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角膜3mm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的屈光状态研究_第1页
透明角膜3mm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的屈光状态研究_第2页
透明角膜3mm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的屈光状态研究_第3页
透明角膜3mm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的屈光状态研究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透明角膜3mm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的屈光状态研究        【摘要】     观察3mm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及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患者的屈光状态及其变化规律,确定最佳配镜时间。方法:老年性白内障患者68例(79眼) 行3mm 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及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行EAS1000检查,除外人工晶状体存在偏位情况。然后1,2,3,4wk;3,6mo行视力及显然验光检查,记录患者的视力、球镜、柱镜和散光轴,分别对结果行多因素方差

2、分析。结果:术后1,2,3,4wk;3,6mo的裸眼及矫正视力,球镜、柱镜度数及其散光轴的变化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结论:3mm 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及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1wk屈光状态趋于稳定,即可配镜。     【关键词】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小切口 1000 人工晶状体 屈光 眼 配镜    0引言    随着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手术由复明手术向屈光手术的转化,术者及患者对术后效果的要求均越来越高。最小的术后散光、最快的术后视力恢复及最佳

3、的矫正视力是现代白内障手术的理想目标。3mm 透明角膜切口的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及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因切口小、无需缝线,使屈光状态较快稳定,缩短了术后恢复时间。但究竟何时配镜为宜,本研究对此类患者术后的屈光状态进行分析,以期发现变化规律,确定最佳配镜时间。1对象和方法1.1对象  收集200706/12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眼科白内障中心行3mm 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患者,共68 例(79 眼) ,男31 例,女37 例。年龄4585(平均65)岁。均为老年性白内障患者,除外既往眼病及外伤史患者。1.2方法 术前准备及麻醉按白内

4、障摘除术常规操作。用3mm刀在10 点位即右眼颞上方左眼鼻上方角膜缘内1mm 行透明角膜切口,前房注入粘弹剂,连续环形撕囊,撕囊口直径56mm ,水分离,超声乳化晶状体核,清除残余皮质及核碎块,前房注入粘弹剂,推注器推出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清除粘弹剂,切口自闭。所有手术均由同一术者完成。术中无后囊破裂、玻璃体脱离等并发症发生;术后无角膜失代偿、人工晶状体脱位和眼压增高等并发症发生。1.2.1术后EAS1000检查 术后1d,6mo所有入选患者均进行EAS1000检查。对人工晶状体倾斜角度与偏离中心距离进行测量。所有检查均由同一医生完成。    &

5、#160;       1.2.2术后屈光检查 术后1,2,3,4wk,3,6mo在检查眼前节和眼底情况的同时进行屈光状态检查,包括裸眼视力、电脑验光、小瞳孔检影验光、手工插片、矫正视力,以及近用镜度数和视力。所有验光检查均由同一验光师完成。    统计学处理:将所有病例的球镜和柱镜分别统计,将球镜分为<3.00D和3.00D两组,将柱镜分为2结果2.1术后视力 术后1wk6mo的裸眼及矫正视力的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 表1 

6、术后裸眼与矫正视力比较(略)2.2球镜和柱镜 在79眼中,术后球镜3.00D的有14 眼,<3.00D的有65 眼。在61只有散光的眼中,术后柱镜度数1.50D有13 眼,<1.50D有48眼。术后1wk6mo,球镜和柱镜度数的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术后各时间点球镜、柱镜度数(略)2.3散光轴  散光轴在79 眼中,61 眼有散光。现将每眼6 次的散光轴做横向比较(表3)。在术后1wk6mo,散光轴位的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术后散光轴位的变化(略)3讨论 &#

7、160;  目前透明角膜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已成为眼科临床关注的焦点。随着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日趋完善,手术技巧越来越高,人们对完美的白内障手术提出更高要求1。所以作为眼科医生能够解决相关问题的要求比以往任何时期均更加迫切。由于测量的精确性、计算的准确性和手术的规范性等方面因素,使得相当一部分患者术后仍存在屈光不正。既往是在术后3mo待屈光状态稳定后配镜,患者在此期间的生活、工作均将受影响。透明角膜切口的变化及人工晶状体的位置是影响术后屈光变化比较重要的因素。人工晶状体本身位置不正是引起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散光的常见原因2,3,随着手术方法的不断改善、手术技巧的不断提高,人工晶状体位

