域分析,总体上受疫情影响程度为中部东部西部东北;二是集聚化影响特征显著,通过最新可查统计数据2017年各省份国内旅游收入情况以及我

29、国省际区域疫情影响综合比对分析,可以判断预计国内旅游市场湖北受影响最为严重,广东、河南、浙江、湖南次之;其他地区国内旅游市场受疫情之外影响因素更为复杂,影响程度相对较低。(见图3)在旅游产品需求变化方面,疫后近程国内旅游市场恢复较快,短期内短途、周边游产品市场需求将大幅提升。laooo力L/"W质55Eb彳5./5"/沙图3我国各省份2017年国内旅游收入情况及受影响程度分布图4.3对出入境旅游的影响4.3.1对入境旅游的影响文化和旅游部官方数据,2019年国际旅游收入1313亿美元,同比增长约3.3%,入境旅游人数约1.45亿人次,同比增长约2.9%。从1月29日起,多家

30、航空公司暂停往来中国航班,入境旅游基本停顿。1月30日晚,世界卫生组织宣部将新冠肺炎疫情列为国际注重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导致团队旅游几乎停摆,散客入境旅游受到重大冲击,入境旅游受影响程度超过国内和出境旅游,影响最为深远。据中国旅游研究院预测,入境旅游人数与国际旅游收入负增长比分别在18.9%至40.7%和21.9%至44.5%区间,与国内和出境游相比降幅最大,预计入境旅游受冲击最为严重。(见图4)图42000-2020年我国旅游入境人数增幅变化与预测趋势图我国入境旅游所受的冲击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我国境内疫情暴发期的短期影响较大,入境旅游人数恢复期显著下滑,2003年我国入境旅游人

31、数9166.21万人次,同比下降约6.38%o新冠肺炎疫情对入境旅游的影响超过SARS疫情,入境旅游经济损失更大。另一方面,海外疫情发展迅猛,我国主要客源国均不同程度受疫情影响,旅游者岀境意愿降低,与此同时各国因疫情,出入境管制政策解除将延迟,全球国际旅游将面临较长恢复期。根据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2018年及2019年第三季度主要客源国名录,统计前15位主要客源国疫情发展情况。(见表2)主要情况体现:一是亚洲国家如韩国、日本、新加坡均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韩国较为严重;二是目前美国疫情最为严重且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预计入境游恢复期最长;三是欧洲情况不容乐观,主要客源国德国、英国受影响较大。此外,

32、其他主要客源国均受到不同程度的疫情影响。海外疫情发展仍处于窗口期,是否可以得到控制对我国入境旅游乃是世界旅游经济恢复将产生重大影响。4.3.2对出境旅游的影响岀境旅游也将受到较大影响。2019年我国出境旅游1.55亿人次,同比增长3.3%,预计2020年受疫情影响,出境旅游人数下降在12%21.2%o截至2020年2月16日中国移民管理局公布的相关信息,目前世界范围133个国家对中国进行不同程度的入境管制。根据2019年中国出境旅游发展年度报告数据,我国出境旅游市场排名前15位的目的地国家或地区由高到低依次为中国香港地区、澳门地区、泰国、日本、越南、韩国、美国、中国台湾地区、新加坡、马来西亚、

33、柬埔寨、俄罗斯、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和菲律宾,都出台相关入境管制政策。(见表3)出境旅游在疫情期间基本全面停止,签证等海外服务相关中小旅游企业损失惨重。表2我国主要客源国受疫情影响情况统计图序号主要客源国COVID-19确诊数(人)每百万人确诊(人)2018年入境旅游人数(万人次)1美国15281794642248.462德国177458217964.373英国243695366060.824韩国11065216419.355加拿大77002206585.026澳大利亚706028075.227马来西亚6941213129.158日本16366130269.149泰国30314483.3410

34、俄罗斯2906781983241.5511印度尼西亚180106671.1912印度961697086.313菲律宾12718114120.514新加坡28343468697.8415蒙古国14044149.43表3中国出境游主要目的地国家或地区入境管制及疫情信息一览表序号目的地国家或地区限制入境措施1香港地区实施健康申报制度;暂停部分口岸;部分限制入境2澳门地区湖北及到过湖北的非澳门居民须出具无感染医疗证明。3泰国加大检疫力度,疑似旅客隔离治疗4日本对持有湖北、浙江省签发护照及14日内有逗留史人员,无特殊事由,拒绝入境5越南暂停中国公民及在华人员以旅游等目的入境,从无疫情国家或地区出发可入境

