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锦集六篇_第1页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锦集六篇_第2页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锦集六篇_第3页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锦集六篇_第4页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锦集六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锦集六篇教学设计方案 篇1教学内容:小学语文西师大版第十册第十八课:送你一片绿荫。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并掌握本课中的生字,并能正确、工整、美观地书写和运用。(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和作用,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3)从第一人称的叙述中领悟本文的表达方法。(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不但要根据课文中的介绍,还要通过各种途径查找资料,进一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和作用。(2)在学文的过程中,逐渐领会列数据的说明方法在文中的作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爬山虎的特点和对人类的作用,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自然、

2、保护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1、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和作用。2、领会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在文中的作用。教具准备:爬山虎的资料,爬山虎的实物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全班齐读课题,提出质疑(谁送你一片绿荫?这一片绿荫是送给谁的?为什么会送一片绿荫呢?)2、师提出疑问:作者为什么要把自己当作爬山虎,以第一人称我来介绍爬山虎,各朗读一段。(自由朗读做准备。)3、学生汇报预习生字新词情况,不明白的地方集体探讨。三、整体感知,归纳段意。1、师:课文是怎样介绍爬山虎的?请同学们自由默读课文,思考每一段的意思。(学生默读、思考、批注)2、全班交流,指导学生抓中心句,合并句意,借助关键词等方法

3、,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设计意图:通过交流感受,既了解了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情况,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另外,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是阅读教学中应着力培养的习惯和技能,更是初读教学中一个重要的也是应该要达成的目标了。】四、感悟课文内容,了解爬山虎1、读了这么多遍课文,你一定对爬山虎有了一定的了解。请你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评价一下爬山虎。2、交流:无私、攀爬好手、环保先锋、绿荫使者、绿色屏障3、小结。那一片青青的爬山虎不愧为绿荫使者,而且爬山虎的根、茎可入药,果可酿酒。下节课我们继续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和作用。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了解到爬山虎是环保先锋、绿色屏障、绿荫使者这节课我们继续

4、学习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和作用。二、研读课文,了解特点和作用(一)细读第1自然段1、爬山虎主动向大家推荐自己,文中用什么词表达了这个意思?(自荐:自己推荐自己)2、读了这段文字,你对爬山虎有了怎样的了解?(出示爬山虎的实物感知,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3、这段文字在全文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师明确:这是全文的总起段,后文都是我对自己的介绍。(二)细读第2、3、4自然段1、快速浏览,想想这几段写了爬山虎的哪些特点和作用?学生交流,板书:占地少,生长快,绿化覆盖面积大。2、我占地少,生长快,绿化覆盖面积大。这一句话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3、作者从哪些方面对我的这些特点进行了说明?这些特点对改善环境有什么好处?

5、请大家找出相关语句加以体会。自由读,指名读。学生交流,师点拨,相机板书:作用:降低温度,吸收噪音、吸咐尘土、制造氧气。(三)细读第5、6自然段1、人们对爬山虎有什么疑虑?事实是怎样的?勾画批注。2、学生交流,注意引导学生完整而有条理地述说感受。3、自由练读,注意语气的变化。(四)细读第7自然段1、随和是什么意思?齐读课文,从哪些地方看出爬山虎的随和?2、学生交流,引导学生体会爬山虎好种易活的特点。板书:好种易活【设计意图: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经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和空间,引领学生自主读书、感悟、交流、评价、探究、体验;引导学生走进文本,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进行个性化表达,与文本充分对话,在对话中

6、强化对课文内容的感受和理解。】三、品味语句,感受表达方法1、师:本文的作者用第一人称来写爬山虎,使文章读起来亲切、自然。这种写说明文的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大家再读读课文,看看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作者把爬山虎当人来写?2、交流词句,感受趣味。3、这篇文章不仅生动有趣,而且表达准确,描写具体,我们来看看这些句子。引导比较句子。我生长得快,绿化覆盖面积大。一根茎粗2厘米的藤条,种植两年,墙面的绿化覆盖面积便可达30至50平方米,三四年后,我便能把整幢房屋的墙面攀满。第2组我的叶片较大。我的叶片较大,宽10至20厘米。这两组句子中,哪一句说得更具体,更形象?用了什么方法?4、师小结,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能让人

