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新课标 人教版(A)高中数学 选修2-1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王新敞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教材分析为了更好的把握圆锥曲线与方程这部分内容的要求,首先需要明确整体定位。 标准对圆锥曲线与方程这部分内容的整体定位如下:“在必修阶段学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的基础上, 在本模块中,学生将学习圆锥曲线与方程, 了解圆锥曲线与二次方程的关系, 掌握圆锥曲线的基本几何性质, 感受圆锥曲线在刻画现实 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结合已学过的曲线及其方程的实例, 了解曲线与方程的对应 关系,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一、内容与课程学习目标(1 )圆锥曲线:了解圆锥曲线的实际背景,感受圆锥曲线在刻画现实世界和解决实际
2、问题中的作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椭圆、抛物线模型的过程,掌握它们的定义、标准方程、几何图形及简单性质。 了解双曲线的定义、几何图形和标准方程,知道双曲 线的有关性质。 能用坐标法解决一些与圆锥曲线有关的简单几何问题(直线与圆锥曲线 的位置关系)和实际问题。 通过圆锥曲线的学习,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2)曲线与方程:结合已学过的曲线及其方程的实例,了解曲线与方程的对应关系,进一步感受数形结合的基本思想。二、内容安排本章包括4节,约需13课时,具体分配如下(仅供参考):2 - 1曲线与方程约2课时2 - 2椭圆约4课时2 - 3双曲线约3课时2 - 4抛物线约2课时小 结约2课时三、教学
3、要求在引入圆锥曲线时, 应通过丰富的实例(如行星运行轨道、抛物运动轨迹、探照灯的镜面),使学生了解圆锥曲线的背景与应用。教师应向学生展示平面截圆锥得到椭圆的过程, 使学生加深对圆锥曲线的理解。有条件的学校应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利用计算机演示平面截圆锥所得的圆锥曲线。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现圆锥曲线在实际中的应用,例如,投掷铅球的运行轨迹、卫星的运行轨迹。曲线与方程的教学应以学习过的曲线为主,注重使学生体会曲线与方程的对应关系,感受数形结合的基本思想。对于感兴趣的学生,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圆锥曲线的离心率 与统一方程。有条件的学校应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通过一些软件向学生演示方程中参数
4、的变化对方程所表示的曲线的影响,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曲线与方程的关系。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教学首先从探究活动开始:取一条定长的细绳,把它的两端都固定在图板的同一点处,套上铅笔,拉紧绳子,移 动笔尖,看看这时笔尖(动点)画出的轨迹是什么?(圆),如果把两端拉开一段距离,分别固 定在图板的两点处,套上铅笔,拉紧绳子,移动笔尖,画出的轨迹又是什么?讨论:这个环节,是为了更好的体现探究性,在传统教材的基础上,先设置了细绳的两端都固定在图板的同一点处的情况,实际的教学应怎样操作?有这么几种:教师自己演示(用自作的教具或几何画板),学生观察教师课前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自带学具到课堂上进行操作,教师带教具,让学生到台前
5、进行操作, 其他同学观察。椭圆与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是指:椭圆:范围、对称性、顶点和刻画椭圆的扁平程度的概念-离心率(定义性概念)抛物线:范围、对称性、顶点和离心率(定义性概念)例如:判断方程 6x2+10y2=60所描述的曲线是什么曲线?如果是椭圆请写出其标准方程并写出焦点、顶点坐标和离心率在这样的题目中我们不能再增加“并写出准线方程”一问双曲线的的有关性质是指:范围、对称性、顶点、渐近线和离心率(定义性概念)圆锥曲线的参数方程在这里不作要求,不必引入教学,对它们的学习将在选修系列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中学习用坐标法解决一些与圆锥曲线有关的简单几何问题仅限于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解决实际问题也