35、6韩国限制入境。暂时中断济州岛免签制度。暂停中国公民过境免签政策7美国限制入境。暂停常规签证服务8台湾地区大陆居民暂缓入境。暂停部分客运航班,两岸海运客运直航航线及航班暂停9新加坡限制入境;暂停发放中国签证10马来西亚限制入境;新马关口对中国公民关闭。持旅游签证的中国游客,禁止进入沙巴11柬埔寨暂无12俄罗斯暂时关闭边境口岸。限制入境;暂停旅游签证;暂停旅游团体免签入境13印度尼西亚限制入境,暂停中国公民落地和免签政策14澳大利亚2月1日至3月7日,中国大陆出境或中转来澳的非澳公民14天内不得入境15菲律宾暂时禁止中国内地及港澳特别行政区人员入境目前在我国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渐渐好转的过程

36、中,世界范围多数国家出现疫情确诊病例,境外疫情正处于从潜伏期到暴发高峰期的不同发展阶段,疫情蔓延仍在继续。各国官方通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5月18H,海外累计确诊4745457例,海外疫情影响范围不断扩大,若疫情未能有效遏制,出境旅游市场将受海外疫情影响,恢复期延长,出境旅游目的地选择受较大影响。预计疫情对疫后出境游影响有三点。一是总体上出境游将表现较长恢复周期,欧美等出境旅游市场将出现较长时间停滞。二是区域性特征显著,预计国内港澳台出境游产品恢复早于其他境外旅游产品;邻近亚洲主要目的国如韩国和日本的出境旅游需求将有所下降;东南亚国家等主要目的国出境产品线将受影响;欧美疫情发展情况形势严峻

37、,影响因素较为复杂,情况仍不明朗。三是出境旅游产品需求将与目的国或地区疫情变化高度相关,直接影响出境游恢复周期。5.应对疫情旅游发展措施5.1用好财政、金融、稅收等支持政策政府提供财税金融政策支持,是应对突发事件的经验做法。2001年英国口蹄疫、2015年巴黎的爆炸袭击事件、泰国海啸,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都出面给予政策支持。巴黎城市通、日本的多年往返签、普吉岛免税,都是灾后重振旅游业政策的结果。非典时期,我国政府启动全面推进旅游业恢复与振兴计划。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旅游业要用好政府提供的一系列扶持政策,做好恢复营业准备,推动复工复产。一是特殊时期的税费减免缓交,包括减免或者缓交一定期限的增

38、值税、所得税、房产税。二是保证金暂退政策,如,文化和旅游部出台暂时退还旅行社80%。二是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政策。三是金融支持政策,如,政府的专项贴息贷款,银行信贷政策的调整、降低贷款利率等金融手段。四是争取财政扶持资金,这些政策有助于减轻企业压力,提振行业信心,提升行业服务能力,满足疫情结束后人民群众对文化旅游活动的集中需求,发挥旅游业拉动经济的功能。5.2未雨绸缪练好内功,打造品质旅游、深度旅游疫情后,群众对旅游行业服务品质提岀更高要求,品质旅游、深度旅游成为迫切需求。一是要优化旅游消费环境。政府要加强旅游市场监管,要与城市管理以及消协等部门密切合作,有效保障旅游者合法权益。旅游企业要提升服

39、务质量和水平,营造安全、放心、满意、和谐的畅游环境。尤其健康卫生方面,要做实做细,比如,旅游接待车辆、客房、餐厅、厨房、旅游厕所、公共娱乐区域的卫生等等。二是加强内部管理,加强市场和营销的调研,摸清市场走向,开辟有市场竞争力的旅游产品。三是创新营销模式,加大宣传推广力度,通过发行文化旅游消费券、举办文化旅游消费惠民节等方式,促进文化旅游市场的复苏。5.3加强队伍建设,为旅游业复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应对疫情,复苏发展旅游业,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一是在政策设计上,对不裁员、少裁员的旅游企业要进行奖励。旅游业是目前“稳就业”的主战场,稳岗、稳就业显得格外重要。并且要借此机会广纳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二是充分利用市场空档期,加强员工技能和业务培训,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培训范围要到位,对经营管理者,以及导游、讲解员等进行免费培训。设置针对性的培训内容,比如,旅游政策法规和标准,应对疫情的成功案例,语言及服务礼仪的培训,旅游业有序复工复产指南,疫情后旅游业的振兴之策,等等。创新培训方式,疫情期间通过互联网、“云课堂"、视频直播、视频录播、实时互动等形式开展线上培训、业务交流。三是建立旅游人才激励机制,吸引鼓励各类人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