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与完善_第1页
论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与完善_第2页
论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与完善_第3页
论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与完善_第4页
论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与完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论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与完善摘 要: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收入分配领域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采取不断深化行政体制、财税体制、社会保障体制、就业制度等多方面的改革措施,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缩小居民收入差距,构建和谐社会。 关键词:收入分配,收入差距,改革,体制,机制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初步建立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有效地调整了各种经济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等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我国社会生产力快速增长,人民群众普遍得到了实惠。但是,收入分配领域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拉大,一些行业收入过高,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还不尽合理,经济发展成果还未均等地惠及全体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制度不完善所造成的分配差距拉大的趋势尚未转变。收入分配问题不仅影响人民群众共享改革成果,更事关社会稳定,已成为当前改革的焦点问题之一,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迫在眉睫。今后,仍需不断改革收入分配制度,缩小居民收入差距,让改革的成果切实惠及全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我国收

3、入分配制度改革取得的显著成效 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变革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展开的。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第一次提出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原则,提出了允许合法的非劳动收入,要在促进效率的前提下体现社会公平。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个人收入分配要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首次将其他分配方式从补充的附属地位提升为并存的平等地位,并提出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1997年,党的十五大进一步指出,要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首次确立了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

4、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2007年,党的十七大提出,在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的基础上,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2010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将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作为“十二五”的核心议题,并再次重申了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目标,即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近30年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是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也

5、是经济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过程,同时也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的过程。与此相适应,我国的分配制度也明显地呈现市场化的特征。 一是初次分配充分发挥了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从居民工资等劳动收入来看,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农民的农业收入和非农收入直接受农产品价格波动、劳动力供求关系等的影响,市场机制发挥了主导作用。企业已经具有了内部分配自主权,建立健全了根据企业效益、物价变化、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等因素,合理调整职工工资水平的市场机制。机关事业单位在工资分配制度改革过程中,也参照经济增长、财政收入、物价上涨等因素来调整工资标准,市场机制的作用逐步增强。从其他要素收入实现来看,随着资本市

6、场的蓬勃发展,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主要通过参与市场活动,由市场因素来决定收益。二是收入分配宏观调节能力不断增强,有效矫正了收入分配中市场机制的不足。随着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逐步推进,我国也在不断加强和改善收入分配宏观调节能力,逐步形成了工资分配调节、税收调节和社会保障调节等为核心的宏观调节体系,坚持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基础上,确保普通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三是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改革开放以来,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带动下,居民总体收入水平快速增长,收入来源日益多元化,生活质量不断改善,部分群体率先富裕起来。同时,随着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逐步推进,除劳动要素外的其他要

7、素收入日渐增加,居民收入来源日益多元化。居民生活质量持续改善,居民总体的生活质量分别由温饱和贫困阶段跃升到富裕和小康阶段,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自我发展能力不断提高。四是优化了资源配置,提高了经济效率。通过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了各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体制机制,促进了各种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提高了经济效率。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有机结合起来,承认了各种非按劳分配的合法性,调动了各种生产要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了经济效率的提高。二、我国收入分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发生了深刻变化,逐步确立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实践证明,这

8、一制度符合现阶段基本国情,激发和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促进了社会财富的积累。但也要看到,在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普遍提高的同时,差距越来越大。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基尼系数在0.3左右,上世纪90年代中期达0.42,但到了2010年,已经达到0.48以上。分配领域中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第一,初次分配不够合理。其一,行业之间收入差距过大,主要指国有垄断行业与其它行业之间的差距,其平均工资差距为23倍,如果加上工资外收入和福利待遇则差距可能在510倍之间;其二,企业内资本所有者、经营管理者和劳动者之间的分配不公;其三,中外企业职工收入分配的悬殊化;其四,初次分配中工资外收入的过大差距等。第二,分

9、配秩序比较混乱,垄断行业收入水平高、增长快,一些不合理的收入没有得到规范。现实收入分配大致有按劳分配、按资分配和按权分配三种类型。从要素参与分配导致的收入结果看,个人劳动力要素之间的收入差距要远远小于资产要素占有多寡之间的差距,但是如果权力作为一种特殊的“要素”进入市场,垄断资源,参与分配的话,那么权力之间的差别,具体指大权和小权之间、有权和无权之间的差别,其收入悬殊化程度甚至可能远远超过按资分配的悬殊化程度。然而,现实中危害最大的是权力与其它生产要素的配置结合,例如当前房地产业的暴利和泡沫化正是权力、资本和土地等生产要素相结合的结果,权力寻租的实质就在于此。另一方面,随着利益集团的形成和由于

