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抓准题眼,审清题意 浅谈话题作文如何避免审题失误作文审题高三语文诗有诗眼,文有文眼,题也有题眼。眼,即事物的关键所在。抓住诗眼,有助于我们准确全面地鉴赏诗歌,抓住文眼,有助于我们准确理解文章内容、正确评价文章的思想情感,同样,抓住题眼,也将有助于我们正确审清题意,明了题目重点。对于一则话题作文而言,所谓的“题眼”,就是题目中那些昭示、启示或暗示写作关键的重要信息,它规定着这个话题的内涵和外延,而这正是作文审题时要特别关注的。审题时如果能够抓准题眼,借助题目中的某些关键字句来准确理解题意,写作时就能够扣紧话题,突出重点,升华主旨,切中肯綮,自然也就能够避免诸如离题或扣题不紧、选材不当等常见的失误
2、了。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人生有无数远行,然而最惬意抑或最沉重的是心灵的远行。它可以让我们回到动人的故事中,让我们的心灵切入一段难忘的经历;它可以将我们带入将来的某个时刻,令我们憧憬着一首首精神的歌;它甚至可以将我们带入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殿堂,令我们的心灵沐浴在文化的光耀之下的确,它可以诠释我们在某一时刻的内心世界。 请以“心灵的远行”为话题,灵活运用各种表达方式,自拟题目,文体自选,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乍一看,“心灵的远行”很像是02年高考作文题“心灵的选择”的翻
3、版。事实上,不少同学在审题时正是这样认为的,将二者等同起来,大谈特谈心灵的选择,这样的审题未免也太草率了些吧。其实只要对话题的短语结构稍作分析就可知道,“心灵的远行”和“心灵的选择”虽然都属于定中结构的短语,定语都是“心灵”,但两者的侧重点显然是不同的,一个侧重“远行”,一个侧重“选择”。当然,仅仅这样理解“心灵的远行”还是不够的,我们对这个话题内涵的把握还是相当抽象和模糊的,就此写下去必然会因为话题太过笼统而难以操作,出现或这或那的失误。注意到题目是由两个段落组成的:提示语+(话题+写作要求)。在了解了话题和写作要求后,我们就应该把审题的重点放在研究提示语的内容上,积极寻找题目中的重要信息,
4、以便明了写作范围,确定写作角度。一般而言,一个完整的段落都是由“起始句+展开句+收尾句”的形式构成的。提示语段的起始句引入话题“心灵的远行”,其关键字眼是“最惬意”和“最沉重”。以这两个短语来陈述“心灵的远行”,实际上已经点出了话题的内涵“心灵的远行”指的是一种强烈的丰富的内心活动、精神活动,同时也规定了写作的感情基调“最惬意抑或最沉重”。那什么是“最惬意抑或最沉重的心灵的远行”呢?接下来的展开句便从三个角度来进行具体阐述,使题意进一步形象化、明朗化。联系起始句和展开句的内容,已经可以找到几种切合话题的写作角度了:可以是对崇高、纯洁的心灵的追寻,可以是对文学作品、艺术作品所蕴涵的情感和精神的体
5、味、顿悟,可以是对成长经历中的人与事的心灵感悟,可以是对现世人生或未来世界的心灵体察但这边有一点是必须要明确的,即提示语收尾句所强调的“的确,它可以诠释我们在某一时刻的内心世界”。收尾句与起始句照应,强调了“心灵的远行”的核心内容远行的心灵或沉重或惬意,诠释出的应是精神漫游者彼时的心境,彼时复杂而丰富的内心体验。也就是说,不管是“回到”、“切入”,还是“带入”、“沐浴”,重点都不是在行为或事件本身,而是由此而引发出的内心深层感受。审题时如果能够抓住题眼,借助题目中的某些关键字句来准确理解题意,作文中的很多非智力因素的失误其实都是可以避免的,那么高考作文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遗憾了。近几年来,高考作
6、文的总体趋势是在开放的前提下加大了试题的限制性,跟往年相比,03年全国高考作文题“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的限制性就大为增强。虽然这道作文题的审题难度有所增加,但加大了审题的思维容量只是为了防止话题作文的宿构,让广大考生能有个公平竞争的机会,而不是要故意和广大考生为难。但很多考生包括写作水平较高的考生由于审题出现偏差,作文偏题、离题现象严重,实在令人痛惜。实际上,考生如果在审题时能注意紧扣住“题眼”,即题目提示语中的这个关键句子,“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考生也许就不会简单地把话题“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理解为“感情和认知”、“感