7、感到更准确、具体和形象。(板书:说明方法:列数字)5、指导学生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写一句话。四、联系实际,拓展延伸1、引导交流:你还知道哪些植物能为人类造福?2、启发思考:我们该怎样利用和对待这些对我们人类有利的植物。【设计意图:拓展延伸,实现课内外知识的联系与沟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加深对原文内容的感悟。】板书设计:1818 送你一片绿荫特点:占地少 生长快 绿化覆盖面积大好种易活作用:降低温度 吸收噪音吸咐灰尘 制造氧气说明方法:列数字教学设计方案 篇2【教学目标】1、品味本文诗意的描写性语言,与规范说明文语言准确、周密的特点作对比。2、认识桥之美,进而欣赏美,感悟美。【教学重点】

8、1、理解桥美在何处。2、揣摩文中富有个性色彩的句子。培养语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学难点】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出示赵州桥的结构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国石拱桥。对于桥,桥梁专家看桥更重视它的结构。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篇写桥的文章,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当代著名画家吴冠中,那么画家是如何欣赏桥的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画家桥的世界桥之美。二、文本解读1、画家眼里的桥之美:桥的美,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绘画的形式美就是要注意块、线、面的搭配。(出示小桥流水人家的图片)画面的构成要有块、线、面的搭配,桥在画面中起到重要的作用。2、不同环境中

9、的桥之美:为了说明这个观点,作者写了哪些在不同环境中的不同形式的桥?乌镇苇丛中的石桥;江南乡间细柳下的石桥;水天间的长桥;桥外是飞瀑流泉,桥面上有廊和亭的风雨桥;清明上河图中的桥;庄稼地、小径尽头的小桥;铁索桥;南京长江大桥;钱塘江大桥;鹊桥等。3、赏析、品味桥之美: 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写石桥与密密的苇丛相配合给人带来的特别感受。厚厚实实平面铺开的苇丛使空间显得狭窄拥挤,令人产生憋闷感;间或出现的石桥轮廓简单鲜明,能使空间陡然显得疏朗开阔,令人觉得神清气爽。 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

10、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写石桥与细柳合作创造的动人景致。细弱的柳枝拂着桥身厚重坚硬的石块,这里有形体上的强与弱、轻与重之分,有动静之分,有颜色上的对比,还有变(柳枝年年发新芽)与不变(桥能历久不变)之别,这种种不同,归结起来,其实是阳刚与阴柔这两种美的类型的不同。差距之大而仍能和谐统一,可能就在于桥有着经过精心设计的轮廓吧。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宋人柳永的名句,这里说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是强调细柳与石桥构成的美景本身已够动人,不再需要别的东西来烘托了。 湖水苍茫,水天一色,在一片单纯明亮的背景前突然出现了一座长桥,卧龙一般,它有生命,而且

11、往往有几百上千年的年龄。写长桥之美。长桥一般建在比较宽阔的水面上,打破了背景的单调感。同时,桥是人们劳动的成果,出现在苍茫水面上的长桥,是人类创造力的体现,他似乎也具有生命力。 广西、云南、贵州等省山区往往碰到风雨桥,桥面上盖成遮雨的廊和亭,那是古代山水画中点缀人物的理想位置。因桥下多半是急流,人们到此总要驻足欣赏飞瀑流泉,画家和摄影师们必然要在此展开一番搏斗。写形式比较独特的桥风雨桥。桥面上盖有廊和亭的桥,给人安闲、自在的感觉,这种感觉恰好与险峻的山峰、桥下的急流给人的感觉形成对照。以上四个例子中,桥或为主体,或为陪衬,或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但都与周围景物成为和谐的一体,共同构成入画的景致。

