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志正谈湿病:北方亦多湿_第1页
路志正谈湿病:北方亦多湿_第2页
路志正谈湿病:北方亦多湿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路志正谈湿病:北方亦多湿路志正谈湿病:北方亦多湿日期: 2008-04-03 路志正老前辈作为我国著名的中医 学家,精通中医典籍,善起疑难病症,尤其是对于湿病有着 精湛研究和发挥,形成了以”北方亦多湿”论为代表的具有 路氏学术特点的湿病理论并融会贯通于临证,笔者有幸师从 路老,亲身深感受其高尚的医德、广博之医理、谦逊仁和的 学风及不遗余力于中医事业的精神,侍诊中虽常得以耳提面 命,仍不敢谓得师之传,就其湿病理论尚有所悟,今撷其精 粹简介于兹,以飨同道并共谋继承和发扬。一、温故探源以明其理 路老认为,湿做为自然界的六气之一,称为湿气,为滋 润万物、生长繁茂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既“湿以润之” 。

2、但如果湿气太过或非其时而有其气,则为湿邪,由湿邪所引 起的疾病则称之为湿病。湿分内外,又有清浊寒热之分,因 此湿邪为患虽因人而异,但其湿性的特点仍使其湿邪伤人的 感邪途径、所伤部位、临床表现等方面均有其独特的发病规 律。路老非常重视湿病理论的探讨,曾在其所著的湿病源 流一文指中出: “整理前人的理论经验,溯本求源,洞悉 其脉络,才能承启和促进其研究。 ”并历经 30 余年的典籍整 理和临床研索, 认为湿病理论源于 五十二病方内经难 经,由仲景开湿病辨证论治之先河,发展于隋唐至金元, 日臻成熟于明清,发展于明民国时期。然而,湿邪在当前发 病学中的重要性仍未得到相应的重视,路老在分析总结前人 的理

3、论同时,对于有关的理论提要钩玄,承启和促进了湿病 的深入研究,笔者就己所悟归纳如下。1. 湿邪中人多系正气不足 湿邪中人,多因其正气不足,湿邪才能乘虚而入。这一 点是诸世前贤对湿邪发病机制的共识,灵枢百病始生篇云“清湿袭虚,则病起于下。 ”路老认为,此中之“虚” 既指人体内正气的不足, 无论湿气太过, 还是非其时有其气,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是湿邪中人的内在条件。虽然湿 气为病,有诸如素问气交变大论中所论的“岁土太过, 雨湿流行,肾水受邪,民病腹痛,清阙,意不乐,体重烦冤甚则肌肉萎,足痿不收,岁土不及,民病飨泻,霍乱” 和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湿淫所胜民病积饮,心 痛。”等外界自然之气的太过

4、不及之因素的作用。但于 个人则必有其因脾虚不运等内在因素,如内经中所描述 的五气之溢之“脾瘅”等,元代李东垣则论其为中气不足, 脾湿下陷,即“阴盛乘阳”之内伤的病机。薛雪亦在湿热 病篇强调内外因的相合为病,指出“湿热之病因,多由脾 虚失运,湿饮停聚,再受客邪,内外相引而成。 ”路老认为, 历史上对于湿邪的发病的研究中,明代张景岳集前贤理论, 其“凡肌表经络之病,湿由外而入者也,饮食血气之病,湿 由内而生者也”的观点,使湿病的发生学认识达到较为全面 的程度。2. 湿邪伤人有其自身的规律和途径 中医学很早就对湿邪伤人的途径和规律有了较深刻的 认识。如“清邪中上,浊邪中下” 。路老认为,所谓清邪系

5、指地下上升之轻清雾露,霜、冰雹和雨雪,自上而下,感其 气者,上先受之,则见头脑昏蒙,蔽聪塞明,沉重酸楚,即 经谓之“因于湿首如裹” 。浊邪是指地下泥水污秽之气,暑 月淫雨,离照当空,天热下逼,湿浊之气蒸腾,触其气者, 下先受之,多见足跗重着、肿胀、关节酸痛。即经谓之“伤 于湿者,下先受之” ,必从足始者,地湿之气中也。总体上 外湿为患,多从外侵害皮、肉、筋、脉、关节,正如素问阴 阳应象大论所云“地气之湿气,感则害皮肉筋脉” 。而内 湿多伤脏腑,则多从口鼻而入。路老认为,素问生气通天论中“秋伤于湿,冬生咳嗽。 ”既寓雾露清湿之邪易通 过口鼻而袭肺之意;而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诸湿肿满, 皆属于脾”之