7、情和理智”,在写作时只是单纯谈论感情与认知、理智的表面关系,或者只是从一个方面来谈“感情”、谈“认知”。因为题眼已经很明确地告诉大家,感情上的亲疏远近是会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产生影响的。这实际上规定了话题的具体范围:既要紧扣住感情的“亲”和“疏”这两个方面,又要紧扣住认知(理智)的“深”和“浅”(或“正”和“误”)这两个方面。这些关键字眼暗示考生写作时一定要扣住感情的两个方面,也要扣住认知的两个方面,仅是体现出了感情的某个方面或认知的某个方面,那还是不够的。也就是说,审题时必须从辨证思维的角度来理解“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的含义,即“亲”者之言未必足信,“疏”者之言未必不可信,以“亲
8、疏”之情来判断认知事物,必定是错误的。有人说,高考作文是“掌上芭蕾”,是考生“带着镣铐跳舞”,也就是说,高考作文鼓励考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与才华,但有一个前提,就是才华和个性的展现必须在考题所规定的这个特定的范围内。03年的评卷结果再次警示考生,审题失误,全盘皆输。因此,强化审题意识,学会抓准题眼,充分挖掘题目中那些昭示、启示或暗示写作关键的重要信息,明确中心话题的内涵和外延,审清题意,是高考作文备考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 认真审题,符合题意,是高考作文的第一关,也是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的第一条。无论是过去的命题作文还是一度盛行的提供材料作文,都对考生的审题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考生一旦审
9、题失误,则全盘皆输。纵使所写作文文采飞扬、构思独特,也必被打入“冷宫”。许多考生认为,近几年高考出现的话题作文有一重要的特点,就是大大淡化了审题,淡化审题不等于不要审题,并不意味着写作时可以天马行空。事实上,从1999年2001年,就全国而言,偏题率在60%以上,如,2005年全国二套卷以“价值与位置”为话题,有的考生二者均写到了,怎么写呢,举几个例子去谈“价值”;再举几个例子去谈“位置”,结果两张皮,没有阐述清二者之间的内在关系,还有的学生只写“价值”一方面,对“位置”只字不提,究其原因,审题失误。我们应该有一种意识、任何类型、模式的作文,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审题这一关,我们应该主动地带上无形的
10、“镣铐”,再去“跳舞”。那么,如何突破话题作文的审题关,揭开其神秘面纱呢?笔者认为,分清类别,把握特点,寻找方法是关键。从近几年话题作文的类型看,可分为:单头型、,关系型,自定话题型。今后还可能出现多头型话题作文。 所谓单头型话题作文,即只有一个话头的作文。如:2005年高考作文,北京的以说“安”为话题,广东以“纪念”为话题,浙江以“一叶一枝一世界”为话题,湖南以“跑的经验”为话题都是单头型话题。 所谓关系型话题作文,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或短语并列组合而成的一种作文形式,在具
11、体操作上必须两个方面都要兼顾,不可顾此失彼,只谈一面,也不能态度暧昧,中心不明。比如2005年高考作文全国卷(一)“出人意料与情理之中”、(二)“位置与价值”、(三)“忘记与铭记”,及湖北、福建等省区的试题都是关系型话题作文,都要突出思辨性,阐述二者的关系。 所谓自定话题型:如2005年高考湖北、上海、福建卷都提供了背景材料,但跳出了以往已给定话题的俗套。让考生依据材料自定话题,然后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自选角度,属于自定话题型的作文,这是一种更具开放性的新题型,其实质是过去常见的材料作文的变种。
12、60; 以后还可能出现多头型话题目作文的形式,所谓多头型话题,即话题中提供多个话头,从中任选一句作为写作话题,话题的开放程度大,可选择性强,留给考生的自由空间大。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自己的长处去选择,自己对哪一个话题认识深刻,占有的材料丰富,就选择哪个话题,或者自己认为哪个话题适宜创新,就选择哪个话题。但无论哪种形式,话题作文的试题基本上包括材料、提示、话题,并对话题的内涵进行暗示或启发;提示则对考生理解话题起着引导作用;要求是提醒考生要注意的事项。因此,考生审题时,必须在吃透材料内涵、领会提示意义的基础上,辨明话题类别,把握写作范围,弄清之间关系,看清写作要求,就是其神秘之所在
