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线网条件平差_第1页
导线网条件平差_第2页
导线网条件平差_第3页
导线网条件平差_第4页
导线网条件平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子情境4 导线网条件平差案例导入如图3-9为某矿区平面控制网图,其中燕山、黑山、天山为三等点,11、12、13为四等点,起算数据和观测值见表3-10、3.3-2。已知测角中误差,试按条件平差法求各点的坐标平差值及其点位中误差。图3-9 矿区平面控制网图表3-15点 名坐 标 /m距离燕山51693.90040408.850S1=6663.025黑山47038.54035641.930S2=5382.858天山46452.94040992.840S3=5273.396表3-16点号方向名称方向观测值角名角度观测值 ° ° 黑山11 00 00 00.00L1 35 22 58

2、.87燕山 35 22 58.87L210 15 13.4112 45 38 12.28L340 18 48.37天山 85 57 00.65天山黑山 00 00 00.00L444 23 31.4712 44 23 31.47L533 00 12.85燕山 77 23 44.32L69 02 59.3013 86 26 43.6213天山 00 00 00.00L775 23 32.1812 75 23 32.18L882 05 01.79燕山 157 28 33.97燕山13 00 00 00.00L913 28 22.38天山 13 28 22.38L1039 08 49.9512 52

3、 37 12.33L1112 53 24.20黑山 65 30 36.53L1221 38 52.6011 87 09 29.1311燕山 00 00 00.00L1338 59 51.6712 38 59 51.67L1483 58 12.76黑山 122 58 04.431211 00 00 00.00L15106 27 51.55燕山 106 27 51.55L1645 17 46.7813 151 45 38.33L1762 33 25.20天山 214 18 53.53L1895 17 37.59黑山 309 36 31.12L19 50 23 28.8811 00 00 00.00

4、三角网测量的目的,是通过观测三角形的各角度或边长,计算三角网中各未知点的坐标、边的长度及方位角等。三角网按条件平差计算时,首要的问题是列出条件方程。因此了解三角网的构成,总结其条件方程的种类及各种条件方程的组成规律是十分重要的。三角网的种类比较多,网的布设形式也比较复杂。根据观测内容的不同,有测角网、测边网、边角同测网等;根据网中起始数据的多少,有自由三角网和非自由三角网。自由三角网是指仅具有必要起算数据的三角网,网中没有多余的已知数据。如果测角三角网中,只有两个已知点(或者已知一个已知点的坐标、一条已知边的长度和一个已知的方位角),根据数学理论,以这两个已知点为起算数据,再结合必要的角度测量

5、值,就能够解算出网中所有未知点的坐标。如果三角网中除了必要的起算数据外还有其它的已知数据,或者说已知数据有冗余,就会增加对网形的约束,从而增强其可靠性,这种三角网称之为非自由三角网。无论多么复杂的三角网,都是由单三角形、大地四边形和中点多边形组合而成的。知识准备:一、网中条件方程的个数三角网平差的目的,是要确定三角点在平面坐标系中的坐标最或然值。如图3.3-9所示,根据前面学到的测量基础知识,我们知道,必须事先知道三角网中的四个数据,如两个三角点的4个坐标值,或者一个三角点的2个坐标值、一条边的长度和一个方位角,这4个已知数据我们称之为三角网的必要起算数据。有了必要起算数据,就可以确定三角网在

6、平面坐标系中的位置、网的大小及其方位,就可以计算三角网中未知点的坐标。要对三角网进行平差计算,还必须先知道网中的总观测数n、判定必要观测数t,从而确定了多余观测数: r = n - t由条件平差原理知,多余观测数与条件方程数是相等的,有了多余观测数,也就确定出了条件方程的个数。因此,问题的关键是判定必要观测数t。1.网中有2个或2个以上已知点的情况三角网中有2个或2 个以上已知三角点,就一定具备了4个必要起算数据。无论是测角网、测边网还是边角同测网,如果有2个已知点相邻,要确定一个未知点的坐标,需要观测两个观测值(2个角,或者1条边和1个角,或者2条边)。也就是说,确定1个未知点要有2个必要观