6、是初步利用圆锥曲线模型曲线与方程例如:如果命题“坐标满足方程F (x,y)=0的点都在曲线 C上”不正确,那么,以下正确的命题是()A、坐标满足方程 F (x,y)=0的点都不在曲线 C上B曲线C上点坐的标都满足方程 F(x,y)=0C 一定有不在曲线 C上的点,并且其坐标满足方程F( x,y)=0D坐标满足方程 F(x,y)=0的点有些在曲线 C上,有些不在曲线 C上虽然这是一个很好的既复习逻辑内容又欲帮助学生理解曲线与方程关系的题目我们认为在这里提出不太适宜,虽然学生在必修部分的数学2的直线和方程、圆与方程,也学习了圆锥曲线方程,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因为本题给出的是抽象的曲线和方程,太抽象
7、,不利于实现 课程标准提出的:“结合已学过的曲线及其方程的实例,了解曲线与方 程的对应关系,进一步感受数形结合的基本思想 ”的要求使学生经过内化,对曲线和方程 的关系从具体到一般,形成一个更加系统、完整的认识。四、重、难点的分析教学重点是: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椭圆模型的过程,掌握椭圆的定义、标准方程、几 何图形及简单性质理解坐标法的基本思想 了解双曲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几何图形及有关性质 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抛物线模型的过程,掌握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几何图形及简单性质 掌握圆锥曲线标准方程中a,b,c,p的几何意义;初步了解圆锥曲线的离心率e 能用坐标法判断直线和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 了
8、解曲线的方程与方程的曲线的概念,使学生体会曲线与方程的对应关系,通过解决简单的几何问题和实际问题,进一步感受数形结合的基本思想教学难点是: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与化简;坐标法的应用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推导与化简 理解曲线的方程与方程的曲线的概念;曲线与方程的对应关系;求曲线方程第1课时 § 2.1. 1曲线与方程(一)教学目标1. 了解平面直角坐标中“曲线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线”的含义2. 会判定一个点是否在已知曲线上.(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曲线和方程的概念;难点:曲线和方程概念的理解(三)教学过程I .复习回顾 师:在本章开始时,我们研究过直线的各种方程,讨论了直线和二元一次方程
9、的关系.下面我们进一步研究一般曲线和方程的关系n .讲授新课1. 曲线与方程关系举例:师:我们知道,两坐标轴所成的角位于第一、三象限的平分线的方程是x y=0.这就是说,如果点 M (Xo,yo)是这条直线上的任意一点, 它到两坐标轴的距离一定相等,即Xo=yo,那么它的坐标(X0,yo)是方程x y=0的解;反过来,如果(X0,y0)是方程X y=0的解,即X0=y0, 那么以这个解为坐标的点到两轴的距离相等,它一定在这条平分线上.(如图) 又如,以(a,b)为圆心、r为半径的圆的方程是(x-a)(x0 -a)2 (y0 -b)2二r,即以这个解为坐标的点到点(a,b)的距离为r,它一定在以
10、为圆心(a,b)、r为半径的圆上的点。(如右图).2. 曲线与方程概念 一般地,在直角坐标系中,如果其曲线c上的点与一个二元方程f(x,y)=0的实数解建立了如下的关系: 曲线上的点的坐标都是这个方程的解; 以这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曲线上的点,那么,这个方程叫做曲线的方程; 这条曲线叫做方程的曲线.那么,这个方程叫做 曲线的方程;这条曲线叫做 方程的曲线 (y-b)2 = r2。这就是说,如果 M(x0,y0)是圆上的点,那么它到圆心的距离一定等于半径,即.(Xo -a)2 (yo -b)2 =r ,也就是(xa)2 (y。-b)2 =r2,这一 2 2 2 说明它的坐标(xo,y。)是方
11、程(x-a) (y-b)二r的解;反过来,如果(xo,y°)是方程(x -a)2 (y -b)2 二 r2 的解,即(x° -a)2 (yo - b)2 二 r2,也就是3 点在曲线上的充要条件:如果曲线C的方程是f(x,y)=O,那么点P°=( xo,yo).在曲线C上的充要条件是f(X),y()=O.4 例题讲解:例1证明与两条坐标轴的距离之积是常数k(k 0)的点的轨迹方程是 xy 。证明:(1)设M (x0,y0)是轨迹上的任意一点,因为点M与x轴的距离为 y0,与y轴的距离为xo,所以 xo,yo|=k即(xo,yo)是方程xy=±k的解.(2
12、)设的坐标(x-!, y1)是方程xy = k的解,那么x1y k即 刈“"而x1 , y1正是点M1到x轴,y轴的距离,因此点到两条直线的距离的积是常数 k , 点M1是曲线上的点。由可知,xy二_k是与两条坐标轴的距离之积是常数k(k . o)的点的轨迹方程。川.课堂练习:课本P37练习1IV .课堂小结师:通过本节学习,要求大家能够理解“曲线的方程”与“方程的曲线”的概念,并掌 握判断一点是否在某曲线上的方法,为进一步学习解析几何打下基础V .课后作业P37习题A组 1 , 2 B组 1奎屯市第一高级中学第9页第2课时§ 2.1. 2求曲线的方程(一)教学目标1了解解