13、,揭其面纱,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吃透材料内涵 话题作文所给的材料,是经命题人精心挑选的,是引导考生思维的媒介,也是引出话题的由头,这就意味着材料与话题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审题时就不能不仔细阅读材料,吃透材料内涵。读材料时不能匆匆“扫描”,应该一个字一个词地在心中默读清楚,抓住材料的中心意思。尤其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因为关键词句往往暗含着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赞美什么、批判什么、讴歌什么、鞭挞什么、抓住了它,审题就有了依托。 例如:20
14、04年高考江苏卷作文的材料是:水有水的性格灵动,山有山的性情沉稳。水的灵动给人以聪慧,山的沉稳给人以敦厚。然而,灵动的海水却常年保持着一色的蔚蓝,沉稳的大山却在四季中变化出不同的色彩。这个材料告诉人们,事物具有多面性,应全面地看问题;事物处在动与不动的对立统一之中,不能静止地看问题;事物往往具有鲜明而独特的个性,应保持并张扬个性。读懂了材料,明白了这样的中心,写作时才不至于走题。 再如2005年高考湖南卷材料是这样的:从一个人的成长来年,先要学会走,然后才会跑,任谁都跑过无论身体上还是心灵上的,但跑的体验是不尽相同的。你或许有难忘的经历,或许有深切
15、的感受,或许有独到的认识,请结合自身生活实际,以“跑的体验”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这则材料的关键句是:“从一个人的成长来看,先要学会走,然后才会跑,任谁都跑过无论身体上还是心灵上的,但跑的体验是不尽相同的。”必须抓住两句话:(1)“从一个人的成长来看,先要学会走,然后才会跑”,暗示我们“走”和“跑”要对比着写。(2)“无论身体上还是心灵上的,但跑的体验是不尽相同的”,“身体上”的“跑”好写,但心灵上的“跑”难写。需要深入挖掘,吃透内涵,可理解为“迎头赶上,迅速超越”等。 又如2005年的高考湖北卷作文材料
16、是引用王国维人间词话的一段文字:“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该省作文的特点是只给材料,不给话题。让考生根据材料或自定话题,或谈感受。这种变化,就要求考生先吃透材料内涵,明白它写的意思,然后才能确定要写的内容。审题时有些考生容易联想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诗,但若只写“出”的一面,而忽视“入”的一面,则显得片面。反之,若只写“入”而舍“出”,也不妥当。这要求考生在写作时,要明晰“出”和“入”的关系,“微观”和“宏观”的关系,辩证地来看才算准确。
17、160; 二、 领会提示意义 话题作文,一般有一段提示性的文字,它往往在材料的后面,话题的前面。起着引领考生思维方向,帮助考生打开思路的作用。考生一定要注意这些提示语中透露出来的信息,并加以巧妙地利用。利用好这些提示信息,可以帮助我们轻松地理解话题,按照试题的要求成篇。 例如:2005年山东的高考作文“双赢的智慧”有这样的提示语:这则故事寓有中国人处世的哲理:别人的短处可以彰显我们的长处,我们的长处也可以“承托”别人的短处,这样彼此都有好处。推而广之,这是一种竞争中“双
18、赢”的智慧,而这在现代社会中尤为重要。正是这关键的提示语引领了我们思维的方向,使考生正确认识“竞争”与“双赢”的关系。竞争不是你死我活,不是互相拆台,不是互挖墙角,而是实现双赢。“双赢”和“智慧”的组合,又引导着考生思考如何实现双赢,思考获得双赢的技巧或艺术是什么,而不是一味地空谈双赢的价值和意义,还必须要谈“智慧”。 再如:2005年浙江省高考话题作文的提示语:一叶飘零而知秋,一枝勃发而见春。寻常事物往往是大千世界的缩影,无限往往收藏在有限中。正是最后一句“寻常事物往往是大千世界的缩影,无限往往收藏在有限中”,这一提示语恰到好处地降低
