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案例场景:一天,我组织中班小朋友进行 “童心迎奥运”美术活动,要求每八人一组,共同在一张长两米,宽一米的绘画纸上,通过画、剪贴、折纸多种形式组画合作而成。这是孩子们第一次 尝试合作的形式来作画,相互之间的摩擦时有发生。正在我来回观察幼儿作画时,一个夹杂着哭腔的声音传到耳边: “老师,你看呀。 ”我走 过去了解情况:“施施,你怎么了? ”“婧婧把我这里弄成这样了,都不圆了。 ”他指着自己画的奥运五环,哭着说。同组的徐畅把头凑过来说:“是婧婧撞了她的手。 ”我转头看了看婧婧,看得出婧婧也不是故意的,她也正在为这事而难过。一副很过意不 去的样子。我对施施说:? “别哭了,她也是不小心的,没有故意要
2、弄坏你的画! ”但施宇施依旧伤心地哭着,说: “她把我弄成这样了! ”我见状轻抚着施施,建议:“施施不要急,我们一起想想有没有补救的办法,把这一条弯曲线变成一样画里的东西。我刚说完,他们一桌的人都动起了脑筋。不一会,徐畅想出了办法: “可以再涂大一点, 把它修圆。 ”崔浩宇却说: “老师,我来折一只信鸽贴在那儿,表示信鸽来报信,告诉我们北 京要开奥运会了”这倒是一个不错的办法!,我们来试试这个办法好吗?我马上对小朋友的提议给予肯定,并且询问施施,是否同意。施施没有说话,只是点了点头。接着,她就让崔浩宇在那里贴了一只信鸽,她的画看上 去依然是完美的。二、案例分析案例中两个孩子之间产生的矛盾是由于
3、一人的无意间的动作,对对方产生了伤害。施宇 因为自己努力完成的作品被弄坏了而十分难过和着急,由于自我中心的思维方式,她开始责 怪同伴。同时,她又不知所措,只好向老师求救,希望老师能帮她或告诉她该怎么办。可以 看出,她完全没有意识到要自己解决问题,他所想到的是 我该怎么办”,而不是 我能怎么办? 对于发生的事情,我没有简单地做对与错的评价,而是将问题留给了孩子,有意识地让他们 尝试自己想办法解决或补救问题。问题得到解决了,自然两人相互之间的矛盾也就迎刃而解 了。我在这个过程中不是幼儿之间问题的解决者,而是幼儿解决问题的引导者。纲要中提到:教师要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活动中
4、教师就应找准自身的位置,抱着一种与幼儿共同探讨的态度,才能使活动顺利进行。美术活动的过程,不仅是幼 儿如何学的过程,也是教师与幼儿互动的过程。这要求教师要有一双慧眼”去捕捉幼儿的兴趣点,积极引导,共同创作。再如有一天晨间活动,孩子们都围着笑笑带来的七巧板拼木玩 具议论纷纷,想动手试着拼拼玩玩,我趁机引导: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想玩吗?只有这一套怎么办?用什么做?怎么做呢?孩子们自由选择材料认真地做了起来,并高兴地拼着,相 互议论着。”这时,文文喊了起来: 严老师!我们拼了这么多图案怎么办呢? ”晨晨说:记 下来。记在哪? ”谁来记?怎么记? ”这一连串的问题又引了出来。阿凯说 可以准备一个记 录
5、本我们自己记。”大家都表示同意,就跑了过来抢着记录本记录。此时,活动室内传来了哭 声,孩子们一下子静了下来,东瞧瞧西望望。我说:孩子们是七巧板哭了,它想回家呢!”于是孩子们给七巧板在玩具柜中安了个家,想玩的时候就会拿出来拼一拼,拼好的图案都记 在记录本上。整个活动中,我没有过多的语言去 教”幼儿,而是给他们提供充分想象的空间, 让他们自由选择,自主活动,与他们共同创造,分享创作的快乐。从以上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其实孩子有自己解决的好办法,只是在面对问题时没有 意识到要自己想办法。 因此我们认为,在幼儿日常生活及学习活动中出现问题或遇到困难时, 自己解决的关键(首要条件)不在于他们是否有解决问
6、题的能力,而在于他们是否具有自己 解决问题的心理主动性。所谓心理主动性, 是指儿童自发地采取行动倾向, 不需要他人及环境的鼓励和支持。 儿童在注意到周围环境后,往往就直接采取行动,是一种主动的心理品质。主动性是人的自 主性在人体自身特征方面的体现,心理主动性的培养是幼儿自主性发展的重要因素。幼儿心理发展是由幼儿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教育所决定的。幼儿缺乏主动性的原因可 能也在于这两方面。首先,长期以来,人们始终认为孩子是一张白纸,在上面画什么就出来 什么。相应的,不少家长和教师的教育行为中也体现出灌输式的教育观。幼儿早期表现出自 我态度萌芽和自我行为主张的出现,他们的欲望、要求都很鲜明,而且愿望与行
7、为往往是结 合在一起的。如果成人经常将自己的判断强加给孩子,抑制一些孩子认为很正常的行为,会 使幼儿的心理受阻。久而久之就会对孩子自主性的正常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或者养成与成 人对着干的态度,再或者放弃自主,滋长依赖性,或者削弱了排除束缚和干涉的能力等等。 其次,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成人在幼儿遇到困难的时候通常都扮演了解决者的角色。认为 孩子还小,没有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马上插手帮助其解决问题。成人的这种对孩子能力的 不信任也就影响了孩子自己的自信心,在心里形成了被动接受的思维定式。因而出现在遇到 问题时,等待成人来解决的现象。此案例的现象在幼儿中是普遍存在的,如何有效地培养幼儿的心理主动性,