13、析几何的基本思想;2了解用坐标法研究几何问题的初步知识和观点;3. 初步掌握求曲线的方程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求曲线的方程,求曲线方程一般步骤的掌握(三)教学过程I .复习回顾:师:上一节,我们已经建立了曲线的方程.方程的曲线的概念.利用这两个重要概念,就可以借助于坐标系,用坐标表示点,把曲线看成满足某种条件的点的集合或轨迹,用曲线上点的坐标(x,y)所满足的方程f(x,y)=O表示曲线,通过研究方程的性质间接地来研究曲线的 性质.这一节,我们就来学习这一方法.n .讲授新课1 解析几何与坐标法:我们把借助于坐标系研究几何图形的方法叫做坐标法.在数学中,用坐标法研究几何图形的知识形成了
14、一门叫解析几何的学科.因此,解析几何是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的一门数学学科.2 平面解析几何研究的主要问题:(1)根据已知条件,求出表示平面曲线的方程;(2)通过方程,研究平面曲线的性质 .说明:本节主要讨论求解曲线方程的一般步骤例2设A、B两点的坐标是(一1 , - 1), (3, 7),求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的方程.解:设M (x,y)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任意一点(如图),也就是点M属于集合P M | MA|=| MB A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点 M所适合条件可表示为:(X1厂(厂1)2门厂(厂7)2将上式两边平方,整理得:x+2y-7=0我们证明方程是线段 AB的垂直平分线的方程(1)
15、由求方程的过程可知,垂直平分线上每一点的坐标都是方程解;(2) 设点M1的坐标(x1,y1)是方程的解,即x+2y1 7=0x1=7 2y1点M1到A、B的距离分别是M1A -_(X11)2(力1)2(82y1)2(%1)25(yj6y113);MiB =、;'(xi _3)2 +(旳 _7)2 =J(4 _2yi)2 十(力 _7)2 =j5(yj _6旳十13).MJ 二MiB,即点Mi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由(1)、(2)可知方程是线段 AB的垂直平分线的方程.师:由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求曲线(图形)的方程,一般有下面几个步骤:(1) 建立适当的坐标系,用有序实数对(x,y)
16、表示曲线上任意一点M的坐标;(2)写出适合条件 P的点M的集合P=M|P( M ) ;(3) 用坐标表示条件 P( M ),列出方程f(x,y)=O;(4)化方程f(x,y)=0为最简形式;5)可以省略不写,如有特2),直接列出曲线方程(5)证明以化简后的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曲线上的点说明:一般情况下,化简前后方程的解集是相同的,步骤( 殊情况,可适当予以说明另外,根据情况,也可以省略步骤(师:下面我们通过例子来进一步熟悉求曲线轨迹的一般步骤例3已知一条曲线在x轴的上方,它上面的每一点到点A( 0,2 )的距离减去它到 x轴的距离的差都是 2,求这条曲线的方程解:如图所示,设点 M (x,y
17、)是曲线上任意一点, MB丄x轴,垂足是B,那么点M属于集合 P 二M | MA| - |MB | =2.由距离公式,点 M适合的条件可表示为:x2 (y -2)2 -y =2将式移项后再两边平方,得2 2 2x +(y - 2) =(y+2),化简得:y因为曲线在x轴的上方,所以属于已知曲线,所以曲线的方程是1 2x8y> 0,虽然原点O的坐标(0, 0)是这个方程的解,但不 1 2y x (x 丰 0)。8师:上述两个例题让学生了解坐标法的解题方法,明确建立适当的坐标系是求解曲线方程的基础;同时,根据曲线上的点所要适合的条件列出等式,是求曲线方程的重要环节,在这里常用到一些基本公式,
18、如两点间距离公式,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直线的斜率公式等, 因此先要了解上述知识,必要时作适当复习 川.课堂练习课本P37练习3IV .课堂小结进而逐步掌师:通过本节学习,要求大家初步认识坐标法研究几何问题的知识与观点, 握求曲线的方程的一般步骤 .V .课后作业P37习题A组 3, 4 B组 2 第3课时 § 2.2.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一)教学目标1理解椭圆的概念,掌握椭圆的定义、会用椭圆的定义解决实际问题;2. 理解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及化简无理方程的常用的方法;3. 了解求椭圆的动点的伴随点的轨迹方程的一般方法(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椭圆的标准方程(三)教学过程(1 )预习与引入