12、4、我看桥之美: 文章中写到的这些桥,作者都认为它们美吗?有没有作者认为不美的桥?你认为呢? 凡是起到构成及联系之关键作用的形象,其实也就具备了桥之美!请说说你的理解。三、拓展延伸寻找、发现生活中的美:同学们回去找找自己身边,或者旅游途中的风景照,或者利用网络或书籍寻找一些有关各地风土人情等的照片,给各自查找到的图片配上一段说明文字。四、课堂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在画家吴冠中的带领下,一起领略了桥的风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的事物,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让我们练就一双慧眼,去发现、欣赏这大千世界吧!【板书设计】桥之美吴冠中乌镇石桥舒畅开阔疏朗江南石桥销魂刚柔相济长桥卧龙满足灵动和谐风雨桥欣赏安详自在桥

13、感受美教学设计方案 篇3【学习目标】1.理解什么是内能2. 知道内能与温度之间的关系3. 掌握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并能用来解决简单的问题。【学习重点】:内能以及改变内能的方法。【学习难点】: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预习检测】1. 叫做物体的内能;内能的单位: 。2.同一物体,温度升高,内能 。3.铁水和冰块的温度虽然不同,但他们都具有 。4.改变内能的途径是: 和 。5.冬天搓手会让手暖和,是通过 改变的内能;冬天嘴对手哈气取暖是通过 改变内能的。6.在高空飞行的子弹具有_能、_能,同时还具有_能,子弹落地后,这三种能不为零的是_20xx九年级物理教案人教版_能.7.物体内大量分

14、子做无规则运动的激烈程度跟_有关,当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它的内能_;温度降低时,内能_8.当物体对外做功时,它的内能_,温度_;当外界对物体做功时,物体的内能_,温度_.给自行车打气,筒壁会发热,这是压缩筒内的空气_,使空气的_增加,温度升高的缘故.【共同探究】学生活动一:阅读课文7页内能,回答下列问题:1) 运动的物体具有_,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分子也具有动能;2) 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有作用力具有_,分子间也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所以分子间也有_,物体_叫做内能。 3) 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_,分子动能越_,内能越_。4) 物体的温度低时,分子的热运动_(停

15、止吗?),所以一切物体_。讨论: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学生活动二:改变内能的方法1、小组讨论:如何使一块冰熔化?怎样使一根铁丝的内能增大?小结: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_和_,且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热传递的实质是_;做功的实质_。 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 热量,温度 ,内能 ;低温物体 热量,温度 ,内能 。(热传递的条件是存在温差)2、演示压缩空气引火仪的实验: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蘸了乙醚的棉花,把活塞迅速压下去,观察发生的现象 ,原因: ,说明: 。3、实验:在大口玻璃瓶内有一些水,水的上方有水蒸气。给瓶内打气,当瓶塞跳起来时,观察瓶内的变化 ,原因 ,说明 。

16、小结: 对物体做功,内能 ,温度 , 实质是 能转化为 能;物体对外,内能 ,温度 ,实质是 能转化为 能 学生活动三:群策群力1、1分钟竞赛:举出改变物体内能的例子?2、讨论达成共识:内能和温度的关系物体温度的变化(会、不会)引起内能的变化?物体温度不变,其内能(可能、不可能)改变?内能和热量的关系物体内能的变化(一定、不一定)伴随着吸收或放出热量?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一定、不一定)会引起内能的变化?热量和温度的关系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一定、不一定)会引起物体温度的变化? 学生活动四:学生阅读:地球的温室效应1)什么是温室效应?2)产生温室效应的原因是什么?教学设计方案 篇4一、教材简析太阳

17、是一篇科普说明文,属于自然科学方面的内容,文章介绍了和太阳有关的一些知识,说明太阳与人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文章层次明晰,语言浅显易懂,极富知识性和趣味性。课文内容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分别从?远?大?热?三个方面介绍了太阳的有关知识;第二部分讲人类和太阳的密切关系。这两部分内容互相关联,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来说明事物是本文写法上的重要特点。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学习说明文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二是更多地了解太阳的特点,培养热爱科学的情趣。二、教学目标:1、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传说、寸草不生、预防?等词语。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的特

