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M编码与传输实验设计_第1页
PCM编码与传输实验设计_第2页
PCM编码与传输实验设计_第3页
PCM编码与传输实验设计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现代通信系统课程实验设计报告题目:PCM 编码与传输实验设计姓名:陈伟强学号:121127006学院: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电子与通信工程年级:2012 级指导教师:2012年12月25日.PCM 编码与传输实验设计一、实验目标通过合理的实验设计,针对某个特定的信号,考察线性编码和非线性编码(以 A 律为例)的性能,然后对编码后的二进制码流,分别采用二进制双极性基带传输、BPSK 传输以及QPSK 传输,考察它们在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下的性能。二、实验框图设计分析实验目的后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实验要求:( 1)实验要求进行线性和非线性两种方式进行编码( 2)每种编码方式非别要通过双极性、BPSK

2、 、 QPSK 进行调制( 3) 要模拟高斯信道,需要加入高斯噪声模拟信道传输过程( 4) 对三种调制方式分别进行解调,比较相关参数( 5) 进行 PCM 解码,比较两种编码方式的优劣根据实验要求画出系统实现框图:图 2-1 系统发送端原理框图.图 2-2 系统接收端原理框图如上图 2-1、2-2 所示,系统总共分六路进行传输。其中量化编码有两种方式,调制有三种方法,一下将每种方法单独设计在联系到系统中。2.1 采样本系统设计时主要考虑针对语音信号进行传输,语音信号的频率在0.3Hz3.4kHz ,抽样速率需大于2 倍的最高频率,本系统选取抽样率为8kHz 。2.2 非均匀量化编码、解码器设计

3、该系统非均匀量化编码器采用A 律 13 折线法。程序设计思路是:量化除以最大值后乘以 2048判断正负及所在段落进行段落编码.段内编码.图 2-3 非线性量化编码设计框图非均匀量化的解码为编码的逆过程,首先判断其正负值,然后判断其段落码后得到起始电平和段内码的步进,依次解段内码后求得原信号。码字的第一位表示信号的极性,第二到第四位表示信号的段落码,后面四位表示信号的段内码。2.3 均匀量化编码、解码器设计均匀量化采用12 位编码。第一位表示信号的极性,后十一位均用来表示信号的幅值,每一个量化间隔为1 个量化单位。 解码器首先对第一位进行判断得到信号极性后根据后十一位得出信号的幅值即可解的原始信

4、号值。2.4 双极性二进制基带传输系统设计在量化后得到一个码序列x,在此不深究x 属于何种量化方式,只考虑 0、1 序列进行传输。首先是将需要传输的二进制序列 x 转换成双极性序列,即 0 变为 -1,1 仍为 1。这种变换可以用简单的数学变化得到:Xd=x*2-1将输入码元通过上述公式变换后即可得到双极性的码字序列,在码字中加入高斯噪声即可模拟信道传输。接收端接收到信号后,信号中存在噪声分量,需要对双极性码进行判决。按照编码的思路,我们同样可以通过数学公式实现:Xo= ( Xd+1 ) /2但在本系统中采用下列判决方式,即在抽样点判断信号极性,为正输出1,负责输出0:Xo=Xd0 ;2.5

5、BPSK 系统设计BPSK 系统的两个符号调制后存在180 度相位差, 用 cos(2*pi*fc*t )调制后体现在信号极性变换时调制信号方向。因此设计BPSK 系统时,首先将码字序列x 转换成双极性码字Xd ,则通过:S( t) =Xd*cos (2*pi*fc*t)即可实现相位的180 度翻转,如下图示。.双极性码元波形20-2510152025303540455002调制波形0-251015202530354045500图通 过 信 道 后 加 入 噪 声 (snr=10db) 的 调 制 波 形22-4 BPSK 调制信号 180度相位翻转0BPSKBPSK 解码采用相干解调方式,即

6、将通过信道加入噪声的信号乘以本机产生的与-2在对20每个码25元期间做30积分运35算,40通过判决45器即可50调制采用的余弦载波0同频同相5的震荡10信号,15恢复原调制信号。 2调制信号与载波相乘后的波形0-2510152025303540455002.6 QPSK 系统设计积分抽样判决出来的双极性码元波形20-2BPSK 系统,但不同的是BPSK 系统只有一路信号和一路载QPSK 系统设计思路类似于50051015202530354045波,而 QPSK 系统拥有两个支路信号两个载波信号,两个载波信号相互正交。由于 QPSK 有两个支路, 需要将待调制的码字序列分成2 路分别进行调制,

7、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取出基数为进入I 支路调制,取出偶数位进入Q 支路调制。这里的信号序列也需要先转换成双极性序列。I 支路的载波为 cos( 2*pi*fc*t), Q 支路的载波为sin( 2*pi*fc*t ),各支路调制方式和BPSK 一样,但得到的Si( t)、 Sq( t)后还需将两路信号相加得到最终的调制信号S(t):S(t)= Si ( t) + Sq(t)解调时,只需将S(t )信号分别乘以本机产生的I、 Q 支路的震荡信号,取出对应分量后进行积分判决,其方法类似于BPSK,最后将解出的两路码字序列根据奇偶位合并成一路码字序列得到调制信号。三、实验结果及分析3.1 抽样结果及分

