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清炒法(2)(3)_第1页
第五章、清炒法(2)(3)_第2页
第五章、清炒法(2)(3)_第3页
第五章、清炒法(2)(3)_第4页
第五章、清炒法(2)(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B炒焦法(一)含义w炒焦是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置炒制容器内,用中火或武火加热,炒至药物表面呈焦黄或焦褐色,内部颜色加深,并具有焦香气味的炒制方法。(二)工艺w 药物 锅内(中火或武火)拌炒到一定程度。(三)标准1药物表面呈焦褐色,内部焦黄色,如山楂、神曲2药物表面呈焦黄色,内部颜色加深,如麦芽、谷芽。 (四)目的w 1增强健脾消食作用w 如麦芽、谷芽、神曲等w 2缓和药性,减少刺激性w 如栀子、川楝子。(五)注意事项w 火侯适中,防止炭化失效。(六)适应(山楂、麦芽),(山楂) w 栀子w w 栀子、栀子仁、皮栀 子 w 【处方用名】 山栀、黄栀子w 【来源】 干燥成熟果实。w 【历史沿革

2、】 汉代有擘破(伤寒)的炮制方法。晋代有炒炭、烧末(肘后)的方法。至明代出现炒焦(景岳全书)。 w 【炮制方法】w 1栀子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碾碎。w 2炒栀子 取栀子碎块,用文火文火加热,炒至深黄色。w 3焦栀子 取栀子碎块,用中火中火加热,炒至焦黄色,取出晾凉。w 4栀子炭 取栀子碎块,用武火武火加热,炒至黑褐色,喷淋少许清水熄灭火星。 w 【炮制作用】 w 栀子生品:苦寒泻火,清热解毒,退黄利胆。w 三焦积热黄连解毒汤w 湿热黄疸茵陈蒿汤w 外伤性肿痛(研粉)w 焦(炒)栀子:寒性缓和,清热除烦w 用于湿热病,体虚生热。w 栀子炭:苦、微寒。善于凉血止血w 如十灰散(十药)。 w 【炮

3、制研究】 姜栀子、栀子皮、栀子壳。w 炮制后,京尼平苷和熊果酸的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w 对药理作用的影响w (1)利胆(2)止血(3)退热(4)抑菌。w 此外,焦栀子还具有较好的镇静和凝血作用。 w 山楂w 南山楂、山楂炭 北山楂、焦山楂山 楂 w 【来源】 干燥成熟果实。w 【历史沿革】 宋代有炒磨去子(疮疡),元代用炒法亦用蒸法(丹溪)。至清代增加了炒炭(全生集)。 w 【炮制方法】w 1山楂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碎屑。w 2炒山楂 取净山楂,用中火中火加热,炒至颜色加深。w 3焦山楂 取净山楂,用中火中火加热,炒至外表焦褐色,内部焦黄色。w 4山楂炭 取净山楂,用武火武火加热,炒至表面

4、焦黑色,内部焦褐色。 w 【炮制作用】w 山楂:长于活血化瘀w 常用于血瘀停滞、产后腹痛、经痛、胸痛w 炒山楂:酸味减弱,缓和对胃的刺激性,增强消食化积作用。w 用于脾虚食滞,食欲不振,神倦乏力。w 焦山楂:酸味减弱,增加苦味,长于消食止泻痢。如保和丸w 山楂炭:味涩,化瘀止血(止血不留瘀)。 w 【炮制研究】 :生山楂、炒山楂、焦山楂:山楂中有机酸含量应该减少68。w 药理;w 助消化w 抗菌 w 槟榔w 槟榔、槟榔片、焦槟榔槟 榔 w 【处方用名】 大白w 【来源】 干燥成熟种子。w 【历史沿革】 南北朝刘宋时期有细切(雷公)。至宋代出现炒(圣惠方)、炮(博济)、烧灰存性(旅舍)。 w 【