7、测值;那么如果网中有p个未知点,必要观测数应等于未知点个数的两倍。t = 2 · p (3-47)(1) 测角网图3-10所示,三角网中有2个已知点,待定点个数为p = 6。如果三角网中观测量全部是角度时。总观测值个数: n = 23必要观测数: t = 2 · p =12则多余观测数,即条件平差条件方程个数: r = n t = 11(2) 测边网在图3-10中,如果三角网中观测量全部是边的长度时:总观测值个数: n = 14必要观测数: t = 2 · p =12则多余观测数,即条件平差条件方程个数: r = n t = 2图3-10 (3) 边角同测网在图3

8、-10中,如果三角网中的所有的角度值和所有的边长值都进行观测时:总观测值个数: n = 37必要观测数: t = 2 · p =12则多余观测数,即条件平差条件方程个数: r = n t = 252. 网中已知点少于2个的情况有些情况下,三角网中已知点可能少于2个,只有1个已知点、1个已知边和1个已知方位角,或者没有已知点和已知方位角只有1个已知边。但是,不管怎样说,1条已知边是必须已知的,或者需要进行观测的。如果没有已知点,可以假定网中的1个未知点;如果没有已知方位角,可以取网中的1个方向的方位角为某一假定值。这样也就间接地等价于网中有2个相邻点的坐标是已知的。(1) 测角网三角网

9、中共有p个三角点、1个已知方位角(也可以没有)、1个已知点(也可以没有已知点)和1个已知边长S(或者也是观测得到的),并观测了所有的角度。如果已知点和已知方位角都没有,就要进行必要的假设。则在进行条件平差时,必要观测数为:t = 2 · ( p 2) (3-48)如图3-11所示,三角网中观测了所有角度值(如果没有已知边时,也观测1条边长作为起算数据)。网中三角点个数: p = 6角度观测值个数: n = 12必要观测数: t = 2 · ( p 2) = 8则多余观测数,即条件平差条件方程个数: r = n t = 4图3-11 (2) 测边网或边角同测网若三角网中,共有

10、p个三角点和1个已知点(或者也是假定的),并对所有的边长,或者角度和边长进行了观测,观测值总个数为n。在进行条件平差时,由于要加上必须的起算边长,则必要观测(边或者边和角)的个数为t = 2 · ( p 2)+1 (3-49)如图3-11所示,网中三角点个数:p = 6如果是测边网,则总观测值个数: n = 9必要观测数: t = 2 · ( p 2) +1=9多余观测数,即条件平差条件方程个数: r = n t = 0如果是边角同测网,则总观测值个数: n = 21必要观测数: t = 2 · ( p 2) +1=9多余观测数,即条件平差条件方程个数: r =

11、n t = 12以上我们仅对几种三角网,讨论了条件平差时必要观测数及多余观测数和条件平差方程数的确定方法,还有很多情况没有涉及到。在实际平差计算中,应针对不同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二、条件方程的形式三角网中的条件方程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 图形条件方程图形条件,又叫三角形内角和条件,或三角形闭合差条件。在三角网中,一般对三角形的每个内角都进行了观测。根据平面几何知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平差值的和应为180,如图3-12中的三角形ABD,其内角平差值的和应满足下述关系: (3-50)此即为三角形内角和条件方程。由于三角形是组成三角网的最基本的几何图形,因此,通常称三角形内角和条件为图形条件。因此图

12、形条件也是三角网的最基本、最常见的条件方程形式。与(3.4-4)式相对应的改正数条件方程为 (3-51) (3-52)2. 水平条件方程水平条件,又称圆周条件,这种条件方程一般见于中点多边形中。如图3-13所示,在中点P上设观测站时,周围的五个角度都要观测。这五个观测值的平差值之和应等于360,即 (3-53)相应的改正数条件方程为 (3-54) (3-55) 图3-12 图3-133. 极条件方程极条件是一种边长条件,一般见于中点多边形和大地四边形中。先看中点多边形的情况。如图3-13所示,中心P点为顶点,有五条边,从其中任一条边开始依次推算其它各边的长度,最后又回到起始边,则起始边长度的平

13、差值应与推算值的长度相等。在图3-13所示的三角网中,我们应用正弦定理,以BP边为起算边,依次推算AP、EP、DP、CP,最后回到起算边BP、,得到下式整理得 (3-56)  (3.4-10)式即为平差值的极条件方程。为得到其改正数条件方程形式,可用泰勒级数对上式左边展开并取至一次项:化简,即得极条件的改正数条件方程: (3-57) (3-58)在大地四边形中的极条件方程与中点多边形稍有不同。如图3-12所示,可以取D点为极点,以BD为起始边,依次推算AD、CD再回到BD边。仿照中点多边形的极条件方程,由正弦定理,得大地四边形的极条件平差值方程整理得 (3-59)相应的改正