8、置不正所造成的散光已很少见了。人工晶状体的光学中心应该于眼的视轴上,并且前后位置适当,若人工晶状体及光学中心视轴不在同一线上,则可导致光学系统混乱,无法良好聚焦成像,主要表现为视物模糊,眩光或视物变形。故人工晶状体的偏心与倾斜是研究术后屈光状态不可忽略的因素之一。本文通过EAS1000眼前段分析仪判定人工晶状体是否存在偏心与倾斜。EAS1000眼前段分析仪是由日本金泽医科大学的Sasaki教授等采用Scheimpflug原理研发出来的最新一代眼前段分析仪。主要用于观察人眼前段的结构及变化,它的图像清晰,并能对图像直接进行分析,测量值的准确性和连续性及在不同检查者之间的可重复性均非常高4,5。利

9、用EAS1000“IOL”模式拍摄的照片,确定瞳孔中心线后,分别在计算机软件所给出的三条虚线与角膜前表面、人工晶状体前表面、人工晶状体后表面相交处各标出3个点,确认后,计算机软件即可自动分析该患者所植入人工晶状体的倾斜角度和偏离中心的距离。本文对初步随机入选患者术后1d,6mo均进行EAS1000眼前段分析仪检查,从而判定是否存在人工晶状体的偏心与倾斜。对存在人工晶状体偏心与倾斜这样的患者进行排除,这样对筛选后保留下的患者,才可以进行术后不同时间段的屈光状态检查,以了解术后由于角膜切口引起的散光变化及趋于稳定的时间。    据文献6报道,由于白内障术后切口附近组织

10、水肿,高眼压等因素,使切口两唇挤压,引起切口附近角膜皱褶,切口垂直径线的角膜变陡,水平径线的角膜变平,术后短期内产生以顺规性散光为主的屈光不正;术后远期由于切口组织水肿消退,切口松弛、扩张,切口间结缔组织长入等原因,角膜散光出现由顺规性逐渐向逆规性转化的趋势,直至残留以小度数逆规性散光为主的屈光不正,这个过程称为散光回归。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眼球的切开及切口的愈合,会改变角膜曲率,手术后会产生散光,术后散光是术前散光与手术性散光的矢量之和。所有角膜上方无缝线切口均易产生逆规性散光,颞侧无缝线切口易产生顺规性散光7,8。小切口白内障手术由于切口小,可以减少角膜变形

11、,术后逆规性散光较小且达到稳定较快9 。有报道称,无缝线小切口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有85 %的术眼在术后1wk内即已达到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并趋于稳定10,11 。也有报道12称, 3mm 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及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1wk即可配镜。3mm 透明角膜切口,切口小并且稳定,对角膜缘形态及角膜散光几乎不产生影响13 。同时,折叠式人工晶状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便于植入,对周围组织损伤小,术后炎症反应轻,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14,这都使配镜时间得以提前。根据本研究的表1、表2、表3 的统计结果发现,全部观察眼的术后裸眼视力、矫正视力、球镜度数、柱镜度数、散光轴位的

12、变化均在1wk内达到屈光状态的稳定。因此,3mm 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及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1wk即可配镜。    【参考文献】  1唐晓昭.表面麻醉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673例.国际眼科杂志 2005;5(5):105310542李凤鸣,胡铮,杨钧,等.中华眼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4871571 3 Sitalo RJ, Tarkkanen A. Outcomes of small incision cataract surgery. J Cataract Refract Surg 1998;24

13、(2):2122214 Sakamoto Y, Sasaki K. Accuracy of biometrical data obtained from the NIDEK EAS1000. Ophthalmic Res 1994;26:26325 Sakamoto Y, Sasaki K. Reproducibility of data obtained by a newly developed anterior eye segment analysis system,EAS1000. Ophthalmic Res 1992;24:10206 Sekundo W, Boker T , Fim

14、mers R. Induced corneal astigmatism using anasymmetric corneoscleral tunnel and a largeoptic intraocular lens. J Cataract Refract Surg 2000;26(1):79827 Feil SH, Crandall AS, Olson RJ. Astigmatic decay following small incision selfsealing cataract surgery. J Cataract Refract Surg 1994;20:40438 Long DA, Monica ML. A prospective evaluation of cornealcurvature changes with 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