19、过程:当变化的平面与圆锥轴所成的角在变化时,观察平面截圆锥的截口曲线(截面与圆锥侧面的交线)是什么图形?又是怎么样变化的?特别是当截面不与圆锥的轴线或圆锥的母线平行时,截口曲线是椭圆,再观察或操作了课件后,提出两个问题:第一、 你能理解为什么把圆、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叫做圆锥曲线;第二、你能举出现实生活中圆锥曲线的例子.当学生把上述两个问题回答清楚后,要引导学生一起探究 P41页上的问题(同桌的两位同学准备无弹性的细绳子一条(约10cm长,两端各结一个套),教师准备无弹性细绳子一条(约60cm, 端结个套,另一端是活动的),图钉两个)当套上铅笔,拉紧绳子, 移动笔尖,画出的图形是椭圆启发性提问
20、:在这一过程中,你能说出移动的笔小(动点) 满足的几何条件是什么?板书2. 1. 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2)新课讲授过程(i )由上述探究过程容易得到椭圆的定义.把平面内与两个定点 F1, F2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大于F1F2 )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ellipse ).其中这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焦点,两定点间的距离叫做椭圆的焦距.即当动点设为M时,椭圆即为点集 P J.M | MF-|MF2 = 2a?.(ii )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已知图形,建立直角坐标系的一般性要求是什么?第一、充分利用图形的对称性; 第二、注意图形的特殊性和一般性关系.无理方程的化简过程是教学的难点,注意无理方程的两次移
21、项、平方整理.设参量b的意义:第一、便于写出椭圆的标准方程;第二、a,b,c的关系有明显的几何意义.2 2y x类比:写出焦点在 y轴上,中心在原点的椭圆的标准方程22 = 1 a b 0 .a b(iii )例题讲解与引申53)例1已知椭圆两个焦点的坐标分别是 (-2,0 ), (2,0 ),并且经过点.一,-一,求它的12 2丿标准方程.分析:由椭圆的标准方程的定义及给出的条件,容易求出a,b,c .引导学生用其他方法来解.解:设椭圆的标准方程为2x2a531 a b 0,因点一, 在椭圆上,(2 2丿94b2=1b2例2如图,在圆x2 y2 =4上任取一点P,过点P作x轴的垂线段PD,D
22、为垂足当点 P在圆上运动时,线段 PD的中点M的轨迹是什么?分析:点P在圆x2 y2 =4上运动,由点P移动引起点M的运动,则称点M是点P的伴随点,因点 M为线段PD的中点,则点 M的坐标可由点P来表示,从而能求点 M的轨迹方程.2 2引申:设定点A 6,2 , P是椭圆 y 1上动点,259求线段AP中点M的轨迹方程.解法剖析:(代入法求伴随轨迹)设 M x,y , P x-!,y1 :(点与伴随点的关系) M为线段AP的中点,= 2x-6;=2y _2(代入已知轨迹求出伴随轨迹)22xiy1-二=1 ,点M的轨迹方程为259伴随轨迹表示的范围.例3如图,设 A , B的坐标分别为-5,0
23、,5,0 .直线AM , BM相交于点M ,4且它们的斜率之积为,求点M的轨迹方程.9分析:若设点M x,y,则直线AM , BM的斜率就可以用4含x,y的式子表示,由于直线AM , BM的斜率之积是-,因此,可以求出x, y之间的关系式,即得到点M的轨迹方程.解法剖析:设点 M x, y,则 kAM = yx = -5 , kBM = x = 5 ;x+5x5代入点M的集合有一yy4,化简即可得点 M的轨x+5 x59迹方程.引申:如图,设 ABC的两个顶点 A -a,0 , B a,0 , 顶点C在移动,且kAc kBc二k,且k 0,试求动点C的轨迹方程.新课标 人教版(A)高中数学 选
24、修2-1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王新敞引申目的有两点:让学生明白题目涉及问题的一般情形;当k值在变化时,线段AB的角色也是从椭圆的长轴t圆的直径t椭圆的短轴.练习:第42页1、2、3、4、作业:第49页1、2第4课时 § 2.2.2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一)教学目标1了解用方程的方法研究图形的对称性;2. 理解椭圆的范围、对称性及对称轴,对称中心、离心率、顶点的概念;掌握椭圆的标准方程、会用椭圆的定义解决实际问题;3. 通过例题了解椭圆的第二定义,准线及焦半径的概念, 利用信息技术初步了解椭圆的第二定义.(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椭圆的范围、对称性及对称轴,对称中心、离心率、顶点的概念(三)教学
25、过程(1 )复习与引入过程引导学生复习由函数的解析式研究函数的性质或其图像的特点,在本节中不仅要注意通过对椭圆的标准方程的讨论,研究椭圆的几何性质的理解和应用,而且还注意对这种研究方法的培养.由椭圆的标准方程和非负实数的概念能得到椭圆的范围;由方程的性质得到椭圆的对称性;先定义圆锥曲线顶点的概念,容易得出椭圆的顶点的坐标及长轴、短轴的概念;通过 P48的思考问题,探究椭圆的扁平程度量椭圆的离心率.板书§ 2. 1 . 2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2)新课讲授过程(i )通过复习和预习,知道对椭圆的标准方程的讨论来研究椭圆的几何性质.提问:研究曲线的几何特征有什么意义?从哪些方面来研究?通