8、使其具 有自己解决问题的意识呢?就教师而言,在培养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 确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认识到幼儿是发展着的、能动的个体,从而正确理 解幼儿的自主性要求。三四岁是幼儿的第一反抗期,其显着表现是自我态度萌芽和自我行为 主张,如果成人过于压制孩子的反抗,就可能扼杀孩子的主动性。2. ? 教师要对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足够的信心。 建立一种开放式的师幼关系, 关注和尊重幼儿的需要。无论在教学活动或是日常生活中都要注意培养幼儿的自主性,以使 幼儿在遇到问题时能很自然地产生自己解决的意识3. 注意随机教育,培养幼儿的自主性。 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处处渗透了自主性教育的内容,教师
9、应注意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放手让他们去实践自己的方法。如果儿童在自己的尝试中,能经常取得成功,体验到成功的愉快,就会产生自 信心,从而激起他对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如上述案例中,教师在幼儿遇到问题时的解决就很 好地贯彻了这一原则,利用幼儿碰到的实际问题,给予幼儿实践的机会,让他们意识到原来 自己也是可以想出好办法来的。 ?4. 教幼儿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如给幼儿讲故事,根据故事内容提问。又如 在培养幼儿解决问题能力的初期,教师在幼儿出现困难时给予暗示或提示,帮助幼儿获得一 些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使他们今后在遇到类似问题时能够立即反应出解决方法并实施。逐 渐习惯于自己解
10、决事情。比如,案例中教师在建议幼儿想办法解决问题时说:“我们一起想 想有没有补救的办法,把这一条线变成一样画里的东西。”这就是给予幼儿的提示,让幼儿 有一定的思考方向。 ?5. 做好家园联系和交流工作,确保教师与家长教育思想、行为的一致。心理主动性 的培养不是一事一时就能见效的,必须循序渐进、因势利导地进行培养。而幼儿园和家庭的 生活、教育对幼儿的影响可以说是并驾齐驱的,两者协调一致地对幼儿施加影响必然会对幼 儿的发展起促进作用。相对的,如果两者不能一致,那么其影响有可能也会相互抵消。实践证明,美术活动是一门艺术教学,也是一门学问,教师要创设出各种符合幼儿 身理、心理特点的活动,从小抓孩子的自主创新,应该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在孩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恶心和呕吐症状的护理
- 数据分析与可视化 课件 第3章 Pandas数据分析
- 消防控制室监控专用课件
- 2025届十堰市茅箭区中考猜题数学试卷含解析
- 一般固废综合利用处置中心工程招商引资报告
- 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2025年中考试题猜想数学试卷含解析
- 乡村人居环境改造项目规划设计方案(范文参考)
- 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应用研究
- 一年级数学下册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练习十三2课件苏教版
- 外科腹部常见疾病的CT简析
- 北京市海淀区2024-2025学年下学期初二期末考试道德与法治试题(含答案)
- 阳江市阳东区区内选调教师笔试真题2024
- 2025年滁州市来安县招聘社区专职工作者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2025年湖南省株洲市石峰区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真题(附答案)
- 注册安全工程师课件辅导
- 校级名师示范课活动方案
- 支气管肺炎的说课
- 设备技改异动管理制度
- 徐州市教师业务能力测试题库(数学)
- 全球与美国纯碱工业的近况及分析
- 大型造纸厂抄五车间操作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