19、了审题的难度,帮助考生打开了作文的思路。比如,写“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使人疲倦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里的一粒沙子”,“一滴水可以映出太阳的光辉”,等等。只要抓住生活中的一些平常小事进行联想、开拓,就一定能通过“一枝、一叶”发现光怪陆离的大千世界,写出好文章。 三、 辩明话题类型 话题作文,审题的核心是审“话题”,我们首先要吃准这一“话题”的含义。不论是单头型的,还是多头型的;不论是关系型的,还是自定话题型的,理解话题中有重要影响的字词,把握住这些关键字词,也就掌握了
20、准确理解题意的钥匙;反之,就会造成审题上的失误。 例如:2005年山东的作文“双赢的智慧”则以古老传说为基础,讨论现代社会的竞争法则。要明确“双赢”是目标,“智慧”是方法;不能只重视“双赢”而忽视“智慧”,也不能大谈“智慧”而抛弃“双赢”。出题者是为了达到教育人们要有既利己又利人,或利己不损人的目的。 再如:2005年高考全国卷的作文(一)“出人意科与情理之中”、(二)“位置与价值”、(三)“忘记与铭记”,都是关系型话题作文,都要突出思辨性。总之,考生在审清这些关系后,才能很好地
21、作文。 四、看清写作要求 话题作文的命题往往在材料与话题之后辅以相关的“要求”或“注意”,对写作作一些限制,诸如写作范围、角度、文体、篇幅等,考生在审题时要避免“要求”或“注意”中的诸多禁忌,如果不注意,就会前功尽弃。 例如:2005年高考全国卷三作文要求:请以“忘记和铭记”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需要强调的是“立意自定”的自由是有名无实。因为从2004
22、、2005年高考话题作文看,话题作文命题化的倾向更加明显。也就是说,形式上以话题出现,但实际上命题人的意图寓于其中,这就促使我们要认真审题,揣摩命题人的意图,只要我们细心仔细去审题,就会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1)要求“自拟标题”,就不能简单地用“忘记与铭记“为标题,而应拟出个靓丽的标题。如:那阵风吹过、烟随风逝,名随史流、永远的苏武等。 (2)要求不少于800字,就要按规定达到字数要求,不能少于这个数字,因为每少50字,要扣1分。也不能过多,多了会使人感到啰嗦。 (3)不限文体,就是各种体裁都
23、可写,但要写最拿手的,最易创新的文体,千万不能文体杂糅,写成“四不像”,以怪为新。 再如:2005年北京卷,明确要求写成议论文,就不能写成别的文体。重庆卷作文第一小题要求写成说明文。都是硬的要求,不可逾越,否则,白费功夫。释文看懂题目中每个字词的含义,是写好作文的重要前提,例如写欣赏,题意有二: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趣味;认为好,喜欢。可欣赏一个人的思想品德,仪表风貌,也可欣赏文学艺术、风景名胜等。若把“欣赏”等同于“观赏”、“赞赏”,那就偏题了。写历史在这里微笑,此题运用拟人手法,“历史”解释为“过去的事实”,“在这里”指某个时期,“微笑”是对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定制家具窗帘抑制协议
- 接送司机协议示例
- 安全生产督导组督导
- 女性生育文化教育
- 保健品供货协议
- 每月建材供货合同
- 大学第一学期护理伦理学
- 公司文化宣传工作总结模版
- 小班保育工作总结
- 阿坝师范学院《职业发展与生涯规划》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DL∕T 5542-2018 配电网规划设计规程
- 2024年全国证券从业之证券市场基本法律法规考试经典测试题附答案
- 工会工作制度汇编
- 演出场所卫生清洁方案
- 山东省《山东省仿古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交底培训资料
- 鲁迅《祝福》(公开课)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
- 2024年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RFJ 006-2021 RFP型人防过滤吸收器制造与验收规范(暂行)
- JTG∕T F30-2014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
- 加油站安全巡检检查
- 植物生理学课件(王小菁-第8版)-第五章-植物同化物的运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