5、炮制方法】w 1槟榔 原药材洗净切薄片阴干w 2炒槟榔 取槟榔片,用文火文火加热,炒至微黄色。w 3焦槟榔 取槟榔片,用中火中火加热,炒至焦黄色,透香气。w 4槟榔炭 生药中火中火炒至黑褐色 w 【炮制作用】 w 生品:力峻,杀虫破积,行水消肿。w 虫积、水肿、疟疾w 炒槟榔:缓和药性,减少副作用。消食导滞。w 焦槟榔:药性缓和,增强消导功能w 消食导滞开胸顺气丸w 槟榔炭:止血痢。w 增强疗效,缓和药性增强疗效,缓和药性 扩大药用范围扩大药用范围 w 【炮制研究】 w (1) 少泡多润w 生品 炒后w 槟榔碱含量 0.40.52 0.130.31w 软化浸泡,会使生物碱损失24,导致杀虫效果

6、差。w (2)干燥槟榔不宜爆晒,宜阴干.w (3)炒时火力降低一等级。C、炒炭 一、含义w 炒炭是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置炒制容器内,用武火或中火加热,炒至药物表面焦黑色或焦褐色,内部呈棕褐色或棕黄色的炮制方法。w 早在五十二病方中就又记载“止血出者,火番发”,说明炭药历史由来已久,中药炒炭的主要目的就是产生或增强止血、止泻的作用。 w 二、工艺w 药物置于锅内武(中)火翻炒至一定程度w 三、标准w 1表面乌黑色,内部焦褐色或焦黄色,如根、根茎类药物w 2,焦黑色,基本保持原状,如花、叶、全草类药物w 3表面黑色,带有光泽。如茜草 w 四、目的w 1增强或产生止血w 如地榆、蒲黄等。w 2增强

7、固涩收敛止泻w 如乌梅炭、石榴皮炭。 w 五、注意事项w 1、火力适宜w 一般用武火,但某些皮类、花类药物则以中火炒炭。w 2洒水除去火星,防完全炭化w 3炒炭存性w 4放凉入库,防止复燃。w 六、适应药物:止血、止泻药物止血、止泻药物 w 地榆w 地榆、地榆片w 地地 榆榆w 历史:历史:唐代外台秘要(王涛)始载炙法炮制地榆,宋代出现炒法(传信适用方吴彦夔),至清代出现炒黑医宗说约(蒋仲方)。 w 方法方法:w 生品原药材去梢,切厚片。w 地榆炭生药武火炒至外焦黑、内棕褐色,取出放凉。 w 作用作用:w 生品:凉血解毒,敛疮(赤痢、湿疹、皮肤溃烂、宫颈)w 地榆炭:止血收敛(便血、尿血、崩漏

8、、水火烫伤烫火散)w 增强止血作用增强止血作用 扩大药用作用扩大药用作用w 研究:研究:w 止血w 治烫伤 w 抑菌 w 干 姜 【处方用名】 炮姜【来源】 干燥根茎。【历史沿革】 汉代有火炮(金匮张仲景 ) 的 方 法 。 至 宋 代 有 “ 炒 令 黑 ”(证类)w w 【炮制方法】w 1干姜 洗净、切片、丁、块、段等w 2炮姜 先将净河砂用武火炒热,再加入干姜片或块,炒至鼓起,表面棕褐色w 3姜炭 武火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棕褐色,喷淋少许清水,灭尽火星 w 【炮制作用】w 干姜:辛热,燥烈性,温中回阳,温肺化饮。 w 炮姜:性味苦辛温。具有温中散寒(寒症腹痛),温经止血(虚寒性出血)的功能。w 附子理中丸;艾叶丸:生化汤。w 姜炭:辛味消失,长于止血温经。w 挥发油、辛燥成分含量减少 w 【炮制研究】w 1挥发油含量按高低次序依次为:w 干姜炮姜 姜炭w 2具有抗溃疡、止血作用。w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w 1加工时必须通风。w 2及时散热,翻炒至烟尽。 w 蒲黄、蒲黄炭蒲 黄 w 历史:历史:南北朝刘宋时代有蒸、焙法(雷公炮炙论),至唐代(经效产宝)有炒黄的方法,清代医宗说约炒黑。w 方法:方法:w 生品筛选净制w 蒲黄炭生药中火中火炒,由鲜黄转至黑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