26、过对曲线的范围、对称性及特殊点的讨论,可以从整体上把握曲线的形状、大小和 位置要从范围、对称性、顶点及其他特征性质来研究曲线的几何性质.(ii )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2 2 范围:由椭圆的标准方程可得,每=1 -与_0,进一步得:-a乞x岂a,同理b a可得:-b岂y空b,即椭圆位于直线 x二a和y二b所围成的矩形框图里; 对称性:由以 -X代x,以-y代y和-X代x,且以-y代y这三个方面来研究椭圆的标准方程发生变化没有,从而得到椭圆是以x轴和y轴为对称轴,原点为对称中心; 顶点:先给出圆锥曲线的顶点的统一定义,即圆锥曲线的对称轴与圆锥曲线的交点叫做圆锥曲线的顶点.因此椭圆有四个顶点, 由于椭
27、圆的对称轴有长短之分,较长的对称轴叫做长轴,较短的叫做短轴;c 离心率:椭圆的焦距与长轴长的比e叫做椭圆的离心率(0 : e : 1 ),a奎屯市第一高级中学新课标 人教版(A)高中数学 选修2-1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王新敞当eT 1 时,CT a,b 0 ;当eT 0时,ct 0,b a丿 ;丿 l椭圆图形越扁I椭圆越接近于圆(iii )例题讲解与引申、扩展例4求椭圆16x225y2 = 400的长轴和短轴的长、离心率、焦点和顶点的坐标.分析:由椭圆的方程化为标准方程,容易求出a,b,c 引导学生用椭圆的长轴、短轴、离心率、焦点和顶点的定义即可求相关量.扩展:已知椭圆2 2mx 5y =5m
28、 m 0的离心率为求m的值.奎屯市第一高级中学第40页解法剖析:依题意,m . 0,m =5,但椭圆的焦点位置没有确定,应分类讨论:当焦点在x轴上,即0 : m 5 时,有m =3 ;当焦点在y轴上,即m 5时,有a = m,b -、5,c =乐m-5 ,m _5 ”025m、m 53例5如图,一种电影放映灯的反射镜面是旋转椭圆面的一部分.过对对称的截口 BAC是椭圆的一部分,灯丝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Fi上,片门位于另一个焦点 F2上,由椭圆一个焦点Fi发出的光线,经过旋转椭圆面反射后集中到另一个焦点F2 .已知 BC _ F1F2 ,F|B = 2.8cm, F1F2 = 4.5cm .建立适
29、当的坐标系,求截口BAC所在椭圆的方程.解法剖析: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设椭圆的标准方程为2 2寻 _yy = 1,算出a, b, c的a b值;此题应注意两点:注意建立直角坐标系的两个原则;关于a,b,c的近似值,原则上在没有注意精确度时,看题中其他量给定的有效数字来决定.引申:如图所示,“神舟”截人飞船发射升空,进入预定轨道开始巡天飞行,其轨道是以地球的中心 F2为一个焦点的椭 圆,近地点 A距地面200km,远地点B距地面350km,已知地球的半径 R = 6371km .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求出椭圆 的轨迹方程.例6如图,设M x,y与定点F 4,0的距离和它到直线I :4,求点M的
30、轨迹方程.5分析:若设点M (x, y ),则M F| = J( x4 $十y ,到直线I :d =25x 4,则容易得点 M的轨迹方程./H_ M dN引申:(用几何画板探究)若点M(x,y )与定点F(c,O)1a2的距离和它到定直线| : x的距离比是常数c2cae a c 0,则点M的轨迹方程是椭圆.其中定点F c,0是焦点,定直线I : x = ac2相应于F的准线;由椭圆的对称性,另一焦点F -c,0 ,相应于F 的准线: x二-色. c练习:第48页5、6、7作业:第49页3、4、5第5课时 § 2.2.3椭圆的第二定义(一)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椭圆第二定义给出的背景
31、;了解离心率的几何意义;2 使学生理解椭圆第二定义、椭圆的准线定义;3使学生掌握椭圆的准线方程以及准线方程的应用及椭圆第二定义的简单应用。(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椭圆第二定义、焦半径公式、准线方程;难点:椭圆的第二定义的运用;(三)教学过程1复习回顾椭圆9x2 y2 =81的长轴长为18,短轴长为_6,半焦距为空2,离心率为27 ' 2 焦点坐标为(0,一6、2),顶点坐标为(0厂9)(_3,0),(准线方程为y = _)43短轴长为8,离心率为-的椭圆两焦点分别为5F1、F2,过点F1作直线I交椭圆于A、B两点,贝V ABF2的周长为 20.2.引入课题2 2椭圆的方程为 =1 ,
32、 M1, M2为椭圆上的点2516 求点M1 (4, 2.4)到焦点F (3, 0)的距离 2.6. 若点M2为(4, y°)不求出点M2的纵坐标,你能求出这点到焦点F( 3, 0)的距离吗?解:|MF .(4 _3)2 y2 且2516代入消去代得1呵:;专2 2【推广】你能否将椭圆务牛=1上任一点M(x, y)到焦点F(c,0)(c0)的距离表示成a b点M横坐标X的函数吗?|MF |= J(x c) 2变式:求椭圆9x y = 81方程的准线方程; +y2解:x2 y2代入消去y2得一十红-12 . 2 _ 18 b| MF |= Jx2 _2cx +c2 +b2 x2(cxa