14、数条件方程 (3-60) (3-61) 4. 方位角条件方程图3-14前面讨论的三种条件方程在三角网中比较常见。如果三角网中的起始数据有了变化,起算数据不相邻,或者已知数据有冗余,还会增加一些限制条件,产生其它类型的条件方程,如方位角条件方程、边长条件方程、坐标条件方程等。这些类型的条件方程常见于非自由三角网中。如图3-14所示,为一个非自由三角网,有4个已知点、2个未知点和12个角度观测值。必要观测个数t = 2 × 2 = 4,多余观测数r = n t = 12 - 4 = 8,即共有8个条件方程,其中图形条件方程有4个,没有极条件,也没有水平角条件,那么另4个是什么类

15、型的呢?由于三角网中有4个已知点,每个已知点有2个坐标值,共计8个已知数据,超过了4个必要起算数据,从而产生4个冗余的已知数据。这4个多余的已知数据必然会导致4个矛盾,进而产生4个条件方程。方位角条件,严格地说是方位角附合条件,是指从一个已知方位角出发,推算至另一个已知方位角后,所得推算值应与原已知值相等。如从4个已知点可以反算出AB和EF两边的边长值和方位角值,这些值也可看作是已知值,作为起算数据用。设AB边的方位角,EF边的已知方位角为。如果从AB向EF推算,推算路线如图中所示,设EF方位角的推算值的最或然值为,近似值为TEF。则方位角附合条件方程为 (3-62)其中代入(3.4-16)后

16、,整理得其相应的改正数条件方程 (3-63)其中 (3-64)5. 边长条件方程边长条件,严格地说是边长附合条件,是指从一个已知边长出发,推算至另一个已知边长后,所得推算值应与原已知值相等。图3-14三角网中,设AB边的已知长度为,EF边的已知长度为。如果沿图中所示的推算路线,从AB向EF推算,得EF边长推算值的最或然值为,近似值为SEF 。则边长附合条件方程为 (3-65)其中将上式代入(3.4-19)式,并将边长条件整理为 (3-66)仿照极条件式,将上式左边用泰勒级数展开,取至一次项,整理后得其改正数条件方程: (3-67) (3-68)6. 坐标条件方程坐标条件方程,是指从一个已知点出

17、发,推算至另一个已知点后,所得推算值应与该点的已知坐标值相等。图3-14三角网中,设B点的已知坐标为(,),E点的已知坐标为(,)。如果沿图中所示的路线,从BCE进行推算,得E点坐标推算值的最或然值为(,),近似值为(xE ,yE)。则坐标条件方程为 (3-69) (3-70)而 (3-71)其中 (3-72) (3-73) (3-74) (3-75)将上述(3-72) (3-75)式代入(3-71)式,然后用泰勒级数展开,取至一次项,整理后得: (3-76) 为不使闭合差项wx过大,影响平差结果的精度,在计算坐标条件方程时,可以考虑x、y以公里(km)为单位,而wx中的坐标差项以米

18、(m)为单位。即 (3-77)同理可写出横坐标改正数条件方程 (3-78)其中 (3-79)坐标附合条件方程,尤其是改正数条件方程,形式上虽然比较复杂,但也非常具有规律性。这一点,请同学们结合图3-14认真地分析,看能否总结出其概括形式。以上八种条件方程及其改正数条件方程的类型和形式,基本上涵盖了测角型三角网条件方程的基本形式。需要说明的是,三角网布设形式极其多样,条件方程的形式也较为繁杂,但关键是要掌握其基本形式,并能融会贯通灵活运用。案例解答:解:本例中n=19,必要观测数t=2×3=6,则多余观测数r=n-t=13,即有13个误差方程,其中有7个图形条件方程,1个圆周条件方程,5个极条件方程。则列立条件方程为:1)7个图形条件方程2)1个圆周条件3)5个极条件其线性化形式为整理得误差方程为:因为观测值精度相同,设其权P=1,则观测值的权阵P为单位阵,即P=I。故法方程系数阵为Naa=AP-1AT= AAT 400002017.8-03.7-00030000010-1-1-1000400021-2000.3-000040021-00.801.60.2000042012.30.7-100200024000-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