10、利益博弈缺乏规则,提供准公共产品的垄断行业往往居高临下,凭借其对生产要素的垄断管制权和垄断经营权,不按程序召开价格听证会等,出台垄断价格,参与分配,从而获取垄断利润,也急剧拉大了与其它行业的收入差距。 第三,再次分配体制不完善。改革开放初期,在扩权让利思路指导下的分权式改革,曾一度导致国家财政收入比重下降,宏观调控能力削弱,因此,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以后,收入分配格局发生变化,国家财政收入比重迅速上升。在微观领域,各级政府以税收形式(还不包括各种形式的“费”)拿走大头,占到GDP的3540,企业决策层和管理层也拿到4550,由此挤压企业职工仅拿小头,特别是一线职工工资偏低。这一微观

11、分配格局反映到宏观上,表现为政府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远高于GDP的增速,GDP的增速又快于老百姓收入的增长。 在市场完善的西方发达国家,由于法律法规健全,初次分配是比较规范的,同时政府又具有再分配领域二次调节的充裕财力,尽管这样,政府在调控初次分配悬殊化时仍有“死角”和力度不到位的地方,随后还需社会、民间的慈善力量进行第三次调节。而我国在当前的体制转轨期,民间的慈善组织发育及其缓慢,力量微弱,初次分配的弊端只能依靠政府的二次调节。如果初次分配中公平失重过大,悬殊化严重,那么不仅增大政府在再分配中调控的压力,甚至可能出现二次调节失效(事实上,我国在再分配领域,一度还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市场化

12、倾向和政府“缺位”现象,弱化了政府调控)而引发社会矛盾的激化。三、完善国民收入分配制度的方法措施收入分配问题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单兵突击式的改革已难以为继,需要全面改革方能保障和改善民生。需要深化行政体制、财税体制、社会保障体制、就业制度等多方面的改革,需要推进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发展,通过综合措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才会起到实效。只有不断深化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才能从根本上缓解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第一,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应当明确基本公共服务的标准和范围,加强基层公共服务机构的设施和能力建设,

13、保障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规范有效运转。可以优先确定在底线生存服务和基本发展服务两个方面,具体包括公共就业服务、社会保障、保障性住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卫生、公共文化体育、福利救助服务等七个领域。第二,充分发挥政府在初次分配中的作用。近年来,劳工工资占GDP的比重下降,无论是与中国过去比,还是与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比,这一比例都过低了。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成熟和不健全、劳动力资源配置转型不到位、历史形成的户籍制度割裂了城乡劳动力市场、没有一个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等等。目前存在的一个严重现象是,资本势力的张狂和强势,资本所得严重挤占劳动所得。政府在一次分配中的作用是制定规则

14、,政府应当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制定最低工资标准,建立工资指导线,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降低劳动力流动成本,打击和取缔非法暴利等措施,从而合理划分国民收入的“蛋糕”,让劳动报酬占有更多份额。各级政府必须进一步完善收入分配劳动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并严格执行,为劳动者获得合法收入提供法律保障。第三,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尚未惠及全民,尤其是农村地区,要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继续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加强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的建设。健全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强医疗救助制度,完善新农村医疗制度。不断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加强对五保户、低保户及贫困户的扶持,完善自然灾害救助制度,开展返

15、乡农民工的救助保障。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第四,鼓励自主创业,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社会就业与经济增长相互影响,要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必然要促进就业。鼓励自主创业,促进小企业发展是改善就业、促进就业的有效途径。要推出一系列的优惠政策,这些政策涉及开业、融资、税收和培训等各个方面,鼓励自主创业,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各地在继续落实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新的扶持措施,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加大财税、信贷等扶持力度,改善中小企业经营环境,帮助中小企业克服困难,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推进中小企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相结合,引导企业加强管理,注重提高企业素质,走可持续发

16、展之路。 第五,改革财税管理体制,调节过高收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建立合理的税收体系,规范和调整各级政府的财权和事权关系,建立起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加大税收的调节作用。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降低工薪阶层的税收负担。加强税源监控和税收征管,加大对高收入的调节力度。加强个人收入信息体系和个人信用体系建设,减少税收流失。推进垄断部门改革,促进垄断行业的竞争,制约垄断行业超额利润的分配。调整国家和企业的分配关系,建立健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使国家作为国有资本所有者在垄断行业的权益得到保障。完善对垄断行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的双重调控政策,严格规范国有企业、金融机构经营管理人员特别是高层管理人员的收入,完善监管办法。第六,打破国有企业的行业垄断。一是要引入竞争机制,推进垄断性行业体制改革,扩大民间资本的进入,凡是政策没有规定不可以进入的,都应该让民间资本进入。要“不失时机地”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教育、医疗、卫生、基建、公用事业等垄断领域都应当进行改革,吸引更多民营资本进入。二是建立国有企业的分红机制,将超额利润用之于国、于民,而不能任其自肥。此外,管住企业高管的“天价年薪”,也是缩小收入差距的重要一环。第七,推进“三次分配体系”的建立。民办慈善事业和公益事业,又称“三次分配”制度,是成熟市场经济国家收入再分配和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