33、)22 2cc aa二 | xa| |x | 二 e|x |aa cc问题1 :你能将所得函数关系叙述成命题吗?(用文字语言表述)2ac椭圆上的点M到右焦点F(c,0)的距离与它到定直线 x的距离的比等于离心率 一ca问题2 :你能写出所得命题的逆命题吗?并判断真假?(逆命题中不能出现焦点与离心率)a2动点M到定点F (c,0)的距离与它到定直线x 的距离的比等于常数cc (a c)的点的a轨迹是椭圆.3.椭圆的第二定义当点M与一个定点的距离和它到一条定直线的距离的比是常数个点的轨迹是椭圆.定点是椭圆的焦点,定直线叫做椭圆的准线,常数ce (0 : e : 1)时,这 ae是椭圆的离心率.2
34、2对于椭圆刍 =1,相应于焦点a b2F(c,O)的准线方程是c根据对称性,相应于焦2 点F (-c,0)的准线方程是2 2 2对于椭圆 与务=1的准线方程是y =a ca b可见椭圆的离心率就是椭圆上一点到焦点的距离与到相应准线距离的比, 何意义.这就是离心率的几由椭圆的第二定义.巴巳=e可得:d右焦半径公式为|MF右 |= ed2a=e | x | = aex ;c左焦半径公式为|MF左 | = ed2a=e | x _() |= a exc4.典型例题x2例1求椭圆一52J =1的右焦点和右准线;左焦点和左准线;162_-a解:由题意可知右焦点F(c,0)右准线x ;左焦点F(-c,0)
35、和左准线x =cc22227 ._2解:椭圆可化为标准方程为:X 1,故其准线方程为y = 乞?819c4小结:求椭圆的准线方程一定要化成标准形式,然后利用准线公式即可求出2 2例2 椭圆=1上的点M到左准线的距离是2.5,求M到左焦点的距离2516为.变式:求M到右焦点的距离为 .解:记椭圆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 F2到左右准线的距离分别为d1, d2由椭圆的第二定义可知: |MF-1 二 e 巴电二 e 二 £ = 3 . | MF1 |= ed1 =3 2.5 = 15 | MF1 |= 1.5dd1a 55又由椭的第一定义可知:I MF1 | | MF2 I二 2a 二 10
36、. | MF2 I二 8.5另解:点M到左准线的距离是2.5,所以点M到右准线的距离为2匚2.5856|MF2 |d2=e. | MF2 |二 ed285 -8.55.椭圆第二定义的应用和第一定义的应用例3点P与定点A( 2, 0)的距离和它到定直线 X=8的距离的比是1: 2,求点P的轨迹; 解法一:设P(x, y)为所求轨迹上的任一点, 则一0 色 I由化简得 1,|x-8|216 12故所的轨迹是椭圆。2解法二:因为定点 A( 2, 0)所以C =2,定直线x =8所以x= =8解得a = 4,又因c为故所求的轨迹方程为16212离心率;问题2:求出椭圆方程2 2X . y432 2X
37、. y问题1:求出椭圆方程=1和(x-1)242厶二1的长半轴长、短半轴长、半焦距、=1和(x-1)242'=1长轴顶点、焦点、3准线方程;(x-1)242-丄=1所以问题32 2解:因为把椭圆 y1向右平移一个单位即可以得到椭圆431中的所有问题均不变,均为a =3,b= . 3,c=1,e二£ =;a 222 L =1长轴顶点、焦点、准线方程分别为:(二2,0),(_1,0) x=4 ;43(x -1)242-仝=1长轴顶点、3焦点、准线方程分别为:(_2 1,0),(_1 1,0) x - _4 1 ;反思:由于是标准方程,故只要有两上独立的条件就可以确定一个椭圆,而题
38、目中有三个条c21件,所以我们必须进行检验,又因为= 2另一方面离心率就等于 丄这是两上矛盾a 烦2的结果,所以所求方程是错误的。又由解法一可知,所求得的椭圆不是标准方程。6.小结:以后有涉及到“动点到定点的距离和它到定直线的距离的比是常数时”最好的方法 是采用求轨迹方程的思路,但是这种方法计算量比较大;解法二运算量比较小,但应注意到 会不会是标准方程,即如果三个数据可以符合课本例4的关系的话,那么其方程就是标准方程,否则非标准方程,则只能用解法一的思维来解。7课后作业1.方程2 . (x-1)2 (y -1)2 | x y 2|表示什么曲线?解:(x-1) (y -1) 222 :1 ;即方
39、程表示到定点的距离与到定直线的距离的比 |x y 2|22常数(且该常数小于 1)方程表示椭圆2如图把椭圆的长轴 AB分成8等分,过每个等分点作 x轴的垂线交椭圆的上半部分于R,P2P7七个点,F是椭圆的一个焦点,贝y | RFIP2F IP7F | =c 35解法一:e,设R的横坐标为xi,贝U x " -5i不妨设其焦点为左焦点a 542由 LfiLJ =e = c得 |RF | = e(Xj a ex5 - -i2 -ida 5c544| P1F | IP2FIP7F | = 2 7 3(1 2 F = 354解法二:由题意可知P1和P7关于y轴对称,又由椭圆的对称性及其第一定
40、义可知| RF | JP7F | = 2a,同理可知|P?F| | P§F|=2a , |P3F| |P5F |=2a ,IP4F|=a故 | RF | * | P2F |P7F |=7a =35第6课时§ 224椭圆专题练习课-椭圆中焦点三角形的性质及应用 定义:椭圆上任意一点与两焦点所构成的三角形称为焦点三角形。2 2性质一:已知椭圆方程为笃 = 1(a b 0),两焦点分别为 F1 ,F2,设焦点三角形a b2 0PF1F2 中 F1PF2 - d 则 S Fipf2 =b tan?。2 2 2叮(2c)2 =卩店2| =|PFj +|PF2 2PF1|PF2 cos