6、论,则亦寓有湿邪亦可从口鼻入里损伤脾之意, 而清薛雪在湿热病篇中则更明示“其感邪途径,从表 湿伤者, 十之一二, 由口鼻而入者, 十之八九: 其病变部位, 也以阳明太阴居多,初起即见里症,很少单纯之表证。 ”其 系统的理论和丰富的治验则是有力的证明3. 湿邪从化随体质习性,常与他邪相兼为病 路老认为,前人于湿邪伤人,认为其病情的发展变化, 有地域、饮食习性等因素的影响,但更随着人之体质的差异 而转化不同。如仲景已经认识到湿从热化和湿从寒化的不 同,而其湿多热少还是热少湿多则是由病人体质所定的。元 代朱丹溪在继承刘河间等人学术思想的基础上,认为湿病以 “湿热相火为病甚多” (格致余论 ),并已认

7、识到湿病在 发病学上不仅具有地域气候特点,且与生活饮食习性紧密相 关,并认为“湿热为病,十居八九” 。叶天士在门人所记的 感湿热病篇中亦有“在阳旺之躯,胃湿恒多,在阴盛之 体,脾湿亦不少”之记载。其门人华岫云在临床证指南医 案中进一步论述到“若其人色苍赤而瘦,肌肉坚结者,其 体属阳,此外感湿邪必易于化热;若内生湿邪,多因膏梁酒 醴,必患湿热、湿火之症。 ”其意与仲景所谓“实则阳明, 虚则太阴”观点相类。湿邪为六淫之一, 常与风、 寒、热等其它邪气相兼为患, 正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中所述:“风湿相搏民病血溢,筋络拘强,关节不利,身重筋痿。” “寒湿之气, 于气交,民病寒湿,发于肉痿,足痿不收,濡

8、泄血溢。 ”亦 云“湿热相交民当病瘅。 ”并认识到湿热蕴结日久,则易导 致痿病的发生。对湿邪的这一特性,后世诸家多有发挥,如 薛雪认为湿为阴邪,既可单独为病,又多兼挟为害,如与暑 合则易化热,而成湿热,而易动风诱发痉厥之变。近人则进 一步关注和研究,如陈其昌在其湿证发微中就有湿为土 气,多兼挟为患,而有湿兼风,兼寒、兼暑、兼燥、兼虚之 议。足见其兼疾之广。路老认为,虽然古医家在湿病的研究上各有其主张和特 点,丰富了湿病的理论。但内经以人与自然、阴阳五行、 藏象学说、五运六气等理论,对湿气、湿邪的产生,湿病的 病因病机、症状表现、治则等已有较详细的论述,为湿病的 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二、知新探古

9、以新内涵 路老在研究湿病理论的古今,探古但不泥古,而是结合 时代的特点去研究湿病, 赋于其新的内涵, 针对叶天士的 “吾 吴湿邪害人最广”之论,早在上世纪 70 年代就明确地提出 “北方亦多湿”论,并提出“湿邪对人体脏腑有特殊的亲和 性”及“他病兼湿者众”等真知灼见。其湿病理论从病机到 论治系统而实用,广泛应用于指导临床,常屡起沉疴。1.“北方亦多湿”论湿病理论的创新 路老指出湿虽为人生活所不可缺少的物质,然湿气太过 则成湿邪而为害人体,易使人精神倦怠,胃纳呆滞,昏眩重 痛等湿邪病证迭起。近代研究亦证实,湿度的变化对人体健 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严重的潮湿不仅引起传统的病症, 还会产生头晕、胃

10、痛、痉挛、复视及视力模糊等症状。湿邪 有外湿、内湿之分,其中外湿虽有地域之别,但近些年来随 人类活动引发的全球大气变化失其规律,北方夏季亦常闷热 潮湿,且常于夏末入秋时闹洪灾,使北方之域亦常为湿害。 北方多湿论的另一内涵则是内湿之发不分地域。北方人喜食 膏梁厚味,善豪饮酒,食湿面潼酪,口味重而多咸,外又常 为寒气怫郁,湿不能越,亦为北方多湿之因。只是感邪途径 少异,受侵脏腑不同而已。路老曾指导研究生于 1987 年在 河北省石家庄市对常见的湿病之一的湿阻病进行了流行病 学调查,发现饮食不节为主因之人的湿阻发病率最高。路老 所创“北方亦多湿” 之理论补叶天士之 “吾吴湿邪害人最广” 之论,则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了中医湿病理论,于后世的湿病 研究可谓意义重大。2.湿邪于人体脏腑有特殊的亲和性今人湿病,湿阻 多见路老认为,素问至真要大论中之“诸湿肿满,皆 属于脾”,和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湿盛则濡泻” ,以 及“诸痉项强,皆属于湿”等诸论体现的是湿邪与特定脏腑 的亲和性, 主要是中焦脾胃, 特别是脾脏。 脾属土, 司运化, 恶湿,故湿邪极易停滞于斯,影响气机升降,进而再损伤脾 胃和他脏。 路老认为今人之湿病更有甚于古人, 且不分节气, 特别是内湿病症明显增多。因为随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居住 环境、工作条件极大改善,外湿致病较为减少;相反,随着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