18、点及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4、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体会说明事物的一些方法。三、教学重难点:本课教学重点是了解太阳的特点,难点是体会课文怎样运用举例和数字等方法来说明太阳的特点的。四、教法学法学法:在学习本文时,要引导学生运用 ?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多读、多想象文字所描述的画面,带领学生走进教材,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去感受,去体验,去思考;凭借语言材料,运用质疑法、发现法、讨论法等方法去理解语言内容,领悟语言情感,发现语言规律,以形成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教法:这是一篇说明文,它不是借助艺术形象传授知识的,而是用准确、通俗的语言来说明事物和传授知识的。所以可以采用?启

19、发式教学?精讲第一段,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注重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自学相似段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利用电教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五、教学程序一、自读课文 理清思路1、同学们,有这么一个传说,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地面寸草不生,人们热得受不了,就找一个箭法很好的人,射掉九个,只留下一个,地面上才不那么热了,这就是后羿射日的故事。其实,这只是古代劳动人民想象出来的一个有关太阳的神话。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越来越多地探索到了宇宙的奥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21课,去探索太阳的奥秘。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预习探究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边读边想:课文讲了太阳

20、的哪些特点?合作交流1、检查生字词认读情况。出示本课生词传说 寸草不生 差不多 摄氏 钢铁 庄稼 繁殖 蔬菜 热量 比较杀菌 预防 世界学生自己读,指名读,老师相机指正多角度评价鼓励学生,最后齐读,加深记忆。2、指名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交流课文讲了太阳的哪几个特点。教师相机板书:远、大、热二、品读重点,读中悟写1、再读课文,了解太阳的特点。(1)、读课文的前三个自然段。(2)、你读懂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3)、读读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2、分组交流。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一个喜欢的特点进行重点学习,并分为学习小组进行交流学习结果,想学习?远?的分为一组,想学习?大?的分为一组,想学习?热?的分为

21、一组。3、汇报。(1)学习?远?的学生汇报: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公里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坐二十几年。口头练习: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公里)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坐(二十几年)。引导学生发现()里面填的是数字,通过数字具体说明,我们对太阳的?远?就了解了。所以我们知道了:在说明某一事物的时候,列出一些具体的数字,可让我们更好地来理解,但数字必须是精确的,有科学依据的。这就是列数字的方法。师板书:列数字老师今年30岁了,我想坐飞机到太阳看一看,你们算一算,我回来大约有多少岁了。真可

22、谓: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没改头发白,你们看见不认识,笑问老人哪里来?太阳离地球真是太远太远了。写太阳?远?这个特点还用了其他什么方法,找找着。(打比方;讲故事)(2)学习?大?的学生汇报:课文也运用了列数字的方法来说明太阳的?大?,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等于1个太阳。(对学生能说出列数字的方法进行鼓励。)教师板画演示,然后填写数字。进而进行引导:左边是地球的动画,右边是太阳的动画,中间由等号连接引出:你体会到了什么?(作比较)师板书:作比较小结: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对我们而言,地球非常大,我们不可能走遍地球的每个角落,然而,拿地球和太阳一比,更突出了太阳的大。这就是作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发现一二自然段

23、的关系:先说远,再说大,进一步说明太阳?远?的特点。(3)学习?热?的学生汇报:过渡:老师小时候在书上看到宇航员乘宇宙飞船登上月球,这时,我想,要是有一天我能登上太阳看一看改多爽啊!你们说说,老师的愿望能实现吗?那中心温度是多少呢?请同学们动手算一算。教师再进一步引导:真有一千八百万度吗?同学们注意了?估计?,特别好。说明你们读书很细心,那看一看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作比较)4、教师让学生一起读一读描写太阳大、热特点的段落,感受一下这样写的好处。5、太阳离我们那么远,那么大,还那么热,与我们有什么关系呢?(1)学生自读课文。自由发言。(2)太阳与人类的关系真是很密切。请你找出最能表现太阳与人类

24、关系密切的一句话。(学生练读)(3)看录像:有关太阳与地球的关系。联系录像及生活实际谈太阳与我们的关系。(4)根据你平时观察所得和书上提供的资料说说太阳与我们人类关系怎么密切。提供句式:有了太阳 如果没有太阳就,因为阅读、讨论后学生回答,进行以上句式的说话训练。(5)太阳与人类有这么密切的关系,你有什么想说的话吗?6、朗读展示,读出体会同学们了解了太阳的特点,知道了太阳与动植物、人类生活、雨雪形成、风的形成、人类健康等都有密切的关系,下面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用自己的朗读来表现这些密切的关系吧!7、学生带着体会有感情朗读这一段,指名配乐读,齐读。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进一步加深,感情得到升华。8