8、析如下图 3-1 所示,程序模拟抽样后得到该抽样时刻的抽样值:.sin 函 数1mA0-100.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80.0090.01t抽样脉冲10-100.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80.0090.01抽样结果10-100.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80.0090.01图 3-1抽样结果(信号频率500Hz ,抽样频率 8kHz )3.2 均匀量化编码和非均匀量化编码的量化误差分析运行量化编码程序后得到下图:PCM非均匀量化(8位)解码信号振

9、幅与原信号的比较PCM量噪比为:38.549140差30误化量 20匀均 10非005001000150020002500幅 度 采 样 值 (02048)PCM均匀量化(12位)解码信号振幅与原信号的比较PCM量噪比为:70.47941差误化 0.5量匀均005001000150020002500幅 度 采 样 值 (02048)图 3-2 量化误差分析如图所示,采用非均匀量化,在对小信号进行量化编码时量化误差较小,大信号时量化误差大,量化误差为该段内的步进产度的一般。而均匀量化不同,只要不超过最大值,其量.化误差是一个恒定的数值。3.3 双极性二进制基带传输特性分析原 信 号10.5002

10、0406080100120140160180200双极性信号10-1020406080100120140160180200经 过 噪 声 ( SNR=10db ) 信 道 的 双 极 性 信 号10-1020406080100120140160180200接收信号10.50020406080100120140160180200020406080100120140160180200经 过 噪 声 ( SNR=3db ) 信 道 的 双 极 性 信 号10-1020406080100120140160180200接收信号10.50020406080100120140160180200图 3-3 双

11、极性二进制基带传输过程如上图所示, 在信道中分别加入信噪比SNR=10DB 和 SNR=3DB 后的传输结果, 当信噪比小于一定值后,信号的抗噪声性能极具恶化,输出误码率高,但是当信噪比SNR 大于一定值后,抗噪声性能显著提高。.误码率曲线0.250.20.15REB0.10.050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18002000-图 3-4 双极性二进制基带传输误码率测试结果如上图,当信噪比小时,误码率高达20%,但是但信噪比大于 10DB 后几乎为零。3.4 BPSK 结果及分析双极性码元波形20-205101520253035404550调制波形20-20510

12、1520253035404550通 过 信 道 后 加 入 噪 声 (snr=10db)的调制波形20-205101520253035404550调制信号与载波相乘后的波形20-205101520253035404550积分抽样判决出来的双极性码元波形20-205101520253035404550.图 3-5 BPSK 测试结果在上图中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在码元跳转时,BPSK 信号有一个相位的翻转。通过信道后虽然混入了噪声, 但是与本机载波相乘后可以很明显的分出波形的正负并通过积分器判决得到码字输出。3.5 QPSK 结果及分析I支路二进制序列20-202468101214161820I支

13、路 调 制 信 号 s(i)20-2020406080100120140160180200Q支路二进制序列20-202468101214161820Q支 路 调 制 信 号 s(q)20-2020406080100120140160180200QPSK调制信号20-2020406080100120140160180200图 3-6 QPSK 调制过程观察上图的波形可以看出,QPSK 其实可以看做是两个BPSK 系统的叠加,只不过两路BPSK 采用的载波是正交的。从I 支路来看在码字跳转时,调制信号也有相位翻转。QPSK调制后的信号不能直接反应原调制信号。.QPSK接收信号20-20204060

14、80100120140160180200I支 路 解 调 后 信 号 s(i)20-2020406080100120140160180200I支路解调后二进制序列20-202468101214161820Q支 路 解 调 后 信 号 s(q)20-2020406080100120140160180200Q支路解调后二进制序列20-202468101214161820图 3-7 QPSK 解调过程进行 QPSK 解调时,将信号分别乘以I 、 Q 支路的载波得到各支路信号后进行积分判决得到码字,合并后即可输出接收到的信息。-1误码率曲线10理 论 AWGN仿 真 AWGNR-2E10B-3100123456Eb/No.图 3-8 QPSK 误码率分析如图示 QPSK 统计误码率同理论误码率比较,两者想接近。四、实验小结通过本次试验,了解了PCM 通信系统的构成。利用MATLAB对系统的采用、量化、编码、调制、解调等部分进行模拟仿真,使我对通信系统的实现方式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试验中对比了均匀量化和非均匀量化的性能,了解其量化误差等参数,同时掌握了两种编解码的方法。在做信道调制时,对比双极性二进制基带传输和BPSK 、 QPSK 的性能,可以清楚的看出不做调制的基带传输收到噪声影响时,若信噪比较低,误码率将显著增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