41、。-(PF1PF2)2 -2PF1 PF2(1 cos"pF pF (PRPF2)2 -4c24a2 -4c22b21 22(1+cos)2(1 + cos) 1+cosG1- SZF1PF2 =2PF1|PF2sin 匚1 + cos 日sin J - b2 tan 22 2性质二:已知椭圆方程为= 1(a b 0),左右两焦点分别为 FF2,设焦点三角形a bPF1F2,若 F1PF2最大,则点P为椭圆短轴的端点。PF12 +PF12F1F2I2(|PF+PF2I)2 2|PFPF2|4c22pfJIPF2-2IPF1IIPF2I证明:设P(xo,y。),由焦半径公式可知:PF=
42、a+e冷,PF_, =ae冷在 lF1 PF2 中,cost4a2 -4c2 ,4b2, 2b21 1 = 一2PF1 PF22(a eKa-ex.)a2 -e2x;_a 乞 Xo 乞 a xj 三 a22 2性质三:已知椭圆方程为笃爲=1(a . b .0),两焦点分别为FF2,设焦点三角形a b2PF1F2 中.FjPF2 - V,则 COST _1 - 2e .证明:设PFi二s PF?二®则在.F1PF2中,由余弦定理得:COST 二吋222亿魚 2)2 -2叩2 -4c22怖2a2 - 2c2-12怖2a2 -2c212(匕空)222a2 -2c22a2一1 =1 _2e2
43、.命题得证。2 2例1已知椭圆务-y2=1(a b0)的两焦点分别为FF?,若椭圆上存在一点P,使a b得.F1PF2 -1200,求椭圆的离心率e的取值范围。简解:由椭圆焦点三角形性质可知1cos120° _ 1-2e2.即1-2e22PF1F2,PF1F2», PF2F1 J?,则椭圆的离心率e =-也L。sin a +sin P性质四:已知椭圆方程为-3于是得到e的取值范围是,122 2笃y?=1(a b 0),两焦点分别为F1,F2,设焦点三角形a bPF1Fpf2f ;-,sin(180° - : - ) sin : sin :由等比定理得:F£
44、;|_|pf+|pf2sin(二 ,) sin j 1 sin :2cPF1I+IPF2I _2asin 二" sin : sin 二" sin :csin(-: -)-e =: asin : sin -而F1F2Isin(-:')sin(-: -')F1F2 I是I例2已知椭圆的焦点是 Fi( 1 , 0)、F2(1 , 0), P为椭圆上一点,且| 和丨PF2丨的等差中项.(1)求椭圆的方程;若点P在第三象限,且/ PF1F2= 120°,求tanF1PF2.解:(1)由题设 2 | F1F2 I = 1 PF1 丨 + 丨 PF2 I2a =
45、 4,又 2c= 2 ,. b=32 2椭圆的方程为 L = 1.43设/ F1PF2= 9,则/ PF2F1 = 60° 03sin(60o -旳则 1sin(1820L2 sin 120o sin(60o -二)整理得:5sin 0 = . 3 (1 + cos 0 )sin v1 costtanF1PF2 = tan 032511第7课时 § 2.3.1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双曲线的概念,掌握双曲线的定义、会用双曲线的定义解决实际问题;2. 理解双曲线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及化简无理方程的常用的方法;3. 了解借助信息技术探究动点轨迹的几何画板的制作或
46、操作方法(二)教学重点与难点双曲线标准方程(三)教学过程(1 )预习与引入过程当变化的平面与圆锥轴所成的角在变化时,观察平面截圆锥的截口曲线(截面与圆锥侧面的交线)是什么图形?又是怎么样变化的?特别是当截面与圆锥的轴线或平行时,截口曲线是双曲线,待观察或操作了课件后,提出两个问题:第一、你能理解为什么此时的截口曲线是双曲线而不是两条抛物线;第二、你能举出现实生活中双曲线的例子.当学生把上述两个问题回答清楚后,要引导学生一起思考与探究P56页上的问题(同桌的两位同学准备无弹性的细绳子两条(一条约 10cm长,另一条约6cm每条一端结一个套)和笔尖带小环的铅笔 一枝,教师准备无弹性细绳子两条(一条
47、约20cm,另一条约12cm, 端结个套,另一端是活动的),图钉两个)当把绳子按同一方向穿入笔尖的环中,把绳子的另一端重合在一起, 拉紧绳子,移动笔尖,画出的图形是双曲线启发性提问:在这一过程中,你能说出移动的 笔小(动点)满足的几何条件是什么?板书§2. 2 1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2)新课讲授过程(i )由上述探究过程容易得到双曲线的定义.把平面内与两个定点 F1, F2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小于F1F2 )的点的轨迹叫做双曲线(hyperbola ) 其中这两个定点叫做双曲线的焦点,两定点间的距离叫做双曲线的焦距即当动点设为 M时,双曲线即为点集 P = <M |M