25、、指导背诵本段。三、读写迁移,以写促读1、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认识了太阳的特点,并且还体会到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面对着每天早晨升起、傍晚落下的太阳,你想说点什么?写一写2、交流四、课外拓展,形成能力1、人们说太阳是光辉灿烂的,不仅仅指它的光彩夺目,还有对它无私精神的赞美,让我们也做一个小太阳,无私的把光和热撒向身边的每一个人。2、小练笔,观察月亮。运用学习说明文的写作方法,查阅资料把它本身的特点及与其它事物之间的联系写下来。教学设计方案 篇5【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体会人物思想感情。2、理清记叙的要素,品味语言,感悟文章意蕴。3、激发学生爱的情感,培养理解和想像能力。【

26、教学重点】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蜡烛的特殊意义。【课前准备】1、预习课文,查阅资料,了解二战中苏联红军解放南斯拉夫的情况。2、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内容】这是一篇战地通讯,写的是一位南斯拉夫的老妇人将珍藏了45年的两支结婚喜烛,点在了一位苏联红军战士的坟头。文章赞美了反法西斯同盟各国战斗的友谊,歌颂了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学习这篇文章,要用心感受老妇人对苏联战士情同母子的深情。【教学设计】一、导入有这样一个故事,夫妻二人都是工人,他们有一个儿子上初中三年级。家里只有一间房子,约十五六平方米,摆一张双人床,一张单人床,一张学生桌,家里就塞满了。爸爸身体不好,经常咳嗽,一咳嗽小屋就跟

27、着震动,儿子写作业思路就会被打乱,为了儿子的学习,爸爸嗓子一痒就赶紧躲出去,每天晚饭后儿子要写作业了,爸爸就躲出去,这几乎成了一种规律、一种习惯。北方的冬天很早就纷纷扬扬下起鹅毛大雪。有一天,儿子临近期末考试,在温暖宁静的小屋里不知不觉学习到夜深。作业刚做完,忽然隐约听到窗外的咳嗽声,他从窗户往外望去,大雪中一个穿着棉大衣戴着口罩的人,周身洁白,成了个雪人,儿子像一下子被电击着了,泪流满面的跑出去无声的雪花盖住了这对拥抱的父子。这是一个普通的亲情故事,但令我们感动。还有一种人类最美好的感情,不分国界,情同母子,给我们震撼。今天我们学习的蜡烛一课,就是这样一个故事。二、整体感知1、板书课题并出示

28、学习目标。2、教师检查预习(学生交流、巩固)。3、教师(或学生)配乐朗读,学生边听边思考问题。4、投影思考题:1、复述课文情节,说说课文表现了什么主题。2、自由朗读课文,说说老妇人是怎样的一个人。5、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参与。预期达到: 跨越国界,情同母子,战斗的友谊。 老妇人渴望解放、和平,对苏联红军烈士满怀敬意,奉献爱意。表现出深沉、强烈的母亲般的爱。三、研读赏析教师导学:这篇文章非常感人,给我们留下难忘的印象。那么,感人的因素有哪些呢?研读课文,思考问题。投影思考题:1、找出令你感动的情节、段落或句子,分析使你感动的原因。2、试分析蜡烛有什么特殊意义。学生默读,自由讨论交流,教师点拨。

29、预期达到:1、题材感人,重点描写老妇人掩埋苏联烈士的过程,突出蜡烛、烛光。感人的原因:环境危险,炮火连天;老妇人年老体弱,掩埋烈士非常吃力;老妇人像掩埋亲人一样掩埋烈士;点在坟上的蜡烛有特殊的意义。2、蜡烛的珍贵意义:老妇人珍藏了45年的结婚的喜烛一直舍不得用,现在,把它们拿出来点在烈士的坟头,陪伴烈士的英灵。特殊的环境里,烛光显出了特殊的意义。四、拓展延伸教师导学:文章中的老妇人始终没有说一句话,她丰富的内心世界是通过动作来表现的,给我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精读文章倒数第四、五两段,展开想像,揣摩一下老妇人有哪些心理,回答问题。投影思考题:1、老妇人为什么不说话,她心里是怎样想的?2、老妇人为

30、什么对他们深深一鞠躬?她心里是怎么想的?学生齐读或分读,自由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课文意蕴,启发学生就文句提出一个个问题推想。只要学生的思路打开了,理解就深刻了。五、教师小结文章中的南斯拉夫老妇人不顾生死,不顾年老体衰,满怀爱意地埋葬苏联红军烈士的遗体,这种感情,达到了跨越国界,母子情深的境界,使我们每一个人的思想都得到升华。希望每一个同学都能体会这种美好的感情。六、布置作业把你设想的老妇人的心理写下来,整理到练习本上,并且用上研读与练习中的字词,300字左右即可。教学设计方案 篇6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了解黄山奇石的神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2 知道课文写了黄

31、山的哪些奇石,具体写了哪几块奇石的样子,了解主要内容。3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解释指定词语。4 读懂第1、2段课文。5 认识并列段式,能读懂第2自然段是怎样具体写两块奇石的形状,又是怎样把并列的两个内容连接起来的。(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认识并列段式,读懂用并列段式写的第2自然段。教学难点:读懂第2自然段是怎样把黄山奇石的样子写具体的。(三)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2 投影片。(四)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1(师板书:“黄山”)同学们,你们去过黄山吗?谁能介绍一下那是一个怎样的地方。2师简介黄山:黄山是我国五大名山之一,黄山风景区位于我国安徽省南部,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称。山体雄伟奇特

32、,有岩、洞、潭、瀑等自然景观,素有“人间仙境”之称;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并称黄山“四绝”。今天这节课,老师带大家去欣赏一下“四绝”之一的“奇石”(师板书)。二、初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1 播放全文录音2 自读课文,把课文介绍的奇石用“划下来3 说说课文写了黄山哪些奇石,具体写了哪几块奇石的样子4 这4块奇石分别在哪几个自然段?5 你觉得文中哪个段落与众不同?为什么?三、预习课文四、检查预习效果1 多音字组词:tán ( )弹dàn ( )2辨字组词:徽( ) 尤( ) 陡( ) 状( ) 臂( ) 峭( )微( ) 龙( ) 徒( ) 壮( ) 避( ) 消( )3字形分析

33、:微、脖,并交流如何巧记难字。4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词语的意思:神奇、陡峭、云海、闻名中外、奇形怪状5质疑问难。五、讲读第1自然段1指名读。2这一段共有几句?分别写了什么?a) 黄山风景区的地理位置。b) 黄山风景区的景色特点。3.“那里”指什么地方?黄山风景区整体景色的特点是什么?哪一句总写了黄山石的神奇?哪个词点明了在黄山景色中,“奇石”是最有名的?(尤其)给“尤其”找个近义词。六、研读第2自然段1投影出示第2自然段2指导学生认识并列段式:像第2自然段这样在一段话中并列地写了两个或两个以上内容的“段”叫并列段,并列段中的几个内容可以调换顺序,它与总分段式最大的区别是没有总起句,各句之间是表示

34、并列的关系。3 学习“单元学习提示”,说说:并列段式可分几步来学?讨论后出示小黑板:1)这一段讲了几个内容?2)每个内容是怎样写的?3)这几个内容是怎样连接起来的?4 根据学法学习第2自然段(1)指名读第2自然段,思考:这一段讲了几个内容?(2)这两个内容分别是怎样写的?(出示“猴子观海”投影片)齐读写“猴子观海”的话,“猴子观海”奇在什么地方?a) 在哪里观海?b) 观什么“海”?c) 怎样观海?圈出3个动词(出示“仙人指路”投影片)齐读写“仙人指路”的话,说说“仙人指路”又奇在什么地方?a) 第5句把什么比作什么?b) 圈出写仙人姿势动作的3个动词,并在投影上指认“仙人”、“手臂”等。(3)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