48、F1 MF2| =2a> .(ii )双曲线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已知椭圆的图形,是怎么样建立直角坐标系的?类比求椭圆标准方程的方法由学生来建 立直角坐标系.无理方程的化简过程仍是教学的难点,让学生实际掌握无理方程的两次移项、平方整理 的数学活动过程.类比椭圆:设参量b的意义:第一、便于写出双曲线的标准方程;第二、a,b,c的关系有明显的几何意义.2 2类比:写出焦点在y轴上,中心在原点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每-仔=1 a 0,b 0 .b a(iii )例题讲解、引申与补充例1已知双曲线两个焦点分别为F1-5,0,F25,0,双曲线上一点P到F1,F2距离差的绝对值等于 6,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49、.分析:由双曲线的标准方程的定义及给出的条件,容易求出a,b,c 22补充:求下列动圆的圆心 M的轨迹方程: 与O C : x 2 y = 2内切,且过2 2点 A(2,0 );与O c1 : x2 +(y-1 )=1 和O C2: x2 +(y -1 ) =4都外切;与O C1:2 2 2 2x 3 i亠y =9外切,且与O C2: x - 3 i亠y =1内切.解题剖析:这表面上看是圆与圆相切的问题,实际上是双曲线的定义问题.具体解:设动圆M的半径为r.-/O C与O M内切,点 A在O C夕卜, MC| = r J2 , MA = r,因此有 MA |MC = J2,点M的轨迹是以C、A
50、为焦点的双曲线的左支,即 M的轨迹方程 是 2x2 一牛=1 x 岂 一、2 ;/ O M 与 O C1、O C2 均外切, MCj = r +1 , MC2 = r + 2 ,因此有MC2 MC1 =1,点M的轨迹是以C2、C1为焦点的双曲线的上支, M的轨迹方程是,2 4x23 ;疋 4y1 !y _3 I 4丿 / M 与L G外切,且M 与L C2内切, MC1 = r +3 , MC2 = r 1,因此MG MC2 =4,点M的轨迹是以 G、C2为焦点的双曲线的右支, M的轨迹2 2方程是D 1 x _2 .45例2已知A, B两地相距800m,在A地听到炮弹爆炸声比在 B地晚2s,
51、且声速 为340m/s,求炮弹爆炸点的轨迹方程.分析:首先要判断轨迹的形状,由声学原理:由声速及A , B两地听到爆炸声的时间差,即可知 A , B两地与爆炸点的距离差为定值.由双曲线的定义可求出炮弹爆炸点的轨 迹方程.扩展:某中心接到其正东、正西、正北方向三个观察点的报告:正西、正北两个观察点 同时听到了一声巨响,正东观察点听到该巨响的时间比其他两个观察点晚4s .已知各观察点到该中心的距离都是 1020m .试确定该巨响发生的位置(假定当时声音传播的速度为 340m/s ;相关点均在同一平面内).解法剖析:因正西、正北同时听到巨响,则巨响应发生在西北方向或东南方向,以因正东比正西晚4s,则
52、巨响应在以这两个观察点为焦点的双曲线上.如图,以接报中心为原点 0 ,正东、正北方向分别为x轴、y轴 方向,建立直角坐标系,设A、B、C分别是西、东、北观察点,则 A -1020,0,B 1020,0,C 0,1020 .设P x,y为巨响发生点, A、C同时听到巨响, 0P所在直线为y = _x ,又因B点比 A点晚4s听到巨响声,PB| |PA =4 340 = 1360 m 由双曲线定义知,a=680,c = 1020, b=34)5一 ,2 2.联立、求出P点坐标 P点在双曲线方程为 二 y 2 =1 X乞-6806802 5X3402'为P -6805,6805 .即巨响在正西北方向 680., 10m处.探究:如图,设A , B的坐标分别为 -5,0 ,5,0 .直线4AM , BM相交于点M ,且它们的斜率之积为,求点M的轨9迹方程,并与§2. 1.例3比较,有什么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物流管理的社会实践报告
- 谈军训心得体会(33篇)
- 食品安全自检自查制度
- 中专自我总结范文3篇
- 西湖导游词600字(32篇)
- 山东省聊城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
- 江西省赣州市十八县二十四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题(含解析)
- 世界的海陆气候与居民-2024年中考地理总复习易混易错题(原卷版)
- 语文教学论教案 第一章 语文课程的性质、理念及目标
- 个人分期还款协议范本
- 结构加固施工方案说明范本
- 爱心助学基金会章程样本
- 2010年408真题及答案解析
- 0~36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
- 智慧树关爱生命-自救与急救技能章节习题及答案
- “工匠精神”视域下的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路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 不要等到毕业以后(升级版)
- 一企一标准一岗一清单手册模板
- 中西文化鉴赏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郑州大学
- 答题卡(六年级数学)
- 生物学科活动叶脉书签制作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